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大全集(超值金版)
3152800000016

第16章 心放宽,没什么事情过不去(2)

“年轻人,你的人生多么幸福啊!”老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接着说:“你从小没有母亲,我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不知道;你没有考上大学,我幼儿园都没去过;你和女朋友分手了,可我始终独身一人;你还有钱租房子,我只能住在山洞里……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更悲惨?”年轻人很惊讶地说:“想不到还有比我更悲惨的人,如果我换作是你还不如死了算了。”

老人又笑了:“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想,人类早就死光了!”年轻人不解地问:“你的遭遇如此悲惨,为什么还那么开心呢?”“因为还有比我更悲惨的人。因为我还活着。”年轻人听了老人最后一句话,恍然大悟,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一定要珍惜,千万别做寻短见的蠢事。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也许你正经历着不幸,正处于无比的痛苦之中,但你在不幸之中还是万幸的,因为你还活着。没错,活着就是希望;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不走极端,给别人留有余地

韩非子的《林下篇》说:“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意思是,雕刻的诀窍在于,鼻子要先雕大一点而眼睛要先雕小一点。鼻子刻得大还可以修得小一点,但刻小了就不能再变大了;眼睛刻得小还可以再加大,但刻得太大就没法再缩小了。

这段话表面上说的是“刻削之道”,却能引申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人处世不能太绝对、太极端,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回旋的余地,这样才不会招致失败。

传说太阳神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恣意驰骋,横冲直撞。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空间。正当法厄同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最终万般无奈地葬身火海。

有的人能够在社会上如鱼得水,有的人却四处碰壁,主要原因就在于后者在待人处世中不善于给他人留有余地。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给自己留后路,不可把话说死,把事情做绝,更不能把人逼急。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如此立身处世,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宋代的吕蒙正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有大将风度。当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有一个官员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当参政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付之一笑。他的同伴为此愤愤不平,要质问那个官员叫什么名字。吕蒙正马上制止他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辈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在朝的官员也佩服他的豁达大度。后来那个官员亲自到他家里去道歉,两人结为好友,相互扶持。

吕蒙正这样做是对的,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人海茫茫也会狭路相逢,你今天得理不饶人,又怎么知道他日会不会再相遇呢?与人相处留有余地,既不让别人难堪,也会让自己活得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人与人的相处,是因为距离而产生美。我们不仅对那些得罪过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在与朋友相处时,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与人交往需要彼此的包容与分享——包括喜怒哀乐,包括忍受对方的全部缺点,但做到这点很难,所以亲密得不分你我反而会滋生矛盾。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很多称兄道弟、歃血为盟的朋友最后往往成为仇人。

喜欢中国画的人都知道“留白”的重要性,“留白”就是特意在画面上空出那了无一墨的空白部分,这不仅仅是构图布局的需要,更可反衬主题,进而给观赏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所以有句行话说“留白天地阔”。我们要描绘出美好的人生,同样也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万事留有余地”。

满嘴饭不能吃,满口话不可说,载物船不可吃货太多,帆只可张满八九分……这些可是无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我们做人做事千万莫把话说死,别将事做绝,否则就会把自己的后路堵死,陷入无路可走的尴尬或者死路一条的绝境当中。

《宋稗类钞》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家中十分有钱,但却非常吝啬,常常在置办田地或房产时,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有时候,为了少付一文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还最会趁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

有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因竭力压低房价而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子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道:“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又吃惊,又羞愧,从此开始有所醒悟了。

客家有句谚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心态平和了,自然就乐意给别人一个机会,一点空间,一些希望。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这实际上就是给自己创造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李嘉诚的生意经是这样的:“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

一位老木匠教徒弟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匠是和木材打交道的,木材的构造有纹理,因此木匠都很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那些装修过的房子就会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那些高明的师傅懂得合理地留一些缝隙,给那些组合的材料留足空间,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余地是缓冲器,是润滑油。凡事留一分余地,则可周旋回转,灵活自如;凡事不留余地,则容易失之于刚硬,一旦做错则无可补救。做事能做到“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就能使自己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就能在纷繁复杂又充满风险的人际关系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顺其自然,简单就好

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5美元到美国闯天下,二十年后,他成了百万富翁。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是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几年后,道密尔买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玩具公司。当时他发现成本太高是这家玩具工厂失败的主要原因,他决定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道密尔规定:凡是制作工人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都要放在最顺手的地方,要用时,一伸手就可以拿到。这样一来,操作机器的工人,不必再为等材料、找工具耽搁时间,无形中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样就能让产品增产并节约成本,因此玩具公司在道密尔的手下起死回生了。

道密尔的成功之道是顺其自然。同样,我们过日子,也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有机会就争取,没把握住就放弃,该干吗就干吗,如此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日子就是快乐的,人生就是舒服的。

一个病人问大夫:“我有冠心病、糖尿病,您看吃什么好呀!”大夫问他:“您爱吃什么?”病人说:“我就爱吃东坡肘子、红烧肉。可是听说东坡肘子、红烧肉动物脂肪多,所以不能吃,甚至连香蕉、桃子、西瓜都不能吃。”

大夫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你想吃什么吃什么,爱吃什么吃什么,因为营养是互补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既然你喜欢吃这些,就说明你身体需要它。何况,人体自身有很强大的代偿能力和调节能力。只要适可而止,吃这些东西是不会有什么危害的。”

想要做人不生气,就应当顺其自然,对人、做事不要太强求、太执着,一切越简单越好。如果丢掉平常心,挖空心思去追逐、千方百计去攀求,就会产生反常心、异常心,做起事情来就会感觉很别扭,即使成功也毫无快乐的感觉。当然,顺其自然不是守株待兔那样的消极等待,而是顺应客观实际去做,没条件、没能力做、不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反之,就要认真做好。

