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孙子所说的火攻,实质上讲的是以“火”助“攻”。“以火佐者明”。“佐攻”就是配合作战部队达到歼敌目的。
火攻乃“奇兵”,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孙子指出“火攻”有五种情形,并阐述了“火攻”的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原文)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胜,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译文)
孙子说:火攻有五种:一是用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火烧敌军的粮草,三是火攻敌军的辎重,四是火烧敌军的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的运输设施。进行火攻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烟火器材必须先有准备。发火要选择有利的时候,点火要选准有利的日期。有利时候,指天气干燥,有利的日期,指月亮行到“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位置时。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位置时,正是有风的日子。
凡是进行火攻,必须根据这五种火攻方式的不同实施,灵活地派兵配合。火从敌营内烧起,则要迅速派兵从外部策应,火已烧起,而敌营毫无动静,则要冷静观察等待,不要马上进攻;等火势烧得旺盛,视情况可以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火从敌营外部放,这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时机和条件方便就可以放火。火在上风放,不可以逆风进攻。白天风刮的时间长,夜间风就容易停止。
凡是率军打仗,军队必须懂得灵活运用五种火攻方法的变化,等待条件进行火攻。因此,用火助攻的,效果显著;用水来配合进攻的,声势强大。用水可以分割断绝敌军,但不能夺敌物质。用水火助攻,打了胜仗,夺取了土地、城池,而不巩固战果,奖赏有功的士卒是危险的,这叫做“费留”。因此,贤明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战胜攻取的事,明智的将帅要认真地奖励攻战中有功的士卒。
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轻易采取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可轻易用兵,不到危急紧迫时,就不可轻易出战。国君不可凭一时之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之忿而与敌交战。有利才用兵,不利就停止。愤怒可以恢复到高兴,国家亡了就不能再复存,士卒死了不能再复活。所以明智的国君对用兵一定要慎重,贤良的将帅对交战一定要警惕,这些都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道理。
(兵法精粹)
火攻的五种机变。
凡是火攻必须根据上述五种火攻造成的变化,适时运用兵力策应—从敌营内部纵火就要及早在敌营外部策应;如果火势已经燃起,敌人却显得很镇定,这时就应观察等待,不要急着进攻;等火势燃烧到最旺盛时,可攻则攻,不可攻则停止运动;火也可以从敌军营外施放,此时不必等待内应,只要选择适当时机便可纵火。另外还须注意的是:日风较久,而夜间起风不久便容易停止。
所有军队都应知道这五种火攻的变化运用,并且注意箕、壁、翼、轸四星宿的变化,严防敌人火攻。用火来辅助进攻效果显著;用水来辅助进攻,声势浩大,然而水只能阻隔敌人,无法夺取敌阵地或歼灭敌人。
慎用兵将之道。
凡是攻克敌人、战胜敌人,却不能巩固战果,是很危险的。这种情形做“费留”,也就是长期浪费人力物力的意思。
所以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深思熟虑,将帅一定要认真研究,不是对国家有利,决不行动;不能得胜,决不用兵;不是处于存亡危急之际,决不作战。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也不可因一时怨忿而出兵作战对国家有利才行动,对国家不利就停止。愤怒可以转变为喜悦,怨忿可以转变为高兴,然而国亡不能再兴、人死不能复生,因而明智的君主用兵一定要谨慎,优秀的将帅用兵一定要心存戒慎,这是安定国家、率领军队的根本道理。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兵家使用范例)
曹彬用火灭南唐。
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赵匡胤命令大将曹彬统率水军进攻金陵的南唐政权。曹彬攻下铜陵、芜湖等地后,直接来到南唐都城金陵。此时已是公元975年正月了。
曹彬挥师进至金陵城外围,南唐的军队背靠金陵城摆下阵势,旌旗猎猎,非常壮观。特别是南唐的水军,扼江而守,一道又一道的栅门,十分坚固,令宋军不敢小觑。
当时正值初春,北风凛冽。曹彬与部将李汉琼观南唐的水寨,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当年周瑜火烧赤壁的典故来。李汉琼叹道:“可惜没有内应,不然,何不效周郎,来一次火烧金陵!”
24—赵匡胤。
曹彬道:“如今西北风猛烈,如用火攻,定可将南唐水军所设的栅门烧毁。到那时,我们乘势攻击,南唐军必然一片混乱,不怕金陵城不破!”
