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无名茅棚释圆承传
3094200000059

第59章 五篇聊天

120。出门怕雨胡思乱想

网友说:有件事您帮我看下呗,我和一位师父在微博上聊天,几句话之后那位师父问我愿不愿意随喜兴建寺院,我说愿意,于是他给我一个卡号和名字,后来我在网上查发现师父俗名与给的不一样,但是地点相同,今天在微博上这位师父提醒我说我昨天答应他要随喜了,我问了一下这位师父兴建寺院地点和他是否是住持,这位师父过了好久才回答。您说我应该把钱打过去吗?还有我今天对您说这些算是议论出家人吗?有罪过吗?

释圆承:这个要看你自己对这个师父的信心,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这个师父。修福在苦难众生中修,随缘帮助自己身边那些在苦难中的众生就是真实福田。供养僧人,四事供养足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了解开疑惑,没有毁谤轻慢的心不成罪过。网络化缘不管什么名目我个人不提倡。我个人认为大众随缘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行布施救济苦难或斋僧供佛修福报最实际最方便。别人如不如法我没法评论。

网友说:谢谢师父。

师父,我之前和您说的那位师父,我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那个问题如下;谢谢您,还要麻烦您一个问题。今天我后桌说他很担心,我好奇便回头问他担心什么,结果他说他担心原子弹,还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这时我同桌便加入谈话,讲原子弹如何如何厉害,当年炸死了多少人什么的。这就让我产生了一个担心,我同桌报考了空军飞行学院,而且已经选上了,确定要参军了,就等高考了。我想同桌以后一定是飞行员或军官指挥什么的,万一日后有了战争,他真投或下令投原子弹怎么办?今天的谈话会不会是一个契切?会不会种下一个种子,以后影响到他?如果他直接或间接的真那么做了,导致许多生灵被伤害,与我是否有关?万一真发生了,我是否要担恶业因果报应?毕竟没有我大家也不会讨论原子弹,我打开了话题。;我担心我问问题的那位师父把这个问题和别人讲,或者我的这个问题被那位师父的徒弟知道,而万一那位师父的徒弟中如果有从事相关职业的,知道了这个问题受到触动或影响从而以后真的这么做怎么会?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我有责任吗?我要承担相关不好的因果吗?谢谢师父

注回复:上面这段问题你问过我,不知道你还问过谁?

释圆承: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未到。善护当下,当下若时时计较过去,担心未来,那没完没了。不用等未来,当下就自己纠葛自己。活在当下,时时的当下懂得用心良善,未来自然不会不好。他人起心做错事是他人事,你没那个意思让他升起那个心,若勉强说错也是过,不成罪恶。不要在这上计较。这般杞人忧天,不是连屋都出不去了。甚至睡大觉都怕做各种梦,在梦中说话做事用心是否会影响整个法界啊,是否产生蝴蝶效应啊等等。没必要的胡思乱想。没等到将来,现在就深陷胡思乱想的藤葛中捋不清了。清理思虑,放下忧心,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为人子女孝顺父母,作为学生好好学习尊重老师,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相互关照爱护,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就好。若照那样推理下去,我们每个人不是都不能说话了,不能走路了,不能工作了,不能吃饭了,不能喝水了,嘛事都甭做了。只坐在那里忧虑吧。做好当下的,自不必忧虑未来。放下过去的,自免往事劳心牵绊。每一个起心动念做好人存好心说好话。尽到了自己心力,别人正宣传也好,反宣传也好,各自承担相应的因果。发心是善的,到了对方结果不善。于己关系不大。若说有连带关系也是微不足道的一丝因缘而已。不能因为各种事物都有相反的一面我们不去行善不去工作不去生活吧。比方说你知道一种药能治一种病。恰恰有人就得了这种病,那么被你遇到,你送他这种药并告诉他服用方法。对方因各种原因听错也好,配错了药也好,服用了中毒死球了。这个因果很简单,他个人的原因。并不是你好心赠药的罪过。所以没必要细纠,若细纠那叫杞人忧天、出门怕雨。事事因循,事事推诿,不敢前行不敢生活。岂不是大愚特愚。蠢至极限。

注:圆承尽未来至此生终了,绝对不会以任何名目在网络上主动的联系大众募化金钱。有以我名义加你好友给你留言募化金钱的。那不是圆承的意思,同修网友们智慧,莫听信。

121。幸福在身边不在他人妻(夫)

2015/2/2120:55:56

同修说:师父,恕我冒昧,看您照片给人一种成熟凄凉之美,又兼多才多艺,真的良师矣!

