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3150000000041

第41章 丝管寥亮 谐妙入神——佛乐

佛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但它的影响所及,几乎遍及全球。它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艺术上,它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绘画、雕塑和音乐。

佛教音乐多用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用以歌咏赞颂诸佛菩萨,称为“梵呗”。东晋时释法显在《自传》中记述他游天竺(即印度)时所见说:

众僧大会,说法。说法已,供养舍利佛塔,种种花香,通夜燃灯,使伎乐人作《舍利佛》。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梵语和汉语的不同,使呗赞出现困难,于是就根据汉语的特点,吸收华夏的音乐素材,对佛乐进行改造,这样就有了中国的佛教音乐。

传说最早制作佛乐的是曹操的儿子、著名诗人曹植。晋刘敬叔《异苑》载:“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尝登鱼山,闻崖岫有诵经声,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拟所造。”这个记载当然是靠不住的。曹植并不信佛,只不过名声极大,佛教徒们为扩大影响,把它联想附会到曹植身上。同样是《异苑》所载,就说道士诵经礼赞的声腔“步虚声”也出自曹植,而且也是游山时闻空中有诵经声,“则而写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非常兴盛。南北朝时,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曾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造经呗新声”(《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所谓“造经呗新声”,就是吸收中国的音乐素材,造作新的佛教音乐。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法,他在位的时候,不仅大宏佛法,而且亲自创作了《善哉》《大乐》《灭过恶》《除爱水》等十首佛曲,在宫廷中设“法乐童子伎”,使“童子倚歌梵呗”(《隋书·音乐志》)。他还在中国首创了“无遮大会”和“盂兰盆会”,为佛教音乐的表演和传播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北朝的佛教很盛,当时的寺院中,随时都是“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洛阳伽蓝记》)。

唐宋时期,佛教音乐更盛。在唐“十部乐”中,就有“天竺乐”,“乐曲皆演绎释氏经论之辞”(《旧唐书·音乐志》),它的舞者,“辫发,朝霞袈裟,行缠,碧麻鞋”(同上),完全是一副僧人的打扮。据载,当时就已经有了《普光佛曲》《药师琉璃光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总佛曲》《无威感德佛曲》《龟兹佛曲》《释迦牟尼佛曲》《宝花步佛曲》《观法会佛曲》《帝释幢佛曲》《妙花佛曲》《无光意佛曲》《阿弥陀佛曲》《烧香佛曲》《十地佛曲》《摩尼佛曲》《苏密七俱陀佛曲》《月光腾佛曲》《邪勒佛曲》《观音佛曲》《永宁佛曲》《文德佛曲》《婆罗树佛曲》《迁星佛曲》和《四天王》《戒香》《定香》等佛曲。

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法曲”,很多就是用在佛前供养的。据《维摩诘经讲经文》说“箫笛弦管,螺钹铂铜,齐声竞演宫商,合韵而皆吟法曲”,说的就是在佛前表演法曲的情况。在敦煌佛教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佛前供养的表演场面。著名的《霓裳羽衣舞》,其音乐就来自西域的天竺音乐《婆罗门》。

唐代寺院为宣扬佛法,有定期的讲唱,特别是针对一般人的“俗讲”,影响非常之大。韩愈《华山女》诗描写说:“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姚合《听僧去端讲经》诗更说:“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尽无人。”几乎是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当时最著名的俗讲僧人文溆讲经时,“听者填咽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教坊效其音调,以为歌曲”。当时就已经有了《普光佛曲》《弥勒佛曲》《药师琉璃光佛曲》《释迦牟尼佛曲》《阿弥陀佛曲》《观音佛曲》和《四天王》《戒香》《定香》等佛曲。

从唐到明,佛教音乐不断吸收民间音乐的营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步完善,变得更加优美动听,也变得更加中国化。

唐代贞元年间净土宗高僧少康,“所述《偈》《赞》皆附会郑卫之音”(《高僧传》卷二十五《少康传》)。所谓“郑卫之音”,就是中国本土的民间俗乐。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中说:“京师僧念《梁州》《八相》《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烟》等,号为唐赞。而南方释氏作《渔父》《拔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太常引》《柳含烟》《渔父》《拔棹子》《渔家傲》《千秋岁》等,都是我国的民间乐曲,而被和尚吸收作佛乐。

元代由于蒙古人入主中国,所以喇嘛教盛行。《佛祖统记》记载元惠帝时,“以宫女十六,日按舞,名为‘天魔舞’,首垂发数辫,戴象牙冠,身被璎珞,大红销金长短裙袄,云肩合袖天衣、绶带鞋袜,各执加巴剌班之器,内一人执铃杵奏乐”。又有宫女十一人,用龙笛、头管、小鼓、筝、

、琵琶、笙、胡琴、响板奏乐。“遇宫中赞佛则按舞奏乐。”

明清时期,佛教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明何俊良《四友斋丛说·释道》记载,明成祖就曾经“潜心释典,作为佛曲,使宫中歌舞之”。永乐年间,僧人还编成《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五十卷,其中采用了中国古典乐曲和民间流行乐曲三百多首。从明代开始,北京的一些寺院都有自己的管乐,最著名的是北京智化寺管乐,至今仍保存完好。

清代佛乐,甚至采用戏剧音乐来丰富自己。据清黄育楩《破邪详辩》记载,当时民间昆腔戏班,“多用《清江引》《驻云飞》《黄莺儿》《白莲词》等种种曲名,今邪经(指佛经)亦用此等曲名,按曲合板,便于歌唱”。又说佛经讲唱“全与梆子腔戏文相似”。

佛教音乐可以分为赞、偈、咒、诵四大类。

赞,有祈祷和歌颂佛祖之意。赞词为韵体体裁,以八句、六句或四句为一组。譬如《戒定真香》《佛宝赞》《杨枝净水》等。

偈,梵文唱,有五字体和七字体之分,有八句复唱,也有四句复唱。

咒,即是咒文,由梵音转读,只可意会而不可解读。无韵咒常以木鱼单点伴击;有韵咒则常以磬、铃、铛来伴奏。

诵,即唱诵,与赞同是韵体体裁,但更富音乐性。

佛教音乐是帮助僧众修行礼拜和向善男信女宣传佛法的。它的宗旨是“劝人为善”,就连一点也不懂佛教的人,也知道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这些最简单的道理。佛教是主张“四大皆空”的,它修行的中心是“寂灭”。所以,用以宣扬佛法的佛乐,大都是恬静而平和的。从宗教的意义上说,它使你在宁静中领悟到禅的真谛;从功利的目的看,它使你心气平和,血脉畅达,收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从审美的角度讲,它使你在内心的观照神会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得到极高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