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名字叫中国
3181100000025

第25章 独领风骚的著名人物(10)

守死不屈的丈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文天祥出生之时,正值蒙古大举进攻南宋,国家危难万分之时,也是南宋朝廷最无道昏庸之时,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文天祥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尤其爱读那些历史上忠臣烈士的传记,久而久之便逐渐养成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文天祥去京城应试科举,在五月的殿试中,他拿到试题后,感到心头郁积多年的救国之志终于有了申诉的机会,他“文思泉涌,运笔如飞”,从清晨写到未时,近万字的文章,一挥而就。文天祥的试卷切中时弊,言辞虽然尖锐,但忠君忧国之心溢于言表。宋理宗阅罢试卷后深为赞叹,认为他是一个能够“与朕分忧”的人才,当即将文天祥从进士第五名提至第一名状元。

1261年,忽必烈取得蒙古大汗的位置,建立了元朝,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宋战争。咸淳四年(1274年),忽必烈任命伯颜为统帅,率领二十万大军,大举攻宋,临安城危在旦夕。此时刚刚即位的恭帝赵显年纪尚小,主持朝政的谢太后慌忙下诏各地要求“勤王”。文天祥是时正在赣州任知州,当他接到勤王诏书后痛哭流涕,当即就传檄诸路,招兵买马,准备起兵。在很短的时间内,文天祥便募集了五万民众,其中有汉族,也有苗族,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少年。这时有人劝他道:“元兵三路长驱直入,你以万余乌合之众前去迎敌,这不是驱羊去斗猛虎吗?”文天祥回答道:“我也知道力量悬殊,但是国家养育臣庶三百多年,现在有了危难,征兵天下勤王,竟无一人一骑前往,我深以为恨,因而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能够借此号召天下豪杰响应。”虽然募集了许多士兵,但粮草问题却因为资金匮乏而难以解决,于是文天祥对妻子说:“大户们视财如命,谁也不肯拿出银两来支持勤王队伍,我既然倡导抗元,就应该慷慨捐资疏财,我想将田地和其他一些家产统统变卖,换成粮食、布匹,以解决勤王义军的困难,也好给天下人做个示范,只是不知你意下如何?”深明大义的妻子接口说道:“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虽是女流之辈,却也懂得这些道理,你只管把家产拿去好了!”文天祥的义举,极大地鼓舞了勤王义军的士气,许多原来想离去的也纷纷坚定了信心,不久,这支五万人的队伍便开向了临安。

德祜二年(1276年)正月,伯颜率领的元军已经攻到了距临安三十里的地方。谢太后急忙派人前去议和投降,但是没一个人敢去,文天祥挺身而出要求前往,谢太后当即给了他右丞相兼枢密使的官职。文天祥之所以答应前往谈判,并非真是要去投降,只是借投降之名,牵制元军,为反攻做好准备。第二天文天祥到达敌营,敌营门前布满了兵将,他们一个个手握刀枪,气势汹汹,但文天祥视而不见,昂首阔步进了营中。伯颜一见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样子就知道不好对付。文天祥刚一进去就说:“讲和之事,乃前任宰相经办,我一概不知。”又提出条件要求元军退到平江或嘉兴一带。伯颜一听文天祥不是来投降的,更没料到他竟然要求元军撤退,不禁大怒道:“文丞相,你别忘了这是什么地方,你们的太皇太后都要投降了,何况是你!”文天祥大笑道:“我文某只知道抵抗,不知什么叫归顺。况且两浙、福建、广东还尽在我手,谁胜谁负,尚难预料,我也劝你早点撤军,两朝和好!”伯颜一听,喝道:“刀剑伺候!”拥上一群元兵,他们拿着刀剑把文天祥从座位上拽了下来,伯颜问道:“是死是降,悉听尊便!”文天祥甩掉元兵,义正辞严道:“我本宋朝状元宰相,早就准备以死报国,你们要杀便杀,悉听尊便,要我投降,除非日出西山!”伯颜一看吓不住文天祥,便将他扣留在营中,另派人与宋议和。在元军的威逼下,宋廷很快便投降了,皇帝和太皇太后及众多文武大臣都被押解到了大都。后来元军也欲将文天祥解往大都,但走到京口(镇江)时,文天祥在船工和一名元兵的帮助下逃出了虎口。

