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倾听胜于言谈
3048700000009

第9章 读懂行为语言才能选准人(1)

身体语言是一些不经意的动作。正因其不经意,所以很多人也就不在意它们了。但它们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潜在方面,如果能仔细观察,读懂身体语言,无论是交友还是用人,都将大有裨益。

通过人体语言倾听他人心声

人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广义的语言。其实,无声语言所显示的含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深刻得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隐藏起来。

人们相互之间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外,还运用其他的方式,如通过手势、眼神、空间、触摸等进行身体语言沟通。

可以说,要了解说话人的深层心理,即无意识领域,单凭语言是不可靠的,因为人类语言传达的意思大多属于理性层面。经理性加工后表达出来的语言往往不能率直地表露一个人的真正意向,甚至出现口是心非的现象。

人的动作比理性更能表现人的情感和欲望。当一个人说他爱你时,可能是发自内心的,也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向你撒谎;当一个人在奉承你时,心中很可能对你恨之入骨。人体语言则不同。人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

据统计,一个人每天平均用于讲话的时间只有10~11分钟,平均每句话又只占2.5秒。而人们在面对面交谈时,其有声部分所传递的信息低于35%,65%的信息沟通是无声的。另据统计,一条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只有7%是词语,38%是声音,而55%的信息是无声的。因而我们可以断言,与有声语言相比,身体语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强得多。特别是在情感的表达,态度的显示,气质的表现等方面,身体语言更能显示出它所独有的特性和作用。正如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高贵和尊严,自卑和好强,精明和机敏,傲慢和粗俗,都能从静止或者运动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反映出来。”

《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空城计”,正是诸葛亮妙用无声语言克敌制胜的故事。在非语言信息的传播领域里,真可谓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

身体语言在交际活动中的作用是丰富多彩的,它能使有声语言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也更能真实地体现心理活动状态。

1.代替有声语言的作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大多数身体语言,经过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而不断传递、演化,已经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替代有声语言的功能。许多用有声语言所不能传递的信息,身体语言却可以有效地传递。另外,身体语言作为一种特定的形象语言,它可以产生有声语言不能达到的交际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身体语言来代替有声语言,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既省去过多的“颇费言辞”的解释和介绍,又能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

采取适当的身体语言,能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身体语言代替有声语言在舞台表演中,特别是在哑剧中的作用最为突出。在表演时,完全凭借手、脚、体形、姿势、表情等身体语言,就能够准确地传递特定的剧情信息。需要指出的是,在管理工作中所采用的身体语言与舞台表演时的身体语言应当有所区别。在管理沟通中运用身体语言,要尽量生活化、自然化,与当时的环境、心情、气氛相协调,如果运用身体语言时过分夸张或矫揉造作,只会给别人造成虚情假意的印象,影响沟通的质量,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2.强化效果的作用

身体语言不仅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替代有声语言、发挥信息载体的作用,而且在许多场合,还能强化有声语言信息的传递效果。例如,当列宁率领起义的工人、士兵攻占冬宫后,列宁快步登上讲台,面向台下群众发表演讲。在演讲结束时,他的身体动作表现就像一个庞大乐队的指挥:身体稍向前倾,双目眺望远方,右手掌向前果断有力地推出。这时,沸腾的冬宫立刻鸦雀无声,伟大导师列宁的声音传向世界。列宁的这个姿态,充分表现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和宏伟气势。又如,在会上提出一个远大的计划或目标时,作为领导,他必须用准确的身体语言来体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性。他应用沉着、冷静的目光扫视全体人员,用郑重有力的语调宣布决定,同时脸上表现出坚定的精神。在表达“我们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时,要有力地挥动拳头;在表达“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时,要提高语调,同时右手向前有力地伸展,等等。这些身体语言大大增强了说话的分量,体现出决策者的郑重和决心。

3.体现真相的作用

身体语言大多是人们的非自觉行为,它们所载荷的信息往往都是在交际主体不知不觉中显现出来的,是交际主体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与经过人的思维进行精心编织的有声语言相比,身体语言更具有显现性。

身体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可控性较小,它所传递的信息更具有真实性,正因为身体语言具有这个特点,因而身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常常可以印证有声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真实与否。在现实交际中,常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正确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活动,要通过观察他的身体语言,而不是有声语言。因为有声语言往往会掩饰真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身体语言就是你的真诚行动的开始。日常工作中,同事之间的一个很小的助人动作,就能验证谁是你的真心朋友。在商务谈判中,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判断出对方的合作诚意和所关心的目标等等。

