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性丛林里,人为了生存,会采取各种方法和行动来结纳力量、分享利益、打击对手。而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锻炼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领,他们会根据对方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对方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可是谋取利益的另一面,有时却是对对方的伤害,就算不是伤害,对方也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控制。
在生活中,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历来聪明的成功者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你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同时也容易暴露他们的真实面目。
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了日常接触的简单人际关系。交际中的每个人都要面对着别人,同时也在被别人面对着,彼此就如同是对方的镜子一般,因此,交际是双向的活动。从这双向性中,可以归纳出一些人际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定律,了解它们对于你理解他人的言行会有所帮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可以明确地意识到,在人生旅途上,即使你自己谨慎小心,奋发图强,行得正站得直仍旧不能避免麻烦缠身。这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而尤其令人防不胜防的则是那些谗言与阴谋,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由此,我们不得不学会一套人生的防守术。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目前的顺航状态下放眼未来,环顾四周,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
这句话用到人际交往中再恰当不过了。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人对自身的了解以及对他人的了解是十分必须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确定自我,只有了解他人,才能确定他人;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沟通、交往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才能进一步洞察交往的性质,以便确定这种交往是该继续还是该停止,是该小心防人还是应该敞开心扉。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与行为,总是以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及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的意识为基础的。因此,要有效地人际交往,就要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呈现自我。
认识自我,就要多反思自己,多问自己:我是个出色的人吗?我的才干和品德得到了主管和他人的公认和重视了吗?我是否为别人所喜爱和欢迎?我属于哪个阶层,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人生活在社会中,都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个体所重视的他人或群体的关注和尊重,希望享受社会的权利,发挥自己的作用,获得一定的荣誉、地位。这种社会性的需要,促使人们对自己已获得群体所关注的程度进行认知,形成反映自身社会需要的自我意识。
了解了自己之后,紧接着的一步便是了解他人。只有了解了他人,才能把握对方的人格之高下、品质之优劣、行为之对错,做到针对性强,并表现为坦诚相待或者持有戒心,从而能防患于未然。然而,认知他人也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正确了解、判断一个人,不能只凭一言一事的表现,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特别是要把握他在失去主管监督及道德舆论约束时的言语表现,注意他对那些身处逆境或地位低下的人的态度。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出现,需要具体对待。要想很好地了解他人,那是必须要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具体实践的。
知己知彼是人际交往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到眼光敏锐,富有前瞻性,才能面对小人的暗害不轻易上当,不立即暴跳如雷,不惧怕,不消极,而是采取相应的恰当的对策,或迎头痛击,或暂避锋芒,或置之一笑不理不睬,或不依不饶对质公堂,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牙还牙。
在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我们不可能用日久天长去考察衡量一个人然后再决定与他的交往方针,而是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尽快判断、制订方针以速战速决。据外国资料介绍,在上门进行推销的推销员中,有许多可以被称为“奸商”。他们在推销商品时,首先往往是和主妇们聊天。聊到推销这个行业时,便假装出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怒斥本行“败类”并热心告诉主妇们,有许多推销员在推销伪劣商品,说什么他们为了赚钱什么都肯干,蒙混拐骗,完全不顾顾客们的利益,并提醒主妇们要小心。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奸商”的一种推销方式。
因此,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是非好歹,而不应轻易相信别人。听风便是雨,缺少自己的主见,把别人的话奉为圣旨,不是造成误会,与人发生纠纷,受骗上当,就是盲目行动,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
面对上述这一切,我们不能不居安思危,为自己准备几招“防身术”。同时,我们还不应满足于安全,还应主动出击,投入到社会中去,展示自己的魅力,在生活中大显身手。
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不幸总是突如其来,让人防不胜防,这不幸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到居安思危。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小心背后的暗箭,充分估计困难的重大性。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适时主动出击。只有熟练掌握攻守技巧,才能在社会中如鱼得水。你要充分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明察秋毫,确立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卑不亢,不屈服不妥协,不骄傲不自满,穿越重重障碍,稳步前进。
诚信是成事的根基。
林肯年轻时曾担任过邮政局长。1830年林肯才二十一岁时,全家为了谋生,从印第安州迁到伊利诺斯州的纽萨拉姆小镇。初到时,林肯在一些小店里干杂活,不久镇上年长些的人,见林肯干活勤快,为人忠厚又老实,大家就一致推荐他在新开设的邮政局里当局长。那个时邮票还没有问世,当时的“邮局”设备极其简陋,连一张像样的办公桌都没有。林肯为了收藏钱和账本,只得用一双补过补丁的破袜子当“保险箱”,账本和钱都被放在破袜子里。林肯名义上是这个纽萨拉姆镇上的邮政局长,实际上只是个“光杆司令”。
用现在的话来说,由于这个“邮局”生意欠佳,开张才两个多月后就关门了。这时林肯接到上级停办的通知后,把账目理得一清二楚,装进了那双破袜子里,并把它悬挂在屋角的房梁上,等待上级来接受交差。但岂料,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不起眼,上面迟迟没派人来结账。这下可把林肯急坏了,他左等右等,日复日、月重月,房梁上钱袋早已盖满厚厚一层灰,还是不见上面派人来。后来,大约过了一年多,有一次林肯终于在大街上偶然碰到了上一级的邮政局长,于是他连忙把那位头头拉到“邮局”,把账目和钱款一一交点清楚后,才如释重负。纽萨拉姆镇上的人把林肯如此尽职尽责的事传了开去,从此“诚实的邮政局长林肯”就这样出了名。
