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3053700000021

第21章 我想有自己的交往世界!--教孩子学会独立与人交往(1)

太依赖父母的孩子,比起独立自主的孩子来说,与人交往能力往往有所欠缺。虽然他很渴望拥有自己的交往世界,但是由于对社交的恐惧,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等原因,导致他不得不对自己所向往的“社交圈”望而却步。为了别让孩子因依赖而生活在孤独的世界里,我们就要让他变得独立起来,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55. 我也想融入他们呀!--不善交往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成长

我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盲目溺爱,是导致他依赖父母的根本原因。然而,依赖父母只是表象,我们要看到孩子依赖背后,在性格形成方面的一些缺失,往往是性格缺陷导致了他无法融入一个小群体。

彭亮从小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他的一切生活琐事都由妈妈打理,因此,他对妈妈非常依赖。但这种依赖往往用指挥妈妈的方式体现,比如,他常说:“妈妈,我要喝水,您给我倒。”“我要吃苹果,您给我洗。”妈妈也是言听计从。

而彭亮这种好指挥人、使唤人的习惯,也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显露无遗。而其他同伴也因此不喜欢和他交往,所以对他也不是很热情。每当他主动凑上去和同学玩耍的时候,他们都有些爱搭不理。没有受到礼遇的彭亮,只好回家和自己的玩具为伴了。

不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在生活方面总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自己的依赖,彭亮的表现就是指挥妈妈。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会在他与任何人交往的时候体现出来,推而广之,他就很自然地会指挥、使唤同学。因此,好指挥、好使唤他人,才是彭亮无法融入群体的根本原因。

而当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处处受挫,他自然会把家当做能给自己温暖感和安全感的地方,也会越加认为只有家人才能与自己友好相处,这种想法会导致他越来越不独立。为了别让孩子进入这种恶性循环,我们要从根本入手,帮助他摆脱依赖,完善性格,做一个受欢迎的孩子。

l别被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所蒙蔽

妈妈从来不认为妮妮有依赖家人的倾向,因为妮妮在家很活泼,不但很有主见,几乎是她说了算。她说看动画片,爷爷就不能看新闻,妈妈和爸爸就不能聊天。

但是,妈妈发现妮妮在外面与新朋友接触时,总是显得很扭捏,一点都不大方。但与熟悉的伙伴相处时,妮妮又显得过于霸道,总是搞得大家不欢而散。

有过几次之后,妈妈再让妮妮出去玩时,妮妮就会选择在家玩耍,似乎只有和家人在一起,她才会快乐。

如果妈妈不是仔细观察,可能都不知道妮妮是怎么样与同伴交往的,更不知道是她唯我独尊的个性,导致她不善交往。

任何一个孩子从接触其他孩子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善于交往,甚至对“交际”都没有什么概念。而恰恰是外界对他的排斥,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善交往的人,由此他开始更加依赖家人,依赖家庭。

所以,我们别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来判断他的与人交往能力,而是要在外界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是否善于交往。

l发现孩子不善交往背后的原因

妈妈通过观察了解了妮妮不善交往的原因是过于自我,太霸道,太唯我独尊。当然,不是所有不善交往的孩子都是这个原因,有的孩子因生性胆小而不敢与人交往,有的孩子因不懂礼貌而被人排斥,有的孩子因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而不受欢迎,有的孩子因不懂得沟通而无法建立固定的朋友圈。

只有我们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孩子不善交往的因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改变现状,学会与别人打交道。

l从实质上帮助孩子改变

当我们知道孩子不善交往的时候,仅仅鼓励他多与人交往是不够的。因为他在我们的鼓励下,虽然作了尝试,但结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因为根本没改变。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不改变自私、没礼貌、霸道、吝啬、胆小的性格,他就无法改变与人相处的模式,他的每一次尝试都会暴露原有的问题,让尝试变成失败体验。这样一来,孩子会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依赖我们,越来越无法独立成长。

