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3166700000016

第16章 孩子有坏习惯,做好引导工作(3)

时间到了,或者预定的节目看完了,一定要关掉电视,而不是让孩子“挂”在电视机前继续随意浏览。

2.陪孩子一起看电视,解释、讨论相关内容

家长如果能介入电视节目的诠释过程,将会影响甚至扭转儿童看电视的角度;和孩子有充分的讨论,不仅融洽了亲子关系,也会减弱电视的负面影响力。

此外,也别忘了广告。美国的研究发现,小孩一年会看到4万个广告,其中包藏着许多高卡路里与油腻垃圾食物的宣传,不断引诱孩子消费购买。

因此,别认为在广告时间就可以起身做别的事,还需要留意孩子看了什么广告。

3.以优质的影片取代不好的电视节目

其实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家长发现电视节目并不能为孩子提供有益的内容,愿意花钱购买或租借优质的影片当作孩子的教学工具,用于亲子间分享聊天。

4.别在小孩的房间放电视机

现代人的家里都会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理由是让家中不同成员能够各取所需。但如果在孩子房里也放电视机,只会让孩子和家中其它成员更疏远,也会影响他们做功课和睡觉的时间,更糟的是父母无法监控孩子是否看了不健康或不该看的节目。

5.大人要以身作则

其实,电视不仅能使孩子迷恋,大人也常常是乐此不疲。我们做父母的必须知道,自己本身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家长被“粘”在了电视机前,则很难想象孩子不仿效,也自然就很难说服孩子,因此,全家人要检讨自己的收视习惯,规划出每日固定的收视时段和节目,让孩子明确何时是他的收视时间。有些家庭就有这样的规定,从周一到周五,全家大人只看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如有特别节目就先录下来,等孩子休息以后再看。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总之,家长只要正确处理孩子看电视的问题,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孩子明白了家长的苦心,懂得了电视的危害和好处,自然会合理有度地选择自己爱看的、对自己身心成长有益的电视节目来看。

⊙脾气暴躁,什么话都听不进了

〖场景再现〗

宋佳佳迷上了一种猜字游戏,每当做完功课后,她都会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本来做这些猜字游戏。可是,这种游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时候,佳佳忙活了老半天也猜不出一道题,真的有点令人懊恼。

这天,宋佳佳再次玩起了这种游戏。正在她陷入沉思的时候,邻居家的罗欢过来找她玩。兴许是宋佳佳太入神了,竟然没有注意到罗欢在向自己打招呼。罗欢误以为佳佳不理睬自己,便顺手把她手中的书抢了过来:“哟,在研究什么呀?这么痴!”

宋佳佳被她吓了一跳,思路被打断了,本来即将思考出来的答案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宋佳佳很生气,对着罗欢叫道:“你怎么这样呀!太讨厌了!”

罗欢看到宋佳佳如此愤怒的样子,一溜烟地跑回了自己家。

妈妈也听到了佳佳的叫声,便问道:“怎么了?怎么这样对罗欢说话呀?”

宋佳佳正好有气没处发,竟然也对着妈妈吼了起来:“这样怎么了?你别管我!烦死了!”

看着无端发火的女儿,妈妈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说:“你一定要学会控制你的脾气,不要冲着人大喊大叫的,这样不好。”

宋佳佳听罢,方才觉得刚才有点过分了。停了一下,情绪才缓和了许多。佳佳抱歉地对妈妈说:“刚才,实在对不起……”妈妈体谅地对着女儿笑了。后来,宋佳佳还主动到罗欢家向她赔礼道歉。

【深度诠释】

孩子和成人一样,有着自己的个性与脾气,但是过于频繁地发脾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脾气”了。

脾气不好,往往会影响人生的发展。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纠正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

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非常直接,一发起脾气来,就是什么话都听不进了。这种情绪的表达往往会伤害别人,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碰到孩子发脾气时,对孩子的行为不要过多责难,更不要实行体罚,那样做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心理专家认为,心病还需心药治。对孩子的坏脾气,父母只有通过沟通交流,慢慢地开导,才能予以有效的化解。

【专家支招】

对于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要怎么样引导呢?