“信”字是“人”从“言”。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所言成真就是“诚”。“真实不欺”就是诚。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更显“诚信”之重要。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把诚实与信用作为美德加以推崇,诚实守信的人总能优先赢得别人的赞赏或认可。诚实与信用是上天赋予一个人最好的礼物,拥有这两种品质的人,无疑是天生的高贵者。
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打败了吴国,而辅佐他的是吴国的范蠡。在越王取胜之后,范蠡知道越王定然容不得他,功高震主,越王早晚会杀他,所以便在一个夜深人静之时,架一叶小舟,远离他乡去经商了。
范蠡凭着聪慧,很快便富甲一方。有一次,他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而被楚国囚禁。范蠡看儿子有危险,心里非常着急,便想用一些钱财来保全儿子的性命。他叫来自己的小儿子,叮嘱了一番,便想让他去办这件事,没想到被大儿子得知,大儿子跪倒在他面前,说道:“我为长子,今弟有难,父不予我前往,是儿不教乎?”并说如果不让他去,他就死在父亲面前。
范蠡无奈,只得长叹一声,心中暗道:此事,恐难成呀。因为他知道,大儿子从小跟他一起吃苦受累,知道钱财来之不易,所以用钱极其吝惜,办这事,舍不得花钱是万万不行的,而小儿子从小就生长在富贵中,挥金如土,极舍得花钱。
于是范蠡只得写了封信让大儿子交给朋友庄生,并让他把信和钱交给庄生之后,就听他安排处理,自己便可回来。范蠡的长子到了庄生家之后,见庄生家境贫困,无丝毫达官显贵的气势,但还是不得不把信及钱交给了庄生。不过他心存疑虑,也就没有按父亲所说的回去,而是留在楚国观望。
庄生虽贫困,但非常正直,楚国人很敬重他,他的话在楚王那里很有分量。
庄生对楚王说,近来某星宿来犯,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除灾祸,楚王于是就决定大赦。这个消息一传出来,范蠡的长子便听到了。他想既然是大赦,弟弟就一定会出来,这样送给庄生的钱不就是白花了吗?于是,他又自做聪明地去把钱要了回来。庄生感觉到了一种被戏弄的滋味,心里很生气。他想了一个主意,于是他又到楚王那里说:“我听到有人传言大赦是因为范蠡拿钱贿赂大臣的缘故,这对大王您的名声可是不利啊!”楚王一听,就立刻决定先杀了范蠡的儿子,然后再进行大赦。
有些时候,因为自己很聪明,对自己的承诺出尔反尔,不能兑现,还以为事情已经有了结果,已经成了事实,哪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
“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叫守信呢?”焦急的儿子问道。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
“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这位商人指明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商业领域。如果你已经许下诺言,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不能反悔,你必须履行自己诺言。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不失信于人呢?就是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精明的商人留给儿子的一份遗产:为人,就要言而有信。这份遗产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承的。
征服嫉妒者。
在工作或生活中总难免遇到那些爱嫉妒的人,他们总是有意无意说出一些话,散布一些不实的流言以削弱你的影响力。如果这个人是你的邻居或同事,就在你身边,你就不得不小心应付。一般来说,对于嫉妒你的人,以下几项措施也许能改变局面: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来对付他们,因为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将有嫉妒心的人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来个“无为而治”,落得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2、采取妥协和退让的必要策略。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
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策略,事实是,当一个人在鲜花与掌声中时,更需谦虚、谨慎,这不仅防备被嫉妒,而且能从根本上调整自己。
以爱化恨,以让抑争。
以爱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老百姓常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因此,当你遇人嫉妒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
以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争斗,这是根治双向嫉妒和多向嫉妒的关键之举。如果嫉妒者向你发出挑战,你不但不迎战,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大同存小异,或是求大同存大异,都不失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3、说服、鼓励的对策。
有些嫉妒是因误会而产生时,就需要进行说服和交流。否则,误会越来越深,以致严重干扰和破坏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在说服时要注意心平气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说服的准备。
对嫉妒者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因为嫉妒者是在处于劣势时才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的,虽表面气壮如牛,但内心是空虚的,且隐含着一种悲观情绪。所以对嫉妒者采取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强化他的信心,转变他的错误想法,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嫉妒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使嫉妒转向公平竞争。
看来赢得嫉妒者的心,比和他作正面的斗争更为有效。
以柔克刚弱胜强。
中国知识分子一向笃信“两强相争勇者胜,两勇相争智者胜”的名言。而这句名言也的确堪称经典,直到今天仍被人们频频提到,视为法宝。而所谓的智者,应该就是能够善于绵里藏针,以柔克刚者。当然,这样的人都会首先有副好脾气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炼的。
孙子兵法中有一招叫“以柔克刚”,讲的是要想制服一个大发脾气的人,再没有比“低声下气”更好的了。对方愈是发怒,我方愈应镇定温和,愈是紧张的场合,愈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唯其如此,才能发觉对方因兴奋过度而显出的种种弱点,进而攻破他,说服他。
同事之间,与公与私都不会有天大的原则性冲突,即使有矛盾、有争异也纯属正常,完全没必要争个脸红脖子粗,吵个彻底撕破脸皮,脾气人人都有,却并非人人都去胡乱发,这不仅是个修养的问题,甚至还是个智商高低的问题。聪明的人不仅深知发脾气是最愚蠢的解决问题方式,而且可以根据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发脾气的情形来测定这个人的肚量和成就究竟有多大。绵里藏针,以柔克刚往往是他们既避免争吵,又达到目的的典型策略。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威望甚至超过华盛顿。至今美国人民仍认为他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圆滑的政治家、外交家。谈到如何控制脾气,以柔克刚,富兰克林是这样表白的:
“我立下了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者‘目前在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不同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