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此计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去消灭自己的敌人,以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
(原文)
敌己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敌军的基本情况已经摸清楚了,而盟友的态度却处在犹豫观望之中,当务之急是设法促使盟友坚定进攻敌军决心,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这是从《损》的封义中推理出来的。
(解析)
“借”,意即利用、借用。作为一种谋略,其核心就是要制造矛盾、利用矛盾。
所谓“借”,就是借用外部的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敌我双方相互斗争之时,若能学会使用此法,就可取得,不用自己出力,便能获得的效应。
自己的力量不够,就要借用敌人的力量;直接杀敌有困难,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刀枪;资金不足,就要想法借用他人的金钱;缺乏物资,就千方百计借用别人的物质;自己缺兵少将,就设法借用敌人的兵将;自己的谋略行不通,就要借用敌人的智谋(将计就计)。这也就是说,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设法引诱敌人的物资;设法用了敌人的兵将;把敌人的举措转过来为我所用,利用敌人的计谋完成自己的设想,也就等于借用了敌人的计谋。
总之,自己难于做到的事情,可以借助敌人的手去做,无需自己亲自动手,便可坐得其利,甚至还可驱使敌人利用另一方敌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借用敌人利用自己的机会反过来加以利用而完成自己的设想,使敌人在不知不觉中为我所用,即使敌人发觉,也不得不为甸所借用,这便是“借刀杀人”之计的妙用。
(兵家使用范例)
曹操“借”孙权“杀”关羽。
三国时代,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
蜀国刘备的猛将关羽率领大军攻打魏国的领土,并把樊城包围了起来。这时,曹操赶紧派遣军队援救以解樊城之围。可他随即又想到,如果遭到关羽的反击的话,就很可能被歼灭,樊城仍将陷于孤立,且会落入关羽之手。曹操惧怕关羽,就想把都城迁远一些。就在这时,他的参谋司马仲达向他建议说:
“借用孙权的力量如何?孙权也同样担心关羽的力量强大。我们可以分割关羽的领土,把长江以南的领土分给他,作为交换的条件,让他出兵攻打关羽,这样不就可以解樊城之围了吗!”
曹操听后大喜,说“好,好!就这样办!”
且说孙权一听可得关羽的领土,就毫无犹豫地赞同。立即高兴地接受了曹操的要求,并秘密派遣军队占领了关羽的根据地江陵。这时,关羽无可奈何地解除了对樊城的包围,撤退返回。但此时根据地已经失掉了,事后关羽也战死在疆场上。
(商战使用范例)
向对手借技术。
军事上的借刀杀人是为了达到保存自己,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这些与商业竞争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挤出其他产品有所不同。不过,借刀杀人之法在商业竞争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便从一个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巧借了美国之“刀”。
二战后,美国人出于争霸世界的考虑,重点拼命发展与军事有关的产业,如原子能技术、定向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放弃发展家电、电子等技术。他们把这些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技术以低价、或以专利的形式卖给了日本。日本靠这些技术,成长出一支几乎独霸世界的家电工业,家电产品又纷纷返回美国市场。日本人借美国技术之“刀”发展起来,占据美国家电工业市场,结果在美日贸易中,日本人大大地赚了一笔。
即使日本家电已达到十分发达的水平,但仍没有放弃这一方法的使用。日本松下公司,本身拥有8000余名专业研究人员,但它还认为自己力量不足。眼睛盯上美国,因为那里有人才,那里有技术,那里有设备。松下公司看到美国加州硅谷;看到美国南加州圣巴巴拉发展语言辨认技术领先世界,于是也把自己相关的研究所设在该地;美国的新泽西州研究机构对数码录放影碟机有独到之处,松下公司也不失时机,在那里设下同样的机构。这些机构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些技术,公司本部再把这些技术综合在一台台新型家电上,这样一来,新型的“松下”牌号的数码收录机、影碟机、数码彩电等新型家电,源源不断运往北美大陆。
(处世使用范例)
三宝奴“借刀杀人”之失败版。
