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3036300000067

第67章 练就火眼金睛,规避不义之人(1)

【鉴人原经】

盖善以不伐为大。贤以自矜为损。是故舜让于德,而显义登闻。汤降不迟,而圣敬日跻。郄至上人,而抑下滋甚。王叔好争,而终于出奔。然则卑让降下者,茂进之遂路也,矜奋侵凌者,毁塞之险途也。

是以君子举不敢越仪准,志不敢凌轨等。内勤己以自济,外谦让以敬惧。是以怨难不在于身,而荣福通于长久也。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凌人,是以在前者人害之,有功者人毁之,毁败者人幸之。是故并辔争先,而不能相夺。两顿俱折,而为后者所趋。

由是论之,争让之途,其别明矣。然好胜之人,犹谓不然。以在前为速锐,以处后为留滞,以下众为卑屈,以蹑等为异杰,以让敌为回辱,以凌上为高厉。是故抗奋遂往,不能自反也。夫以抗遇贤,必见逊下。以抗遇暴,必构敌难;敌难既构,则是非之理必混而难明。混而难明,则其与自毁何异哉?且人之毁己,皆发怨憾而变生衅也。必依托于事,饰成端末。其于听者,虽不尽信,犹半以为然也。己之校报,亦又如之。终其所归,亦各有半。信着于远近也。

然则交气疾争者,为易口而自毁也。并辞竞说者,为贷手以自殴。为惑缪岂不甚哉?然原其所由,岂有躬自厚责,以致变讼者乎?皆由内恕不足,外望不已。或怨彼轻我,或疾彼胜己。夫我薄而彼轻之,则由我曲而彼直。我贤而彼不知,则见轻非我咎也。若彼贤而处我前,则我德之未至也。若德均而彼先我,则我德之近次也。夫何怨哉?且两贤未别,则能让者为隽矣。争隽未别,则用力者为惫矣。是故蔺相如以回车决胜于廉颇,寇恂以不斗取贤于贾复。物势之反,乃君子所谓道也。

是故君子知屈之可以为伸,故含辱而不辞。知卑让之可以胜敌,故下之而不疑。及其终极,乃转祸为福,屈仇而为友。使怨仇不延于后嗣,而美名宣于无穷。君子之道岂不裕乎!且君子能受纤微之小嫌,故无变斗之大讼。小人不能忍小忿之故,终有赫赫之败辱。怨在微而下之,犹可以为谦德也。变在萌而争之,则祸成而不救矣。是故陈馀以张耳之变,卒受离身之害。彭宠以朱浮之郄,终有覆亡之祸。祸福之机,可不慎哉!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诐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

《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己宽人,三等。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

三变而后得之,故人莫能远也。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睹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刘劭《人物志》

【评析】

不义之人,这里指的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小人。现如今社会,真小人有之;伪君子有之;当面君子、背后小人者有之;为利做小人者有之;被迫做小人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你需要睁大眼睛,认出你身边的小人,然后小心应对。论实力,小人并不强大,但他们会不择手段,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可能使出来。和小人发生冲突,即使赢了,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惹得一身的不舒服。所以,如何辨别小人、保护自己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古代的圣哲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孔子认为,一个君子的为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对张三如何,对李四也一视同仁,这就叫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陷入自私自利的境地。另外,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作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

小人常在左右,君子应该加以防范,成大事之人应该善于驾驭。当你看出谁是小人之后,要懂得如何与小人相处。

不要得罪小人。千万不要因为正义感而独自公开揭发他。小人从不认为自己奸诈不厚道,他们敏感度高,眼锐如鹰,舌利如剑。若非有非常之才能,一般人是难以敌对的。

不要与小人有任何相关的利益瓜葛。小人喜欢拉帮结派,看起来很热闹有很多好处,但是你千万不要靠他们获得利益。因为,他们必定要求加倍回报,你肯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言行需谨慎。你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可能会给自己招惹很多的麻烦,尤其是在你在发牢骚、抱怨的时候,你可能是无心之论,但就怕被别有用心的小人利用。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地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将自己的心迹表露出来,陷入被动境地。

说话谨慎,客套寒暄即可。不要背后议论别人,这往往会成为小人兴风作浪、甚至背后阴你的把柄,或是作为日后报复你的筹码。

吃些小亏无妨。如果跟小人计较,不但很难讨回公道,反而结下更大的仇恨;他们褊狭阴狠,跟你没完没了,让你精疲力竭。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敬而远之,和他们保持距离。保持平淡的表面关系,千万不要亲密如友;因为小人口蜜腹剑,翻脸无情,让你措手不及,吃不完兜着走。

君子面对小人,总是要处于不利的地位吗?未必。刘劭说,不自夸的有功的人,反而会获得夸耀自己的效果;不争夺名利的人,反而会获得争夺的效果。谦让对方的人,反而战胜了敌人;甘居众人之下的人,反而居于众人之上。君子如果能够目睹与人争执之途的险恶,独自踏上玄妙的道路,就会发出焕发荣耀的光辉,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获得的贤德之名将能够与古人媲美。正像俗话所说:“吃亏是福。”贤德的人知道自己吃亏受损是有益的,所以他们这样做就会收到双倍的功效。小人不知道自己占便宜实际上是受了损失,所以他们一旦自夸,所有的功劳也随之消失。

明眼识小人

人们最恨的,往往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小人。因为敌人处于明处,我们会有所防备,但小人却往往防不胜防。而且,他们总是混迹于朋友之中,让你真假难辨。