下面所介绍的几点,能提高你领悟身体语言的能力。

(1)记住身体语言所能表达的情感。在咖啡厅里,如果你举起两个手指,招待员就能清楚地知道你想要在杯中多加两块糖。从标记语言角度来看,非语言交流是对口头语言情感表达的有力补充。

(2)熟练身体语言表达的含义,能够提高你的洞察力,尤其是提高辨别的能力。例如,什么样的姿势表示不满?它们的强烈程度如何?如果一个下属接受指派,他的积极性如何?

(3)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一样,也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反映着人的情感能力和水平。对于某件事情,一个人只是微笑,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报以大笑。同样一件事情,在A的脸上表现出悲哀,而在B的脸上则可能是泪流满面。

(4)避免仓促地理解身体语言。例如,一位总经理在午饭后同下属会面,讨论下属糟糕的工作情况。下属来后坐下,耸起双肩,跷起二郎腿。总经理却说:“小李,没有必要这样紧张和防备。”

“紧张?!”小李喊道:“外边的温度是零度,我才进来感到很冷,所以如此。”

经理为他端来一杯热咖啡,他的情绪轻松了,会见以积极的方式进行。

(5)下面所列举的情感词汇及其身体语言表达特征,在某些程度上为你提供了信息。

①留心:低头,表情多变,身体直立或前倾;

②漫不经心:以马虎大意为特征,眼睛毫无生气,身体挺立;

③诚实:以坚定为特征,语言简练,眼睛直视;

④撒谎:躲避目光,心神不安的样子,不自在;

⑤高兴:面部肌肉松弛,全身放松;

⑥生气:眼睛冷酷无情,嘴唇紧闭,身体挺直;

⑦希望:昂头,眼睛生辉,身体笔直;

⑧失望:萎靡不振,垂头丧气,双手紧扣;

⑨坚定:拳头紧握,语气连贯,专心致志;

⑩害怕:目光游离,嘴唇苍白和颤抖;

11友好:热烈的表示,轻松愉快的样子,可能握手;

12敌视:半侧身体,冷若冰霜,目光锐利,双腿挺直。

话不在多而在于精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会表现得吞吞吐吐的。正所谓:言未出而意已生。其实,他们的某种动作,早就暴露了他们的内心,请看以下几种情况:

(1)在正式场合中发言或演讲的人,开始时就清喉咙者,多数人是由于紧张或不安。

(2)说话时不断清喉咙,改变声调的人,可能还有某种焦虑。

(3)有的人清嗓子,则是因为他对问题仍迟疑不决,需要继续考虑。一般有这种行为的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儿童多。儿童紧张时一般是结结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说:“嗯”、“啊”,也有的总喜欢习惯性地反复说:“你知道……”

(4)故意清喉咙则是对别人的警告,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意思是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可要不客气了。

(5)哨声有时是一种潇洒或处之泰然的表示,但有的人会以此来虚张声势,掩饰内心的惴惴不安。

(6)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

(7)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会阴阳怪气,非常刺耳。

(8)有叛逆企图的人说话时常有几分愧色。

(9)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就容易有言语过激之声。

(10)内心平静的人,声音也会心平气和。

(11)心内清顺畅达之人,言谈自有清亮和平之音。

(12)诬蔑他人的人闪烁其词,丧失操守的人言谈吞吞吐吐。

(13)浮躁的人喋喋不休。

(14)心中有疑虑不定思想的人说话总会模棱两可。

(15)善良温和的人话语总是不多。

(16)内心柔和平静的人,说话之时总是如小桥流水,平柔和缓,极富亲和力。

从语言的密码中破译对方的心态,闲谈是了解对方的一种最好方式,整个氛围显得轻松愉快,又让对方心理上没有防线。

与人谈话时,一些见识浅薄、没有心机的人就会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倾诉给你听。对于这种人,你不应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只需当做一个普通朋友就行了。

假如和对方相识不久,交往一般,而对方就忙不迭地把心事全部都倾诉给你听,并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很容易令人感动的。然而,转过头来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样的表现,说出了同样的话,这表示他完全没有诚意,绝不是一个可以进行深交的人。

这种人对一切事物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千万不要附和他所说的话,最好是不表示任何意见,只需唯唯诺诺地敷衍就够了。

