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3164800000020

第20章 操纵术(11)

你可能对礼品赞不绝口,但这是不够的。在双手接过他人礼品的同时,应向对方立即道谢。“谢谢您”三个字表明,你谢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对方送给你礼物的这一举动。

此外还可以说一些动听的话,感谢送礼人所花费的心血:“您能想到我太好了。”您可以感谢对方为买到合适的礼品所付出的努力,如:“您竟然还记得我收集邮票。”

接受礼物时要注意礼貌,但不要过于推辞,没完没了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以致伤害送礼者的感情,即使送的礼物不合你意,也应有礼貌地加以感谢。

对他人的感激要溢于言表。

对方的帮助心知肚明,却难溢于言表,只是在心里记着对方的好,嘴上却不作表示。这样即使你的感激之情再怎么“心潮澎湃”对方也无从知晓。

在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间,你求别人办事,如果没有及时地回报,下一次又求人家,就显得不太自然。因为人家会怀疑你是否有回报的意识,是否感激他对你的付出?及时地回报,可以表明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有利于相互的继续交往。在关系很亲密的朋友之间,就不一定要马上回报,那样可能反而显得生疏。但也不等于不回报,只是时间可能拖得长一些,或赶到有机会再回报。

探究人的心理原因,人们不善于表达感激之情,或许是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摧毁了他们感谢的心,或相互的伤害抹杀了彼此的和气,也可能是他们习惯了没有感激的日子,自己也不懂得。

生活中,许多人奉行的原则是“你满足我的需要,然后我才满足你的需要”。这种方式很少能发挥效果。一个人这么渴望别人付出感激之情,相对的他也会努力希望获取别人的接受和赞同。但是这个过程中,这个人难免会痛苦、悔恨、甚至变得没有自信。也许你几句感激的话或一点感激的行动,就能使一个人活得快乐、自在。

向别人表达感激之情是一个积极有意义的行为,从你那里得到过感谢的人,会将来再次接受你的谢意和肯定,因为他对你的帮助能够被你认可和赞赏,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快乐和欣慰。你的感谢换来了回报,以后对方还会乐意帮助你。

懂得感激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说明你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当别人为你做了某件小事,你应该表示感激;当别人给你解决了某个困难,你应该表示感激;当别人给予你关心和帮助,你应该表示感激。

感激的话要发自内心地说出来,最好是当面表达你的谢意。不要把感激的话藏在心里,以为对方明白你的心思就可以了,说出你的谢意和感激更能体现你的真诚,也会使你和对方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并不需要你的语言多么华丽,你的感情多么热烈,你的礼物多么丰厚,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谢谢”,或者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起到春风化雨、温暖人心的效果。

表达感激可以用很多方式:

说出谢谢-告诉他(她),他(她)为你做的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和在哪一方面帮助了你:“我真的非常感谢你对我在学习上的帮助。”

给予赞扬-让他(她)知道你认为他(她)为你做的事是很特别并值得珍藏的:“谢谢你的咖啡,我想我会记你一辈子。”

予以回报-告诉他(她)你感谢他(她)为你做的,并准备回报这个好心人:“我很感激你能在开顾问会议时回我的电话,以后只要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请随时找我。”

写个条子表示谢意-说声“谢谢”是很有作用的,但写下来会更胜一筹。不妨亲笔写一个条子表达你的谢意。

电话致谢-“我打这个电话只是为了感谢你……”

送份礼物并附上一张便条-只要你送的礼物能够非常适当地表达出你的感谢,送什么并不重要。

传达谢意-告诉别人你有多感谢他为你所做的一切,最后这话一定会传到给予你帮助者的耳朵里去。

提供帮助-与他们在一起,主动提出为他们的工作助一臂之力。

请客吃饭-邀请你要感谢的人去吃午餐或晚餐,一定要表明你这是为了感谢她的帮忙。如果你邀请的是已婚者,应当把他(她)的配偶一并邀请去。

报答捐款-如果一个环境学家曾用心地报道过你的一篇论文,不妨为他心爱的环保事业捐一笔款,这也许是对他最好的感谢。

心理操纵术。

1、求人之后的感谢对对方很重要。

2、表达感谢之意,写信比打电话好。

3、感激也是一种奖励,如果心存感激,就要表达出来。

4、说好人情话,最得人心。

一正一反:说服与反说服的艺术。

我们经常面对意见分歧和遇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怀有分歧、心存反对的人无非就是在方向选择和对利益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尽管分歧乃至对立会使人们的关系变得紧张,但仍有办法来缓解和消除这种紧张,所以应掌握的心理策略就是,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一个持不同意见的你,你就应该如何去对待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别人。当你不同意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时,或面对那些与你存在分歧甚至对立的人时,站起来与他针锋相对地争论一番并非上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正话变为反话,曲折的说出来,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曲径通幽”。

