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教子决胜之术
3087100000020

第20章 机遇:果敢行动才会抓住机会(2)

许多人都常说,为什么好运就是没有降临在我的头上?怎么全让别人遇上了?其实这是不应该有的一种想法,因为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有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有的机遇摆在你眼前你也看不到,别人不仅看到而且还能够抓住,最后别人取得了成功,你说这是上天对你不够厚爱?

在一个乌云密布的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有一个全身都被淋湿的老太太,她来到费城的一家百货商店来避雨。售货员们看到这个老太太的衣着很朴素,有点看不起她,再加上她现在这么狼狈,所以没有一个人来答理这位老太太。

这时走过来一位好心地年轻人对她说:“夫人,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老太太笑了笑说:“谢谢,我只是在这儿避雨,待会就走了。”随着雨越下越大,这个老太太开始有点焦虑了。

正当她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刚刚那位年轻人又走过来了,他说:“夫人,您应该累了,我把这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一会儿吧!”两个小时过去了,天放晴了,老太太向那个年轻人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要了一张年轻人的名片之后,她就离开了这家百货商店。

几个月后,詹姆斯也就是这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收到了一封信,信里面写道让那位年轻人去苏格兰一趟,去那儿拿一份关于装潢材料的订单,并指名让他负责几个家族公司3个月办公用品的供应。詹姆斯看到这封信后感到很惊讶,他算了一下,单单是这一封信为他们带来的利润就是过去两年的利润总和。

于最他尽快地和那个写信的人取得了联系,他才知道写信人就是那位曾经来这儿避过雨的老妇,而她竟然是卡内基——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的母亲。

那位年轻人叫菲利,詹姆斯又立刻将他介绍给了公司的董事们,当他去苏格兰拿订单的时候,他已经是这家百货公司的董事了。那年,他才22岁。

不久之后,菲利就成了卡内基手下的一员。未来的几年中,他以一贯的诚恳和踏实,成了卡内基的左右手,在事业上飞黄腾达、扶摇直上,在美国钢铁业所居的位置仅次于“钢铁大王”。

而他所得到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一把椅子,只是凭借着这把椅子,他不仅成了卡内基的左膀右臂,在美国钢铁业成为领军人物,他还取得了成功。这真是“勿以善小而不为”。

当别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好心地给别人提供帮助,哪怕只是一把小小的椅子,在我们也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不遗余力地来给予我们关怀和帮助。这并不只是一句空话,从古至今有许多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你就不要吝啬于你的仁爱之心,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请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

一般情况下,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他们会想尽办法“得到”,这是人之常情。而聪明人不但会想办法“得到”,他们更会在需要他们“给予”的时候毫不吝啬。虽然像菲利这样的人在给予别人帮助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要得到什么回报,这才难能可贵,然而他却得到了许多。

由此看来,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有一颗仁爱的心,从小就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学会给予非常重要。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早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父母教育:

每一件事都环环相扣,没有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正是由于一件事才成就了另一件事,这样整体才会美好和谐。所以,我们不要小瞧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小事,因为正是由于这些小事,那些大事才得以成功,小事是大事的组成部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个道理,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重视起来,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有这样,当他们在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才不会因为是一件小事,而不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因为,许多成就大事业的人,他们从来不会忽略小些小事。

不要因患得患失而错失机会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成功者,从他们的身上,可以让我们看到许多他们成功的经验,他们之所以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会患得患失,因为他们知道,这只会让他们失去更多,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不会错过。

患得患失的意思就是说,既害怕得不到,又害怕得到了又失去,就是非常看重个人得失。一般来说,成人跟小孩子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有区别。成人认为“得”就是达到目标,而“失”就是没有得到。而孩子更看重的是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孩子并不在意他能不能得到,也不在意自己会失去什么。由此看来,在得失这个问题上,大人看的是“目标取向”,而孩子看的是 “情感取向”。在孩子的心里,父母和老师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他“有所得”的时候,他们会喜欢他,当他“有所失”的时候会不高兴,所以孩子在意得失往往是因为大人喜欢。例如:许多家长会这样问自己的孩子“你这次怎么没有考第一啊?”听到这样的问话后孩子心里就会形成这样的思维“爸爸妈妈想让我考第一,只有我考第一了,他们才会喜欢我……”可以看出孩子的这种得失观念,往往是由于他想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赞赏。

