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史上处世非常道
317500000133

第133章

第三卷第六章第6节退避三舍,避其锋芒

智慧行囊:主动退却,待机而动。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法是惯常用的兵法,许多商人和政客也是用这种方法在商场和政坛上游刃有余地交际的。

任何动物的族群中总有强者弱者不均衡的存在,狐族自然也是如此。狐狸也是有地盘保护欲的家伙,很少把自己的狩猎范围让给其他狐狸。但有时候它们也会主动退避,给予对方空间,可通常它们会把最不好的环境让出来,看似给足对方面子,实则一点好处也不给对方。

有时候让出地盘看似是失败的表现,但这却是一种博弈智慧。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好处,虽然有一定的损失,但是通常都能博得对方的好感,给足对方面子。但是让多少,如何让,让完之后如何从对方那里双倍讨回,就是一种艺术。

回顾历史,春秋时期,楚国联合陈、蔡、郑、许四国攻打宋国都城商丘,宋派公孙固向晋求救。晋文公与群臣商议,认为宋曾在晋文公流亡时给予厚待,理应报答。虽然楚国也曾有恩于晋文公,但当前唯有楚能与晋争霸,必须打败楚国,才能建立霸业。

晋国大夫先轸也竭力劝说晋文公出兵,晋部将狐偃又提出应战对策,理应出兵攻打依附于楚国的曹国和卫国,楚军势必派兵救援,这样就解除了楚军对宋国的包围。

晋文公采用了狐偃的计策,攻打曹、卫两国,成功拿下两个国家。可楚军仍然包围着宋国的都城,宋国再次派人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和众将商议:“宋国来讨救兵,不去不行,但请楚国退兵,楚国肯定不会答应,那就只有硬碰硬。可是齐、秦两国不肯帮我方,这该如何?”

先轸献计说:“叫宋国表面上跟晋国疏远些,送一份厚礼给齐、秦两国,请这两国向楚国求情;同时我们把曹、卫的土地分一部分给宋国。楚国同曹、卫本来是盟国,看到曹、卫的土地被宋占去,必然不肯接受齐、秦的请求。如此一来,齐、秦两国收了宋国的厚礼,却劝不动楚国,必然跟我晋国结盟,出兵于楚?”晋文公听了大喜,立即照做,果然收到了效果。

楚王得知晋军已攻破曹、卫两国都城,急令主将子玉撤去宋国之围,并告诫不要轻易与晋对敌。子玉骄傲自负,轻视晋军,率楚军直向晋军扑来。子玉故意派部将宛春向晋军提出了一个“休战”条件:如果晋军撤出曹、卫,让曹、卫复国,楚军也可以把围困宋国的军队撤走。

晋国狐偃认为子玉太嚣张,准备对楚军发起进攻。先轸却说不如私下答应曹、卫复国,条件是他们必须同楚国绝交,然后再把楚国的使者扣留起来,以激怒子玉来寻战。晋文公立刻采纳了先轸孤立楚国的计策,曹、卫两国果然宣布同楚国断绝关系。如此一来,子玉恼羞成怒,立即率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有些人不明白晋文公为何要撤,狐偃说:“我们退避,是文公为了报答当年在流亡时受过楚王的礼遇,那时文公曾有‘退避三舍’的许诺。要是对楚国忘恩失信,激起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斗志就会高昂。现在我们后撤三舍,如果楚军还要步步进逼,那么理亏的就是他们,我们就有理由打他们了。”晋文公“退避三舍”一行,算是报了恩,但他的军队却不是无目的地退避,而是占到了最有利的进攻地形,趁楚军骄横大意之际,诱而歼之,赢了著名的城濮之战。

主动退却,待机而动。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法是惯常用的兵法,许多商人和政客也是用这种方法在商场和政坛上游刃有余地交际的。

暂时的放低姿态,掩盖自己的气魄,非但不是败兵,反而是智兵的做法。正是那句“潜龙在渊”,有能耐的人即使在水里,也仍是龙,迟早有一天会回来,加倍收回自己失去的,继而“飞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