1.让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

告诉孩子:发脾气会伤害友情。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动不动就发脾气,往往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有时还会引起对方发脾气,结果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伤了彼此之间的和气。再者,对别人发脾气,是对别人的不尊重,那么必然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相反,还会遭到他人的轻视;况且,暴躁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医学心理学认为,性格暴躁,常常会损伤肝脏,妨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2.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对乱发脾气的矫治,需要有坚强的自制力。告诉孩子,并让他时刻铭记:当感到自己要发脾气时,可反复默念“不要发火”。又如,当感到自己要发脾气时,也可迅速离开现场,去干别的事情,或干脆去找别的人谈谈心,散散步。这样“气”头过后,返回现场,发脾气的外部条件已不复存在,理智也占了上风,就可进行有效的克制了。

3.拓宽孩子的心理容量

教育孩子,做人应当有一点“雅量”,即容人之量。心理容量大的人,能尊重理解别人,承受刺激的能量也大,对外界刺激能够“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而心理容量小的人,则承受刺激量也小,往往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雷霆。

4.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双方在交流意见时,能变换角色而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就会在比较中了解彼此的动机和目的,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对方是否能接受,就可以避免大动肝火。比如:一个孩子和爸爸的意见不统一而大吵,这时作为爸爸可以与孩子商量,爸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也做一回“爸爸”。这样结果也许会出人意料。

综上所述,作为父母,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可以随时洞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发现他情绪低落或反常时,引导他们寻找一种好的发泄方式。父母可以试着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疏导;可以带孩子到野外登山,或进行较激烈的体育活动,让他的情绪得以释放;父母可以兑现一件他久为期盼的承诺,以满足他此时不平衡的心理;或是父母主动离家一天,让他邀好友们来开个聚会,任凭他们扯着嗓子唱卡拉0K,或疯狂地扭一扭迪斯科……父母会发现他并不会滥用父母给他的自由,相反,父母的理解也许更拉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彼此相处会更和睦、更愉快。

⊙粗心马虎,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

〖场景再现〗

李小娥上小学四年级了,平时学习还不错,可一到考试就不行了,有时还考不及格。妈妈每次看她的成绩,都发现很多错误都是粗心所致,并非不懂不会。妈妈总是教导她不要马虎,要细心答卷,可是下次考试郑新娥还是粗心。妈妈很生气,真不知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这个考试粗心的毛病。

【深度诠释】

考试粗心是不少孩子常见的毛病。由于考试粗心造成的危害很大,有的学生考上重点高考却痛悔高考落榜,不少是由于粗心所致。

对“粗心”这个词,您一定太熟悉了。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人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并因此而受到损失。但是“粗心”若是发生在另外的一些场合,比如中考、高考,“粗心”带来的就不仅只是小麻烦了,那损失往往甚至不可计算,也无法弥补啊。

大多的人原本是不希望“粗心”的,但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大家都会犯的小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人人都不会把“粗心”看作“无知”。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啊,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问题,当然也就不太值得让人担忧。况且谁都会粗心,谁都免不了出错,在这样的自我解脱的意识中,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也就不难理解了。

【专家支招】

改正了对粗心马虎的错误态度之后,父母怎么帮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呢?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要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的习惯

有些孩子聪明又能干,学习也不错,但却有马虎的毛病,自认为会了,没问题,自以为是,没审好题,结果答错了。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肯定他们聪明好学的优点,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做事、做作业、考试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要通过孩子过去马虎的实例和教训来分析马虎所造成的危害,讲明精益求精的重要意义。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马虎的危害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教会孩子考试要有平常心

考试中,一般试卷的试题分为简单题、中等程度题与难题。家长要向孩子说清楚,进入考场拿到考卷不管是什么题都要以平常心对待,对难题不畏惧,对简单题不盲目乐观。应让孩子知道简单的题最好全部做对,因为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好这类简单题,只要认真对待,就完全可能顺利地把简单题全部拿下。简单题做得顺利,心中就有底了,就会更有信心去解决那些难题。

3.进行准和快的训练

父母要根据孩子考试常犯的错误、常出的毛病、常马虎的地方,和孩子商量拟订一些题目自己来做,要求又准又快,以准为基础很快解出来,要做的题都是他会的,很简单,只要认真就会做出来,这样来训练他做题的准确性,提高准确率,达到既准又快。孩子经过这样的多次训练,就会提高他对简单题的成功率,逐步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孩子经过这样的训练后,比口头上让他、别马虎的教育效果大不相同。经过他自己的操作与体验,效果总要比挂在嘴上让他注意好多了。另外,只要孩子经过训练后改正马虎的毛病,有所进步,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就可以强化他的信心,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让孩子学会自我监督

