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版智慧背囊:真理也需要装饰
3128500000007

第7章 人心自有公道(1)

只有满怀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会得到世人的称赞与认可。因为人生是公平的,它不去吝啬那些认认真真工作,兢兢业业付出的人们奉献是无私的,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在小事上认真

佚 名

美国第四大家禽公司——珀杜饲养集团公司董事长弗克兰·珀杜,在回顾他的经商与成功时,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10岁时,在马里兰州索乐斯堡经营家禽饲养场的父亲,给了我50只他剔除优质鸡种后的劣质鸡,要我喂养并自营售蛋业务。

这是一种一周7天都要干活的工作,每天都要添食,搞卫生,把蛋捡好然后分等。另外还得留意饲料消耗情况与行情,以便及时买进50公斤一袋的新饲料。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这些劣质鸡日见改观,茁壮成长。

不久,这些鸡的产蛋率超过了父亲的优质鸡种。我每个月平均可收入15美元左右,这在大萧条时期可是一大笔钱。

父亲开始不相信,但他亲眼看见我把鸡蛋拿出去卖时才开始夸奖我。

后来我开始帮助父亲管理他的部分鸡场,事实证明了我的管理和销售能力:父亲交给我的几个养鸡场的效益超过了他自己管理的其他家禽饲养场的效益;直到1984年,我父亲将他的整个家禽饲养场全部交给了我管理。

父亲相信我的管理能力的原因是,他看出了我工作的细节,他对我的评价是:能把注意力放在可以做到的一些小事上。

其实我成功的部分奥秘归功于我当时的认真观察,当时我由于对这些劣质鸡的生活习惯一点儿也不了解,所以我只好认真地观察它们。

我发现,当在一只鸡笼里关的小鸡少了时,小鸡吃得就多,成长得就比较快;但是太少了又太浪费鸡笼。于是我找了个最佳结合点——每只笼子里养九只仔鸡,结果我成功了。

我后来的一切智慧,其实都无非是在这基础上更好地思考或者努力而已。

而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能做好的一件小事上,加大了我对整件事情的把握。

心灵智语

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精中求细,集中精神做好每一件事,做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小事的成功就是成就大事的基础。

信念坚定,毅然前行

佚 名

一个胆小如鼠的骑士将要进行一次远途旅行,于是他竭力准备好应付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带了一把剑和一副盔甲,为的是对付他遇到的敌手,一大瓶药膏为防太阳晒伤皮肤或毒藤划伤皮肤,一把斧子用来砍柴火,一顶帐篷,一条毯子,锅和盘以及喂马的草料。他出发了——叮叮,当当,咕咕,咯咯,似乎一座移动的废物堆。

他来到一座破木桥的中间,桥板突然塌陷,他和他的马都坠入河中,淹死了。临死前那一刻,他很懊悔,他忘了带一个救生筏。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有些时候,一旦迅速进入行动状态后,就来不及多想,逼上梁山,背水一战,只有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反而容易成功。

心灵智语

坚定信念,我们充满了信心勇往直前。

坚定信念,我们充满了斗志奋勇向前。

生活中只要你坚定信念,排除一切困难、艰辛,以及难以预料的变化,坚持到底,命运之神总会将你带到胜利的前方。

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佚 名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这使人联想到罗斯福总统的夫人与萨尔洛夫将军的一次对话。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助生活。她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将军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

她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会成为壮举。

如果将心理学家的结论用哲人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心灵智语

每个都有追求的目标,便真正能实现目标的人又有几个呢?人们都明白,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可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却包含着太多的内容与困难。

假如你人生中想拥有多些辉煌的印迹,那么请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确立简单的目标,并不断地去奋斗,超越它,实现它,从此提高你人生的价值,成功也将随之而来。

站在你应该站的位置上

佚 名

在阳光明媚的星期六的上午,我的朋友——那个骄傲的父亲勃比·莱维斯带着他的两个小儿子去高尔夫球场打球。

他走到球场售票处问里面的工作人员:“请问门票多少钱?”

