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3151300000058

第58章 让孩子做一个高效率的领导者(1)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提高孩子的办事效率,这是培养孩子领导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要从小抓起。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利用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小抓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从小就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哪样东西应该放在哪里、怎样待人接物;哪样东西是必需的、重要的、不能动的,哪样东西是妈妈的东西、哪件东西是爸爸的东西,孩子不能随便拿;如果把东西弄坏了后果是什么,如果搞乱搞脏了后果是什么。如果孩子不知道它的重要性,父母就应该告诉他。

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样包括培养孩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培养孩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和能力,既有利于健康,也是文明美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孩子应养成每天早晚洗脸、刷牙,晚上洗会阴和肛门;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手脏了后要主动去洗,定期洗澡、洗头、理发、剪指甲;随身带干净手帕,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帕掩住口鼻,用手帕擦鼻涕;注意环境的整洁,不随地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东西用完后放回原处,排列整齐等卫生习惯。

从8至9月龄开始,父母应培养孩子伸手、伸腿、偏头洗耳颈等配合盥洗的动作。1岁以后,鼓励孩子主动参加盥洗,洗前卷袖口,洗时不溅水,洗后擦干手。2岁以后,教孩子用肥皂自己搓洗手,大人拧干毛巾让其模仿洗脸动作,开始培养饭后冷开水漱口。2岁半以后,让孩子学习自己拧毛巾,自己洗手、脸,用牙刷。同时培养孩子掌握与盥洗有关的用语,如牙刷、牙杯、毛巾、水冷、漱口等等,大人教时要耐心,边讲解边示范,并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孩子的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大人应经常督促、提醒。为了使孩子引起兴趣,并能更好地掌握盥洗方法,家长可将盥洗过程编成儿歌,如洗手歌、洗脸歌、刷牙歌等教唱给孩子。大人要持之以恒,才能经过不断地重复、巩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饮食习惯。

饮食,是一个人一出生就要首先接触到的。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最基本的莫过于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多疾病是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引起的,而不好的饮食习惯同样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证孩子有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肌体获得充分的食物营养,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吃饭时,环境要整洁安静,让孩子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使消化液正常分泌。切不可饭前过度兴奋或疲劳,不要训斥孩子。饭前1小时内不要吃糖果,以及雪糕等冷饮;不能喝大量开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胃液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下降。为了确保孩子的饮食营养平衡,要指导孩子合理进食,告诉孩子挑食的坏处。

当孩子不好好吃饭,甚至发脾气时,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坚持下去,孩子会自知无趣而罢休,千万不要用糖果等来哄他,以免养成只吃零食的坏习惯,也不可养成孩子边吃边玩或边看电视的坏毛病。

3、劳动习惯。

劳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劳动。要从小树立孩子“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培养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和劳动的技能。

首先,要教育孩子热爱和尊敬劳动者,让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的社会价值,并从小立志做个光荣的劳动者。

其次,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果实。要让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辈们劳动的结果,因而要珍惜。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吃饭不掉饭菜、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爱护图书,对家里的各种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袜等都要爱惜。要让孩子懂得这些用品、物件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制成的,不能随意浪费。

最后,要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就要让他们从小就有“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和勤劳俭朴的品质。

除了上述习惯外,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礼貌习惯等等,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内容。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要有耐心与毅力,只有父母坚定不移,孩子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坚持下去。通常,当孩子学会做一件事时,会乐得手舞足蹈,过一段时间当他不再感到新鲜好奇时就不再坚持,而是又去寻找另一种有吸引力的东西。这时家长就要注意,教给孩子应该怎样去做一件事,不能一教会就结束,而应要求孩子应用起来,并保持下去,使孩子形成习惯。

保证孩子营养让孩子更健康。

保证孩子的健康才能保证孩子对时间的利用率。如果专门吃一种或几种食物,就不可能满足人机体的需要,不爱吃一种或几种食物就有可能失去补充人体所必需的成分。很明显,偏食是一种对孩子身体极为有害的不良行为,必须加以纠正。

有的孩子只爱吃有些食物,有的孩子根本不吃有些食物,这些都是偏食的表现。偏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有的孩子对食物很挑剔,即使一碗菜也要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吃的部分,而剔除不喜欢吃的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挑食。

挑食是不符合饮食卫生要求的。吃饭的时候,对饭菜挑挑拣拣,饭菜很容易被搞凉、弄脏,往往让人感到厌恶。同时,在挑选食物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出现一种抑制食欲和消化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凡是有挑食习惯的孩子,一般都不可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最佳进食的状态。

偏食或者挑食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应该及早加以纠正。

对于孩子的偏食或者挑食,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要多样化。

在孩子喜爱吃的食物中可以夹杂一些不喜欢吃的食物,也可以将不喜欢吃的食物的色、香、味加以调整,或设法改变这种食物的形态后再食用,这样也许可能纠正对某些食物的偏恶心理。父母做饭的时候,应该把的米、面、菜等收拾干净,不要在饭菜里留下谷壳、砂粒、杂质、腐败部分、虫体等,这样可以避免孩子进食时挑选。父母还应该告诉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挑剔,要按顺序吃,挑挑拣拣,上下翻动,这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挑食现象常常发生在食欲差的孩子身上,因此,可以采用一些增进食欲的药物对孩子进行治疗。父母在备办饮食的时候,最好做到食品的色、香、味具备,以此来刺激孩子的口味。在制作饭菜的时候,要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一些,尽量做到大小一致,色调和谐,味道一样。这样,孩子就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了。