释圆承:色相虚妄。观相有感,欢喜赞叹。宿世善缘,只此简单。幻身不净充满,究无所美。

同修说:师父所言甚是,师父法相庄严,博才佛学深广,能识得师父也是我前世广修功德,今生的万千之幸!弟子当珍之惜之,以后望常能得到师父指点迷津。

释圆承:大家一同学习,我常说的、常分享的一句“不说过赞语,不起心浪波”。善护自心,净念念佛,踏实行持,珍视因缘。觉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再莫错过。

同修说:是,弟子谨尊师父所训,但愿能在修行上日有所长。

2015/2/2718:31:26

同修说:顶礼师父!师父吉祥!

释圆承:阿弥陀佛。顶礼诸佛。你也吉祥。

同修说:师父能百忙中抽空把书寄过来吗?

释圆承:书还没到,到了会的。只要喜欢,留了地址,人人有份。耐心等待。

同修说:哦,多谢师父慈悲。

释圆承:不用客气。

同修说:顶礼师父,请问师父怎样才能断除尘念,,精进修持呢?我被尘缘缠的好苦好苦哦!而且是令我很讨厌的婚外情。我曾想尽方法要断除,可是我却又很痛苦。

释圆承:从心上断。(事上自然断)。既然知道尘缘牵累是苦,那么智慧的人都知道知苦离苦。看破了尘缘牵绊是苦恼,那就放下啊。从心里放下,背着大大的包袱,一直喊累干嘛不放下呢。从心里放下,所求,所期望,所爱着,还要放下逃避,放下欲望。包里装着这么多。不放下喊累也没用啊。放下自在,放下轻安。若还有不舍说放不下啊。放不下能有什么方法解脱呢,没有。放不下佛陀来到你身边也无妙法可施。所以命自我立,是解脱是缠缚完全操在己手,怎样的选择完全自己说了算。不要苦就远离苦因,不能断就只有承受了。很简单的道理,放下就自在,提起就折磨。你是要自在还是要折磨。说我还有不舍即要折磨也要自在,那跟你说世界上没这么完美的事。因为婆娑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相。

同修说:师父说的极好,可是我做起来却是如此的难啊。师父,如果隐居深山就像今生已经死过了,是否可以忘却前尘?

释圆承:忘不掉的。可放掉的。一切过往种种八识田中已经种成了种子,因永远都在。只善护当下,不另因缘作用,缘生缠绕,就可以避免苦难啊。

同修说:一段情,我被困了八年之久,明知他没有那么好,而且还用别的女人伤害我,可是放手依然很痛苦。学佛十年,思量人身难得,日日发愿要一心寻求佛法真谛,他是我学佛唯一的障碍,明知他今生不适合我,却又丢不掉。

释圆承:生生以来,难得为人。多生的修为,成就此身。珍惜善眷,尽得伦常,莫贪****,伤害亲缘。人为人道,自有理性。何犹豫难抉择。仁义的人自知什么事当为什么事不当为。

理性是天堂,冲动是地狱。

幸福在身边,不在他人妻(夫)。

若寻婚外恋,自取寒冰狱。

如意是失意,结果众人讥。

有什么乐处!愚痴一定堕落,堕落只有灾难,智者远离。

同修说:多谢师父训导,师父,此刻好想在您面前大哭一场,哭尽我的辛酸与无奈。他有什么好,坏我今生清誉,误我学佛前程,丈夫胜他十倍,可是丢掉他为何那么难啊!

