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3142600000020

第20章 巧夺天工——中华建筑之最(1)

最早最完整的建筑类书籍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此书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

全书共计34卷,357篇,3555条,分为5个部分: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前面还有“看样(主要是说明各种以前的固定数据和做法规定及做法来由,如屋顶曲线的做法)”和目录各1卷,是当时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周礼》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西汉时,“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刘歆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故《考工记》又称《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

中国最大的宫殿是故宫。它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有6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堪称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依据布局与功用,故宫的建筑分为“外朝”与“内廷”。它们以乾清门为界: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存海拔最高的宫殿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尔日山(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全建筑倚叠砌,蜿蜒至山顶,占地10万多平方米,人们在数十里之外就可以远眺其雄姿。同时,它也是拉萨的重要标志。

7世纪,吐番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乃建此宫而居,以后两次毁于灾害兵火。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进行扩建,历时半个世纪始具规模。

布达拉宫为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种殿堂长廊,摆设精美,布置华丽,墙上绘有与佛教有关的绘画,多出自名家之手。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像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像等数千尊雕像,以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黄金珍宝嵌间,配以彩色壁画,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占地10余万平方米,房屋数千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体现了西藏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

古老的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宏伟而著称,还以珍贵的文物而闻名,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西藏的艺术宝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最大帝王行宫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坐落在今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清朝初年康熙皇帝所建造的大型宫苑。自1703年开始施工,前后用了90年的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比承德市区还要大20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帝王行宫。避暑山庄原有120多组建筑,分为宫殿和苑景两大区。宫殿区为9进院落。苑景区西南部是湖,饶有江南水乡情趣;西北部山高沟深,风格粗犷;水乡和山地之间地势宽敞平坦,一派草原风光。自清康熙以来,历经修葺,古貌新姿,园林荟萃,庙宇迭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犹如璀璨的珠翠,镶嵌在神州大地北方。

避暑山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享有“塞外京都”、“紫塞明珠”之美誉,总体特征古朴典雅,朴素明丽。这里风光旖旎,景色宜人,山环水绕,林木苍郁,名胜荟萃,景象万千,南秀北雄,齐集一身。

现存最早的帝王宫苑

在北京城中心的故宫西侧,有一片水域,这就是西苑,又称太液池。太液池被一分为三:北为北海,中为中海,南为南海。其中的北海最为有名,早在800多年前就被开辟成了皇家大型花园,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帝王宫苑,也是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

1925年,北海开放为公园。北海公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优如仙境。琼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假山、邃洞等。东北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镜清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

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帝王陵寝

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唐陵的代表,也是唯一一座埋葬两位皇帝的帝陵。乾陵位于陕西乾县梁山上,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熔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

乾陵地上的情况是这样安排的: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南神门内为献殿址,门外列石像,自南往北:华表、飞马、朱雀、石马(5对)、石人(10对)、碑、华表南即东西乳峰,上置乳阙(相当宋陵乳台);阙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入口(相当宋陵鹊台)。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

现存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

明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天寿山下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小盆地内,小盆地内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这些帝王的陵墓,占地面积达40平方千米。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世界上保持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伟,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

最大的地下皇陵

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比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造时间还要长数年。秦始皇陵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人,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数倍。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最后一座帝陵

清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西陵则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帝王陵墓。它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千米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千米,周界约100千米,面积达800余平方千米。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大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称至圣林,坐落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城北1.5千米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家族墓地。历经2400多年的扩充修建,至清代已具现有规模:占地2平方千米,周围墙垣长7.25千米。

孔林内巨木参天,各类树木交相蔽日,现有树木约10万株,其中古树有2万余株,楷树最多,另有柏、桧、枫、柞、槐、榆、女贞等数十种。林内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

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是晋祠。它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占地约290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历史最长的贵族世家庄园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贵族世家庄园是孔府,它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

如今的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现存最长最大最丰富的画廊

敦煌石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它由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小千佛洞等四窟组成,其中莫高窟最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现有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塑像2000余尊,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如果把窟内所有的壁画联结起来,足可以组成一个长达25千米的画廊,堪称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画廊。

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最大的古代皇帝祭天建筑群

北京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总面积为273公顷,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天坛占地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圆丘。圆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圆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圆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圆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北京天坛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它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地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2009年,北京天坛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

最早最大的孔庙

为了纪念孔子,历朝历代的后人在全国各地修建孔庙纪念这位圣人,其中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时代最早。曲阜孔庙位于山东曲阜南门内,建筑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壮观雄伟。相传它是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的故宅改建成的庙宇。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了清代雍正王朝,雍正皇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在的规模。

如今庙内共有9间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3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