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所以我们看任何事情都不要以点概面,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安全距离
佚 名
有一家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汽车司机,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不但要符合技术精和素质高的条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意识强。
因为公司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有很多司机被吸引住了。前来应聘者络绎不绝。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三名技术优良的竞争者成为最佳候选人。公司要在最后的复试中从这三名司机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一位。
公司的人事部门拟定了复试的题目:如果悬崖边有块金子,现在让你们开车去拿,你们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第一位思考了一下,然后还设想了一下实际中会出现的种种情况,最后,推算出安全的距离,回答说:“根据我的推算,距离两米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第二位却对此不以为然,他自认为有高超的驾驶技术,很有把握地说:“一米。”
轮到第三位了,他静静地坐着,似乎根本就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等那两位回答完毕,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
最后的招聘结果出来了,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候选人,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个人的安全意识是最强的,而且他能断然拒绝诱惑。
心灵智语
如果生命得不到保障,即使再大的金钱和名利诱惑也是空谈,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都要有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卖画与送画
佚 名
国画大师张大千有一天对我说:“卖的画固然要好,送人的更要画得好。”
我问:“为什么呢?”
“买画的人只要有钱,你就可能将画卖给他,但是要画的人若跟你没有深厚的交情,你会送给他吗?”张大师说,“所以卖画换来的是钱,送画换得的却是情,你说情感与金钱,哪一样珍贵呢?”
“当然是情感!”我回答。
“那就对了!”张大师说,“所以送的画要比卖的画更好。”
心灵智语
人生中,最真挚的是感情,用金钱谈感情的人是最廉价的,所以我们在对待感情时都需要以诚相待。
谁也不能拥有世界
佚 名
儿子要一只瓶子,我没给。他就大哭,任何人都哄不乖。半个小时后,他的哭声停了,第一句话还是:“瓶子。”
我说:“瓶子已经扔了。”他又哭了。母亲站在一边说:“他才两岁,再哄哄他吧。”
于是,我给他讲了许多谎言,譬如瓶子像水一样蒸发了,被我吃下去了等等。
儿子说:“瓶子,我要。”我所做的一切都白搭。
成熟与非成熟的界限据说是妥协,一个人什么时候知道有所放弃,他就长大了。
人之初,所有的欲望都像野地里的草一样没遮没挡地生长,因为不知天高地厚,他们希望把天上的月亮也摘下来玩。
一个暴君的欲望远没有一个孩子那样强烈,每个孩子的欲望都会让任何暴君自惭形秽。
我们为什么教育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孩子不要贪得无厌,但又要保持他们必要的虚荣和欲望。
我带儿子到街上玩,街上很热,儿子让我拦过往的车回家,我告诉他这是别人的车,爸爸不能拦。儿子看到快餐店的门口有他爱吃的小笼包,他伸手要拿,我说:“这是别人的,如果要,只能用钱来买。”
我的外甥七岁那年拿了别人水果摊上的一颗杨梅,他的姐姐回家告诉了我姐。我姐打了他一顿,外甥哭道:“我只是拿了一颗呀,而且半颗已经烂了的呀。”
我姐说:“一颗也不行,除非你自己赚钱去买。”
现在,外甥对我说:“我以后要赚很多钱,我想开一家水果店,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他仍然有欲望,但是这个欲望已经有了前提,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实现。
心灵智语
孩子的人生观、道德观需要从小培养。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一一效仿。因此,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引导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示牌。让孩子从小就明白想得到什么东西是需要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得到,而不是伸手就拿,张口就要。
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容有丝毫的偏差,误导。
有为有不为
佚 名
有位青年人,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收获却很少。”
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我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
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让这位青年看: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就将这张纸点燃了。
接着,法布尔对有些惘然的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这位青年恍然大悟,由此受到很大的启发。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才能干出一番事业。这个道理虽然通俗易懂,但如果用语言表达,则很容易平淡而一般化。法布尔借用凸透镜能将太阳光集中起来并点燃纸张的现象来说明有所不为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既明白易懂,又形象生动。
其实,不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容易犯忽视有所不为和集中精力的毛病,有所专长的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
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的人,一只兔子也抓不住,眉毛胡子一把抓,样样“通”的结果,只能是样样“松”。人无所舍,必无所成。一方面,要善于集中精力,抓住机会,做好可以做好的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义要善于舍弃不重要的事情或暂时不宜做的事情。“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句老话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心灵智语
人生中做任何事都应该有取舍,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做不好。要善于把握时机,集中精力,做好能做好的事。想成功一定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背后的道理
佚 名
智者有两个徒弟。一次,他们看到屋里飞进一只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飞,却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一次次徒劳地摔下来。
徒弟甲说:“这只蜜蜂真是愚蠢啊,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为什么还要做努力呢?它这样做即使飞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
他从中得到领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说:“这只蜜蜂真顽强,它那么勇敢,失败了也不屈服。”
他也从中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像蜜蜂那样,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百折不回。
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他们只好去找智者来评理:“我们的观点,究竟谁的才是正确的呢?”