“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写着“小人”二字。有些小人甚至还是一副表面光鲜的样子,有口才也有内才,透着“大将之才”,根本让你想象不到。

大体言之,“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行有以下的特色:喜欢造谣生事;喜欢挑拨离间;喜欢拍马奉承;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喜欢落井下石;喜欢找替死鬼;喜欢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事实上,“小人”的特征并不止这些,总而言之,凡是不讲法、不讲理、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人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许多人对朋友不善测度及评价,在危机之中常选错了庇护之所,被人出卖甚至落井下石。在危难时,曾被怀疑的朋友往往成为救星,十分信赖的朋友却往往背叛你。

须知道,世上有很多人心口不一,表里不同,要看出来是很难的。顺境中,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凡来往多的都可以称之为朋友。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势不存,等等。这时,你倒霉自不消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他们对你的态度、距离,必将暴露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会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你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

古人曾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曰:“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人时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情同手足、同喜共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因而会保持一定距离。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还是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擦亮眼睛,多长一个心眼,谨防身边披着“朋友”外衣的“小人”。

“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最险恶的敌人也许会是最贴心的朋友”,交友时,请看清你面前的“朋友”。朋友有时往往是你最危险的敌人,在你以之为友、放松戒备的时候,对方却已经早早为你设下了欺骗的圈套。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城池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说完此话,中行文子很快地就离去。果然之后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王。

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当某朋友对你,尤其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你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你危难之时施以援手。

但是可惜的是,在普通的人当中,像中行文子这般洞明世事的人并不多见。而像《伊索寓言》中的鹿一样的人却比比皆是:

鹿口渴得难受,来到一处泉水边。它喝水时,望着自己在水里的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而优美,洋洋得意,但看见自己的腿似乎细而无力,又闷闷不乐。鹿正自思量,出来一头狮子追他。它转身逃跑,把狮子拉下好远,因为鹿的力量在腿上,而狮子的力量在心里。这样,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头,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它的角被树枝绊住,再也跑不动,就被狮子捉住了。鹿临死时对自己说道:“我真倒霉,我原以为会败坏我的救了我,我十分信赖的却使我丧命。”

相比而言,狐狸就聪明多了:

狐狸躲避猎人,看见一个伐木人便请求把它藏起来。伐木人叫狐狸到他的茅屋里去躲着。过了不久,猎人赶到了,问伐木人看见狐狸没有。伐木人一面嘴里说没看见,一面打手势,暗示狐狸藏在什么地方。但是,猎人没有注意到他的手势,却相信了他的话。狐狸见猎人走了,便从茅屋里出来,不打招呼就要走。伐木人责备狐狸,说它保全了性命,却连一点儿谢意都不表示。狐狸回答说:“假如你的手势和你的语言是一致的,我就该感谢你了。”

这只狐狸面对一个人做的“好事”,并未受到表面的迷惑。对于口里说要行“好事”,实际上要做坏事的人,有一种很好的识别方法:观其表面之意而作反解,可即刻识破其虚假勾当。逆向思维的角度,能让我们从一个笼罩着光环的好人好事的反面去发现从正面很难看见的背影,从而避免轻信所带来的失误。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事业上,凡事均须擦亮眼睛,不放过事物细微的变化,遇到异常现象更须立即提高警惕,不能粗枝大叶、疏于防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莫让别有用心的“小人”有机可乘,从而置自己于困难或危险之地,给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造成损失。

防范小人

与人相处,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可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总是不可避免地碰到小人。因为那些工作在我们身边的卑鄙小人,他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我们周围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做出损人利己之事,普通的善良之士往往是难以防范。

有人说,君子与小人斗,是无论如何也斗不过小人的。小人是琢磨别人的专家,敢于为极小的恩怨付出一切代价。因此在待人处世中要学会防范小人。

谨防小人得志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绝对是真理。你一片赤诚待人,却不能保证别人同样对你。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类型的人。小人变脸,往往危害无穷,不得不妨。

变脸的小人不可用,但不可不识。他们惯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过河拆桥,不择手段。他们很懂得什么时候摇尾巴,什么时候摆架子;何时慈眉顺目,何时凶神恶煞。他们在你春风得意时,即使不久前还是“狗眼看人低”,马上便会趋炎附势,笑容堆面;而当你遭受挫折、风光尽失后,则会避而远之,满脸不屑的神气,甚至会落井下石。更有甚者,像袁世凯那类奸雄式的小人,为邀功请赏,飞黄腾达,不惜利用他人的人头献媚。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的活动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但光绪帝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慈禧太后控制着朝政。光绪帝想借助变法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慈禧太后的势力。作为慈禧太后,她当然感觉出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所以对维新变法横加干涉。于是,这场变法运动实际上又变成了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权力之争。在这场争斗中,光绪皇帝感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因为用人权和兵权均掌握在慈禧的手中。为此光绪忧心忡忡,有一次他写信给维新派人士杨锐:“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们要想办法搭救。”维新派为此都很着急。

正在这时,荣禄手下的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来到北京。袁世凯在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中,明确表态支持维新变法活动。所以康有为曾经向光绪推荐过袁世凯,说他是个了解洋务又主张变法的新派军人,如果能把他拉过来,荣禄——慈禧太后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绪认为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的支持不可,于是在北京召见了袁世凯,封给他侍郎的官衔,旨在拉拢袁世凯,为自己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