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查一路
世界需要两类人,一类懒惰的人,一类勤劳的人。用传统的眼光看待这两类人,肯定和褒扬的无疑是后者。因为勤劳的人每天都在为公众奉献新鲜的牛奶和面包。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原是个程序设计员,因为懒得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dos命令,于是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懒得记这些东西,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成了世界首富。
这是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的一段演讲词。马云也很懒,但他创造的业绩却不平凡,正如他自己所说:“像我从小就懒,连肉都懒得长——这就是境界。”瘦得形销骨立的马云幽了自己一默,意在强调懒人有懒人的用处,懒人有懒人的境界。
懒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消极的懒惰,一种是积极的懒惰。民间故事中,那个懒孩子,出远门的父母,在其脖子上套一块饼,但他宁愿饿死,也懒得去咬。这是无可救药的懒惰。另一类,是不愿在繁复的劳动中耗费艰辛,而去思考省时、省力、快捷、有效的方法。创造和发明,往往为这类懒惰的人预留着通道。
正如马云所分析的,懒得爬楼,于是有人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于是有人制造出汽车;甚至懒得去听音乐会,于是有人发明了唱片。正是懒惰的想法,激发出一些人的智慧。他们不想在多余的过程中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而是极力寻找捷径,直达目的。
比如说登山者。在缆车发明之前,人们必须汗流浃背,累死累活,亦步亦趋,过度的疲劳大大降低了游客游玩的兴趣。其实这些过程可以省去。而缆车的发明正好契合了人们偷懒的想法,既可以须臾间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又可以在峰与峰之间,像猴子荡秋千一样荡来荡去,好不惬意痛快。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成功的偷懒,总给人新鲜和刺激。
省略过程,直达目的是懒人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懒惰确实不是一件坏事,它在努力让一切漫长复杂的程序简单化,让一些专业工具变得不再跟人为难,让傻瓜也能操作,比如傻瓜相机。许许多多偷懒在人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成功,其结果是,让人们从辛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活得更轻松、自在、享受。
当然,为了达到懒惰的目标,需要勤奋地工作;在懒惰的目的未达到之前,在原有的工作环境之下,仍需要勤奋地工作。二者并不矛盾。
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给那些貌似懒惰实则有想法的人以空间。懒惰的人也需要懒出方法,懒出风格,懒出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让世界跟你一起“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