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理智告诉我,我不能,我不能啊!事到如今,一切已无法挽回,做父母的最放心不下的不就是女儿吗?!只有女儿的坚强,女儿的安康,才是父母最大的希望,最大的安慰啊!我不能放任自己,我不能给亲人雪上加霜啊!
“妈妈,你们别太难过……这么大的天灾,谁也无法抗拒,遇难的不是我们一家一户,是千家万户啊……云年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死得光荣……我会正确对待不幸的,组织和同志们都很关心我,你们就放心吧……千万别太难过,身体要紧啊……”
那一夜,我是与家人在一起度过的,我们互相安慰,彼此鼓励,相互支撑着、搀扶着,度过了那个难熬的不眠之夜。8月3日
晨曦中,我们迎来了又一个黎明。
让我备感欣慰的是,爸爸、妈妈没有被悲痛压倒,作为受党教育多年的革命文艺战士,他们默默地咽下悲伤,用意志支撑着多病的身躯,挺起胸膛,伸出臂膀,用深情的母爱和伟大的父爱,为女儿撑起一片蓝天,呵护着她走过风雨,走向明天……
上午,刚刚从噩梦中走出来,妈妈就拿起了笔,用颤抖的手,向剧院她所在的党支部负责人鲍占元同志,写了一封长信,详细汇报了来石后的情况。在信的最后,妈妈写道:
这次除(云年)他们六位同志外,地震局所属的唐山地区地震队也有些同志牺牲。这样严重的损失,是从来没有过的。这里的领导除本职工作外,还需做大量的家属工作。为了不给这里的领导增加麻烦,为了能使女儿全力投入工作,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正确对待……我们一定以革命利益为重,尽量克制自己,经受住这次考验。8月4日
云年,我知道,你走后最放心不下的还有你天津的双亲和家人:那含辛茹苦养育了8个儿女的慈祥的母亲,那对你寄予无限期待、望子成龙的父亲,那最最疼爱你的年过八旬的奶奶,还有亲如手足的7个兄弟姐妹……由于你的聪慧、上进,你从小就是贾家的骄傲,贾家的希望,失去了你,让这个家庭,让年迈的双亲,怎么承受啊!
二哥于8月2日来石家庄报告了天津的近况,更增加了我们的忧虑:家中虽然老小平安,但日夜牵挂着远在唐山的你。妈妈整日埋头照顾家人,常常独自饮泪叹息;爸爸则整日街上徘徊四处张望,痴盼年儿几近癫狂……
面对此情此景,我和二哥与组织和同志们很快做出决定:对天津的老人只能先瞒一段时间再说。
于是,我提起笔来,给天津的爸爸、妈妈写了一封言不由衷的“平安”家信……8月8日
政工组的同志告诉我,近日准备到天津大哥工作单位去,开始着手云年家属的工作。
看来,事情不能再瞒下去了,再难,这一关也得去闯啊!做儿媳的身不由己,不能亲自到天津去为老人分忧,也只有拜托家中的大哥和姐夫了。于是,我定下心来给他们写了一封长信,仔细嘱咐他们一定要做好家人的工作。我企盼着亲人们能顺利地闯过这道关口,特别是年迈的双亲,千万不要再出什么事了!8月13日
姐夫常小秋从天津来信,从中得知爸、妈已在当日知道了实情,由于事先一层层做好了工作,总算闯过了这一关,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多么识大体、明事理的老人啊,但愿他们尽早从悲痛中走出来!8月25日
不知苦熬过多少不眠的夜晚,不知流淌了多少辛酸的热泪。这天下午,妈妈拖着多病的身体,忍住心头的悲痛,在妹妹老七的陪同下,风尘仆仆从天津来到石家庄。她是不放心我啊,她要亲眼看看我和孙儿,她要亲自帮我抚平伤痛……
我从办公室匆匆赶回家。
“妈……”见到妈妈那慈祥的面容,憔悴的身影,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坐在床头,我们婆媳二人抱头痛哭,向离去的亲人发出无望的呼喊:云年,你才33岁啊!你怎么就忍心离我们远去,抛下年迈的双亲,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孩子,让人生的三大不幸,同时降临到我们一个家庭?这不是太残忍了吗!
然而,云年,可以告慰你的是,我们终于一步步走过来了!
