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大全集)
3035900000042

第42章 幽默趣谈(2)

周总理早已到了天安门城楼上。当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洛易斯·惠勒·斯诺刚刚走出升上城楼的电梯时,周总理快步迎了上去。

“斯诺先生,欢迎您。毛主席让我请您来的。您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周恩来热情地说。

“34年前,我穿过封锁线去找红军,遇见的第一个共产党领导人就是您。您当时用英语同我讲话,让我很吃惊。”斯诺激动地说出了心里话。

周总理说:“我还记得我替您草拟了92天旅程,还找了一匹马,让您骑着去延安找毛主席。”

斯诺当年闯到陕北写了《西行漫记》,将红军介绍给全世界,是独家新闻。可是,斯诺此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周恩来请他上天安门的独家新闻的重要含义。不一会儿,毛泽东来了。周恩来将斯诺夫妇领到毛泽东跟前说:“主席,您看,谁来了?”

毛泽东一看到斯诺,十分高兴,并和斯诺夫妇亲切地握手,说:“斯诺先生,老天保佑你,我们又见面了。” 让斯诺觉得毛泽东的幽默感不减当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林彪篡党篡权的阴谋败露后,1971年9月13日零点22分,林彪、叶群、林立果和刘沛丰仓皇登上飞机,从山海关机场起飞,向西朝内蒙古西部方向逃去。

零点32分,北戴河的警卫部向北京发出报告:“林彪坐飞机跑了!”

空军司令部高度指挥室立即报告周总理:“林彪的飞机向北飞去!”

周恩来当机立断,发布命令:“立即关闭全国各机场,所有飞机停飞,开动全部雷达监测天空。”

空军司令部调度指挥室的雷达,密切跟踪着林彪的256号专机,随时向周恩来报告飞机的方位和飞行角度。

“用无线电向256号飞机呼叫,他们能不能听到?”周恩来问。

“能听到。”调度员回答。

“我要对潘景寅(驾驶员)讲话,请给我接上。”周恩来说。

“他开着机器但不回答。”调度员说。

“那就请你向256号飞机发出呼叫,希望他们飞回来,不论是在北京东郊机场或西郊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到机场去接。”周恩来在作最后的努力。“他不回答。”调度员报告周恩来。周恩来立即报告毛泽东主席:“空军部队请示是否要对林彪飞机进行拦截?”

毛泽东回答说:“不能拦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就让他走。”

13日凌晨1时55分,调度员报告:“飞机越出国境,进入蒙古,从荧光屏上消失了。”

林彪乘坐的256号专机爆炸了,落得个折戟沉沙的结局!

离了我,地球照样转

毛泽东的地位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过去有一首歌唱道:“毛主席走遍全国,山也乐来水也乐……”所以毛泽东每到一地,总是被群众前呼后拥。欢迎的人们拉着他的手握了又握。有时候毛泽东的身子被推到前面去了,可他的手还被后面的群众拉着收不回来。警卫人员怕毛泽东的手臂被拉脱了臼,就赶快说服人们把手放开。毛泽东有时便会说:“不要伤群众的心啊!”

1974年7月,毛泽东已80高龄,又身患重病,走路都十分困难,上下汽车要几个人帮扶。但他还是坚持视察了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直到1975年4月才回到北京。回京后不久,毛泽东的眼病进一步恶化,动了手术。病刚有些好转,他就说:“等我眼睛好了,还要下去看看。”

身边人员见毛泽东的身体还没有全好,就劝他休息、养好病,他却风趣地说:“我这一辈子就吃亏在认识几个字上,其实离了我,地球照样转。唐朝有个大诗人刘禹锡说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嘛。可是,说是说又由不得我啊,谁叫我是共产党员呢!”

