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史上处世非常道
317500000116

第116章

第三卷第四章第1节上演“空城”,此时无人胜有人

智慧行囊:“空城计”是典型的心理战术。而这种心理战术却总叫人一次次认栽,因为没有人知道“城里”到底有没有埋伏,这就是个中的奥妙之处。善用“空城计”,可以让我们在遇到危难时避开敌人的锋芒,迷惑敌人不敢进攻,予自己喘息的余地。

猎人汤姆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一次猎狐经过。当时他的猎犬发现了狐狸的踪迹,匆匆追了过去,他正准备跟过去的时候,一直金色的狐狸窜到了他的面前,开始不停地做着奇怪的动作。汤姆知道这是狐狸的惑敌之计,很快它就会逃跑,将你引到其他的路上,而事实上,他的老窝很有可能就在附近。

汤姆并没有上当,狐狸虽然跑走了,他却留在了原地,然后检察附近的草地和树木,果然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狐狸窝。可是,这一次汤姆竟然被骗了,狐狸窝里一只狐狸仔都没有,他用手探上去一摸,发现还有余温,显然刚刚那只狐狸在迷惑他的时候,窝里的其他成年狐狸将狐仔已经转移了。这一次,狐狸聪明地利用了虚张声势的行径,唱了一次空城计给猎人。

虚者虚之,狐狸一招空城计,克敌制胜,足见它的智慧并不亚于人类。世间充满无数博弈的智慧,空城计显然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战略。在敌我双方对垒的过程中,如果我方的实力不足,硬碰硬自然不可取,不如虚张声势,惑敌耳目,令对方产生怀疑,对方自然会犹豫不前,“疑中生疑”。

春秋时期,楚国的宰相公子元在兄长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她,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来显示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公元前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一片慌乱,不知如何是好,打还是和皆不统一,众说纷纭。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固守也难守住。不过那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于是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心生好奇,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旌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应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所以赶快撤退为上策。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旌旗照旧飘扬。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旌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们,急忙撤兵了。”

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在郑国和楚国的这场战斗中,从兵力上讲,楚国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在信息上,郑国更占优势。郑国对楚军的各种形势了如指掌,从而对症下药,以空城计夺得胜利,实在是高明的对策。从某种层面上说,“空城计”是典型的心理战术。而这种心理战术却总叫人一次次认栽,因为没有人知道“城里”到底有没有埋伏,这就是个中的奥妙之处。善用“空城计”,可以让我们在遇到危难时避开敌人的锋芒,迷惑敌人不敢进攻,予自己喘息的余地。而在另一些情况当中,巧妙地运用空城计,还可以带来利益。我们都知道,商场如战场,商战中较好地运用空城计,也是获利的妙策。例如做广告,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这对资金雄厚的企业来说也许不成问题,而对小企业、小商店来说则难上加难。如果不花钱就能起到广告的效果,岂不是美哉!

广东有一家饮食店,店开张营业后,由于资金不够,没有钱做广告,于是老板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店员拿着一个写着自己店名的空箱子,在里面装着空碗,四处跑来跑去,证明他在不停地送餐。附近的人看到店员这么忙碌,心道:“看他这样忙碌的端菜出去,生意肯定不错,我也去吃吃看。”这种假装忙碌的宣传方式,很快收到了效果,各地方都有人来订菜,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这里的“空碗计”并不是诈骗,而是盈利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巧用“空城计”,既能保全自己,又能获得利益,是两全其美的一种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