元朝皇位虽有“兄终弟继,叔侄相传”的规定,但详考其帝系脉络,标准而成功的“兄终弟继”也只有元武宗传位于元仁宗一例。而仁宗之所以能最终坐上哥哥的龙廷,除特殊历史背景之外,更重要的还全仗当时几位忠诚多谋的蒙、汉大臣通力合作,挫败了三宝奴等人的废储阴谋。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和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同为元顺宗和兴圣皇后弘吉刺氏之子。
海山哥俩的父亲顺宗其实没有当过皇帝,他的庙号是海山即位后尊封的。此前的天子是海山哥俩的三叔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十一年(1307年)中历正月,成宗驾崩。按理帝位应传嫡系长侄海山,但成宗皇后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却起了奸心,想把皇位改传给成宗的一个远房弟弟安西王阿难答。
这时,海山为怀宁王远在漠北;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和母亲近在怀州(今河南沁阳)。在一帮大臣的支持下,爱育黎拔力八达和母亲率先勒兵入京,囚成宗皇后,诛安西王阿难答,为哥哥海山即位扫清了一切障碍!海山也由怀疑很快变得十分相信自己的弟弟。
大德十一年中历五月甲申(1307年6月21日),海山入京登极,是为武宗。中历六月癸巳(6月30日),武宗依制册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并让他担任中书令,成为皇帝的得力助手。
武宗朝原来的庶政大权一归中书省,在皇太子统摄下,由左、右丞相,诸平章政事(权同丞相)分工负责。这本无什么大毛病。但因为当时中书省的高级长官大多是武宗和太子从前的元老重臣,这就阻挡了一些新进官吏的进升之路。他们恨中书省专权,当然也恨太子。
对此尤为不满的是三宝奴其人。
三宝奴从前曾因罪谪贬武昌。武宗立国时,他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翰林承旨学士(皇帝秘书之一)。为了尽快向上爬,他勾结平章政事脱脱虎等人,于至大二年(1309年)提出分设尚书省代中书省理财的动议。大臣们对此并不陌生,因为前朝奸臣阿合马、桑哥就曾用此法争权夺利,所以动议最初根本通不过。后来,武宗大约考虑到中书省政务太繁,就同意重设尚书省。三宝奴也因此平步青云,升为尚书省平章政事了。
有了尚书省这块地盘,三宝奴等人就不断侵夺以太子为首的中书省大权。他们先提出尚书省用人,中书省宣政(发布命令),无形中架空了中书省。既而干脆提出:“中书之务,气以尽归臣等”(《元史?武宗本纪》)。同时利用尚书大权结党营私,为非作歹。太子和中书旧臣当然对此不满,有的人干脆不参加尚书省“集议”,也不服从尚书省的调遣。三宝奴认为这事的根子全在太子。要彻底控制庶政大权,就必须设法废去太子。
但三宝奴等人深知武宗很信赖弟弟,所以要正面谮废太子是不可能的。他们便暗中唆使一些太子属官,让他们出面怂恿东宫扩大建置,先尽量造成“僭越”行为,再以此离间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借东宫之刀自杀太子。
于是就有东宫官员提出为太子建立右卫率府,编制在万人以上,并准备由太子下令从安西(今甘肃定西县)取兵器来武装这些卫士。太子詹事丞(东宫主管官)王约识破了这个阴谋。他立即对东宫僚属们说:“按制度东宫已经建立了左卫率府,现在为何要违制扩建右府?诸公要好好想想,不要因此害了太子!且由东宫移文千里之外去取兵器,人必惊疑。皇上知道后又将作何想法呢?!”王约还要大家本着“皇太子事不敢不为,天子事不敢为”(《元史?王约传》)的宗旨行事。太子自己也很听王约的话,处处小心谨慎,“潜龙”不做“飞龙”之事。终于使三宝奴等人挑不出太子和东宫的任何毛病!
太子的英明得体加深了武宗对他的信赖。至大二年(1309年)中历十月,武宗改任太子为尚书令,成为三宝奴一伙的顶头上司。三宝奴第一次借刀杀人不成,反把太子招惹成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把利剑!这下他更有芒刺在背之感,于是又心生一计。
他找到右丞相康里脱脱。康里脱脱和哥哥阿沙不花是当年保武宗人京继统的老臣。三宝奴以为武宗旧臣与太子必定有亲疏之隔。他想挑唆康里脱脱劝武宗改立本支为嗣,借老臣之刀谋害太子。
三宝奴劈头就说:“现今皇子渐渐长大,近来圣上身体又不太好,怕是要早定大嗣。”康里脱脱一时摸不着头脑!他回答说:“国家大计不可不慎。从前太弟戡定内乱,功在宗社。现在他位居东宫,早有定命。今后兄弟叔侄相传,谁敢搅乱次序?我们做臣子的切不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三宝奴还不死心,又挑拨说:“现在哥哥把嗣位交给弟弟,今后您敢保证叔叔会把嗣位还给侄子吗?”暗示武宗之弟继统,今后如果不传位给武宗之子,那么,包括康里脱脱等武宗旧臣的命运将不堪设想!不料忠鲠的康里脱脱却回答说:“我们只管自己坚持原则。至于别人失信,天人可见!”三宝奴第二次借刀杀人的阴谋又告失败。