2、纠正“贪食”的方法。

(1)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贪食”习惯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进餐不定时,如果能够定时进餐,而且吃饭的时候吃饱吃好,他们平时就不会想吃其他东西了,贪吃的习惯就可能会慢慢地得到克服。

(2)父母要让孩子少吃零食,即使吃零食也应该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一般的情况是把零食放在两顿正餐之间进食,或者放在饭后进食。严格地按一定的时间给孩子零食,对于防止儿童“贪食”的习惯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3)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吃零食的问题。吃东西是为了让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而不是为了“快乐”和“享受”。饿了应适当吃东西,并且要吃好吃饱,肚子不饿的时候,就不要吃东西,这样就能防止“贪食”的习惯了。

另外,也不要让孩子边听故事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这些都会影响消化,而造成孩子食欲不好,消化不良等,因为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对胃肠的消化功能有影响。当进食时,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胃肠的消化液分泌旺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很好。

在人们情绪不好时,大脑皮层对外界环境反应的兴奋性降低,使胃肠分泌的水分液减少,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这样就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使人没有饥饿感,吃不下饭,即使勉强吃下去,也常感到肚子不舒服。

3、让孩子吃饭不再成为问题。

孩子吃饭的问题,是父母最头疼的事,先是哄,然后是吓唬,接下来就是强迫执行。这绝不是好办法,许多父母也知道。但是,怎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1)饭前不要让孩子吃东西。饭前一小时内不让孩子吃糖果、雪糕等零食冷饮,也不要喝大量的开水,以免影响胃液正常分泌或冲淡胃液,造成孩子食欲下降。要让孩子知道,吃东西必须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在饭前吃小食品就不应该,这会影响他的食欲。

(2)不要把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总是挂在嘴边。过分关注孩子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只能强化这些坏习惯,如有一位妈妈常说:“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吃茄子,一见做好的茄子有黑颜色就说脏,强迫他吃,他就呕吐。”由于妈妈总提这事,孩子就很难改变对茄子的不良印象,一直到很大也没有改变不吃茄子的习惯。

(3)向孩子介绍一个新食物时,不要对新的食物大惊小怪,尽量先把食物拿给孩子看,不要做任何评价。孩子能够欣赏富有吸引力的食物。食物的味道不一定总是非常可口,精美的器皿、诱人的食物外形,都能使孩子产生食欲。

(4)吃饭前要让孩子保持安静、轻松而愉快的情绪。吃饭的环境也要安静整洁,按时进餐,让消化液正常分泌,切不可过度兴奋或疲劳,不要苛责孩子。

(5)当孩子不想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强迫他吃,更不要把食物塞到孩子嘴里。你可以用一些温和的方法劝你的孩子吃东西。

(6)如果孩子一再拒绝吃你给他的食物,不要再强迫他,另外提供一点他最喜欢的食物。首先,尽你所能,按你的孩子所喜欢的去做,以一种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孩子进餐,并从中获得乐趣,然后再向孩子推荐你想让他吃的食物。

(7)如果孩子发脾气、任性,切不可用糖果、饼干等食物来缓解、转移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免形成一到吃饭时间就吃零食的习惯。进食时,更不可迁就孩子边吃边玩,或追着跑着喂孩子,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坚持下去,孩子会自知没趣而“休战”的。

保证孩子睡眠,让孩子精力充沛。

科学研究表明,在大脑早期发育中,大脑发生变化的能力即神经细胞的成长与相互之间联系的增强是十分重要的。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表明睡眠的功能之一就是巩固清醒时的经历对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影响,将记忆长期储存起来。

可见适度睡觉是健康的保证,更是大脑健康的保证;这一点对成人如此,对少年儿童更是如此。

父母应该根据科学的规律和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孩子制定一个睡觉的时间表,以便保证孩子能够得到足够的睡眠时间,而且这个时间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变,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也要坚持。

为了孩子的健康而让他们睡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帮孩子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

任何人都一样,就是要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让孩子在睡觉这件事上养成一个定时进行的习惯性行为,他们就会在睡觉准备活动之时就想到上床睡觉的时间要到了。

例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讲清睡觉的具体时间,当这个时间到了的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聊聊第二天的打算,告诉他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取出来等,也可以在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等。我们曾经在睡前给孩子朗读《格林童话》,读上两三个童话之后,孩子往往会自觉地说:“好了,睡觉了。”

如果父母每天都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应该上床睡觉了。

2、睡前给孩子营造安静、温馨气氛。

打闹或者其他剧烈的活动都会影响孩子按时上床睡觉。

父母要提前半小时就让孩子做安静的活动,这样孩子才能放松。不要让孩子睡觉前用枕头打仗或打球等游戏,可以让他读书或讲故事或者听音乐。

研究表明,孩子白天玩得太累也会影响孩子按时睡觉。在孩子睡觉前营造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气氛,让孩子感到宁静而安全,是孩子能够按时睡觉的好方法。许多孩子在睡觉之前喜欢听父母讲故事,或者是父母编的故事,或者是童话歌谣,这样可以营造一种比较温馨的气氛。

3、让孩子在陌生环境下获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