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581~618年)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隋朝。隋文帝以大兴城(即长安)为京师、隋炀帝以洛阳为京师,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隋朝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的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当时的中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隋文帝开创了“开皇之治”。
隋文帝统一全国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杨氏是从汉朝以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杨忠因为屡建功勋,而且帮助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所以官爵升至柱国,封随国公。杨坚十四岁时,被京兆尹薛善征用为功曹。十五岁时,因为功勋被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十六岁,升任骠骑大将军,加官开府。周太祖见后叹道:“此儿风骨,不像是燕赵一带人!”明帝继位,晋封大兴郡公。明帝曾派善于相面者赵昭相他,赵昭伪称:“不过做柱国罢了。”之后偷偷地对杨坚说:“公应为天下君主,但要经过大诛杀才能平定天下。请牢记我的话。”
其后,杨坚继承父爵为随国公。武帝娶了杨坚的长女为皇太子妃后,更加礼遇和器重杨坚。
齐王宇文宪对武帝说:“杨坚相貌不凡,臣每次看到他,都手足无措。恐怕他不会甘为人下,请早日剪除他。”武帝说:“他只能为将而已。”内史王轨急切地对武帝说:“皇太子不会成为国家君王,杨坚貌有反相。”武帝不高兴,说:“如果天命注定此人这样,我们又能怎样呢?”杨坚听到这些话后很恐惧,从此便韬光养晦、深自隐匿,以免引起别人的猜疑和注意。
北周建德年间,杨坚率水师三万,在河桥(今河南孟津东北黄河上)战胜齐军。次年,随武帝灭齐,晋升柱国。
不久,杨坚转任亳州(今安徽毫州)总管。宜帝即位后,因为杨坚是皇后之父,就征任他为上柱国、大司马。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委任他留守京师。当时宣帝制定、颁行《刑经圣制》,法律严峻刻薄。杨坚认为法令繁多,非教化之道,极力劝谏,未被采纳。
杨坚地位和声望日益显赫,宣帝宇文赟对此颇为疑忌。宣帝有四个宠姬,都立为皇后,诸家争风吃醋,屡屡相互毁谤杨坚。宣帝宇文赟忌惮他。后来,宣帝驾崩。杨坚等人秘不发丧,而是趁机用假诏书夺取了军政大权,尤其是京城部队的指挥权。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发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辅佐小皇帝即位。
周氏诸王有在藩国的,杨坚唯恐他们生变,就借故把他们召还京师。
六月,诸王均到达长安。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自认为是重臣宿将,心中不服,遂在东部举兵。赵、魏之士,从者如流,十五日之内,已达十多万。加上宇文胄在荥州(今河南荣阳西北)、石怼在建州(今广东郁南东南)、席毗在沛郡(今江苏沛县)、席叉罗在兖州(今山东兖州),都举兵响应尉迟迥。尉迟迥又送其子为人质请陈朝援助。杨坚命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迎战。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及赵、陈等五王,在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之前,杨坚便用假诏书将他们召回到长安,然后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和印信。杨坚拘捕宇文贤斩首,不追究赵王等人的罪行,诏令五王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以稳其心。
韦孝宽在相州战胜尉迟迥,传首阙下,余党一一消灭。