至大四年(1311年)武宗病危。三宝奴眼看太子就要继承大位,又狗急跳墙地唆使宦官去劝武宗废易太子。武宗很不高兴地说:“我的主意已定,你们就不必多说了。”不久,武宗去世,太子即位为仁宗。仁宗上台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废置尚书省,并立即诛杀了三宝奴和脱脱虎等人。
天王借刀杀东王。
清末洪秀全借上帝名义,在广西成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信仰转为政治活动,再变成军事斗争,在金田起义。从1850年开始,一年之间,洪秀全占领了南京,成立了太平天国;自立为天王。军政大权尽归东王杨秀清一手把持。
杨秀清固为野心勃勃的时代枭雄,极富谋略。早在金田起义之后,已发生过阴谋窃取政权事件,今大权在握,自然更为专横傲慢,强横跋扈,对同等地位的其他诸大王,气使颐指,连洪秀权亦不看在眼里,意公开凌辱,甚于赘疣木偶,有取而代之企图,经常亦以“鬼上身”法宝,假传上帝意旨,杖责王兄洪仁发,并公开要天王洪秀全下跪,接受上帝惩罚。
那时,长江上下游军事节节胜利,中央军在杨秀清亲自督战下,击破了围困在南京达三年之久的清军大营,其主帅钦差大臣向荣,战败吊颈自尽,东王的声势更加强大,逐亟谋实现攘夺大位的野心、他先使调虎离山计,将异己诸王调离南京,翼王石达开回湖北督战,燕王秦日纲赴丹阳扫荡清军残余张国梁等,北王韦昌辉被调往江西主持军事。异己远去,他开始进行第二步计划:七月初,他又假传神旨,今天王亲至其王府,诡称天父下凡,问:“你与东王俱为我子,东王又有这样大的功劳,你何只称九千岁?”天王跪答:“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又问:“东世子(东王之子)岂只是千岁?”答:“东王称万岁,子亦便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天父喜曰:“吾回天矣。”洪秀全明知其奸,但在暴力压迫之下,不敢拂逆?只得定于八月二十五日东王寿辰那天正式颁予封典。
洪秀全在形势的挟持之下,亦无如之何,算起封典之日尚有一个多月,只可任由支配,徐图对策。
虽已定期封典,杨秀清仍嫌时间太长,会夜长梦多发生变化,乃迫不及待,提前发难,实行篡权,逼天王让位,如不肯则杀而代之,于寿辰日行登基大典。当初起义时,天王亦于寿辰日登基。正秘密进行时,忽一同谋的心腹胡以晃向天王告密,将其阴谋全盘托出,并誓言为王前驱,诛奸卫主。天王惊悟,当此生死关头,不能再府首听命,束手待毙。但自感实力不足以抗,便下密诏,分遣亲信飞召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三人统兵回朝救驾。
秦日纲驻丹职,离京近,先奉诏到京,自审力薄,非杨党敌手,苦等到八月三日,北王韦昌辉才率兵船20艘,精兵三千从江西赶回南京。当时正值深夜,军队从南门秘密进城,匆匆人宫觐见天王,随即部署兵力,派兵扼守全城要害地方,占据所有通往东王府的街道,然后躬率死士,迅雷不及掩耳迳闯王府,秦日纲亲手将杨秀清刺死。一时被胜利冲昏了头,杀得性起,实行屠杀,府内全体人员,除东王第五幼子漏网外,无一幸免。府外的围军及伏兵,一闻府内信号,知已得手,亦同时发动。乱杀东王党羽及部兵,一时喊杀声连成一片,炮弹互轰,全城陷入混战中。
照天王初意求秦日纲和韦昌辉,只杀东王及兄弟三人,其余不能杀。结果株连遇害者有三万人之多,此乃韦昌辉的借刀杀人阴谋,分明是公报私仇,想借此铲除异己,为自己铺平掌权道路。
石达开于事变十日后才抵南京,时全城已在韦、秦暴力控制下,人宫觐见天王,备知底细,很不满其杀人过多甚株连无辜。乃见韦、秦,责问二人,又怕二人对己下毒手,连家门未踏进一步,即带几名侍卫漏夜缒城由小门出走,迳返自己防地安徽,他在南京逗留时间只数小时。
当晚深夜韦昌辉就率兵围困翼王府,把石达开的家眷统统杀戮。
石达开得全家遇害噩耗,悲愤填膺,誓报此不共戴天之仇,乃飞檄各省其队伍,集中在芜湖一带,准备回师靖难,要求天王将韦、秦二人正典刑。韦昌辉见石军调动,有回师反攻企图,乃先发制人,遣秦日纲率万余人向西进击,秦见军力与石相差甚大,不敢撄其锋,只作守势犹豫观望。
天王以北王包藏祸心,骄横跋扈,尤甚于东王,早存戒惧,见屠杀翼王全家后,责备北王以为天王袒护翼王,共谋图己,乃把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来个斩草除根,把天王干掉。遂率兵围攻天王府。天王早有准备,屡攻不入,且事前天王已密诏京外附近的义军及东王余党保驾。韦军势孤薄(有数万精兵已随秦日纲离京对付石军去了),在联合反击、内外夹攻下,支持仅两天,束手被擒,与家族死党二百余人,一同诛戮。秦日纲亦被召回处斩,乱事遂平。
北王伏诛,石达开被召回京主政。回京后,他迅速收拾残局,重新建立比前更优的领导核心。天王初期亦推心置腹,倚翼甚殷,却为王亲之洪仁发,洪仁达所忌。他们向天王进谗,说“授人以柄,恐为杨、韦之继,终非王朝之福。”天王听此耸听危言,渐生戒惧之心,因之对翼王宠信日减,横加疑忌。年方26岁的石达开,年少气盛,对此。三日以前温又暖,三日之后冷如冰”的遭遇,也思前想后,终有一天又会中“借刀杀人”之计。遂骤然离京避祸,自领一军另辟战场去也。诚如他的告别军民诗所云:
“去岁遭祸乱,狼狈赶回京,自谓此愚忠,定蒙圣君明,乃事有不然,诏旨降频仍,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