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3142600000071

第71章 健康卫士——世界医学之最(3)

科学家们观察到的体积最大的病毒,其体积比现在已知的病毒体积要大许多。依据系统发育分类学,这个病毒属于现在尚不了解的病毒科,且有对人体有致病能力,可能会引发肺部疾病如军团病。

研究人员是在研究空调冷却水系统循环中某些可引发军团病的致病因数时发现这个新病毒的,它的体积之大令人吃惊,在起初的光学观察过程中,曾一度被误认为是一种细菌。这个“类似细菌的病毒”有两个惊人之处:一是体积奇大,长400纳米左右,接近某些细菌;二是其基因组包括80万个碱基对,比某些细菌还多,并有近900个基因(一般的病毒只有3至100个)。

遗传学系谱学家认为,这个巨型病毒是病毒“树”上的一个“枝”,是从其他病毒科中“分岔”出来的。目前,其“身世”还有许多谜等待科学家去破解。

世界首例“一肝两用”手术成功

2002年12月30日上午,北大医院手术室,一个持续20多个小时的世界首例“一肝两用”肝移植手术成功救活了两个分别只有9个月和7个月大的幼儿,他们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

据《北京晚报》报道,北大医院由此也创造了世界首例“一肝两用”肝移植手术用于两个幼儿的奇迹。此次手术还创造了首例肝移植体重5.5千克幼儿、首次肝单段移植、首次肝右后段移植的中国医学界的三项第一。

本次手术共涉及全院20多个科室,医院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方案,40多名医护人员在手术中紧密配合,挽救两个孩子的生命,创造了医学奇迹。据专家介绍,中国肝移植研究起步较晚,但这次手术的成功表明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第一例成功的角膜移植手术

角膜移植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换患者现有病变的角膜,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眼科治疗方法。

第一例成功的角膜移植是萨米埃尔·比格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做的。他当时被关押在埃及的监狱里,但他设法为一只宠物瞪羚移植了角膜。比格成功的消息传播开来,其他人试图用玻璃片或者用取自动物的角膜来代替损坏的角膜,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一位在奥尔米茨的摩拉维亚镇工作的德国外科医生爱德华·泽尔,在1906年设法将一个人的角膜移植到另一个人的眼睛上,获得了成功。第二次世纪大战之后,细针和细丝线的出现使外科医生能够更精确地缝合移植的角膜。今天,激光使这种手术更加容易。

最早应用于人类的肾移植

肾移植就是将健康者的肾脏移植给有肾脏病变并丧失肾脏功能的患者。开刀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项有效手段,肾移植因其供肾来源不同分为自体肾移植,同种肾切除移植和异种肾移植。习惯上把同种肾移植简称为“自体”肾移植,两种肾移植则冠以“自体”或“异种”。

1947年,美国医生休朱(Hume)将肾移植于病人手臂血管上获得了短期有功能存活,使得这位急性肾衰病人得以生存。

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布里格姆医院,约瑟夫·默里(Joseph Murry)医生做了世界第一例纯合双生子间的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开辟了器官移植的新纪元,也为其他器官(如肝、胰和心脏等)的移植铺平了道路。

最早的人造心脏移植

人造心脏是指科学家为了挽救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的生命,而研制出来的一种人造器官。1982年,美国犹他大学医学中心的威廉·德夫里斯博士领导的一个手术小组,给一名叫克拉克的心脏病患者植入一颗名叫贾维克的人类第一个人造心脏,开创了人造心脏移植的先河,震惊了世界。

这颗人造心脏是由犹他医疗小组成员罗伯特·贾维克设计的。

它通过两条2米长的软管连到体外的一部机器上,压缩空气维持着这颗人造心脏的跳动。克拉克在手术后不久就能够站起来走几步路,自己吃东西。这颗塑料心脏在他的胸腔里跳动了将近1300万次,维持了112天的生命。

最早的心脏移植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人的生命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搏动的心脏。如果心脏因损坏到无法在继续工作的程度,那么能不能给病人换一个健康的心脏?现代医学科学的成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1967年12月3日,在南非开普敦的一家医院中,以巴拉德勒教授为首的、人数多达30人的手术小组,为一位55岁的病人华希坎斯基移植了心脏,成为将心脏移植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实际事例。可惜病人在同年的12月21日死亡。

以后,曾有22个国家的64个医疗中心先后对400多例末期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心脏移植,但获得长期存活的不多。