毛泽东的幽默口才就是这样,于“诙谐之中夹带有一些暗示和主题,犹如瓦格纳歌剧的序曲,需要加以发展才能显示出它们的意义”(基辛格语)。

日本大平正芳这样谈毛泽东的幽默:我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他是一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伟大思想家、战略家。他非常真诚坦率,谈起话来气势磅礴,无拘无束,富于幽默感,而且使人感到和蔼可亲。

静水流深:邓小平幽默趣谈

邓小平写过许多精彩的文章,讲过许多精彩的话;这些文章和讲话不仅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也尽显其优秀的口才。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卓越的口才大师。诸如“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杀出一条血路来”、“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等。

一个石头打的乌龟

童年时的邓小平,活泼好动,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且很有胆识。

有一次,邓小平同几个小孩去石坝玩耍。石坝离他家只有半里远。说起这个石坝,还颇有一番来历。

石坝的路旁有两块神道碑,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两名广安籍高官邓时敏和郑人庆的功绩而赐造的。石碑高3米,宽1米多,镶立在两个巨大的石乌龟背上。当地百姓对这两位先人是十分尊崇的,流传着一些十分敬畏二人的神话,说这两块神道碑碰不得,更攀不得。

这天,邓小平和几个乡间的孩子正好在这石坝上尽情地玩耍。他看着这庞大的石乌龟对小伙伴们说:“我们爬到乌龟背上去耍好不好?”

小伙伴们一听全都吓坏了,赶紧劝说道:“不行,不行,爬石乌龟会肚子痛的!而且听大人说,得罪了神碑,家里要招灾的!”

邓小平壮起胆子沉着地说:“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大的本事?我就不信。人们不敢爬,我去试一试!”

说完,邓小平就大踏步走向神道碑,一直爬到石乌龟伸出的脑袋上,坐在上面踢打着两腿大声喊道:“快来哟!好耍!好耍!”

其他小伙伴见状都惊呼起来:“贤娃(邓小平原名邓希贤),快下来,你要惹祸的!你惹了祸,我们也逃不脱!”

邓小平还是悠闲自在地玩着,扭转身来又向龟背上爬了过去,边爬边说:“惹祸就惹祸,看它怎么奈何我!”最后,他爬到神道碑上坐定下来。

此时,小伙伴们在惊怕之余也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从此以后,邓小平常常爬到石龟及神道碑上去玩耍。慢慢地,其他小孩的胆子也大了起来,跟着邓小平一块爬到石龟背上去玩。

红薯皮营养高

邓小平于1931年8月从闽西赶到江西瑞金,奉命担任瑞金县委书记。当时,在瑞金群众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番薯。”邓小平十分喜欢这句话,他要求县里工作的干部必须了解群众的愿望,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在他的带领下,瑞金经济建设蒸蒸日上。

1931年9月28日黄昏,一队快马由宁都方向疾驰而来,骑兵下马向邓小平报告:“毛泽东、朱德率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部机关马上就到。”

叶坪村外,毛泽东、朱德、项英、陈毅、王稼祥等与前来迎接的江西省苏维埃主席曾山、中共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等见面了,久别重逢,一片欢腾。

是夜,村东大樟树底下的一幢二层楼房里,灯火通明。毛泽东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听取曾山、邓小平等同志的汇报。

邓小平非常兴奋,高兴地侃侃而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瑞金的政治局势已趋稳定,经济建设走上了发展的轨道,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毛泽东平静地听着邓小平的汇报,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按期在瑞金叶坪村胜利召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工农大众的全国性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诞生了!

瑞金县城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后,更名为“瑞京”,并划为中央直属县。年仅27岁的邓小平担起了中央直属县县委书记的重任。中央政府建都瑞金,住的、吃的、用的等经费都要增加,这给原本就很薄弱的瑞金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眼下必须将瑞金的生产建设加快搞上去。

“一苏”大会刚结束,邓小平便把县委、县苏干部召集起来开会,郑重地和大家商量:“我们要发动广大的劳苦群众,特别是党员团员,积极带头行动起来,出谋划策,多想办法,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既要保证中央机关的生产需要,又要保障红军的供给,也不能让人民群众挨饿受冻。”

邓小平这番话可谓面面俱到,并且他的中心是“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一下子就抓住了要害。

邓小平在瑞金时,住的是民房,有时甚至住在祠堂、庙宇中。他在瑞金10个多月,先后迁居五六次。他常穿粗布中山装,吃的与大家没有两样。他吃红薯从来不剥皮,还风趣地说:“红薯皮营养高,吃了不怕风吹雨打,丢了太可惜。”

