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3050200000035

第35章 晋纪(2)

历史上的孙皓,也曾想通过迁都武昌来摆脱南方豪族的控制,也想通过杀戮来建立皇权的威信,可是,他失败了。当晋国大军兵临建业城下的时候,孙皓只能乖乖地投降,与他所推行的强权文化一起,躲到洛阳喝酒听歌去了。

贾充自保

贾充是贾逵的晚生子,承袭父亲侯爵,后任尚书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课,颇有才能,升为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司马氏操纵曹魏政权,贾充投靠司马氏集团。贾充在魏任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等职,晋文帝司马昭生前就十分宠信他,司马炎能够成为太子,贾充在当中发挥了相当大作用,所以司马炎即位后,更是对其恩宠有加。

贾充为人狡猾,他与太尉、行太子太傅荀,侍中、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冯等结为党羽,朝廷百官都憎恶他们。侍中任恺与贾充不和,贾充打算将任恺从皇帝身边挤掉,于是便向司马炎举荐任恺,说任恺忠诚正直,应当在东宫任职。司马炎就让任恺担任太子太傅,而他原先担任的侍中职位也继续保留。

鲜卑秃发侵扰秦、雍之地,司马炎为此事忧心忡忡。任恺说:“应该派一位威望与智谋并重的朝廷重臣去安抚他。”司马炎说:“谁可以担当此任?”任恺乘机推荐贾充,司马炎便让贾充统领秦州、凉州各地军事,其他职务不变。贾充对此很是忧虑,便向荀勖询问计策。荀勖说:“您身为宰相,却被一个小子牵着鼻子,实在是窝囊。但是这次的任务,想要推辞又实在找不出一个好理由,如果能够将令媛嫁给太子,与太子结为婚姻,才可以不必推辞,自然地留下来。”贾充说:“那么谁可以帮我去向皇上说这事呢?”荀勖说:“让我去说吧。”

司马炎本来打算纳卫瓘的女儿做太子妃的,贾充的妻子郭槐贿赂杨皇后身边的人,让杨皇后劝说司马炎纳贾充的女儿。司马炎说:“卫家种族优秀而多子,容貌俊美而且个子高,皮肤白;贾家祖传好妒而少子,容貌丑而且个子矮、皮肤黑。”但杨皇后坚持要贾充的女儿做太子妃,荀、荀勖、冯都称赞贾充的女儿美丽无比,而且德才兼备,于是司马炎就听从了他们。如此一来贾充就被留了下来,依旧担任旧职。

贾充任职期间,主持编修了《晋律》,把烦琐的汉律令和解说,从七百七十三万字减少为十二万字。为法律编纂史上一大进步。

客观地评价贾充的一生,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还是主要的,是功大于过的。他主持了修订《泰始律》,在法理上首次区分了律、令的概念。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贾充尽管反对,但是应该看到当时朝廷是大多数反对,而贾充在司马炎的严厉要求下被迫担任统帅参加统一战争,对扭转朝廷反对统一的舆论起了重要作用。

羊祜以德服人

羊祜字淑子,西晋大臣,泰山南城人(祖籍新泰羊流),是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的重臣,胆识过人,为人正直,很受司马炎的赏识。

羊祜早年丧父,青年时博学多才,以能文著称,身材魁梧,眉目清秀。曹魏末年,被文帝召见并封为大将军,另被拜为中部侍郎,后曾任关中侯、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中领军悉统宿卫等职,参与司马昭机密。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因羊祜辅佐有功,被授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泰始五年(269年),为消灭东吴政权,司马炎任命羊枯掌管荆州各项军事,镇守襄阳;任命卫瑾统领青州各项军事,镇守临淄;任命司马伯统领徐州各项军事,镇守下邳。

羊祜赴任后,广施仁政,深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对待大量的东吴俘虏,他也能够做到宽怀仁厚,善待他们。对于有些不愿继续当兵的人,如果他们愿意回家,便发放盘缠,让他们顺利回乡,从不勉强。

为满足军队的粮饷供给需求,羊祜调集部分守城士兵,在城外开荒种地。在他的带动下,士兵们共开垦了八百多顷农田,完全实现军队粮食的自给。在军中,羊祜从不穿铠甲,经常只穿着宽松轻薄的衣服。在他居住的地方,贴身侍卫也不过十几人。