后来,妈妈把贾军带回天津上小学,我的双亲又把贾谌带回北京上了幼儿园——他们怕我无力抚养年幼的孩子;我则一个人留在了石家庄,继续着你未竟的事业……
9月24日,我终于来到了唐山,来到了你献身的地方。
来到你的身边,我心里踏实了许多。然而,我暂时还无暇去看望你和你的战友,我参加了唐山工作队前兆综合预报总结。在唐山机场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我与同志们一起,风餐露宿,日夜奋战,潜心研究观测资料,认真回顾震前的监测情况。趴在用废木箱搭成的“桌子”旁,我一笔笔写下唐山地震的教训,一次次思索预报“唐山型”大地震的途径,度过了人生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
直到10月底,工作队即将撤离,我才去了墓地……
已是深秋时节,大地不再翠绿。出发时,天即下起了小雨,仿佛苍天已听见我的心在哭泣。
霏霏细雨中,汽车驶出唐山市区,沿着公路向东驶去。凝望着车窗外匆匆退去的雨丝,往事扯不断,理还乱,犹如这绵绵秋雨。我强睁泪眼向车外望去,想把这条伸向亲人长眠之地的大路铭记,但只见雨雾笼罩着天地,眼前是一片迷离……
汽车行至唐山越河七公里处在路边停下,我跳下车,泪水拌着雨水,蹒跚着穿过两旁长满荒草的小径,走进亲人的栖身之地。
这是一片稀疏的小树林,几?黄土垒成的坟丘一字排开,静静地卧在树下,坟茔前插着的小木牌上,用毛笔书写着主人的姓名。
“云年,非比来了,她来看你了……”
面对亲人的坟茔,我犹如乱箭穿心,想到你将永远孤寂地躺在这冰冷、漆黑的大地,我禁不住热泪奔涌,不能自已……
多年以后,天津的亲人们与我商量,想把你接回老家,安葬在先祖的墓地。
但是啊,云年,我实在不愿打扰你,实在不忍打扰你啊!因为,我是那样地了解你!
献身地震事业的十一个春秋,你走遍了祖国大地,从云贵高原到渤海之滨,从燕山脚下到珠江两岸,到处留下你攀登的足迹。为了战胜地震之敌,你紧紧追寻着地震的踪迹,忘情地转战在一个个地震现场,一心要破解它的秘密,直到生命随它轰然而去。这就是你,一个年轻的地震战士生命的轨迹……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相信你甘愿留在这里,化作一方热土,融进你为之献身的唐滦大地……
然而,作为晚辈,我又怎能伤害白发老人的爱子之心?!
于是,1989年,你的兄弟们身负着爸爸、妈妈的嘱托,从天津驱车赶赴唐山,把你接回了老家,安葬在最疼爱你的奶奶的身边!
唐山地震十周年,
悼念年儿心倍酸。
勉抑悲伤强欢笑,
内心何日忘儿颜。
地震遇难本实情,
痴心偏认尔状生。
路上徘徊门外望,
呆观年貌类似人。
这是爸爸在唐山地震十周年时洒泪写下的祭文。如今,他终于如愿以偿:1998年8月,他走了,怀着对亲人的眷恋,怀着痛失爱子的遗恨,永远离开了这个曾带给他欢慰也带给他痛苦的世界。亲人们把你们安葬在同一个墓地,你们父子二人终于得以团聚……第二部分危难时刻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在唐山地震发生后4小时18分,从倒塌的楼里爬出的李玉林等矿工克服重重困难,把唐山大地震的灾情带到了北京。于是,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了向唐山派出救援部队和其他救灾队伍的决策,12245名灾民被救援大军从废墟中救出。这样的速度,即使是19年后交通和邮电高度发达的日本兵库地震救援也无可比拟。
李玉林42岁时赶上了那场大地震,时间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震级7.8级,裂度XI度,一座百年历史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在数秒之内化作一片废墟,死亡24万、重伤16万。李玉林是幸运者,这个体格强健的唐山矿工会副主席当时立即意识到地震了。唐山在这日子之前闹过几次地震的虚惊,这一次是真的。
李玉林是从倒塌的楼里爬出来的。顺着缝隙,当时,灰尘很大,看不见他就摸,努力朝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走。
爬出来的李玉林立即被求救呼喊包围了,他边扒着人边向矿里走,他为什么没有想到他那么多亲戚?多少年后有人又这样问他,他说,他的脑海里有一个很清醒的念头:赶快去找矿党委!他是共产党员。他很清醒,或者太清醒了。
可是他找不到了,矿办公楼倒了,矿务局办公楼全平了,市革委的办公楼也倒了。“二哥,咱们怎么办?”在工人堆里长大的李玉林从不显官阶。他行二,人们就叫他二哥。井下老板子才有这样的称呼。年轻的叫,年老的也叫,这次叫他的是矿党委干事王思臣。心急如焚的李玉林大吼一声:“找党中央!找毛主席,要不咱们没救了!”找党中央、找毛主席,李玉林站在正发动的红色矿山救护车上,对公安分处高副处长喊:“我们去找电话,告诉中央,你赶快组织人员保卫矿山!”李玉林带队,矿武装部干事曹国成、机电科绞车司机袁庆武和矿山救护队司机崔志亮就在这样一个偶然的结合后,创造了一个值得自豪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