打消对方的顾虑,顺着自己的意图。

诱导是一种很好的说服策略。当你循序渐进地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对方自然会迎合你而改变初衷,因为他觉得你的话听上去很有道理且深信不疑;而当你的话在对方看来存在着疑点或破绽,那么说服就会变得困难,因此要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服从,首先不能让人心存疑虑。

当对方的疑惑被解除,他自然会听从你。

当一个人的论点变得牵强附会与难以置信时,即使是真的,听话者也会有所怀疑。这种猜测、怀疑与反对,一般都会通过身体语言清楚地告诉人们:“我不相信你所说的话。”

这种心理在销售领域中是比较多见的。比如客户对产品的审查,尤其是对疑点产生疑问时,不但对产品难以信任,甚至怀疑销售人员是否真诚。如果销售人员面对客户的疑问选择逃避,或回答含混,那么自然会使客户的态度发生动摇。当客户不再信任销售人员时,那么销售人员的说服工作就很难进行了。

其实,客户对产品的审查是正常的,这表明了客户对产品很关注,很感兴趣,也对销售人员充分的信赖。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推销产品的过程中或推销结束后,客户通常会对产品反复查看、研究,或认真考察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或研究产品的结构性能是否真的与众不同。

但是有的销售人员在推荐完产品,匆匆询问客户还有什么要求等简单问题之后,就催促客户签单,而对于客户对产品的审查过程很不喜欢,甚至担心和害怕万一客户找到了什么破绽,那自己的推销又白费了。还有的销售人员面对客户的审问,采取躲避或绕圈子,这都不利于客户的沟通,实际上这是在敷衍客户。成功的销售人员反而欢迎客户多审查,即使真的审查出了什么问题,优秀的销售人员也不会退缩,而是自信认真地向客户进行说明和解释,或者进行自我改进,赢得客户的认可。因为他们懂得,只有打消了客户的种种疑虑,解除了种种疑惑,才能让客户听从自己,信赖自己。

发现或预知客户的疑虑,应是销售人员具备的策略。在客户询问之前就大致判断出客户的疑惑,然后及时地进行解答。比如表示与客户有同感,诱使客户说出自己怀疑的原因。然后,再决定如何才能使客户完全相信自己。

帮助客户解答疑惑消除疑虑,可以借助于实例、图片、类比与解释等方式,使客户完全理解自己的观点。在客户赞成自己的说法之前,必须让他理解有关问题。

还可以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当然,这些证据必须是可信的、经过测试的结果、统计图表以及其他独立的权威机构提供的报告、商品示范或是使用过本公司商品或服务的客户的现身说法。这样一来,客户不仅更容易信服,而且也更容易赞同自己的观点。

当客户因疑惑重重而难以控制情绪时,销售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正在谈论的主题或正在做的事情,先关切地提出安慰性的问题,表现出自己真诚地关心客户,以得到他的信任,进而找出出现这种情绪的原因。

如果时机恰当的话,销售人员应向客户表明,自己愿意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以达成协议,但是也希望客户能够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以实现双赢。同时,要突出并强调彼此之间的共同点,而不要总强调彼此之间的不同点。如果客户因为听不懂你们讨论的重点而感到沮丧的话,讨论一定要暂停一下,问问客户是否有什么问题没有提出来。

循循善诱,将对方的思路引到自己的轨道上。

客户:“你好,我来替妻子买包卫生巾。”

销售人员:“你的周末算是毁了,干吗不去钓鱼呢?”

客户:“你这里有什么型号的渔具?”

销售人员:“小号的、中号的鱼钩,大号的渔线。我拿给你看看。”

客户:“我先看看鱼钩。”

销售人员:“你打算上哪儿钓鱼?”

客户:“海边。”

销售人员:“我建议你买条船,这边是卖船的专柜,你看这艘帆船怎么样?”

客户:“不错。可是我的汽车可能拖不动这么大的船。”

销售人员:“不用担心,我们汽车消费区最新推出丰田新款豪华型‘巡洋舰’,保证满足您的要求。”

客户:“好的。”

这位销售人员可以称得上是“推销高手”了,因为他能从客户的一个需求点引导出多个需求点,而这种成功来自敏捷的思维。

面对客户的要求,善于多角度地联想,让思维发散而不是直线思维集中一点,这也正是优秀销售人员操纵顾客必备的技巧。很多销售人员之所以业绩难有突破,原因是只就产品推销,只看到产品这一个点,和客户需求的一个方面,不会让产品带动多个产品,不会挖掘客户的其他潜在需求。