另外,还有一类人,他们唯恐天下不乱,经常喜欢散布和传播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让别人听了以后感到忐忑不安。其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满足一下他们不甘久居人下的虚荣心。他们并不是心地太坏的人,只要被压抑的虚荣心获得满足之后,天下也就太平了。

以倾听方式出现的人,其表现是支配者的形态。这种人物的谈话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关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的话题反而是涉及别人的一些琐事,或对方的隐事秘闻,甚至对对方的一举一动或每条花边新闻都捏着不放手。这是完全彻底地侵犯别人的隐私。

从男女情况的角度来看,表示你很关心对方,或者极度热爱对方,因为你是个忠诚的倾听者。

像这样的倾听者,非常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人、名人、歌舞影星的花边新闻轶事方面,这说明他的内心存在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欲望。

由此可见,他是个沉迷于闲谈名人或明星风流韵事的人,也说明他很难拥有真正的知心朋友。这类人或许是因为内心生活很孤独,没有生命的激情。一个人过于关心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并且十分热心去谈论他们,都是表示他内心世界的孤独和空虚。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无论在何种场合,与别人交谈时,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光荣历史,而结果,并不像他想象得那样好。

其实,从某个方面来分析他,可以发现他是个对现实不满的人,虽然他没有用怨恨的语言倾诉他的想法,相反却用自我表现的方式表达出来。

事实上,他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或许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全靠怀旧来过生活。

不过可以看出他确实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他的升职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所以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寻往事来弥补现在的境遇。

这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是如此的残酷,所以,他仍用梦幻般的表情来谈。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在潜伏着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

分析一个人的内在表现时,他的潜在欲望不但隐藏在话题里,也存在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在聚会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谈时,突然有人竟然不顾别人的谈话,而突然插进毫不相干的话题,这是相当令人讨厌的方式。

有的人在和别人谈话时,经常把话题扯得很远,让你摸不着头绪,或者不断地变换话题,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这说明这种人有着极强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意识,在他的意识中,很少把别人放在眼里,而完全摆出我行我素的模样,让别人都去听从他的主张,以他的意见为主导。

一些政府官员或企业的领导,都会有滔滔不绝谈话的习惯,其实,透过这种表面的现象,可以看出他担心大权旁落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喜欢占据优势地位的人。

话题的内容不断变化固然是个好现象,但谈得离谱,一切都显得毫无头绪的样子,那就会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假如他是个普通人,总谈些没有头绪的话题,或者不断改变话题,东拉西扯,那就表示他的思想不集中,给别人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这说明他是个缺乏理性思考的人。

当然,一个优秀的谈话者,是很少谈及自己的东西的,而是将对方引出来的话题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不断地从对方身上吸取许多知识和情报。在一般情况下,有的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倾听对方的谈话上,从性格上讲,理解别人的心思,具有宽容的精神。但这一类型的人很难有真正的君子风度。

苏东坡是宋代文学家,他极具语言的天赋,雄辩无碍的他却非常注重别人的谈话。有时和朋友聚会,他总是会静下心来听他们高谈阔论。一次聚会中,米芾问苏东坡:“别人都说我颠狂,你是怎么看的?”苏东坡诙谐地一笑, “我随大流。”众友为之大笑。即使是朋友间的不同观点,他也以“姑妄言之,且姑妄听之”的态度对待。

经常使用与英文连接词“and”意义相当的词,如“嗯……,还有……”、“这个……”、“那个……”等的人,表示他的话不能有条理地进行,思绪无条理。但即使同样使用连接词,常用与“but”意义相当的“但是……”、“不过……”的人,一般可以认为其思考力较强。当他们在讲话时,脑子里还会浮现相对语,以资过滤求证。所谓能言善辩、头脑敏锐的人,就是指此类人。但是如果这种语调反复出现多次,其理论也随之翻来覆去,迫使对方紧随不舍,不知不觉中被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招架之力。

经常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人,大都比较慎重,也正是因为如此,说话难免时断时续,只好在重新整合之时,才可以继续下去。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在人际关系中,最容易被破译密码的语言,就是客套语。客套语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客套语要运用恰当,过分牵强而显得不自然的人,说明此人别有用意。客套语的反面是粗俗话,一些人会对自己心仪之人,必然冒出随意的言语,以示双方的关系非同一般,给人以亲密感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