释圆承:哭没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智慧能解脱,智慧是觉悟非法招苦不再种因。感情用事是魔鬼,能另人生苦难磨。求法重法要用法,不用,没法。贪欲积胜生为活鬼,死堕饿鬼。不退步抽身,前途怎样,但了因果,自明确。若不听劝,无奈何!是非说尽,暂且随缘。修行最根本的基础,仁义道德。违背这个基础,没学佛,是学魔,魔的自己他人不得自在的魔。和尚实话实说,怎样用心任随缘。

同修说:师父句句金玉良言弟子定会铭记于心,好一句学法重法不用法是为无法,弟子谨记师父教导。

释圆承:阿弥陀佛图片

人间有情(释圆承)

踏入歧途的行者,不希望能道业有多精进。最基本的人天基础若没打好,所谈修行是空中楼阁。先圆满你的家庭,珍惜你身边的人。不要背叛,不要相弃。小爱都背叛,大爱从何生。夫妻缘多生修来,今生相逢相遇善了前缘。当然学佛行者或不学佛的大众,当深深的铭记,珍惜不是贪恋。珍惜的结果一定是美好,这里包含的是人性的美丽。贪恋的结果一定是伤人伤心。贪恋的心情面对爱侣,必定是有所求,达不到自己满足满意的情况下就会因贪爱成仇恨,这样的爱也一定是痛苦的结果。

122。不是信佛是信魔

网友说:你好。师父能向你请教个问题吗?

释圆承:有问题直接留言,见到会及时回复。

网友说:一个信佛的人。可以为了儿女私情。破戒。什么戒都可以破。这样的人在你遇到过吗?这样的人是用什么的心态。去信佛呢?你怎么看这样的人.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他可以为这个女人做任何事情。。是不是心态不正?

释圆承:别人的事我们不可以说,不能去评论对过,自己做好自己最善。若单独面对当事人你若看的真切那人真的在做错误的事,你若有那个因缘,对方能听你说听你教尽愚诚劝导没什么不可。若没那个因缘讨论的是是非。为什么呢,不能解决当事人的问题,无益的论说,自己堆砌是非见解,平添了许多愤恨不平的心,自己有罪过,为什么呢,有违十善心行是了!善思量。

网友说:怎么能解救这种错误的事呢!不让他再执迷不悟了。

释圆承:若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你怎么能理清看清人就是错的呢。连提婆达多都是逆行菩萨,世间还有什么事是错误的,理地讲外无对错,对错自己虚妄心分别的产物。若非要参与外面的所谓对错,首先自己能心平意定后用慈悲心无所期望心去劝导去感化,结果如不如己意愿能随缘不至无奈徒然叹息,自生烦恼。这样就好。

注回复:

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伤害他人的人,说他信佛,谁能赞同?佛陀教育是慈悲善良的教育,哪尊佛教人为了爱欲要破戒犯戒?这样的人完全的私欲心态,不是信佛,是信魔。佛教人博爱和慈悲,清净与解脱,珍惜善眷同得极乐。魔教人为了欲望造作一切恶,魔教人自私自利,魔教人争斗,魔教人悭贪吝啬只知道掠取不知感恩回馈,魔教人怎样用背叛、淫逸、凶恶来埋葬人性的本善。服从魔教的人成为魔的子民。魔的眷属最终无间地狱。活着不知道反省痛改非法(堕落的法),不行人道。三途恶道有的消受。说活着尽情的潇洒啊,死后谁知道,死后你就知道了。若是自己身边的人常做这样的事,但有因缘可对其委婉的提示,因果报应的可怕。听则听,不听随缘去了。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心莫随之烦扰就好。

123。如此南辕北辙路错了

同修说:圆承师父,你说我是怎么了,又被偷得什么都没有了。今天小偷把我的包都拿走了,里面全是各种证件,银行卡,家里的钥匙,唯一手机拿在手里没被偷。已经第三次了,怎么跟小偷这么有缘呢?是什么样的因也不知道了!