因此,我们要从实质上帮孩子改变,他才能真正独立起来。而具体实施的帮助,将会在接下来的几节作详细的说明。

56. 交往?我还真有点怕!--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心理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孩子也不例外。不过,有的孩子却不善与人交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内心对社交有一种恐惧感,也就是所谓的“社交恐惧心理”在作祟。与其说他不善与人相处,不如说他不敢主动独自与人打交道。

而孩子胆怯的原因,要么是缺乏与人相处的经历,要么是有过交往失败的体验,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只有他克服了恐惧心,才能迈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晓雯的妈妈性格内向,平时除了带晓雯去外公外婆家之外,很少和亲戚朋友交往,也很少和邻居走动。在妈妈的影响下,晓雯也不常和小区的同伴玩耍。即使在学校,她也没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

一次,妈妈单位组织郊游,晓雯也去了。当晓雯看着其他小朋友从陌生到熟悉,再打成一片,她很羡慕。妈妈说:“你也去和他们玩啊!”

晓雯却站在妈妈身后说:“我不敢。”

晓雯就是因缺乏与人相处的经历和经验,才不敢主动和别人打交道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无法通过看妈妈的榜样,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启示,即我们的交往能力往往会影响孩子。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改变自己,孩子也会有所改变。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帮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的心理呢?

l建立一个善于交流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就是一个社交小团体。如果我们夫妻之间,我们和孩子之间,或者我们和老人之间常常保持畅通的交流,并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交往模式的话,孩子就自然从我们的行为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那么他的社交能力自然不会太差。

相反,如果我们制造了一个死板的、没有交流的家庭环境,孩子就以为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如此,但当他看到别人自如地与人交往的时候,他就会因发现了自己的不同和不足而自卑,进而不敢像其他人一样放松地与人交往。

所以,别小看我们在家庭里的表现,往往对孩子起到的是潜移默化且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要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努力,打造一个善于交流的、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不存在不敢与人相处的问题。

l给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冰冰从小性格内向,一直也没有与他人交往的欲望,总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似乎开始渴望交朋友,有时,他会站在窗口看楼下其他小朋友踢足球。

妈妈看出了冰冰的心思,就特意在周末安排了一个小型家庭聚会,邀请比较熟悉的邻居和朋友带着孩子来做客。妈妈还特意为小朋友安排了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并鼓励冰冰做好小主人。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聚会很成功,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特别是冰冰,他似乎借此机会交到了朋友。

对于性格内向,又渴望有自己社交圈的孩子而言,我们就要为他创造一些与人交往的机会,而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就是很好的方式。因为,孩子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很容易放松,加上又有做小主人的责任感,他就会试图与人交往,他的恐惧心理就会在每一次尝试中逐渐克服。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和朋友们相约去大自然走走。孩子们可以借助大自然这个天然游乐场来增进了解,促进感情。

l别让交友失败的阴影笼罩孩子

有的孩子原本没有社交恐惧症,但有过一次或几次失败的社交经历后,就不愿与人交往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找回自信,重新建立朋友圈。

冉冉原本有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但是有一次,几个同学合起来指责冉冉爱占小便宜。原来,冉冉分别借过他们的一些东西,但没有及时归还。次数多了,同学们便有了意见。

被指责后的冉冉觉得很没面子,一气之下也疏远了同学。没想到,他们也不主动找冉冉玩耍,冉冉因此很受打击,失去了与朋友交往的信心。

妈妈知道后,鼓励冉冉主动找同学和解,并大方承认自己的错误,保证自己会改,希望大家能够原谅。

冉冉鼓足勇气按妈妈说的做了,同学们被冉冉的诚意打动,和冉冉拉拉手,又做回了好朋友。

如果孩子有交友失败的经历,我们不是说:“算了,算了,他们不和你玩,你就找别人玩呗!”这种说法是一种逃避,孩子自身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进。所以,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他被人排斥的原因,并鼓励他改正缺点,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建立朋友圈。这样,孩子在重新被接纳的同时,社交恐惧心理也就自然克服了。