我国于1978年4月由上海的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医务人员,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心脏移植。手术后病人存活了109天。

最早和最满意的断肢再造

人的双手和双脚在人的一生中,不论对生活、对工作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人的上肢或下肢因创伤而至断离,按照过去的办法,那就只能将残端缝合,这样虽保全了性命,但已终生成了残疾。随着假肢技术的发展,虽可安装假肢,但假的总归是假的,毕竟不可能代替肢体的功能。

为了避免假肢丧失功能,世界各国的医学家曾作了不少艰苦的努力,希望能把断离的肢体进行再造植。1963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例前臂完全性断离的、年为27岁的青年工人,在陈中伟等医师的周密设计和认真细致的手术下,终于将断肢接了上去。6个月后,再植肢体恢复良好,病人不但能执笔写字,还能打乒乓球,甚至提重达6千克!这是世界上断肢再植手术取得最满意的首例。

最早发现病菌的人

最早发现病菌的人是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

发酵作用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

传染病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发明青霉素的人

青霉素的发明者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

1922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人的眼泪、唾沫及感冒后的鼻涕里都含有一种能溶解细菌的物质,并为它取名为溶菌酶。弗莱明认为,溶菌酶可用作抗生素。为了进一步研究溶菌酶的抗菌效果,他需要纯化的细菌。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能用琼脂培养皿培养分离不同的细菌。一切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直到1928年夏天,弗莱明发现其中一只培养皿内的霉菌有点特别,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但远处的细菌却正常生长。弗莱明对这一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就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推断这种霉菌一定是产生了一种抗菌物质,而这种抗菌物质有可能成为击败细菌的有效药物。按惯例,1929年,弗莱明将这种抗生素命名为青霉素。

第一个发现癌病毒的人

弗朗西斯·佩顿·劳斯,187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是纽约市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内科医生和病毒学家。1909年在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1966年因发现劳斯肿瘤病毒,被授予诺贝生理学医学奖,这种病毒至今仍是癌研究中的重要实验材料。

1911年1月21日,弗朗西斯·佩顿·劳斯发表了一份报告:癌性肿瘤是病毒所致。这一提法在医学史上是首次。因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癌症对人或动物有传染性。劳斯也成为发现这种“肿瘤病毒”的第一人,因为这种病毒最先是在那只被劳斯接诊的鸡身上发现的,所以病毒被命名为“劳斯鸡肉瘤病毒”。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

自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金以来,迄今为止已有80年了,第一个获得这项最高医学奖的是德国微生物学家贝灵(1854—1971),其主要成果是发明了白喉抗毒素。

1878年,贝灵毕业于柏林威廉皇家学院医科,在做过一段时间的军医后,于1889年来到郭霍传染病研究所工作,郭霍交给贝灵研究的课题是探索治疗白喉的药物。1895年,贝灵到马尔堡建立白喉抗毒素研究所。由于临床上对白喉抗毒素的需要量很大,贝灵后来就改用牛免疫血清,最后又改用马免疫血清。

由于贝灵发明白喉抗毒素的杰出成就,使得世界上不少儿童免除白喉的威胁。因此,他在1901年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医学奖。

美国大学首创危重病急救医学系

美国匹兹堡大学2002年1月18日发布消息说,为了适应社会对危重病救护人才的需求,该校医学院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危重病急救医学系。

该医学专业原属匹兹堡大学麻醉学系,每年有5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现在麻醉学系的病人模拟中心和其他许多资源将由两系共同分享。根据美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协会的说法,危重病急救医学是指对有生命危险或意外事故的病人进行紧急和后续治疗。包括心脏病、中风、呼吸功能严重不畅、烧伤、枪伤在内的这些危重病症可能导致严重的系统并发症,如呼吸或某一器官的衰竭。危重病的救护一般由医院的监护科或加护病房和专职危重病医生实施。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对危重病救护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国医学协会杂志2000年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到2010年美国的危重病救护人员将供不应求,2020年将短缺22%。

最早的体育疗法

体育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术,是一种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保健疗法,徒手即可进行。有关它的文献,最早可见于现存的战国初期(前5世纪)的《行气玉佩铭》中。这是一个刻在十面体小玉柱上的铭文,原文共45个字,记述了呼吸运动的全过程和作用。

此后,在《庄子·刻意》篇中则更明确地指出“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者之所以好也”,肯定了导引术包括吐故纳新的呼吸运动,有包括了类似熊、鸟活动姿势的肢体运动,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病延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