释圆承:自己照顾经管好自己的东西啊,谨慎点就好了。若说前缘那太远,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感叹人心不古,看好自己的东西,自不会去盗别人,但要防被盗,事情发生了就安心吧,着急于事无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非常善良的老太太,家里有一台破旧的摩托车被人偷走了,老太太没因为车被偷走而懊恼,而是叹息着替盗贼担心,晚一天偷走该多好啊,我今天正要去修车,那车有毛病,这样骑走一旦发生危险可怎好”。这样的心境适合一切遭遇不幸运不吉祥的人,去尝试体悟运用。常用阿婆的心顺逆都吉祥。气愤着急于事无补益,反增大烦恼。

同修说:师父说得对,小偷只会越偷越穷,没见过哪个小偷会变富的,就当是布施吧!只是那些证件太耗费时间了,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在的小偷太猖狂了,明抢啊。

释圆承:没法子。只有自己小心了。

劝小偷:

偷盗是贫穷的正因,若想富贵吉祥常布施,救济苦难。莫偷盗,如此南辕北辙,路错了。

若小偷你真缺钱真有急事用钱真没法子了,找不到任何可以解决的方法了,偷完人的包后把钱适当拿些,把包还给失主。那些证件等等失主重要的资料还给人家,也算你是仁义的小偷,有道的小偷。叫偷有偷道。但总归是颠倒迷途通向贫穷通向饿鬼道。能改行就改行吧。

它们偷只是为了吃的,不是什么都拿走。

图片

124。皈依三宝了吗?

同修说:阿弥陀佛。师父【皈依三宝了吗?】这句话怎么回答阿弥陀佛。

释圆承:把三皈的内容复制发给对方,对号入座。形式的上的很容易,找个方便的寺院做个仪式领个证就完事了。若是问你,那自己清楚是否皈依了没。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清净无染做到没,做到了回答皈依了。事相上参加过仪式就是皈依了,有没有实质那要看自己。总结下,不难回答。实话实说是了。

同修说:师父我回答了几个都不对。

释圆承:那就没皈依吗,因为没实质吗!究竟说心有染著、心有取舍、心有对错、心有傲慢、心有不服输、心有高下等是迷而不觉,偏而不正,是染污遮盖着清净。三皈只是名相上事了,于己没了关系。当然究竟三皈没几人能承担。但回头依靠归命佛陀教育,对佛陀教法升起信心升起向往的心还是可以的。能依教踏实行去就算是三皈了。

同修说:阿弥陀佛谢师父阿弥陀佛。

注回复:

下面分享祖师大德的三皈依讲解,希望新老同修大家耐心看完,好好学习,依教奉行。祖师大德苦口婆心说的太多。我就不赘述了。

分享印光大师法语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本文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卷四)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死苦果,盲无慧目,不能自出。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间,为其说法,令受三归,为翻邪归正之本,令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从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业既净,然后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尘合觉,转凡成圣。断贪嗔痴烦恼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为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无量法门。又欲令速出生死,顿成佛道,故为说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使其不费多力,即生成办。噫,世尊之恩,可谓极矣,虽父母不足譬,天地不足喻矣。不慧受恩实深,报恩无由,今汝等谬听人言,不远数千里来,欲以我为师,然我自揣无德,再四推却,汝等犹不应允,今不得已,将如来出世说法度生之意,略与汝等言之,并将三归五戒十善,及净土法门,略释其义,使汝等有所取法,有所遵守。其四谛,乃至三十七助道品等,非汝等智力所知,故略而不书。汝等若能依教奉行,便是以佛为师,何况不慧。若不依教奉行,则尚负不慧之恩,何况佛恩。

三归者

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

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外道典籍。既归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归依外道徒众。

五戒者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塞责了事,糜费他人钱财,于自心中,不关紧要。如斯之类,皆名偷盗。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当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切须勉之。

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韭薤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许食。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受戒饮食,一层罪过,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

十善者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

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

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导人邪念等。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将来当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

然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汝等不能体察,今略举其一二。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决不依从,亦勿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憍惯,致成匪类。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于朋友则尽信。于仆使当慈爱。于公事则尽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见亲识,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当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货哄骗于人。若以此风,化其一乡一邑,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可谓在野尽忠,居家为政矣。

分享净空法师主讲的三皈依

一九九六年净空法师讲于澳洲昆士兰

诸位同修!承蒙邀请,今天有缘在昆士兰的黄金海岸(GoldCoast),与大家谈谈佛法中的“三皈依”。这在佛法里也是很重要的课题,是我们修学入门之处。在未说三皈之前,首先对佛法要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世界上的佛法,确实存在很多不同的形式,我们不能不辨别清楚。最普遍地,大家都以为佛法是“宗教”,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是宗教,这是变质的佛法。其实佛法原本不是宗教,但是现在确实变成宗教了。另外一种,变成“学术”了,特别是在日本某些学校、学术团体,佛法变成哲学,这也是变质的佛法。