57. 不学礼,无以立!--礼貌是与人交往的一封“推荐信”

早在2500年前,一代教育家孔子在教育他的儿子孔鲤鱼时就说道:“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的确,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也会对他心生好感,自然愿意与他交往;而没有礼貌的孩子,总是让人生厌,当然没有人愿意与他相处。所以说,礼貌是孩子与人交往的“推荐信”,孩子只有把彬彬有礼的自己推荐给别人,对方才能接纳他,他也不会因没礼貌而被人排斥了。

童童的性格虽然不是很活泼,很少主动和同学、邻居玩耍,但是总有伙伴主动找他玩。仔细观察,原来童童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

每当他想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他都会先问“请问,我能不能玩一下你的玩具”,即使是陌生的小伙伴,看童童这样有礼貌,都会把玩具给他。玩过之后,他会说“谢谢你”,有些熟悉的伙伴会说:“童童,别客气。”

当自己或其他伙伴离开时,他都会说:“再见。”大家无形中都对童童充满好感,总觉得与童童相处很舒服,所以总是主动找童童玩耍。

别小看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它所发挥的作用和功效往往是巨大的。因为,礼貌不仅是一个孩子谦虚温和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体现。而任何一个孩子都希望能与尊重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交往,这就是为什么童童受欢迎的原因。

那么,我们就要让那个孩子拿好这封“推荐信”,以便顺利地拥有属于自己的交往空间。

l帮孩子打造干净、整洁的仪表

良好的形象是孩子的第一张“名片”,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排斥穿戴整齐、样貌干净的孩子。相反,那些邋里邋遢,衣服肮脏,满身异味的孩子,自然没有人想接近他,更别说和他打交道了,所以,孩子有礼貌的首先表现就是有干净、整洁的仪表。

那么,我们就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除了早晚洗脸刷牙之外,平时要勤洗澡,勤换衣,不要让孩子养成当众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搓泥垢等坏习惯,让他知道这些行为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l教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的使用可以说是孩子是否懂礼貌的重要体现。如果孩子见人不知道主动打招呼,受到恩惠也不懂得说“谢谢”,伤害了他人也不会说“对不起”,离开时也不会与人道别的话,那恐怕就没人喜欢了。

而要想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我们必须做好榜样。不仅对外人要礼让,对家人也要讲礼貌,只要我们常常对家人说“谢谢”、“请”、“对不起”、“再见”,孩子就不可能学会不会。因此,为孩子打造一个讲礼貌的家庭环境,是让他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的最有效办法,那我们就别忽视自己榜样的力量,做最有礼貌的父母。

l别总批评孩子没礼貌

如果孩子不是特别懂礼貌,我们不能总批评他,越批评,他会越逆反,或者越胆怯,这就越促使他学不会如何讲礼貌。除了我们做出榜样之外,及时提醒和鼓励是很必要的。

乐乐家对面搬来了新邻居,邻居家有一个比乐乐大两岁的哥哥。有一次,哥哥到找乐乐玩,妈妈看乐乐没有主动问好,就说:“乐乐,这是谁啊?”

乐乐犹豫了一阵,正在大家都以为乐乐不会打招呼的时候,乐乐大声说:“健健哥哥好!”

哥哥也高兴地回应了乐乐。

此时,妈妈明白了,乐乐刚才是在想,这位哥哥叫什么名字,所以没有特别及时地问好。

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轻易说他没礼貌,那真是冤枉他了。我们与其心急地批评孩子,不如把如何称呼对方告诉他,比如说:“这是健健哥哥啊!忘记了?”或者事后对孩子说:“如果想不起对方的名字,或者长辈的姓氏,就直接喊‘哥哥’、‘姐姐’、‘老师’、‘阿姨’,也总比不吭声强。”这样孩子就不会为犹豫怎么称呼对方而被冤枉没礼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