272年9月,东吴西陵督步阐向晋朝投降。羊祜奉命前去接应他,由于没有成功,被贬为平南将军。回来以后,他实行修明德信的策略,感化东吴人,积极促使他们归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每次与东吴交战,羊祜都事先与对方约好开战日期,从不搞突然袭击。对此,他的一些部下有些不满。为防止这些人出鬼点子,每次军事部署时,他都想方设法事先灌醉他们。羊祜的军队在东吴境内行军时,如果不得不割取路边的谷子充作军粮时,他都要求手下准确记下数量,事后一定送回等值的财物赔偿主人。他与部下一起在长江、沔水一带打猎时,从不越国界到东吴境地。如果赶上猎物先被吴人打伤,然后被晋兵得到时,他都要求士兵送还吴人。羊祜很好地塑造了晋国的形象,使东吴边境的老百姓心服口服。

在羊祜与东吴大将陆抗在边境陈兵对峙的那些日子里,由于双方主将彼此钦佩,因此二人常常派使者互相来往。陆抗送给羊祜美酒时,羊祜喝起来从不怀疑。陆抗赶上有病了,向羊祜求药,羊祜总是派人及时送去,陆抗服用时也从不犹豫。见到这种情况,陆抗的部下很是担心,常劝他防备为好,但陆抗却总是笑着说:“羊祜怎么会用毒杀人呢?”东吴皇帝孙皓听说羊祜与陆抗在晋吴边境修好的事情后,很是震惊,就责问陆抗。陆抗辩解说:“一邑一乡都讲信义,更何况我们大国呢?如果我不这样做,岂不是彰显了羊祜的美德,成全了他的美名。”

羊祜刚正不阿,不殉私情,从不阿谀奉承、任人唯亲。朝中权贵像荀勖、冯等人都不喜欢他。羊祜有个堂外甥叫王衍,口才很好,却得不到羊祜的提携。一次,在晋军攻打江陵的时候,王衍的堂兄王戎因触犯军法,差点被羊祜斩首。王衍、王戎两兄弟都很怨恨羊祜,并经常私下诋毁他。当时的人为此编了谚语说:“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278年六月,羊祜因操劳过度,眼见自己时日无多,他就请求入朝觐见司马炎。到了晋都后,羊祜向司马炎谈了攻取东吴、统一天下的设想,司马炎大加赞赏。司马炎接受了羊祜的建议,决定派他率领军队去攻吴。

278年十一月,羊祜去世。司马炎哭得十分哀伤,眼泪流到胡须上都结成了冰。荆州的百姓听说羊祜去世,自发罢市,街巷里哭声一片。就连东吴戍边的士兵听到这件事也没有不掉眼泪的。

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呀!”

由于羊祜生前喜欢到岘山游玩,襄阳人为了纪念他,就在岘山上为他建庙立碑。每逢凭吊时节,百姓就去祭祀他,人群络绎不绝。凡是到此的人,只要见到那块记载羊祜生前事迹的石碑,莫不为羊祜的生平而动容,没有不落泪的,所以后来人们把这块石碑称为“堕泪碑”。

羊祜一生虽身居高位,但立身清俭,他的不朽业绩和高尚品格将永远受到世人传颂。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诗中,对羊祜进行了热情赞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王恺石崇斗富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得意满,逐渐失去了创业时的进取精神,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在他的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做体面的事。

王恺,是文明皇后的弟弟,任后将军;石崇,是石苞的儿子,任散骑常侍,两人都有很多财物,并且喜爱互相攀比,看谁更奢侈。王恺是外戚,他的权势比石崇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石崇当过几年荆州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家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自家厨房用蜡当柴火烧。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为了炫耀自己富有,又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存心压倒王恺。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王恺又输了一着。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

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树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朝着大珊瑚树正中一砸,“哗啦”一声,珊瑚被砸碎了。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石崇嬉皮笑脸地说:“您用不着生气,我还您就是了。”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石崇立刻叫他的随从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认输。

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了得?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民财,一面穷奢极欲。

石崇富可敌国的威名可谓响彻天下。赵王司马伦早就对石崇的财富垂涎三尺了,便在晋惠帝的宫廷政变中,借机把他杀了。临死的时候,石崇感叹地说:“他们只不过是想侵占我的财产!”站在旁边的一个军官说:“早知道财富过多会害人的,你为什么不早点积点德,将财产都分给别人呢?”