一九二三年,欧阳竟无大师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即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做一次很震撼的演讲,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说明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它是现代人都必须学习的。佛法变质成为宗教与哲学,实在是很不幸的,但是对社会,还不至于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佛法变成“邪教”。诸位如果仔细观察,这对于个人、社会是有害的。另外一种,佛法变成“作秀”的也不少,在现前社会上时有所闻,这种变质太离谱、太过分了。欧阳大师告诉我们,佛法是现代人需要学习的,然而佛法究竟是什么,并未说明。他要让我们自己去领悟,去体会。

我们冷静观察,“佛法”是“教育”、是“教学”,从经论上最常见的称呼可以证明。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自称为“弟子”,唯有在教育教学中才有此种称呼,这是师生的关系。“佛”是我们根本的老师。

佛法教导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说一切众生的无量苦恼,起于不明了自己及生活环境的真相,于是产生错误的想法、看法,因此生起许多苦难。若能彻底明白自己及生活环境,则其思想见解正确,一切苦自然消除,而得真正的快乐。这是佛法教导的宗旨,教学的内容。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实在可以为一切众生带来真正的幸福,这正是欧阳大师所以说“佛法是一切众生所必须修学的”。

修学佛法,入门就是“三皈”的传授。“三皈”是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方向。学佛是从三皈做起,它是学佛人这一生必须遵行的修学总原则。第一、皈依佛,第二、皈依法,第三、皈依僧。古时候这种说法,大家不会发生误会,可是佛法自古流传至今,依中国历史所记载已有三千多年,代代相传,免不了有些不正确的知见掺杂在其中,错解了三皈依的真实义,即中国人常说的“以讹传讹”。

《六祖坛经》是唐代的著作,距今约有一千三百年。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说“三皈依”,则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而不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使我们联想,早在唐朝时,大概就有很多人误会皈依三宝的意义。如果没有人误会,六祖又何必用这种说法!必然是有很多人错会了。一千三百年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有人产生误会,何况又经过一千三百年,今天讲三皈依,难怪大家错会其义。

《坛经》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六祖解释佛法僧三宝:“佛者觉也”,“佛”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样教导我们“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

什么是“皈依佛”?一般人对自己、对眼前的生活环境,确实是迷而不觉。佛教导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来依正觉,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由此可知,佛法讲的“三宝”有很多种说法,皈依觉是“自性三宝”。如果向自性之外求学,就是佛门所谓的“外道”。佛家讲外道,不是轻视别人,而是心外求法称为“外道”。佛法教我们从心性中求,所以佛法是“内学”,从自心里求,不是向外求。向外求就错了,一样也得不到,向内求则有求必应。这个道理,不但佛在经论上说得很清楚;中国的儒家、道家,也说得很正确。

皈依三宝,真正的皈依处是依靠自性三宝。从迷惑回头依自性觉,这句话说得很容易,可是究竟应如何作法?我们很想回头,很想觉而不迷,却偏偏迷惑颠倒。如果不落实在生活中,这种讲法就变成玄谈,变成玄学,而实际生活上得不到受用。所以,“迷”与“觉”的现象是什么,也就是“迷”是什么样子,“觉”是什么样子,“佛菩萨”与“凡夫”那里不一样。我们从这里可以摸索出一条道路,能找到真正的皈依处。

《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佛菩萨。他们所表现的,就是现前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无论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所表现的种种身分。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与凡人没有什么差别,他们也穿衣、也吃饭、也上班工作、也应酬,这些皆与我们相同。相同中的不同之处何在?在他的心清净。事跟我们一样,没有丝毫差别,我们每天工作八小时,他也工作八小时。我们在生活中天天生烦恼;他们则是天天生智慧,这就不一样。我们生活、工作、应酬都生烦恼;他们生活、工作、应酬都生智慧。何以见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证明。他到黄梅见五祖时,曾经向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读到这句话,有很深的感触,他的心常生智慧,我们的心常生烦恼,这就是佛菩萨与凡人不同之处。