李汉琼道:“言之有理!”于是,俩人进一步商定火攻的具体措施。
李汉琼命令士兵们割取河岸的芦苇装上船,又在芦苇上浇上油料,将小船驶近栅门,点燃油料。顷刻之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顷刻之间将坚固的水栅门烧毁了,小船驶入南唐军的水寨,火焰熊熊的小船迅速引燃了南唐军的战船,南唐水军纷纷跳船逃生乱作一团。曹彬乘势冲杀,一举攻破南唐水寨,兵临金陵城下,将金陵城团团包围。
曹彬对金陵城围而不攻,从春到冬,半年过去了,金陵城内连烧饭的柴草也没有了。南唐国君李煜企图与赵匡胤讲和,赵匡胤一口拒绝了。这一年的11月,曹彬率领宋军全力攻城,城内南唐军士饥寒交迫,无力抵抗,固若金汤的金陵城终于被曹彬攻破,南唐政权至此灭亡。
(商战使用范例)
商人都是“借东风”的行家。
战场上借助火的威力,可以增强自己的力量,从而夺取战争胜利: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借助一切的外力,亦能增强自己的力量,从而赢得胜利。
在现代商战中,思维敏捷的商人们都是巧“借东风”的行家。1992年3月,湖南常德举办了首届桃花源游园会、国际文化研讨会,商品成交额达九亿一千八百万无,引进外资项目达五十七个,这是借“古”生财;巴西的贝利是一代“球王”,“贝利”成了著名商标,这是借“名”生财;温州人通过海外华侨的商店出售自己的产品,这是借“地”生财……
世界名著的船王丹尼尔·洛维洛,从小就梦想着长大后当一名“船王”。不过这个梦想直到他40岁才实现。
当时他连买一艘旧船的钱都没有,为此,他想出了“借鸡生蛋”的办法,他巧妙地利用他为人可靠的信誉,从银行里贷了一笔钱,买了一条旧货轮并把它改装成油轮来出租,然后再利用它来借另一笔款,再买一条船,以此方法循环往复,他变靠着借“船”而由穷小子变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船王。
(处世使用范例)
信贷是致富的手段。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然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等等,一旦被我们借用,就会使我们脚下如添双轮,背上如插双翼,以他山之石,攻取我渴望之“玉”!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等于85%的人际关系加15%的专业技术,这种说法也许是言之过重,但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却是众所周知的。
查理·塞姆斯19岁时,找到了工作,节省下了一点钱,除此之外,他并不比其他十几岁的孩子富裕。每星期六他都定期到一家银行去存款,该银行的一位职员对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感到这个19岁的小青年十分有能力,也懂得钱的价值。因此,当查理决定做棉花生意时,这位银行职员毫不犹豫就贷款给他。这是查理·塞姆斯第一次用银行贷款,当然它不会是最后一笔。于是,让他明白了,银行家可以是朋友。
后来查理成了棉花经纪人,半年后他又成了骡马商人。他当了骡马商人几年后,有两个人找他,请他为他们两人工作。这两位,开了一家保险公司,可惜他们不会经营,他们的保险公司总是赔钱。见到查理时,他们对查理说:“我们是优秀的推销员,但现在我们明白了应当坚持自己的专长—销售。查理,你有良好的经营知识,我们需要你,我们合到一起一定能成功。”于是他们就这样合在一起干了起来。
几年后,查理·塞姆斯收购了他和两个推销员所办的公司的全部股票,靠的仍然是银行贷款。他首先想到的是州立德拉斯银行。在得克萨斯州,大家都明白这个银行愿意出资帮助建设本州,而贷款给查理这样正直、有计划又懂得如何执行计划的人也属于这个银行的业务范围。他成功地得到了这笔贷款。
充分借助人际关系和银行,查理·塞姆斯在十年间把保险公司营业总额从40万美元发展到4000万美元以上。
信贷是诚实致富的手段,而社会关系则是打开商业成功之门的暗码。
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兵家使用范例)
刘邦封雍齿定人心。
“凶”,指祸患。“命”,名。“费留”,可理解为军费流失。对“费留”的现代色彩的解释是指消耗性的经营、亏本的行动,即徒劳白费。孙子这句话旨在说明打了胜仗,夺取城邑,而不修明政治,及时论功行赏,进一步激扬士气,以巩固胜利成果,则会有祸患。
汉六年正月,刘邦大封功臣,因“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之故,未有战功。刘邦第一个封赏萧何,任为相国。众人不服。刘邦便以“功狗”和“功人”来区分战将和谋臣,坚持对萧何的封赏。确立了分封的原则。
刘邦封完功高劳著的大臣二十余人之后,其余诸人日夜争功不决,排不出前后名次,未得行封。刘邦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望见诸将经常一起坐在沙中窃窃私语。
刘邦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
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图谋造反。”
刘邦不解地问:“天下形势安定,何故造反呢?