帮助孩子分析错误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在哪里,让孩子抄录自我提醒的“语录”。例如,“坚决消灭错别字”,“不要忘记复数”等,放在自己桌子的玻璃板下,贴在作业本第一页上或者其他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注意改正粗心的毛病,这样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在考试前经常根据孩子各门课易出现的错误、易粗心的地方,和孩子一起讨论,针对各门课的不同情况写出一些自我提醒的语句,对孩子克服考试粗心的毛病很有好处。

⊙上网成瘾,只对上网感兴趣

〖场景再现〗

一位父亲这样痛苦地诉说道:我儿子今年17岁,正在读寄宿高中。他现在整天不上课,不是上网吧就是在宿舍里睡觉,父母、老师的话都听不进去,上个学期考试好几门不及格。除了上网玩游戏外他什么爱好也没有,我曾试着带他一起锻练、郊游、摄影、逛书店,但他哪儿也不去,周末回家后就是睡觉。

原来他不是这样的孩子,在初二上学期之前,性格很活泼,但初二下学期突然回家不爱说话了,迷上了网游。一放学就自己呆在屋里,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关上门,作业也不做。原来我们以为是青春期的表现,但已经三四年了,仍不见好转。我很困惑,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他。我也曾试着和他在网上聊天,但效果不甚理想。我该怎么办呢?

【深度诠释】

看到网瘾对青少年的种种毒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们?

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一般来说,网瘾患者与酒瘾、毒瘾患者一样,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

如果孩子具有以下的两三种表现,就可以初步判定他对上网已经成瘾:

——吃过饭就直奔电脑,严重的甚至在吃饭时还在网络上“厮杀”“通关”。

——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但一提到上网就立刻兴奋起来。

——经常把自己独自关在电脑房,并且时间越来越长。

——没有正当理由地经常晚回家,甚至夜不归宿。

——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明显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线。

——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花大量时间搜寻、购买、下载、安装新软件。

——上网已经严重影响学习,影响与父母的关系和与同学、朋友的交往。

孩子为什么容易上网成瘾?主要是中国的孩子普遍孤独而且生活单调。中国的父母和学校把成绩看得重如泰山,绝大多数孩子程度不同地有压抑和挫败感。无论成绩如何,父母的永不知足让孩子疲惫不堪,丝毫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就越容易出现上网成瘾的情况。

与现实中的失败和挫折相反,孩子在网络上体会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成功: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统帅千军万马指挥若定,可以以少胜多除暴安良,可以随心所欲主宰别人的生死。

另外,对于内心孤独的孩子,网络可以成为他们寻求发泄和认同的原动力。

【专家支招】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用其利而避其弊,积极引导孩子科学理智地使用网络,成为网络真正的主人。可以尝试一下以下方法:

1.和孩子一起上网

父母不要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而是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并和孩子一起享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亲自体会网络,有利于父母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引导与帮助孩子。

2.上网之初先立下规矩

小学生每天上网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中学生不应超过两小时;要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要保护自己和家庭,不能在网上留下家里的电话,不能泄漏家庭隐私,不能把自己家的住址轻易告诉网友。

3.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

家中有中小学生的父母,可以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如客厅或公用的书房等,这是帮助孩子安全上网最简单的方法。

4.指导孩子上网聊天

网络聊天的自由随意和网络语言特有的魅力,是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面对网络聊天,有的成人都无法自持,何况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在自我节制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和网友制定一个明确的谈话主题,选择情趣相投的聊天对象,还可以指导孩子用外语聊天,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外语水平。

5.与孩子一起参与专家聊天室

现在很多网站都会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学者或知名人士坐客聊天室,这种聊天一般都会就某个领域的某个话题深入交流,既解决问题,又增长见识。父母不能不加分析地把网络聊天一概斥为无聊和浪费,而是因势利导,将网络这种现代科技应用在现代理念、良好品行的培养上。

6.戒除网瘾有过程

对于孩子的网瘾,父母可以巧妙运用递减法。比如,从原来每天上网6小时改为5小时,再改为4小时,逐步减到每天一两小时,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不能急于求成,想一刀下去斩草除根。要在循序渐进中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