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年,罗马教皇通谕强调:教皇有废除皇帝的权力,理论上教会决定欧洲的一切。基督教甚至有自己的宗教法律体系,而且很多时候对世俗社会行使着重要职能。事实上,教会与世俗权力的角逐和对峙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在欧洲构筑出一种有斡旋余地的相对宽松的政治格局。
与此同时,如吕贝克等一系列欧洲城市还获得了自治权,这些具有自治权的城市使欧洲宽松的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加强,王权的绝对权威得到进一步瓜分与稀释。
从962年至1806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长期实行差额皇帝选举制,这种政治传统包含了浓重的民主意味。但假如没有教会的存在,这样的和平选举完全不可想象。
看似至高无上的教皇,也在中世纪完成了“选举制”的规范过程,使上帝的专制免于无法无天。加之教皇皆无子嗣,又无世袭,所以,如果说欧洲历史名誉上最高的统治者是教皇的话,起码这样的轮流执教不仅避免了种种专权的弊端,也给世俗王权做出了榜样。
欧洲政教并行的政治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一定程度上遏制社会动荡的功能。欧洲也有各种各样的冲突或战争,但那与中国人旨在彻底夺取政权的暴力手段还有很大区别。随着欧洲社会动荡的减弱,城市的毁灭程度也大大降低,文明积累效应随着基督教的确立而明显加快。
11世纪新型铁犁在北欧的推广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是为北欧“农业革命”。
西北欧地区是最晚纳入欧洲社会的地区,这也是英国、荷兰等国历史很短的原因所在。同期基督教开始大举进入北欧。北欧纬度很高,但气候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寒冷。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北欧的气温相当于亚洲同等纬度以南15°的地区气温,具体而言,西北欧整体气温相当于比它们纬度低很多的日本。在每一点上,上帝都为欧洲周到地“考虑好了”,包括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