石崇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中的权力斗争,他那巨大的来路不明的财富足以在乱世中成为被掠夺的对象。一个社会总是均贫富必是死水一潭,一个社会有太多谜一样富起来的人则会处在火山口上。

周处除三害

周处,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他除三害改过自新的故事一直流传,成为人们从善的榜样。

周处膂力过人,年少时不拘小节,狂放不羁,乡里的百姓对他很厌恶。那时候,在义兴县境内的大河里出现了一条蛟龙,同时在义兴县山里又有只白额吊睛猛虎,它们都时常在河里、在山上侵害老百姓。当地人们都把周处同蛟龙、猛虎一起看做是“三个祸害”,而这“三个祸害”中又以周处更加厉害。为了除掉侵害老百姓的祸害,曾经有人劝说周处上山去杀死那只白额吊睛猛虎,到河里去斩除那条危害乡里的蛟龙。

有一次,周处问乡里的老人:“如今风调雨顺,年岁丰收,但人们为什么还这样不开心呢?”老人叹口气说:“三害不除,怎么能够开心?”周处说:“何为三害?”老人说:“三害就是南山的白额虎,长河的蛟龙和你呀。”周处一怔然后说:“如果所担忧的只有这三害,那我一定能将它们除掉。”

于是,周处上山去杀死了白额吊睛猛虎,接着又下山来到有蛟龙作恶的河边。当蛟龙露出水面准备向他扑过来的一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周处转眼便跳下河去举起手中锋利的砍刀,向作恶多端的蛟龙头上砍去。那蛟龙为了躲避周处的刺杀,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在大河里游了几十里路远。周处一直紧紧地跟着它,同样是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

就这样,三天三夜过去了,地方上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人们都在为这“三个祸害”的灭亡而奔走相告,互相庆贺。谁知周处在杀死了蛟龙后,又突然浮出水面,游到了岸边。当他上到岸上来时,看到人们正奔走相告,都在为他已不在人世而互相庆贺,这时他才晓得自己早已被人们认为是祸害了。这是为什么呢?他扪心自问,经过一番仔细的反省之后终于有了改过自新的念头。

于是,他到吴郡去寻找陆机、陆云两兄弟。因为陆家兄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受人尊敬的大文人、大才子,周处是想请陆家兄弟开导思想,指点迷津。周处头脑中带着疑惑来到吴郡陆家的时候,陆机不在家,正好会见了陆云,于是他就把义兴县人为什么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明自己想要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但又恨自己年纪已经不小了,恐怕不能干出什么成就,因此请陆家兄弟指点迷津。陆云开导他说:“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么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贵的;何况你现在还年轻,前程还是很有希望的。”陆云接着说:“一个人怕只怕没有好的志向。有了好的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够传播开去呢?”周处听了陆云这番话后,从此洗心革面、改过自新。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后来终于成了名扬四方的忠臣孝子。一年以后,州郡的官府纷纷征召他去做官。

晋惠帝时,周处担任御史中丞,公正严明,弹劾官吏的时候,从不回避权贵国戚。梁王司马肜曾经违犯法律,周处按法律弹劾他。

297年十一月,周处被任命为建威将军,与振威将军卢播一同隶属安西将军夏侯骏,跟随他们去讨伐氐人齐万年。当时,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统管雍、凉三州军务。

中书令陈准上朝进言,道:“夏侯骏和梁王是皇亲贵族,都不是将帅之才,他们进不求名誉,退不怕罪责。而周处是一介平民,并且忠诚耿直,勇敢果断,有仇人而没有能够支援的人。应当命令积弩将军孟观,率领一万精兵作为周处的前锋,一定能够消灭敌人。否则,梁王就会让周处担任前锋,并且不加救援,以陷害他,那么周处就失败。”朝廷没有同意。

齐万年听说周处率领军队前来,说:“周府君曾经担任新平太守,文武双全。他如果是不受制约而来,那就不可抵挡;如果他受制于人,这次就会被我擒获。”第二年,周处果然因没有援助而战死。

周处就是三害之一,他杀了两害后发现人们竟为他的“死去”弹冠相庆,所以才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子曰:“过也,人皆有知;更也,人皆仰之。”打那以后,周处一面跟陆机、陆云学习,刻苦读书;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大家的称赞。这就是“知错就改”的典型。

嵇绍忠心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