智慧怎么生的,烦恼从那里来的,只要搞清楚,就知道从那里回头、依靠什么。烦恼从妄想分别执著而生,这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我们穿衣吃饭有妄想分别执著,每天上班工作也有妄想分别执著,待人接物还是有妄想执著,在此处生烦恼、生七情五欲、生贪嗔痴慢,烦恼永远不断。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是“轮回心”。六道轮回是这个念头造成的现象。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应酬,就是造轮回业。轮回心造轮回业,即是迷惑颠倒。

我们学佛,佛教导我们回头,皈依自性觉。自性觉就是佛性。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超越世出世间法。永离妄想分别执著,即是真心、佛性。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的生活即是菩萨行。每天上班工作也是菩萨行,一天到晚应酬还是菩萨行。关键在此,就是将妄念转过来,从观念上回头。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所用的就是真心。“真心离念”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念是妄想,妄想是妄念;真心里没有妄念,真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清净心生活,生活清净;清净心工作,工作清净;清净心应酬,应酬清净,无一不清净。心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则国土清净。

也许有同修说:“我做工作需要思考,要是不想,我的工作还能做得成吗?”没错!当你工作需要思考时,尽管去思考;工作做完了,就不要再思考了。工作放下还去想它,就是妄想。“念”有妄念、有正念。“正念”是自己工作范围之内的,除此之外,就不再想其他,其他与我不相干。这样,你的工作能做得好,烦恼、妄想少了,智慧就增长,工作就很顺利。一切时一切处,知道长养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则任何事都会做得格外好,生活也会更愉快。我们也要学惠能大师,“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现在做种种工作皆须思考,这是习气。真正修行,这种思考的时间会愈来愈短,思考的程度会愈来愈淡薄。若功夫成熟,无论从事那一种行业,皆不需要思考。智慧现前,何必思考!智慧未现前时,还是离不开思考,但是要把思考的范围缩小、时间缩短,尽速将其程度减轻,使智慧渐渐往外透。若想得太多、太远、太深,则智慧完全无法显露,因为妄念障碍了自性本具的智慧。

若将“觉”与“迷”的样子搞清楚,理论也明白一些,必须认真做,真正下功夫。须学诸佛菩萨运用六根,眼见的是色相、耳听的是音声,练习见色闻声,六根对六尘境界起作用时,学“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真智慧。再学“不起心、不动念”,即是修清净心、自性本定。眼见色、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即是大禅定。定慧就在日常生活中修,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中修,这是从根本修,是高级的修行方法。

《华严经》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在这方面用功,所以不拘于形式。修禅定不是盘腿面壁,而是六根在对六尘境界时,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智慧”,转贪嗔痴为戒定慧,转烦恼为菩提。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贪嗔痴;佛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起作用是戒定慧。此即何以菩萨常生智慧,我们常生烦恼。烦恼就是贪嗔痴三毒,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从妄想分别回头,从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回头,依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此即“皈依佛”。

“法”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认识与见解。真实智慧现前,思想、见解才是正确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想法、看法皆是错误的。我们是初学,一定要依靠经典,来纠正我们错误的见思。经上所说的,就是诸佛菩萨的正知、正见,决定是正确的。依照经典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即佛在经上教我们怎样做,老实学著怎么做就对了。因此,皈依佛是总纲领、总原则;“皈依法”是教我们如何从日常琐碎事务中修学,遵守佛的教诲。

佛的经典很多,我们是不是要每部经都学习?不需要!佛经是当年佛教导大众的记录。每个众生有他自己的困难与迷惑,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教他解除迷惑颠倒、离苦得乐的方法,以后记下来就成为一部经。可见他是经由佛陀一次的指导,就得利益,就解决问题。由此可知,一部经就够了,这是决定正确的。

现在我们没遇到佛,佛留下这么多经典,要依靠那一部才好,这是很现实也是很困难的问题。佛好比是大夫,我们都是病人,遇到大夫为我们诊断用药,真的是药到病除,解决问题。现在大夫不在了,留下一大堆的处方(经典好比处方)。我们是病人,这处方要是用对了,病就好了。如果用得不对症,麻烦可就大了。佛法确实如此,经典的理论修行方法若与根机相应,这一生决定成就。若不相应,如同吃错了药,不但这一生救不了,还带来更大的麻烦。各位同修一定深有同感。何以见得?许多学佛的同修,未学佛前还好,学佛以后烦恼更多,愈学麻烦愈多;个人、家庭一大堆的麻烦都来了,那是药不对症,吃错药了。