这时不愿投降的南宋大臣们在福州拥立了益王赵罡为帝,改元景炎。文天祥前往会合,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文天祥被端宗任命为右丞相,开始了对元军的反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文天祥的军队终被元军打败,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岁末,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遭遇袭击再次落入敌手。文天祥兵败后,欲服毒自杀,但没有成功。敌将张弘范将他押到崖山战场,让他写信劝降张世杰,但他却把以前写的一首《过零丁洋》的诗抄给了他,以明心迹。当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深受感动,就没有再强迫他。崖山战役结束后,南宋朝廷彻底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置文天祥,忽必烈说:“谁家无忠臣?”命令他以礼相待,将之押解到大都。1279年10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元廷以上宾之礼相待,劝他投降的人络绎不绝,但他丝毫不为所动,整日穿着宋朝的旧衣面南而坐。第一个劝降的是原南宋丞相留梦炎,文天祥一见他就怒不可遏,骂道:“你好歹也是一个宰相,怎可投降元人,死后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接下来是降元后被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赵显。文天祥见到他后,让他坐下,自己面北而跪,痛哭流涕地说:“圣驾请回!”劝诱不成,元延又以武力威胁,将他的妻女收入皇宫为奴,百般折磨,并暗示道只要文天祥投降便会让他和妻女团聚。然而,尽管文天祥心如刀绞,仍没有放弃自己的民族气节,在狱中写出了激荡人心的《正气歌》,以表明自己必死的决心。最后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文天祥依旧丝毫不为所动,元世祖只好下令将他处死,并叹息道:“好男儿,不为我所用,太可惜了!”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柴市斩首,临死前他问:“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出方向后,他面对着两万多前来送别的百姓,向南拜了两拜,说道:“我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心中无愧矣!”说完引颈就戮,从容赴难,时年仅四十七岁。

兵败江南的完颜壳

完颜亮(1122一1161年),字元功,即金废帝,亦称海陵王。金太祖阿骨打庶长孙,辽王宗干第二子。自幼聪明好学,曾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学习儒家经典及诗词文章,因而汉化程度较深。

完颜亮善于察言观色,因而仕途非常顺利。天眷三年(1140年),完颜亮十八岁时以宗室子为奉国上将军,赴梁王完颜宗弼(兀术)军前任使,管理万人,迁骠骑上将军。皇统四年(1144年),加龙虎卫上将军,为金国中京(位于今北京一带)留守,迁光禄大夫。皇统七年(1147年)五月,召入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为同判大宗正事,加特进。十一月,拜尚书左丞,把持了权柄,开始安插自己的心腹担任要职。十一月某日和熙宗谈话时,谈到太祖创业艰难,完颜亮当即假装痛哭流涕,熙宗认为他很忠心,遂加以重用。第二年(1148年)六月,拜平章政事。十一月,拜右丞相。1149年正月,兼都元帅。三月,拜太保,领三省事。

完颜亮虽然深受重任,但他并不满足,因为当熙宗以太祖的嫡孙身份嗣位时,完颜亮认为自己是太祖长子完颜宗干的儿子,也是太祖的孙子,应该做皇帝。这时熙宗已经对完颜亮突然膨胀的势力有所不满,再加上熙宗喜欢胡乱发脾气杀人,比如赐宴时因为一些小事滥杀无辜,引起相当一部分朝臣的不满。于是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颜亮联合一部分大臣发动了政变,自己做了皇帝。

完颜亮坐上皇位后,虽然比较荒淫无耻,经常做出一些让人耻于提及的龌龊之事,致使国内士民怨声载道,但是在他的前期统治阶段,仍然做出了一定的政绩,如政治方面,天德二年(1150年),废行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只置尚书省。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长城以南的燕京,更名中都(即今北京),并实行五京制。正隆元年(1156年)颁布“正隆官制”,改定中央官制,废元帅府,改设枢密院,由朝廷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此外为巩固皇权,还镇压了大批女真贵族反对派,并一反常规任用大批有才能的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执掌朝政。经济方面,则是继续鼓励女真人南下耕种农田,大量印制纸币“交钞”,以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完颜亮终归是个荒淫无耻、贪得无厌的人,知道江南繁华、美女如云后,竟以“阅尽天下美颊为借口”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为此,他作了一系列准备。正隆三年(1658年),他命人营建汴京宫室,准备迁都于此,作为进兵江南的大本营。四年,他下令督造战船并征调各路猛安谋克军。次年,又遣使签发诸路汉军。同时,大括天下骡马,调发粮食和制造兵器所用的材料。六年六月,完颜亮到达汴京作进兵江南的部署。九月,他终于发动了对宋战争。军队分四路出发。一路自海道进攻临安;一路自蔡州(今河南汝南)出发,进攻荆州(今湖北江陵);一路由凤翔进攻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待命入川。他亲自率领三十二总管兵,进军寿春(今安徽凤台)。金军“众六十万,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远金大震。”战争初期,金兵进展顺利。汉南道刘萼部攻取宋归化军、蒋州、信阳军。别部徒单贞领兵二万人,大败宋建康都统王权于盱眙,进取扬州。前锋军连败宋军,攻占和州(今安徽和县)。之后完颜亮亲到和州指挥作战。

