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智慧故事全集
303900000019

第19章 奇谋异略——运筹帷幄的韬略方针 (1)

第五章 奇谋异略——运筹帷幄的韬略方针 (1)

前无古例后无效法的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在中国的现代战争实践中,最具典型意义。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主席,以他非凡高超的决策艺术,高瞻远瞩的雄才胆略,及时而准确地把握住了战机,并在整个战争布局中,始终将决策的各个环节都把握得极为准确,将战争的每个局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在解放战争的开始阶段,毛泽东同志进行精心布局;到了第三个年头,他根据战场上的局势发展,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果断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亲自组织实施威扬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进行了战况空前的大决战。

1948年下半年,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了28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已经减少到了365万人。就当时战局来看,敌人可以调集使用在一线的兵力,在数量上是明显多于我军的。但从宏观上分析,敌人的兵力又被我军分割牵制在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五大战场上。因此可以说,国民党军队已无法也无力发动全面战略进攻了。

按当时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态势,可以进行两种选择,一是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和敌人展开大决战,迅速地掌握整个战场上的主动权;一是耐心地等待时机,等到解放军壮大到可以在全局占绝对优势时,再与敌人展开决战。由此可见,要选择第一个方案,决策者就必须要具备极大的勇气和丰富的谋略。毛泽东同志就是面对这样的形势,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的胆略,及时地做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战略决战的决定。

首先,毛泽东组织发动了辽沈战役。在东北战场上,我军的兵力占有优势,消灭东北敌军,就可以粉碎蒋介石“战略收缩”的目的,而且拿下东北以后,我军主力就能向关内转移。更有利的是,我方取得东北后,能够利用当地丰富的工业资源,发展生产,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就在辽沈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毛泽东命令其他战场进行密切配合。毛泽东考虑到华北地区敌人的兵力比较强,在辽沈战役中极有可能要去增援东北军,因此果断地发动了淮海战役,及时地将敌军牵制住,使得我军能够在东北如期地完成任务。

正当辽沈战役即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淮海战役也打得酣畅淋漓之时,毛泽东又迅速地把握战机,命令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一起,发起了平津战役。这样一来,傅作义军团不但难以再增援华东战场,连自己也处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中,于是平津战役与淮海战役同时进行,最后,两大战役都如期完成。

三大战役就这样相互配合轮动,一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故事智慧】

叠加迂回、多元连环大多用于军事战略和企业决策上,属于大思想、大策略、大变通。这是对思维空间的全方位拓展,能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被常人忽视的领域中,从不管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略,还是成竹在胸的韬略方针,都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智谋活动,是以思维的全方位拓展为本质的系统工程。

虞诩无中生有

汉武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西北的羌族起兵进攻东汉的武都。朝廷委任虞诩为武都太守

领兵征讨羌军。

虞诩率领3 000兵马来到陈仓境内的崤谷附近,见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果然发现崤谷埋

伏了大批羌军。如此天险强攻,只能覆灭,虞诩忙派人前去探察,以免中了敌人的埋伏。虞诩决

定先用假象分散敌兵,然后再乘机突破崤谷天险,进占赤亭,直逼武都。于是,虞诩命令部

队扎营待命,并四处声言说:“我已派人报告朝廷,请求援兵。援兵一到,我们就开始进攻

。”羌军头目得到这样的消息后,认为虞诩另有3 000人马,怎么敢进攻险要的崤谷?汉朝的

援兵一时半会也赶不来。就算汉军援兵赶到也是几天后的事,便下令几个士兵把守,其余的补充

到其他部队,到时再调回来。

虞诩乘机命令部队立即出发,突破崤谷,日夜兼程,以每天100多里的速度向赤亭疾进。途

中休息,他让官兵每人垒两个人的锅灶,饭后也不毁掉;第二天,又命令每人垒四个人的锅

灶。羌军见虞诩突破了崤谷,慌忙追赶上来。但发现虞部的锅灶逐渐增多,以为他们有了援

军,吓得不敢再追了。

部下奇怪地问虞诩:“当年孙膑斗庞涓是逐渐减灶,你怎么逐渐增灶?兵法上说,军人日行

不能超过30里,以防意外。而你却督军每日行军将近200里,这是什么道理?”