克实而论,“法门”的选择是一件大事,但我们无能力亦无智慧。如同自己害病,大夫遗留一大堆的处方放在这里,却没人指导,这事情麻烦。要是碰碰运气,不太可靠,就像买奖券,想中特奖并不容易,没那么幸运。必须要依靠真正有修有学的善知识,帮助我们选择法门。然而,当今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不多,一生未必能遇到,遇到了也未必认识他。愈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愈谦虚,你若问他;他回答“我不会,我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没有修持”。若说“我行,我有智慧,样样都行”,那不是真的。现今我们都没有能力辨别真假。唯一可行的,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早已为现代人指示出一条明路,即是《大集经》上说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无论依中国或外国的说法,我们皆是生在末法时期。佛的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生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二千年以后,即是末法。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决定选修净土,老实念佛,决定成功!这是遵照佛的指示。有修禅成就的,也有修密成就的,那是极少的特殊根机,不是普通人。我们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特殊的根性?上上根性的人可以尝试学禅、学密、或学其他法门。如果觉得自己的根性很普通,就老实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指示,是很有希望的。

老实念佛,没有不成就的,特别是读了净宗经论以后,仔细思惟研究,确实有道理。在一切法中皈依净宗经典,亦即在无量经典中,我们选择净宗“五经一论”。这六部分量都不多,足够我们一生受用,决不可轻视。其分量虽少,若细讲这六部经,十年也讲不完,所以依照此六部经修行就够了。“皈依法,我们就选择净宗五经一论”,非常踏实。

****成立时,于“缘起”里提出行门的五大科目,即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五项守则:“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皆是净宗五经一论所说的。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时时与佛所说的话对照,若相应即是正确的,就没有做错、没有想错;若与佛所说相违背的,就是想错、做错了。我们真正抓住纲领,以此检点、修正自己的生活行为。

“皈依僧”,“僧”是清净、和合的意义,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特别是净宗,著重修清净心。皈依誓词中,“皈依僧,众中尊”。“众”是指团体、社团。世界上社团有很多,小则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团体。佛告诉我们,学佛人的团体,在一切世间团体里,是最值得尊敬与赞叹的,因为它是“模范社团”,可以作为所有社团的榜样。它的特点,是社团每一分子都能和睦相处,是一个和合的团体。团体最怕不和,他们的想法看法很接近,“见和同解”,也就是建立共识。

想法看法一致,是一个团体和敬的基础。特别是在澳州,这两天我们见到此地政府的两位首长,都很慈悲善良,实在非常难得。他们告诉我,“澳州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有各种不同的种族,与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何在异中求同,建立共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两天我们接触,彼此皆有此共识,希望我们在此地能团结发展,真实的基础就是“见和同解”。和合社团的第二个条件是“戒和同修”,持戒即表示守法,尊重别人,尊重法律,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彼此尊重而不排斥,就能互敬互爱、互助合作,社会才能和睦相处,才能繁盛,共存共荣。

佛门六和敬的团体,在所有团体中是最尊贵的。“皈依僧,众中尊”,我们要朝此目标努力。别人不尊敬我们,我们必须尊敬别人;别人排斥我们,我们更要爱护别人。用耐心与真诚感化他们,这样才能达到和睦相处的目标。“僧”字含有这层意义。

“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时常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觉心,就是觉悟,就是正知正见。所以,“觉、正、净”实在是一而三,三而一,皆指我们的真心本性。

自古以来,中国佛法有十大宗派,有无量法门。无论宗派法门有多少,修行的方法皆可归纳为“觉、正、净”三大类。一般而言,禅宗、性宗(法性宗)是由觉门入。禅宗的目标是要求大澈大悟、明心见性,这在觉正净中称为“觉门”。禅宗以外称“教下”,如天台宗、贤首宗、法相宗、三论宗,皆是从经典入门,即是由“正门”入。用经典的教训、理论与方法,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这是走正门。“净宗”完全用一心念佛的方法修清净心,这是由“净门”入。