唐朝有个姓郭的人,因为脊背隆起,弯着腰走路,很像骆驼的样子,同乡的人就叫他“骆驼”,他听了并不生气,反而舍去了自己的原名,自称“橐驼”。驼子以种树为业,种的树木或者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也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观察效仿,可总是不及他。

有人问驼子诀窍,他说:“我不过是依照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而使它按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别人不懂,他就解释说:“一般来说,种植的方法是: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应保留一些原土,种好后周围的土要砸结实。做到这些,就不要再去动它,不要再为它担心,离开它,不必再去照管它了。移栽时像抚育亲生子女,种好后就像扔掉一样,顺应它们的习性,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能得到保全。因此说,我只是不妨碍树木的成长而已,并没有什么能使它们高大繁茂的特殊本领;我只是不抑制不损伤它们的果实罢了,并没有让它们早结果实的秘诀。”

别人又说:“我们也差不多就是这样做的呀?而且更精心呢!”驼子笑笑说:“你们种树时树根还拳曲着而土却要换成新的,培土时不是多就是少。即使有人能够不那样做,却又过于爱惜,过于担心,早晨看看,傍晚摸摸,刚刚离开又马上回来照顾,更严重的是还用指甲抓破树皮来检查它们的死活,摇动根株来观察栽种得是否结实。这样就日益背离树木的生长习性了,虽然表面上看是爱护它们,实际却是在损害它们;表面上说是担心它们,实际上却是仇视它们,因而也就不能与我比。”

这个故事就是唐代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其寓意就是告诉我们对人对事不强求、不生气,不要完美主义,只要顺其自然就好。

顺其自然就是想睡就睡,想坐就坐,热时取凉,寒时向火,没有过分矫饰,以清爽、宁静、洁净的心态来对待生活。特别是遇到“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事情时,更要顺其自然,不要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了,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说:“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吹走了不少。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会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到种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故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世界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物的发展运动也是自然而然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没有必要去怨天尤人,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物极必反,有点烦恼不是坏事

曾国藩在京城当官的时候,有一年时来运转,自己升职不说,老婆还生了儿子,就连老家的祖父也病体康复。这时候,曾国藩急忙给老家去信,叫家人千万别去催人还债,故意给自己留一点烦心事。因为他深谙“物极必反”道理,事事如意之后,不如意的事情就马上会来了。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老总斯隆有一次主持会议,讨论一项重要决策时,发现居然没有反对意见。这种情况正是很多人所期望的结果,但斯隆却宣布休会,说要听到了不同意见再作决定。不追求十全十美,不幻想完美无缺,这正是斯隆这样睿智的人为人处世的自信和成熟。

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住要花园洋房,坐要名贵轿车,妻要国色天香,儿要聪明伶俐,财要富可敌国……这种每天想好事的心态,必定是心为形役,苦不堪言。

上帝给了某个人一次机会,让他沿着一垄麦子走下去,不许回头,只能挑选一个最大的麦穗,如果能挑到最大的,上帝就帮助这个人实现一个最大的愿望。这个人兴冲冲地出发了。他一边走着,见到一个大麦穗,总是想,离地头还有那么远,也许后面还有更大的。他每次看到一个大麦穗,总是这样想。最后到了地头,他还两手空空,只好匆匆忙忙地随便挑了一个,而这个麦穗比开始错过的那些都要小。

这个挑麦穗的人,总想找到更好的东西,而最后一无所获。所有的麦穗,在他的眼里都不够大。上帝是用心良苦的,他旨在告诉大家,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好。只想好事的人,注定心情压抑,后悔连连。

《菜根谭》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这是讲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少一些无谓的事情,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一些无益的私心。生活本来就是有好事也有坏事,无论任何事都要平常对待,与其绞尽脑汁谋升迁、挖空心思求财势、终日劳心又伤身,不如上班好好干,下班享天伦,平日里简单的事,不正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吗?正如歌词所说:“有爱就有恨,或多或少;有幸福就有烦恼,除非你都不要。如果爱是痛苦的泥沼,那就一起逃。”

拿在大城市打拼、已近“而立之年”的人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很大:没有对象的“剩男”,日子过得很惨、很孤独,天天吃不到香喷喷的饭菜,听不到枕边的贴心话;有对象甚至已婚的“宅男”,面临的问题更多,比如婆媳之间的关系很紧张,老婆逼你要孩子,是否该买房,亲戚朋友总以为你事业有成,主动求你在工作和金钱上帮忙……这一切搞得你筋疲力尽,烦恼不已。

当问题接踵而至时,不要气急败坏,更不能乱发脾气。能成大事的人,从来都是“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遇事急躁、抓狂和激动,只能变得行为冲动,容易犯下让自己追悔莫及的错误,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不管遇到什么坏事,我们都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成大事者要有“没心没肺”的心理素质,天大的事压下来,要能冷静对待。即使某一天发现自己真成了“杨白劳”,遭遇巨大的债务和天大的噩运,也不要想不开。其实,看似精明的“黄世仁”也在担心自己的钱能否要回来,尤其当你没有“喜儿”可以抵债的时候。

没有人希望自己失败或者遭遇困境,但是人活一世,有些坏事是躲不过去的,难免要吃一两次亏,上两三回当,才能变得成熟。麻烦天天有,面对坏事,绝不能怨天尤人、懊悔自责,要调整情绪挺过去。忧愁对事情毫无助益,分析当下的情况并寻求解决办法,才是最要紧的事。

坏事虽然意味着失去与痛苦,却也意味着好事很快便会出现。人总是在不断的烦恼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有点烦恼不是坏事,你只需要用冷静的心态去处理它们,然后耐心地等待好事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