书城传记多情爱因斯坦
3187300000025

第25章 再婚难题:母女俩要谁?

对伊尔莎有欲望。

爱因斯坦就在与米列娃离婚不到4个月后,1919年6月2日,他的感情人生梅开二度,即与他的表姐(同时也可以说是堂姐)爱尔莎正式登记结婚。

当时,这个决定让爱因斯坦的朋友们也颇感吃惊。

其实,爱因斯坦自己也有些勉强。

因为其中有他寡居的母亲波林的施压。不久,她也搬来与他们同住了。

此时爱因斯坦40岁,爱尔莎43岁。

但要不是当时一道难题横在爱因斯坦的心坎里,让他举棋不定,难以取舍,也许他们结婚的日子还更要提前。

这道难题也许并不比什么狭义、广义相对论容易--当然是对于爱因斯坦来说。

那就是,他究竟是娶爱尔莎,还是娶她的女儿伊尔莎?

不管怎样,爱因斯坦总算从一场不幸福的婚姻中脱身而出了,似乎可以开始他一直想要的那种新生活了。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他又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年轻、漂亮的伊尔莎。

爱尔莎带着与前夫生的两个女儿生活在一起。伊尔莎(Ilse)是埃尔莎的长女,长得很是俊俏、妩媚,1918年刚满20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妙佳年龄。爱因斯坦和她们母女住在一幢房子里,天天有接触,感情丰富的爱教授难保不对她产生非分之想。

事实上,伊尔莎给爱因斯坦当秘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他应奥斯陆大学学生联合会的邀请去挪威作短暂访问的时候,陪伴他的是女儿伊尔莎而不是母亲爱尔莎。为此,他对朋友马克斯·博恩解释道:“她更健康,更务实。”

所以也有朋友提出,或许爱因斯坦与伊尔莎结婚更加合适。

面对这个提议,大度、清醒的爱尔莎便将主动权让给爱因斯坦,让他自己拿主意。爱因斯坦实在无法定夺,只好长时间不置可否。

本来伊尔莎要嫁给爱因斯坦也未尝不可,但她对爱因斯坦爱上自己仍感到非常困扰,因为她也知道母亲和爱因斯坦的关系。

为此,不知所措的伊尔莎只得写信给朋友乔治·尼古莱请救:“昨天,这个问题突然提了出来:阿尔伯特究竟想和妈妈结婚还是和我结婚。阿尔伯特拒绝作出任何决定,他可以和两人中的任何一个结婚。”由于情况特殊,她在信文的上方写道:“看完此信请立即销毁。”但尼古莱显然并没有照办。

伊尔莎在给尼古莱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知道爱因斯坦非常爱我,也许超过了一切可能爱我的男人,他昨天甚至自己也对我这样说了。”她透露爱因斯坦曾经承认,他和她在一起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性欲。

不过,在有过最初短暂的一段时间倾慕、依恋(其中当然不乏爱的成分)爱因斯坦之后,伊尔莎其实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爱上他。她说:

“如果两个不同类型的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友谊和同志之情,他们之间当然应该是像我对爱因斯坦的这种感觉。不过我从来没有在身体上有接近他的愿望或者最轻微的渴望,也从来没有感觉到这种欲望。而他却相反--至少在最近。他本人甚至对我承认,对他来说,要管住自己是多么困难。”

没有激情,伊尔莎无法维持一段婚姻,而且她也害怕会变得不再爱他,甚至怨恨他。她认为,她对他的感情还不足以使自己和他结为夫妻。“最后一点,但一样重要,到头来我会觉得自己像个卖身为奴的女人。必须承认,这有点儿不合常情。(虽然阿尔伯特坚持说这些都是社会偏见。)”

伊尔莎很怀疑爱因斯坦可能是想有一种三角式的家庭生活(今天的人则时尚地称为3P),他可以因此同时享有爱尔莎的烹饪和社会关系,以及和伊尔莎的性关系。伊尔莎说,爱因斯坦还告诉她,如果她不想为他生小孩的话,那么她不嫁给他会更好些。“我也的确没有这种愿望。”她声称。

此外,伊尔莎还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的母亲才刚刚接近自己的目标。如果我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她竞争,我实在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公平。也许您会觉得奇怪,我这个20来岁的傻丫头居然要做出如此严肃的决定。我自己也觉得难以置信。这使我感到非常难过。帮助我!”

好在她并不需要别人帮助。爱因斯坦权衡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娶了母亲,而放了女儿。

他俩有关系吗?

当时还有一个原因是,伊尔莎比较爱慕虚荣,不够朴实,爱因斯坦对她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

虽然结果如此,但最初爱因斯坦毕竟喜欢过漂亮姑娘伊尔莎,甚至到了决定是否娶她的地步;毕竟伊尔莎也并不是对他一点不动心,并没有坚决拒绝嫁给他;而且,他们毕竟曾长时间生活在一片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按照他激动、热烈的情感,再说他也承认,与伊尔莎在一起时“他很难控制自己的性欲”,并亲口向她示爱--那么,他有没有和伊尔莎发生过身体关系,有没有“老牛吃嫩草”,而成为伊尔莎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呢?

至少,热切、深情的对话,火热的搂抱、亲吻、爱抚……这些总是有的吧?

对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找不到确凿史料了,包括爱因斯坦、伊尔莎、爱尔莎,当事人都没有说明,所以我们也无从知晓,不敢妄说。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猜测一下。而且,这个可能性也并不是完全没有。

直到4年后,即1923年,25岁的伊尔莎·爱因斯坦才终于嫁给了荷兰人鲁道夫。

1934年5月中旬,爱尔莎已陪着丈夫爱因斯坦在大洋彼岸安顿下来1年多了,而留在欧洲大陆的大女儿伊尔莎则患上了癌症。爱尔莎怀着一颗悲伤的心,再次漂洋过海回去看望正在绝症之中痛苦挣扎的伊尔莎。尽管爱尔莎求他,爱因斯坦还是决定不和她一起去。一则工作繁忙,抽不开身;二则非常危险,德国法西斯分子到处布置有人,企图暗杀他。

伊尔莎已经病得很重,由她的妹妹玛戈特照顾。据爱尔莎的另一女婿、玛戈特的丈夫马里安奥夫说,伊尔莎认为她的病是身心失调引起的,因此她宁愿接受心理分析而不是正规的治疗。伊尔莎在8月份病故,她的骨灰埋在荷兰她丈夫居住的地方。

爱尔莎从欧洲回来后因过度悲伤而病倒,在家休养了好几个月才恢复社交生活,2年后自己也在异国他乡病逝。

爱尔莎的小女儿玛戈特则来到了美国,与母亲、继父爱因斯坦一起生活,并成为爱教授的养女,陪伴、照料他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