起初,尉迟迥叛乱时,郧州(今山西稷山西南)总管司马消难举兵响应,淮南(今安徽寿县)州县多归附。杨坚命襄州(今湖北襄樊)总管王谊讨伐,消难奔逃至陈。荆(今湖北江陵)、郢(今湖北武昌)蛮族乘危叛乱,杨坚命亳州总管贺若谊征讨平定。在这之前,上柱国王谦为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他看到幼主在位,由杨坚辅佐,就发动巴(今四川巴中)、蜀民众,以救亡扶危为借口反对杨坚。杨坚正致力于平定东土、山南,未来得及讨伐。王谦进兵屯据剑阁(即剑门关),攻陷始州(今四川剑阁)。这时,杨坚命行军元帅、上柱国梁睿率军讨伐,打败王谦,传首阙下。巴、蜀地势险要,人好作乱,于是毁坏剑阁通路,立碑铭垂诫后人。在京五王阴谋反叛,日甚一日,杨坚携带酒肴造访赵王府第,想观其所为。赵王埋伏下甲士宴请杨坚,杨坚差一点遭暗算,幸亏元胄护卫,才幸免于难。于是诛杀赵王招、越王盛。五个王见自己无法与杨坚抗衡,便秘密联系在外的另一个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杨坚打败。宗室势力被消除后,杨坚的皇帝之路平坦了许多。
十一月,杨坚为除后患,处死了代王宇文达。
北国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
隋文帝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部落,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厥、契丹,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伟大。连后世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的国土面积。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荒淫陈叔宝
陈宣帝去世以后,太子陈叔宝继位,即陈后主,他不好好地治理国家,反而大兴土木,荒淫无度,国家日渐衰落。
584年,陈后主在皇宫光昭殿前修建临春、结绮、望仙三座楼阁。每座都有几十丈高,一连几十间,窗户、壁带、悬楣、栏杆、门槛都是用沉香木或檀香木制做的,用黄金、玉石夹杂着珍珠、翡翠装饰,外面都挂着珠帘,里面有宝床、宝帐;衣物与玩物都瑰丽异常。每当微风吹过,香味儿四处飘散。楼阁下面用石头堆成假山,引水为池,种植着各种奇花异草。
张丽华是陈后主的贵妃,本为贫家之女,父兄以织席为业。后主为太子时,被选入宫,拨为东宫侍婢。当时后主的龚、孔二嫔,花容月貌,皆称绝色,并承宠爱,而孔妃更盛一筹。
张丽华给龚贵嫔做侍女的时候,遇到了陈后主。陈后主对张丽华一见钟情,把她封为贵妃,视为珍宝。后来,陈后主临朝的时候,百官启奏国事,后主都常常把张丽华抱在腿上,共同决定天下大事。特别是张丽华为陈后主生下一个儿子之后,陈后主立即把这个孩子立为太子,张丽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更高了。
张丽华也确是艺貌双佳,她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力特别好。当时百官的启奏,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两人初步处理后再送进来,有时连蔡、李两人都忘记了内容,张丽华却能逐条裁答,无一遗漏。她起初只执掌内事,后来开始干预外政。
陈后主自己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龚、孔两贵嫔住在望仙阁,楼阁之间都有复道往来。还有王美人、李美人、张淑媛、薛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都受到宠爱,她们经常在三座楼阁上嬉戏。
尽管尚书仆射江总是宰相,自己却不处理政务,每天都和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磋等十几个文官,侍奉后主在皇宫后院游玩宴饮,没有尊卑,这种人被称为“狎客”。陈后主每次设宴饮酒,都让各位嫔妃与学士及狎客一起赋诗,互相赠答,选取文采华丽的,谱上新曲,挑出几千名宫女练习歌唱。内容多是赞美嫔妃的美丽姿色。“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成为著名的亡国之音。
都官尚书孔范和孔贵嫔结为兄妹。孔范想方设法讨好陈后主,他知道陈后主最反感人们向他进谏批评,于是他就竭力奉承陈后主。正因为这样,陈后主对孔范大加恩宠,给了他优厚的待遇,而且还事事听他的。
孔范自称文武双全,满朝大臣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他曾经还很自负地对陈后主说:“陛下,外面的那些将军全都是当兵出身的,只不过是一介武夫罢了,哪里懂得什么深谋远虑呢!”
陈后主就把孔范的话对施文庆说了,他问施文庆:“施爱卿,你说孔范说得对不对?”施文庆很怕孔范,于是就说:“陛下,孔范的话说得对极了!”中书通事司马申也同意孔范的说法。从此以后,带兵的将帅只要有一点点过失,陈后主就立刻剥夺了他们的指挥权,把指挥权转交给文官,从此文武官员的矛盾越积越深。