思维灵活的推销员不仅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能够把握客户的心理,刺激客户的欲望,调动客户的情绪,引导客户消费更多的产品。而一般推销员只是按顾客的要求去做,却不能主动的影响顾客。优秀销售人员头脑中绝不会塞满“应该怎么样”之类的结论,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客观情况采取最有效的推销方式。

销售人员不只是想着如何把手中的产品卖出去,而是想着怎样才能卖出更多的产品,拿到尽量多的订单。所以,销售人员要讲求灵活应变,运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激发客户的购买欲,让客户买到更多的产品。

在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之后,销售人员不应把它看作是成交的结束,应该及时地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产品,再次进入推销的开始阶段。也许这一次推销的过程要困难些,因为客户已经买到了需要的产品,对其他的产品不再有兴趣,这时你可以运用联想法。帮助客户将产品与其他物品联系起来,营造出和谐的气氛和美感,让客户觉得少了某件东西看上去很不协调。比如,“客厅已经很美了,如再添上这个产品,一定会锦上添花。”“您的衬衫看上去很不错,如再配上我们的西裤或领带,效果会更棒。”

心理操纵术。

1、从对方易于接受的问题入手。

2、通过询问激发对方的“参与意识”。

3、先给自己的说辞披上“公正”的外衣。

4、封锁对方的信息来源,让对方顺从自己的思路和意图。

5、牵着别人的舌头走。

6、让对方觉得你的想法其实是他自己的。

正劝导,反激将。

劝导和激将是利用不同的心理而采用的操纵策略。对于理智的、善于理性思考的人来说,劝导更容易深入人心,有着春风化雨的神奇功效;而对于喜欢争强、攀比的人,巧用激将术,激起对方的好斗心,不失为一个良策。

少争辩,多规劝。

当我们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时,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就是,试图通过争论赢得对方。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是因为面对这种不同意见,自己感到受到了一种威胁与伤害,自尊乃至尊严也被冒犯。我们会变得激动、声高、言辞偏激、好斗、尖刻。如果将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扔给对方,一场恶战势不可免。如果你不愿看到这种火药味十足的激烈场面,那么还是不要挑起异常争论为好。

与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针锋相对地争论一番,使对方就范,接受自己的看法,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美国纽约大学演讲系教授阿尔文·C·巴斯和理查德·C·博登用了7年时间,亲自聆听了上千次的各种人之间的实际争论,通过研究,他们得出了有趣的结论:那些职业政治家、联合国的代表很少能说服对方,他们取胜的机会远远没有商店店员、公司职员多。政治家们总是力图击败对方,而职员及商店的店员则力图说服对方或顾客转变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政治家们更多的是进行一场零的结局的争吵,而职员们通常是进行一种双赢的说服。

说服不同于争执、争论、争吵。在试图说服那些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时,我们不是把他们当做对手或敌人,而是当作平等的伙伴;不是为了让他们言听计从,而是为了让他们接受那些对他们有益却因为种种原因还没能理解的东西。有些人说服人经常犯的弊病,就是先想好几条理由,然后去和对方辩论;还有的是站在长辈的立场上,以教训人的口吻,指点别人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就是等于先把对方推到错误的一方,因此,效果往往不好。

正确而有效的说服方法应是规劝。通过耐心的教导,真诚的劝说,使对方转变自己执拗的思想,而听从说服者。

劝导的过程要通过交换信息促使对方改变。实践证明,不同的意见往往是由于掌握了不同的信息所造成的。有些人学习不够,对一些问题不理解;有些人习惯于老的做法,对新的做法不了解;还有些人听人误传,对某些事情有误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把信息传给他,他就会觉察到行为不是像原来想象的那么美好,进而采纳你的新主张。

通过劝导激发他主动转变的意愿。要想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任何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谈你所需要的,而是谈他需要的,也并不是使他做只对你有利而不利于他的某件事,而是要他做对他自己有利,同时又符合你的想法的事。这里要掌握两个环节:一是说服人要设身处地地谈问题,要把别人的事当做彼此互相有利的事来加以对待;二是在促使他行动的时候,最好让他觉得不是你的主意而是自己的主意。这样他会喜欢,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当然,劝导他人还要注重表达方式。说服人时如果直接指出他的错误,他常常会采取守势,并竭力为自己辩护,因此,最好用间接的方式让他了解应改进的地方,从而让他达到转变的目的。所谓间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把指责变为关怀;用形象的比喻来加以规劝;避开实质问题谈相关的事;谈别人的或自己的错误来启发他;用建议的方法提出问题,等等。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激将法让对方甘愿被说服。

近几个月来,某市个体服装店老板伍某生意越做越大,营业额大幅度上升。税务部门要其补交税款,但其拒不承认营业额增大。一稽征员多次上门,均被其搪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