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的100声叮咛
3087600000069

第69章 新闻界第一夫人

1920年,海伦·托马斯出生在肯塔基州的一个移民家庭。屋内共有9个孩子,而她,则排行第7。尽管父母一字不识,海伦还是无法削弱自己对文字的莫名情感。于是,12岁那年,她在班里大声宣布,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

从韦恩州立大学毕业之时,海伦已然22岁。她以探亲为由,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华盛顿。她知道,若要实现心中坚定不移的梦想,就一定得驻足在这个以政治为中心的城市。

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了第一份工作。虽然,这份工作仅仅只是在《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社里面打杂,但她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成为报社记者。

事如所愿。几年后,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该报社的一名普通记者。可遗憾的是,她还未来得及为这样的机遇欢欣鼓舞,便不幸碰上了《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社的大幅裁员。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业绩的她,遭到了无情的解雇。

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的海伦,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她一直在默默坚持,等待着某个机会。直到1960年,肯尼迪当选总统,海伦才被调入合众社白宫记者站,开始了让她璀璨一生的事业——白宫报道。而此时,海伦已满40周岁。她的双眼开始爬上细密的鱼尾纹,秀发也逐渐失去了少女时代的光泽。

她以为,她就此便可以进入白宫,参加举世瞩目的记者招待会。可事实上,那时,白宫根本不允许女记者参加任何重要的记者招待会。一次,海伦瞅准了机会向肯尼迪抗议:“如果作为美国合法记者的我们都不能参加的话,那么,你也不应该参加!”海伦的义正词严,立刻得到了无数女记者的高声呼应。

迫于无奈的肯尼迪不得不同意,女记者也可以参加白宫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从此,庄严肃穆的白宫内厅,因海伦的声音,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女记者。

之后的许多年里,海伦几乎总是一个站起身来向总统发问的白宫记者。她的问题,更是以刁钻古怪、一针见血而闻名。1975年,她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白宫记者团团长。

每次参加在黄金时间面向全国现场直播的记者招待会时,这位白宫记者团团长就会神情肃穆地戴上两只手表,以便把时间准确地控制在30分钟以内。时间一到,不论采访是否结束,她都会理直气壮地站起来宣告:“谢谢你,总统先生。”

一次,里根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遭遇到了尖锐问题的狂轰滥炸,他艰难至极地应对了25分钟后,终于忍不住冷汗涔涔地扫了海伦一眼,眼神似乎是在求救:“可以结束了吗?”海伦对了对表,然后摇摇头,坚定地告诉他:“总统先生,还有整整5分钟!”

站到白宫新闻发布厅的讲台上时,面对这个睿智的女人,肯尼迪可能已经让助手们事先帮他预测好了会场上可能出现的90%的提问;尼克松想必已经浏览过各种重要文件的摘要,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卡特的手稿上也许已经备好了当年各界的所有事件的相关数据;里根则可能紧张得手足无措,语不成句,即使在戴维营休假也不忘“时时练习”……

《华盛顿邮报》曾对海伦如此评价:“不用怀疑,40多年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而她却在其新书《民主的看门狗》中,作此回答:“多年来,我总有机会质问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公仆——美国总统。我承认,对这个职位我抱有敬畏,可并不是对占据这一职位的那个人。因为,我们的职责不是去敬仰一个领导人多么德高望重,而是不时地把他们搁到聚光灯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负民众信赖。”

这位言辞犀利,连续向9任总统发难的女人,不但没有失去先有的光环,反而让总统们对她越发敬重。

1984年,里根在她获得美国新闻俱乐部“第四权利奖”时,致以贺词:“你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受尊敬的专业人士,你也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一部分。”

1995年,海伦75岁生日。当政总统克林顿前来贺寿,并赠送其一份尤为珍贵的礼物——为时15分钟的独家专访。

1998年,白宫记者团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她的名字,设立了海伦·托马斯终身成就奖。她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记者,也成了全世界名副其实的“新闻界第一夫人”。

这世界不管如何地物欲横流,其实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一直在努力发出真实声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