智者说:“你们谁都没错。”
两个徒弟不解,心想:怎么可能两种观点都对呢?难道师父是故意做好人,不让我们再争执了?
智者早就看出他们的心思,他微笑着,拿出一块大饼,吩咐他们把大饼居中切开。徒弟二人照做了。
智者问:“两个半块饼,你们说哪半块好,哪半块不好?”
他们回答不出。
智者说:“你们总是看到相异的地方,而没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质的相同。”
徒弟二人一下醒悟过来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本来没有绝对的是非问题。
世上万物也是如此,许多表面看似相同的,可能是相殊甚远;而表面相殊的,倒可能有质的相同。生活中的不少错误,有时就是因为看不到这一点而产生的。
心灵智语
文章让我们领悟到人生中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在对待事物进行见解时,不要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蒙蔽,应该了解事物的根本,才能避免人生中发生不必要的误解。
钻石就在你身边
佚 名
在印度流传着这样一个神秘而动人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老僧拜访生活殷实的农夫阿利·哈费特,并对他说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钻石矿,因为其富有的威力,甚至还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
钻石的价值从此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费特的心里。自此,他对什么都不感到满足了。
那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僧侣,请他指教在哪里能够找到钻石。僧侣想打消他的念头,但无奈阿利·哈费特听不进去,仍执迷不悟,死皮赖脸地缠着他。最后,僧侣只好告诉他:“你去很高很高的山里寻找含有白沙的河。倘若能够找到,那白沙里一定埋着钻石。”
于是,阿利·哈费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地产,让家人寄居在街坊家里,最后,自己出门去寻找钻石。但他走啊走,始终没有找到要找的宝藏。最后,他终于绝望了,便在西班牙尽头的大海边投海自尽了。
可是,这故事并没有结束,可以说还只是刚刚开始。
有一天,买下阿利·哈费特的房子的人,把骆驼牵进后院,想让骆驼喝水。后院里有条小河。当骆驼把鼻子凑到河里时,他却发现河沙中有块发着奇光的东西。他立即挖出那块闪闪发光的石头,把那块珍奇的石头带回家,放在炉架上。
不久,那位老僧又来拜访这户人家。老僧走进门就发现炉架上那块闪着光的石头,不由奔跑上前。
“这是钻石!”他惊奇地嚷道,“阿利·哈费特回来了!”
“不!阿利·哈费特还没有回来。这块石头是在后面小河里发现的呀。”
向阿利·哈费特买房的人这样答道。
“不!您在骗我?”僧侣不相信,“我一走进这房间,就知道这是钻石啊。别看我有些念念叨叨,但我还是认出这是块真正的钻石!”
于是,两人跑出房间,到那条小河边挖掘起来。接着,便露出了比第一块更有光泽的石头,而且以后又从这块土地上挖掘出许多钻石。据说,后来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有名的钻石也是出自那里,净重多达100克拉呢。
如果阿利·哈费特不离开家,挖掘自家的后院或麦田,这埋有钻石的土地自然就是他所拥有的了。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舍近求远,到别处去寻找自己身边就有的东西。
心灵智语
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身边的一切,而固执地认为远方的诱惑才是我们想追求的目标。当你为远方的目标奋斗得筋疲力尽时,却猛然发现你所一直苦苦追求的一切,其实近在咫尺。
珍惜身边的一切吧,因为这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珍惜身边的一切吧,因为这才是你最熟悉的风景。
高贵的施舍
佚 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能干活儿。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滚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动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又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撅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了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屋前屋后地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他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心灵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