虞诩说:“现在是敌多我少,若是行军速度慢了很快便会被敌人追上,况且敌人看见我们的

锅灶日益增多便以为是我们有了援军到了。我军人多而行进速度又快,敌人就肯定不敢轻易

追赶了。当年孙膑示弱,今天我虞诩示强,这是因为形势不同的缘故啊。”大家连连称是。

虞诩率领不到3 000人马到达武都,却被一万多羌兵包围住了。为了迷惑羌军,虞诩命令汉军

不准发射强弓,只用小弓箭射击攻城的羌军。于是,羌军以为汉军弓力弱,射不到他们,便

一窝蜂的地急攻而上。这时虞诩命令20个强弓手集中射击一个羌军,每发必中,羌军大惊,

仓皇败退下去。虞诩见羌兵败退,率部掩杀过去。

第二天,虞诩决定再给羌军用上一计。他让所有官兵列成长队,雄赳赳地从东边城门出去转

了圈,再从北边城门进来。进城后更换衣服,又从这个门出去,那个城门进来,一天反复好

几次。

就这样,虞诩用3 000人马吓退了数倍于自己的羌军。

【故事智慧】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示强、示弱,没有固定的格式,都应根据战情而定,相机而动,这样才能悄悄蒙上敌人的眼睛,先从心理上屈人之兵,不战而胜。

空城计

一次,诸葛亮令魏延率军向东进攻,自己则带领1万军队留守阳平(今陕西汉中)。就在魏延

率部出征不久,魏国大将司马懿指挥着20万大军直逼阳平。在距阳平只有60里的时候,前往

侦察的探子来报:阳平城内兵少力弱,正是进攻的好机会。司马懿闻听此消息,甚为高兴。

他暗自庆幸此番前来运气好,乘此空虚之机,一举铲平阳平城,活捉诸葛亮,灭灭蜀国的威

风。

同时,阳平城里的诸葛亮也获得情报。魏国六军压城,局势万分危机,将士们人心惶惶,以

1万对20万,力量如此悬殊,生死难卜。有人主张撤退,向魏延的军队靠拢。这时司马懿的

大军即将兵临城下,蜀军进退无路。将士们一个个面如灰色,胆战心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期盼他能使局势扭转。只见诸葛亮在大军压境的紧急时刻,神情

依然泰若自然。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下令军中将所有的旗帜和鼓收藏起来,兵士们不

准在城外扎营;又下令将四面的城门打开,叫几个老弱残兵在城门口扫地。他自己竟踱上城头,悠然自得地弹起琴来。

“丞相,司马懿来了怎么办呢?”有人心惊胆战地问。

诸葛亮说:“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这时已逼近阳平城的司马懿又接到探子来报:阳平城里一片寂静,全无敌军兵临城下的恐慌

,城门大开,城墙上琴声悦耳,城门外,几个老兵在清扫路面。

“噢,真是这样吗?”司马懿闻听此报,不禁暗自思量。他心想诸葛亮是个谨慎稳重的人,

而如今阳平城空荡荡的,20万大军直逼城下,竟然毫不介意,这其中必定有诈。

“向后撤军!”司马懿经过再三思考,做出了撤军的命令。

部下不解地问:“阳平城垂手可得,为何不攻而撤?”

“诸葛亮用兵如神,大军压境,他还这般沉着,一定是将大军埋伏在阳平城外,引诱我们

攻城。”司马懿说。

【故事智慧】

“总为浮云能蔽日”事物的表面现象经常迷惑着人们,让人无处着手。你可以利用人性中的弱点做出一种假象来迷惑你的对手,在他左右不定时,及时进行反击。

邓小平妙用蜘蛛脱险

1930年的一天,当时任红七军政委的邓小平在摆脱白匪追击时,不小心摔伤了腿,几乎不能走路。

就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位地下党员刚好路过,他立即背起邓小平,渡过布柳河,钻进了离

河岸不远的旧窑洞里。

窑洞里又黑又潮湿,再加上雨季里的闷热天气,才几分钟时间,两人就被蚊子咬得满身都是

红疙瘩。

经验丰富的邓小平朝地下党员做了个手势,带着他走到窑洞外。两人一起捉了许多善于结网

的花背蜘蛛,把它们放在洞口附近。

这些蜘蛛仿佛有特异功能,又或许是它们闻到了蚊子的味道,在很短的时间里,窑洞口就

结起了好几张大蜘蛛网,网上密密麻麻黏满了蚊子。

蜘蛛网刚刚结好,后面的白匪已经追到了布柳河。他们过河后便四处张望,发现了邓小平藏身的窑洞。

“快去看看!”白匪头子对手下一个士兵说道。那个士兵虽然极不情愿,却也不敢不去。

士兵来到洞口,正在头疼的时候,突然发现洞口有许多蜘蛛网。

这些蛛网让他喜出望外,连忙回去报告连长,说洞口布满了蜘蛛网,肯定长时间没人进去过

了。

白匪头子见状,马上带上部队继续往前追去了。

【故事智慧】

面对危机时,身边的一切皆可以用来帮助自己脱离险境,小小的蜘蛛网也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糊涂”况钟