当孩子进入一个群体后,在通过与别人的互动中学会竞争和比较,这时,孩子虽然会有高下和好坏的概念,他是却并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但是,假如大人将他们所认为的得失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话,孩子就会开始在意自己的得失,他们就会认为“得”就是好,而“失”就是不好,他们会想让自己是“最好的”、“第一”,一旦不是,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到难受和自责。

1921年6月2日是电报诞生25周年的纪念日。美国《纽约时报》为这个伟大的发明做了一个评论,其中有一句话这样写到:现在每人每年收到的消息是25年前的25倍。

看到这个消息后,在美国最起码有16个人有了创办文摘刊物的想法。短短的两个多月,这16位预见性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互相商量的情况下同时在银行存了500美元,并领取了执照。可是,在办理其他相关手续的时候,邮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这类刊物的发行和征订暂时不能代理。如果想代理的话,就要等到明年中期选举后才可以。

听到这样的消息,这里面的15人向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出了申请,就是暂缓执业,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不用交执业税,只有德威特·华莱士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纽约格林威治村是他临时住的地方,在这有一个储藏室,他和未婚妻一块糊了2000个信封,并在里面装上征订单,然后就寄了出去。

也许这2000件信函在世界邮政史上根本不是一件大事,然而,在世界出版史看来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他们创办的刊物就是《读者文摘》。到上个世纪末,《读者文摘》已经有了48个版本19种文字,而它覆盖的面积已达12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有了1亿1千万的订户,年收入竟达到5亿美元。这些年来,它在美国百强期刊的排名一直位居榜首。德威特·华莱士和他的妻子夫妇也由原来的身无长物一跃成为美国著名的慈善家和富豪。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德威特·华莱士没有像其他15人那样患得患失,才让他取得了如此的成就。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不要在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压力,要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父母都希望儿女能够成才,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尽力就行。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也不要对孩子嘲讽挖苦,唠唠叨叨,或者对孩子板着脸,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压抑,或者是孩子会因为逆反心理而对父母产生对抗,这样会使孩子更加焦虑。

孩子患得患失,会使他错失机会,因此,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患得患失,否则,这对孩子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父母教育:

世界上有许多聪明人,而成功者却不多。许多聪明人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了可以成功的基本条件,但是他们还想要更多的条件,因此他们与成功无缘。而成功者却不同,只要他们具备了成功的条件,他们就会立马付诸行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自己的精力投身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从而成长起来。

成功者从来不会等到时机成熟,这是一条公理。只要一有机会,就赶紧付诸行动。因此,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患得患失。有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一旦错过就没有了。有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没有形成主动迎接挑战的习惯,所以当机会现身的时候,他们反而犹豫起来,他们不知该不该迎接这样的挑战。于是,就在他们患得患失的时候,机会就会与他们擦肩而过。要让孩子明白,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当仁不让。

帮助孩子打破思维定势

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惯性,很难改变,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活动。孩子的身体心智正处于发展的成长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他们养成定势思维的话,会阻碍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和思考能力的发展,甚至会使孩子相像的空间受到限制。这样一来,孩子的创造力受到限制,自然不利于孩子未来事业的成功。

当人们在想问题的时候,如果换一个角度,那么肯定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由此看来,打破孩子的思维定势非常重要。

让孩子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好奇心是孩子思维和语言的突破口,它是孩子思维最直接的反映。孩子对事物好奇心越大,那么就证明他的思维运动就越强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不能激活孩子的好奇心就是能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一个关键。孩子都会有好奇心,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这份好奇心就要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一定不要表现出不耐烦,要使自己显得很感兴趣,并和孩子一块找答案,这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思维的习惯。