隋文帝本有削平四海之志,群臣争劝文帝伐陈。文帝下诏历数了陈后主的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南。修造了许多战舰,命晋王杨广、清河公杨素等为行军元帅,韩擒虎、贺若弼等为总管,率兵分道直取江南。陈祯明二年(588年),隋文帝率隋军进攻陈国。陈后主听说这事以后,对大臣们说:“我们这里的风水好极了,自然就带着天子的王气,齐军来进攻了三次,周军也来进攻了两次,最后还不是打了败仗逃跑了吗?现在隋军又能如何呢?”因此并不为战争作准备,而是和以前一样,每天听乐、吟诗、喝酒。
隋兵渡江,如入无人之境。沿江守将,望风而逃。后主向来懦怯,不谙军事,待到隋兵百万压境,才开始害怕,召萧摩诃、任忠等于内殿,商议军事。可惜为时已晚。隋兵有几十万大军,东接沧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无不奋勇争先,尽欲灭了陈朝。隋朝军队攻进建康时,陈叔宝被俘,被带到长安,住在普通民宅里。隋文帝杨坚赦免了他。
杨坚给陈叔宝的赏赐十分丰厚,几次接见他都与三品官员同列。每次在有陈叔宝参加宴会时,隋文帝不想让他触景伤怀,就不许演奏吴地的音乐。后来看守陈叔宝的官吏上奏称他希望能得到一个官号。杨坚感叹说:“陈叔宝真是没有心肝!”看守的官吏又说:“陈叔宝经常喝醉,清醒的时候少。”文帝问:“每次喝多少?”看守的官吏回答说:“每天和他的子弟喝一石酒。”文帝听后非常惊讶,命令节制陈叔宝喝酒,过了不久又改口说:“随便他吧。要不然,他如何打发日子呢!”仁寿四年,陈后主死于隋大兴城,时年五十二岁。
虽然陈后主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是他在辞赋上确实有很高的造诣,创作出了很多辞情并茂的好作品。陈后主从来都把自己当做一个风流才子,一个诗文骚客,亡不亡国,无所谓,皇帝的体面,更是无所谓的了。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后来就有了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历史自有其向前的步伐,无论陈后主写不写“亡国之音”,隋文帝杨坚的一统大业还是要实现,而陈后主只顾享乐、不问政事的理国之举,更是无法阻止历史车轮前行的。
赵绰依法办事
赵绰大概生于539年到542年之间,在隋代以执法不阿而闻名于世。他秉性正直刚毅,先是以明干见知,职任内史中士。隋文帝杨坚代周,闻赵绰清正刚直,就任命其为大理丞,不久,又以“处法平允,考绩连最”,升为大理正。大理寺是隋代司法机关,而大理正就是大理寺的长官。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改革官制、兵制,建立科举制度,选用办事能力强的官员,严办贪官污吏等。隋文帝还派人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隋文帝本人就不完全按照这个刑律办事,往往一时气愤,不顾刑律规定,随便下令杀人。赵绰在大理寺期间,屡次纠正隋文帝违法量刑的错误行为。
有一次,刑部侍郎辛亶穿了一件俗名叫“利于官”的绯裈,隋文帝见到后非常不高兴。隋文帝一生崇尚简朴,最讨厌讲究衣着的人。他讨厌辛亶,就说这件俗名“利于官”的衣服有“厌蛊”之嫌,下令将辛亶判处斩刑。赵绰上朝对隋文帝说:“辛亶没有死罪,我不能接受这个命令。”隋文帝气得浑身发抖,说:“你想救辛亶,就没有你自己的命。”说着,喝令左右侍从把赵绰拉下殿去。赵绰面不改色,说:“陛下可以杀我,但是不该杀辛亶。”左右侍从真的把赵绰扭下朝堂,剥了他的官服,摘掉他的官帽,准备处斩。这时候,隋文帝也想到杀赵绰太没道理,就派人跟赵绰说:“你还有什么话说?”赵绰跪在地上,挺直了腰说:“臣一心执法,不怕一死。”
隋文帝并不真想杀赵绰,磨蹭了一阵子,气也平了。他想赵绰能忠实执法,毕竟是有利于他的统治的,就把赵绰放了。过了一天,还派人慰问了赵绰。
隋文帝曾经下令禁止使用不合标准的钱币。有一次,大兴城(隋朝的都城名,今陕西西安市)大街上有人拿次币换好币,被人发现了,捉到衙门里。隋文帝听说有人竟敢违犯他下的禁令,一气之下,就下令把换钱的两个人统统砍头。赵绰接到命令,赶忙进宫求见隋文帝。他对隋文帝说:“这两个人犯了禁令,按刑律只能打板子,不该处死。”隋文帝不耐烦地说:“这是我下的命令,不干你的事。”赵绰说:“陛下不嫌我愚笨,叫我充当大理寺官员。现在遇到不依刑律杀人的情况,怎么能说跟我没关系呢?”隋文帝气冲冲地说:“你想撼动大树吗?撼不动你就走开吧。”赵绰说:“我只是想劝说陛下改变主意,谈不上想撼动大树。”隋文帝又说:“你想触犯天子的威严吗?”赵绰不管隋文帝怎样威吓,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隋文帝怎样骂他赶他,他也不走。隋文帝没法,很不高兴地进内宫去了。后来,由于别的官员也上奏章谏阻,隋文帝终于取消了杀人的命令。
隋文帝晚年,猜忌心极重,用刑不依科律,动辄严刑酷法以临下。遇到这种情况,赵绰每每敢于以死护法,纠正隋文帝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