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3150000000036

第36章 丝绸之路 乐韵悠悠——新疆维吾尔族主要乐器

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最主要的是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古称回纥、回鹘、畏兀儿等,是一个热爱音乐、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早在汉唐时期,他们就生活在地处西北的漠北草原,也就是汉唐时所称的“西域”。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要津,乐舞艺术非常发达,在与中原地区音乐、印度音乐、阿拉伯音乐和西北各民族音乐长期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非常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唐代著名的“十部乐”中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以及“伊州乐”、“于阗乐”等,都出自新疆境内,对维吾尔族音乐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都他尔 维吾尔族弹拨乐器。音箱呈瓢形,蒙以薄木板,背面有条形花纹。琴杆细而且长,杆上用丝弦缠有十二至二十个品位。二弦,弦为丝弦,按四度或五度定弦。音域一般为f-a2。弹奏时琴身斜置胸前,左手大拇指按内弦,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外弦,右手用指弹奏。都他尔的音色柔和,音量较大,常用于自弹自唱和器乐合奏。

热瓦甫 维吾尔族弹拨乐器。琴身木制,音箱呈半球形,蒙以羊皮、驴皮或马皮,改革后蒙以蟒皮。在音箱上方两侧有羊角形饰物。琴杆上用丝弦缠有二十余个品位,改革后用骨质或金属品位。张弦五根,一般分为三组,即内弦两根为一组,音高相同;外弦两根为一组,音高相同;中间一根弦为主奏弦,演奏旋律,两边两组弦为共鸣弦。演奏时将琴身横置右肩,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子弹奏。热瓦甫的音域为g-g2。它一般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经加工改良,增大琴体,张弦三根,制成低音热瓦甫。

弹布尔 亦作“丹布尔”,维吾尔族弹拨乐器。音箱较小,用核桃木或桑木制作,呈瓢形。琴杆细长,一般用丝弦缠有十六至二十个品位。张五根钢丝弦,两根外弦为一组,两根内弦为一组,中间一弦自成一组。演奏时,两外弦奏主旋律,中弦和两内弦奏和声伴奏。演奏者用嵌在右手食指的钢丝拨或以食、拇两指所持的塑料拨子弹奏。传统的弹布尔音量不大,音域也不宽,为d1-d2。改良后的弹布尔,增设了品位,使音域增大为g-g2,并增设了面板和垫板。品位设在面板上,由于设置了垫板,弹奏时右手不接触面板,使音量增大,音色更加纯正。弹布尔多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

卡龙 亦作“卡侬”、“喀尔奈”,维吾尔族弹拨乐器,也流行于西亚、北非等阿拉伯国家。清《钦定大清会典图》载:“喀尔奈,钢丝弦十八,状如世俗洋琴(扬琴)。刳木中虚,左直右曲,前广后削……以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之。”它是欧洲弹拨乐器的始祖,后传入中国。元代所称的“七十二弦琵琶”就指的是它。现在的卡龙,形制与扬琴很相似,琴身一边竖直,另一边呈斜梯状。上张二十余组钢丝弦,每组三根。演奏时将琴平置桌面或置于膝上,右手戴义甲或执木制拨子弹奏。左手奏低音或执铁制揉弦器左右移动或揉弦,用左手压弦,有时可以得到升高半音甚至全音的音。它的音色清纯明亮,多用于“多朗赛乃姆”和“哈密木卡姆”的伴奏,也可用于独奏。

萨他尔 维吾尔族拉弦乐器。在清代“回部乐”中,就有这种乐器,《律吕正义后编》作“塞他尔”。它的形状和弹布尔有一点相似,音箱呈瓢形,蒙薄木板,面板两侧各有一月牙形音孔。琴杆较长,上有丝弦缠成的十六至十八个品位,面板上还有竹制的高音品位。萨他尔有钢丝主弦一根,旁边有共鸣弦十余根。演奏时,将琴竖置于左膝上,左手按弦。右手持弓在弦外侧拉奏,只拉奏主弦,共鸣弦只起加强共鸣和美化音色的作用。萨他尔的音域为c-g2。它的音色圆润悠扬,接近人声,是木卡姆的主奏乐器之一。

艾捷克 又名“哈尔扎克”,维吾尔族拉弦乐器。在清代“回部乐”中也有这种乐器,《律吕正义后编》有记载。音箱木制,呈半球形,形似板胡。传统的艾捷克琴面蒙羊皮,有指板,板上无品。有两三根马尾主奏弦,旁边有几根钢丝共鸣弦。演奏时将琴置于左膝上,右手持弓拉奏主弦。音域为d1-d3,音量较小。改革后的艾捷克,琴面蒙薄木板,取消了共鸣弦,使用四根小提琴弦,采用提琴弓子,并在音箱下的木柱上增加一个月牙形琴座,使琴身更稳定,音域为g-g3,音量增大,音色优美,并可演奏双音与和弦,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它是多朗乐队中唯一的拉弦乐器。

达卜 又称“手鼓”,是新疆地区许多民族重要的打击乐器,在维吾尔族音乐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达卜的历史相当悠久,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敦煌壁画中就有达卜的图画。维吾尔达卜有大小两种。用木制成圆形鼓框,一面蒙羊皮或驴皮,改革后的达卜蒙以蟒皮。鼓框内侧缀有许多小铁环。演奏时两手执鼓边,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可同时或单独击鼓,可发出好几种不同的声音。也可以执鼓摇动,振响铁环。

巴拉曼 俗称“皮皮”,维吾尔族吹奏乐器。清代列入“回部乐”,译名“巴拉满”。它用十余厘米长的芦管制成,上端用两个削薄的木片将芦管压扁后制成簧片,管身开八个方形音孔,音域不宽,但音色浑厚优美。可用于木卡姆伴奏,也可用于独奏。

纳格拉 亦作“那噶喇”、“奴古拉”,汉语称“铁鼓”,维吾尔族敲击乐器。清代已经列入“回部乐”。鼓身用铁铸成,中空,上大下小,鼓面蒙羊皮、牛皮或骆驼皮。一般一大一小两个纳格拉为一组,大鼓直径约二十七厘米,小鼓直径约二十二厘米。演奏者执一对鼓槌击奏。还有一种直径约为四十厘米的大纳格拉,俗称“冬巴”,由一人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