张良答道:“陛下起于布衣百姓,靠这些人取得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何、曹参等故人中所亲爱者,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天下不足以遍封,这些人畏陛下不能尽封,又提心见疑生平过失而被诛,故而相聚谋反。”
刘邦忧道:“这该怎么办呢?”
张良问:“陛下平生所憎的人中,群臣共知的,谁最为甚?”
刘邦说:“雍齿与我有积怨,曾数次窘辱我。我欲杀之,因为其功多,故而不忍。”
张良说:“今日赶忙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连雍齿这样得罪陛下的人都受封了,则人人意志坚定,不再有他心。”
于是刘邦忙设酒宴,慰劳群臣,封雍齿为什方侯,并令丞相、御史马上定功行封。群臣散宴之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忧了。”
这起造反风波,因张良的劝谏而被平息。张良很好地保护了刘邦得来不易的胜利果实。
(商战使用范例)
赏罚分明。
赏罚分明,体现了褒扬贬抑,指示了人们行动的方向,强化正当的进取,弱化错误的选择。赏罚分明,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或抑制,它通过奖赏,肯定了人才的劳动价值乃至人生价值;通过惩罚,否定了一些错误行为和消极因素。
赏罚分明,是人的利益所在,如果赏罚不明,会产生相应的危害。商鞅说:赏罚不明,就好比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他指出赏罚不明就等于失去了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希望。唐代元结《辩惑》强调了赏罚并用的重要性:“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则乱。”指出了赏罚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赏罚分明,必须讲究科学方法,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赏罚据实。
惩罚与奖励,是领导工作的两件利器。但是在做出惩罚决定时,其先决条件是弄清事实。只有事实清楚后的惩罚才会做到掷地有声,又稳又准。事实是难以捉摸的东西,它们会被形式所掩盖。领导必须分清事实与怀疑之间的界线,必须创造让大家看来是公开、诚实、信任的气氛。事实的真相也是难以捉摸的,它并不是在一张纸上提供一套简单的事实,而是穿着多彩的外衣。我们很少能一眼看出真相,所以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如果从单一的角度去看问题,难免出现失误。
为了成功地做好事情,必须首先弄清事实,不受外界各方面的影响。如果故意误导,带有偏向,不将事实弄清,领导的威信将大受影响。不但受到惩罚的人满腹委屈,其他明白真相的人看在眼里,也会替他鸣不平。
对待事实问题,还必须区分,事实与观点的不同。很多人容易将这两者混淆。例如,他们喜欢将“某人懒惰”、“某人没有竞争性”等作为事实。某人很少主动帮助别人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懒惰者。关键是要抓住核心的事实,能够面对挑战和展开详尽的调查。弄清了核心的事实,才能更好地做出有效的决定。
2、赏罚一致。
惩罚和奖励的目的都是为使人更努力地工作。但有时候,由于某些制度或程序的障碍,造成所需要的行为与所惩罚或所奖励的行为之间不一致,因此也无法达到最初目的。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想请3天假去陪家人郊游,但他的领导没有批准,因为部门最近的工作很紧张,工人们每天都要加班,连星期六也不能休息。有一天,这位保持最高迟到记录的工程师又晚到了30分钟。领导对此十分生气,警告他:“如果你再迟到一次,我将让你停职3天并扣除工资。”你猜第二天谁迟到了?还是这位工程师!那位工程师听到这一警告,为这一难得的机会而沾沾自喜。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郊游的愿望了。于是第二天,他故意去得很晚。如其所料,他被停工3天,扣除3天工资。但他可以出去与家人一起郊游了,满足了自己的需求。那位领导也自以为做得正确,他“正确”地维护了管理制度,但部门的工作还是无法按时完成。
以上事例中领导者按常规办事的做法,造成了惩罚行为与惩罚效果的严重脱节。这位领导者敲的警钟最后还是没有敲到实处,反而正击中那位工程师的下怀。奖励也是一样,有时造成奖励行为与奖励目的的脱节。领导奖励什么行为,将会得到更多这种行为。虽说赞扬与抚慰是经常性的行为,但也应注意不要奖励所不该奖励的。如果那样,领导将不会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东西,而是得到所奖励的东西。譬如不慎奖励了一个人,是他投机取巧的工作瞒过了领导的眼睛,那么这种投机取巧行为将被纵容滋长起来。
3、赏有信,罚必果。
“信赏必罚”是领导者遵循的用人法则。信赏必罚的重点在于及时和适度。立刻施行,大家才会知道效法和警惕。所谓“适度”,就是奖惩的程度要适当。大功大赏,小功小赏;大过严惩,小错薄罚。
在公平的范围内处理得让人心服口服,奖惩才有意义。如果因为私心,小功给大赏,或是大过而薄惩,引起的后果可能比不处置还严重。
4、功过不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