另外还要丰富孩子的思维。猜谜语、讲故事是激发孩子相像力的一个好办法。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神话和童话故事,能使孩子的相像力得到最大的发挥。研究表明,经常听故事的孩子,相像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强于那些不经常听故事的同龄孩子。

你要想知道你是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那么你可以做一道题。美国有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在别人来应聘的时候就出了这样的一道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开着一辆豪华轿车的你经过一个站牌。在站牌那有三个人都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生命垂危的老人。一个是曾经救过你的命的医生,而你非常想报恩。还有一个是你一见钟情的异性,你不想错过,否则你会后悔一辈子。而那辆车上只能再坐1人。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你也可以想一想别人会怎么做。不管你做的什么样的决定,没有人会怨你。不过,当你做完决定后,请想一下:这是最好的选择吗?如果不救那个老人,那么他就要死了。然而,每个人最终都会死的。还是先让医生上车吧,因为他是你的恩人,而这正好是你报恩的好时机。不过要想报恩什么时候都可以,不一定非得是现在。还是先带走那个一见倾心的异性吧,不然会后悔一生。也许这是上帝的安排……前来应聘的有200个人,只有一个人的回答使总裁很满意,他被聘用了。他没有说多余的话,他只说:“我会让那个医生开车带走那个生命垂危的老人,然后我留下来跟我一见倾心的人一块等公共汽车!”

故事中那个人的回答很巧妙,但是为什么200个应聘者只有他能做出这样的回答?有时候换个方向来思考问题得到的答案肯定不一样。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思维的细腻性、灵活性。不管是孩子的相像力还是他的观察力,在这些过程中,都要注意孩子在其中的作用和存在。所以为了培养孩子浓厚的观察兴趣,父母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观察的感性题材与观察环境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另外,父母还要使孩子的思维灵活。父母要引导孩子对他们不陌生的事物要用多个方向来认识,这样孩子的思维能力会变得灵活,久而久之,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们都会习惯从多方面去发现事物的多样性、多面性和多变性,这样就养成了好习惯。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也是一个好方法。如果仅把孩子限制起来的话他们的生活面就会很窄,这样,他们的思维水平也会受限。

只有让孩子走出惯性思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他才能有所创新,也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父母教育:

故事中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做了那样的回答,原因很简单,因为别人的思维定势很难改变,他们没有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因此,他们注定不能成为那家公司的一员。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打破传统,克服思维定势。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限制,要给孩子自己放松的心情和自由思考的空间。

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孩子常常会有一样的答案,没有新意。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突破常规,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想问题,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让他们经常发表他自己不同的见解。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定势思维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即使有了机会他们也抓不住。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成功者是只跟别人有共性而没有自己的个性。

不要阻止孩子尝试新事物

孩子天生就很勤快的、积极,从他刚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就在努力到处看看,当他能有所行动的时候,他喜欢到处摸,到处爬,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都敢拿起来咬,成人做什么,他也跟着做什么,当然,因为他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东西,所以经常出错,每当他尝试新东西的时候大人都会大声训斥“不准……”或大惊小怪地叫喊“危险!不要……”时,孩子就不敢动了,长此以往,孩子为了不让大人训斥他就学“乖”了,哪儿也不摸、不碰,也不试了,他以为他这样做大人就会认为他是好孩子。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原本他该做的事情他也就不会去做。

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的惰性持续发展,想让他积极进取、保持自信,那么父母就应该知道:当孩子在尝试一件新事物时,只要不是损害别人利益的和危险的事情,大人不要阻止,而是要鼓励孩子,并且为孩子提供条件。要让孩知道,谁都有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当孩子尝试一件新事物时,他得到的不是“电击”而是奖励,他就会变得自信,他就会以非常快乐的心情不断地去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长大了之后,他很自然就会成为一个乐于尝试新事物的、勤快的、积极向上的孩子。

有一个“黄金距离三英寸”的故事,这个故事淘金者中曾经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