“觉、正、净”三门,“觉门”定要上根利智之人才能契入;若不是上等智慧,无法开悟。由“正门”需要长时间,像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依佛的经教,长时间熏习才能契入;虽然中下根人可能契入,但时间太长。比较起来,还是“净宗”好,不必上上根机,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一句“阿弥陀佛”修清净心,定能往生、不退、成佛。譬如,一个讲堂有三个门,在门外看是不一样,进了门就一样。由此可知,无论从那个门进来都相同,所以契入之时,觉正净必同时得到、同时具足。往生净土即是契入佛境,这个方法是一切诸佛赞叹的,还是此法高明,因为它太方便了,既不需要上根利智,也不必浪费很多时间,的确是最殊胜的法门。

《无量寿经甄解》曰:“今就利益论,彼(指华严、法华)假此(指无量寿经)真。何故?彼说速疾成佛道,不见速疾成佛人。……今信不疑者,十即十生。往生不退至菩提故。初生处即菩提。在世灭后但此一法故。一切凡圣行无别故。利益真者莫过斯。”此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若论真实之利,无有过于念佛往生净土一法。故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是将“如何皈”、“如何依”,为诸位说明清楚。

“自性三宝”之外,尚有“常住三宝”,此是形象。佛像是“佛宝”,经典是“法宝”,出家人是“僧宝”。形象上的三宝很有用,如果没有三宝形象,今天虽将三宝的大意为大家讲得很详细、很明白,恐怕大家下楼就忘了,过两天就完全没有了。因此,供养形象三宝的利益太大了。家里供养佛像,一见到佛像,就想到自己要皈依自性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学佛菩萨,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见到佛像自然就提醒自己。佛像就是这个用处,不是教你天天香花水果供养,向他磕头,那一点用都没有。你以为这样佛菩萨会喜欢你,佛菩萨早就跑了!

佛菩萨希望我们觉悟,不希望我们迷惑颠倒,但有不少人错将佛菩萨当作神明看待。所以,须知道供养佛像的道理,乃是提醒自己觉而不迷;见到经典,就要想到正知正见,正而不邪;见到出家人,就想到净而不染,就会想起自己要修清净心,要六根清净,要跟大众和睦相处。如此时时提醒自己,利益就很大,因此住持三宝有这样的功德利益。由此可知,“住持三宝”很有必要,它是三宝的形象,但是要有实质的内容,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如果没有实质的内容,单是表面形式则不得利益。大家明白道理,晓得如何入门,此即是“传授三皈”,就是将三皈的意义、修学的纲领原则传授给大家。

“三皈”的仪式是在佛菩萨形象面前发愿、宣誓,从今而后发心一定要这样做,由一位出家法师为你作见证,证明你确实发过誓,发愿作一位真正的佛弟子。三皈仪式简单而隆重。现代有许多很复杂且长时的仪式,又不懂得三皈的意义,糊里糊涂皈依佛,皈依之后仍然糊里糊涂过日子,这与佛法的教义完全违背。真正回头依靠自性三宝,此人完全改变了,一般讲改造命运,甚至改造体质。命运、体质皆可改造,心念回归,就完全改变了。

三皈依的仪规,我们采用弘一大师从戒经节录的三皈仪式。弘一大师说,世尊当年在世,就是用此仪式为弟子们传授三皈,所以我们也遵循这个仪式。

“皈依佛”,我们落实皈依“阿弥陀佛”。为何不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皈依阿弥陀佛,而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正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期望。“皈依法”,我们落实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我们落实皈依“观世音、大势至”,这两位菩萨僧宝。

若有人问,你有没有皈依?“我皈依三宝”。皈依那位法师?“皈依阿弥陀佛大法师,我是弥陀弟子”。谁为你作证明?“净空法师为我作证明”。这个说法完全正确,而不是说我皈依净空法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过去我传授三皈时常讲,我们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皈依某一个人,就是把佛法的僧团分化了,此种过失很重。若依戒经结罪,这是“破和合僧”,堕阿鼻地狱。所以,证明三皈的法师是代表僧团传授三皈,为我们作证明的。从《坛经》看来,“三皈”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误解,此事必须澄清,我们才有一条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