里面的年轻人回答他:“所有满6周岁的儿童进入球场都需要交3美元,先生。我们这个球场让6岁以下的儿童免费进入,请问你的两个孩子多大年纪了?”

勃比回答道:“我们家未来的律师3岁了,我们家未来的医生7岁了,所以我想我应该付给你6美元,先生。”

柜台后的年轻人有点惊讶地说:“嘿,先生,你是刚刚中了六合彩还是其他什么了,你本来可以为自己节省3美元的,即便你告诉我那个大一点的孩子6岁的话,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的。”

我的朋友勃比回答道:“对,你的确不会看出其中的差别,但是我的孩子们会知道这其中的差别的。站在一个父亲的位置上,我有责任不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学会去欺骗别人。”

就像哲人爱默生说过的一样:“为什么你说得如此大声,我却听不到你在讲什么呢?”在这个充满了竞争与挑战的时代里,真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珍贵,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你都要站在你应该站的位置上。

心灵智语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老师教育,才会认识事物。

让诚实、爱、忍让,宽容等美德灌溉孩子们的心田吧!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美好的明天需要他们去建设。

一个人应该摆正自己的姿态,清楚自己的位置,肩负起身上的责任,承担起自己的义务。

人生三境界

佚 名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我从一本哲理书上看到的一段话,细细品味,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段话——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来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你告诉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不会故意认错,以至于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有些人站在这山,发现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永远也没有满足的一天。有些人为名、为利、为美色绞尽脑汁,活得很累。其实,人生苦短,只要活得快乐便行,何必追求过高甚至不着边际的标准呢!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步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许多人都能认真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最后得到了什么?有些人实现了理想,却牺牲了健康;有些人积累了财富,却失去了诚信。

善于反省的人才会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认识到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财再多,也是要回归自然。达到这种思想境界的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段处世箴言: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心灵智语

人生这三种境界深刻地描述了这个现实社会中的生活,孩子般的单纯、善良、天真;步入中年后的贪得无厌,名利诱惑;老年后的看淡人生。

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中,欲望主导了人生,当你从欲望中衰老后就领悟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的意义。无论你一个人拼得多少战利品,牺牲的却是岁月的流逝,如同作者所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到那个时候真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先把泥点晾干

佚 名

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吉纳经常告诫我们,不要一时冲动,成了情绪的奴隶。一次,一名研究生找到她,说另一名研究生出言不逊,当众讽刺他理论过时,见解平庸,令他大为恼火。

他不知道是该直接找那个学生论个明白,还是应该找对方的教授评理。

吉纳教授慢条斯理地说:“有时候,别人的言行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你不介意,让我给你一个小建议。批评和侮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就是今晨过马路时溅上的。如果我当时立即去抹,一定会搞得一团糟。所以我把大衣挂到一边,专心干别的事,等泥巴晾干了再去处理它,就非常容易了。瞧,轻轻掸几下就没事了。我建议你等情绪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再来想这件事。到那时,如果你还打算讨伐他,请再来找我。不过晾干水分后,你也许会发现那泥点也淡得找不到了!”

心灵智语

当你被别人惹怒肝火的时候,或失去理智的时候,请给自己一些时间,整理一下情绪,也许就会像泥巴干了以后不流痕迹,一切烟消云散。如果你有解决不了难题的时候,请给自己一点时间,让时间帮你消化一切。

人心自有公道

佚 名

有一天,上帝创造了三个人——甲、乙、丙。

上帝问甲:“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一生?”甲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

上帝又问乙:“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安排你的一生?”乙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

上帝又问丙:“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安排你的一生?”丙想了想,回答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

上帝给甲打了50分,给乙打了50分,给丙打了100分,他认为丙才是最完美的人,他甚至打算多创造一些“丙”这样的人。

甲来到人世间,满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做过许多无私的奉献,对自己帮助过的人,他从无所求。他为真理而奋斗,虽屡遭误解但毫无怨言。慢慢的,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广为传颂,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

在他离开人间时,所有人都依依不舍,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