明宣德五年(1430年),况钟出任苏州知府。当时苏州府的赋役繁重,豪族官吏更是营私舞弊,

弄得苏州民不聊生。况钟到任,第一次升堂办事,府衙官吏们便拿出一大堆公文来请他处理

,况钟则假装什么都不懂,左右请教,并全都按照他们的意见办理。这样一来,府衙的官吏

们十分高兴,以为这个新来的知府不过是个糊涂虫。过了三天,况钟把府衙的官吏们召集起

来,厉声说:“那天我升堂,我什么事都征求你们的意见。你们不识好歹,该办的事阻止我

,不该办的事偏让我按你们的意思办。你们长期以来就这么营私舞弊吗?你们的罪行早该处

以死刑了。”

说完,把几个为首的奸吏揪了出来,当场处死,并把那些贪官污吏全都斥退。这一事件震

动了苏州府,此后,官吏和老百姓,人人遵纪守法,吏治清明。况钟在位期间,兴利除弊,不遗

余力,苏州百姓奉若神明。

【故事智慧】

该装糊涂时就要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对方放松警惕性,等其本性暴露无遗时,再去捏他的软肋也不迟。

死人战略

战国时候,有一次赵王派了孔青带领大军救援禀丘。孔青是员猛将,加上足智多谋的宁越辅

佐,所以赵军一举大败齐军,击毙了齐军统帅,并俘获战车两千辆。战场上留下了三万具齐

军尸体,孔青决定把这些尸体封土堆成两个大高丘,以此彰明赵国的功绩。

宁越劝阻道:“这样做太可惜了,那些尸体可以另有用处。我看不如把尸体还给齐国人。

这样做可以从内部打击齐国,从而让齐军不再侵犯!”

“人死不能复生,又怎可从内部打击齐国呢?”孔青想不通了。

宁越说:“战车铠甲在战争中丧失殆尽,府库里的钱财在安葬战死者时也早就用光了,这就

叫做从内部打击他们。我听说,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该坚守时就坚守,该进退时就进退。我

军不如后退三十里,给齐国人一个收尸的机会。”

孔青大致明白了宁越的用意,但转念一想,又说:“但是,齐国人如果不来收尸的话,那

又该怎么办呢?”

“那就更好了,”宁越胸有成竹地说,“作战不能取胜,这是他们的第一条罪状,率领士兵

出国作战而不能使之归来,这是他们的第二条罪状;给他们尸体却不收取,这是他们的第三

条罪状。老百姓将会因为这三条而怨恨齐国的高官将领。这样一来,位居高位的人则无法役

使下面的人。岂不是一箭双雕。”

“好,还是您技高一筹啊!”孔青终于完全理解了宁越的良苦用心。

果然不出宁越所料,齐国因此而元气大伤,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对外用兵。

【故事智慧】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最高超的战略,它建立在对敌方心理的揣摩上,建立在深谋远虑的智谋中,一计安天下,一计也足以致对手于万劫不复中。

巧树形象

海口市一位顾客徐某在乐普生商厦(海南省商品零售第一大户)买了一台索尼彩电,使

用中出现故障。经乐普生商厦检查,得知是彩电显像管有毛病,这应由索尼公司负责维修。

当商厦与索尼公司广州维修处联系时,索尼维修处不予理睬。经再三请求,索尼才派人到

商厦了解情况,最后却将责任推掉,认为电视机只能由商厦或顾客掏钱维修。

索尼公司的傲慢和不负责任的态度激怒了乐普生商厦。商厦先是花了3 000多元钱为徐某修

好了被烧坏的彩色显像管;然后,商厦决定采取措施,利用这一事件策划一次成功的公关活

动,树立商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那么,怎样才能将这件事情宣传出去,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呢?

商厦决定让广告部门在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做大力宣传。广告部经理将

这件事情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决定采取一番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