正当完颜亮南伐,大举进军之时,他的后方却开始动摇。海陵王南伐,并没有完全取得女真贵族的支持,而是进一步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自准备南伐起,先后有几个大臣进谏,海陵王对他们非杖即杀。最后皇太后徒单氏亲自出面劝阻,竞被他派护卫杀死。海陵王杀皇太后,朝中震动,再无人敢出面反对南伐。但是,一场推翻他的政变却在紧张的酝酿之中。当时,完颜雍担任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他是女真贵族中很有威望的人物。‘但海陵王对他并不信任,经常派人监视他的活动。海陵王杀徒单太后等女真贵族后,又有人传言说他“且遣人来害宗室兄弟矣”,这就更使完颜雍陷入惊慌之中。于是他便趁完颜亮远在南方前线,无暇顾及后方之际,发动政变,自己做了皇帝,是为金世宗。金世宗即位后便下诏废黜完颜亮,改元大定。

东京政变使南伐的金军士气涣散,在战场上接连失利。十一月,进军四川的一路和白海道进军的一路,相继被宋军打败,只剩下完颜亮亲自率领的一路军在江北孤军作战。但他不顾整个战局的形势,仍然坚持进军。十一月上旬,金军战船由杨林口(今安徽和县东)进入长江,攻打江南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长江东岸),但却被宋中书舍人文官虞允文率领的宋军击败。海陵王于是还军和州,进驻扬州。

采石之战后,金军士气更加低落,逃跑现象屡有发生。海陵王大怒,下令士卒逃跑者实行株连制,这才暂时阻止了逃亡现象。十一月二十六日,海陵王集中兵力,勒令将士于次日在瓜州(今江苏邗江县南,运河入江处)渡江。但就在这天夜里,以耶律元宜为首的部分将领决定发动政变,杀死完颜亮,然后举兵北还。次日拂晓,完颜元宜等率领将士袭击完颜亮。完颜亮闻变,以为是宋军劫营,急忙起身穿衣。这时一支箭射入帐内,他拿起一看,很吃惊地说:“乃我兵也。”刚伸手取弓,便中箭倒地。叛将纳合斡鲁补上前刺杀,完颜亮中剑后手足犹动,叛将们于是缢杀了他。之后耶律元宜代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率军北还。完颜亮死后金世宗降封他为海陵郡王,赐谥号为“炀”,不久又被降为庶人。

鞠躬不瘁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3年),字恶卿,号玉泉,法号湛然居士,出生于契丹贵族地主阶级家庭,生长在燕京,是辽皇族东丹王耶律倍的后裔。这个家庭接受汉文化很早,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最晚从他父亲耶律履起,.他的家庭就已经完全汉化了,到耶律楚材时,甚至连契丹的文字都不能够认读。耶律楚材十三岁时,开始学习诗书,传统文化的学习,使他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于是他便开始树立以儒治国的志向。

1215年蒙古军攻占金中都,耶律楚材时任左右司员外郎。当时成吉思汗很注意访求亡辽宗室近族,闻知耶律楚材名声,1218年在漠北召见。楚材身高八尺,美髯垂胸,声音洪亮,成吉思汗很赞赏,让他常处左右,称他为长髯人,而不直呼其名。成吉思汗西征时,让他全程跟随。他谋求以儒治国,但当时成吉思汗还顾不上这点,他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因而在思想情绪上抑郁不满,更反对蒙古统治者的野蛮掠夺。不过,他凭高明的星象占卜之术博得了成吉思汗的信任和重视。1219年6月,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出师之日,雨雪冻积三尺,成吉思汗疑惑不解,耶律楚材说:“玄冥之气,见于盛夏,这是克敌的征兆。”1220年冬,雷声大作,成吉思汗又问他,耶律楚材回答说: “花刺子模的国王将死于荒野。”这些后来都得到了验证。当时有位名叫常八斤的西夏人,善于治弓,受到成吉思汗的重视,因此常常自矜道:“国家正值用武之时,儒者耶律楚材有什么用?”耶律楚材回答道:“治弓尚需用治弓之匠,治理天下难道就不需要治理天下的匠人吗?”成吉思汗听后非常高兴,更加重用耶律楚材。西域历人曾奏五月十五日晚上当出现月蚀,耶律楚材却说不会,果然没有出现。第二年十月,耶律楚材预言将出现月蚀,西域人坚持说不会,但到时果然出现了月蚀。1222年8月,天空的西方出现长星,耶律楚材说:“女真将替换国主了。”第二年,金宣宗果然死去。成吉思汗每次征讨,都必定命耶律楚材占卜。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到达东印度,驻扎在铁门关,见到一角兽,形状像鹿而尾巴像马,皮毛呈绿色,发出人讲话的声音,成吉思汗不知何故,于是询问耶律楚材,楚材回答道:“这是瑞兽,名叫角端,它能讲四方语言,好生恶杀,这是上天降符瑞以告陛下,陛下是上天之子,天下之人都是陛下的子民,希望你能顺承天心,救活民命。”成吉思汗于是立即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