邓小平所做的这一切,以及他那风趣幽默的口才,都是为了厉行节约,支持革命战争。

怕啥子嘛,要跟党走

1931年8月,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后,非常关心干部队伍的成长,他常说:“革命干部是党培养起来的,是党的财富。我们要大力培养和重视革命干部,革命才能成功。”

年终,瑞金县委在县城同善社举办了一期干部培训班。当时在南郊乡工作的杨荣香年纪很小,才十五六岁。邓小平待他像自己的小弟弟一般,十分关心他的学习和各方面的成长进步。

这一天,邓小平对小荣香说:“荣香,你准备一下,参加干部培训班。”

“我不去!邓书记。”小荣香沉思片刻后回答说。

“为啥子不去?”小荣香低头不吭声。

原来小荣香心存顾虑。他想,前几个月肃反杀“社会民主党”,杀了那么多人,那些人都是党员、团员、干部,连老县委书记邓希平等人也惨遭杀害。

邓小平了解小荣香的心事后,和蔼地对他说:“荣香啊,肃反扩大化是错误的,我们不是已经纠正了吗?难道老书记被杀害了我们就不革命了?怕啥子嘛,不能一朝被蛇咬就十年怕井绳。要跟党走,要坚定革命的信念才对头。”

通过邓小平的引导教育,小荣香终于解除了思想顾虑,来到邓小平的办公室,他双手揉搓着衣角,红着脸对邓小平说:“邓书记,我想通了,只有跟党干革命,我们穷人才能翻身过上好日子,让我去参加培训班吧。”

“这才像个干革命的样子。”邓小平微笑着在他鼻子上轻轻刮了一下。

小荣香参加干部培训班后,学习十分认真,进步非常快,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赞扬。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还当上了瑞金少先队的总队长。

“脱裤子”的精神

1943年11月10日,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第八期开学时作了整风动员讲话。这个讲话是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的又一次重要讲话,同时也是整风运动中的重要文献。邓小平在这篇讲话中说: “遵义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一扫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气氛,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

“的确,在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党中央的领导之下,我们回忆起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

“每个同志都要下决心把自己的思想作风整好。首先好好地认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思想意识有无毛病,毛病在什么地方,然后才会有决心改造自己。过去有些同志到党校,目的只是想听听报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要知道整风主要靠自己下苦工夫。”

“自己要抱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对党负责的精神,这样才会胸怀坦荡,才会有‘脱裤子’的精神,也才会把思想作风整好。没有这种决心的人,或者只是企图‘秘密’地改正错误,不肯露出‘尾巴’的人,是绝对整不好的。上期党校有些同志就吃了这个亏,于党于个人都是有害无益的。”

不能患急性病

1950年7月21日,邓小平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就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发表了谈话。他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在我们过去的以及这半年工作的努力下,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地发生了变化,但不是说我们今天已经消除了隔阂。要经过一个长时间,并且通过事实,才能解除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民族间的隔阂。

“我们要做长期的工作,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要使他们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

“所谓文化,主要是指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如果我们不在这三方面取得成效,这种历史的隔阂、历史的裂痕就不可能消除。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美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我们是有条件消除民族隔阂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而今天我们政协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

关于如何开展少数民族工作,邓小平说:“如果我们患急性病,像在汉族区域一样,总想很快地拿到粮食,很快地把群众组织起来,使工作见效,那就非出乱子不可。过去其他地区出了些乱子。其中极重要的原因就是患急性病。这教育了我们的许多同志,不能患急性病,来一点‘慢性病’没有关系。‘慢性病’不会犯错误,急性病就要犯错误,别的事情既不能患急性病也不能患慢性病,这件事情不要怕患‘慢性病’。当然我们还是要做工作,不要因为怕患急性病就睡起觉来,要稳步地做,摸准情况前进。”

不要把腊肉搞失传了

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1958年11月1日,邓小平在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的陪同下,乘飞机抵达贵州清镇机场,来贵州视察工作。

在乘车向贵阳方向行驶的途中,邓小平对时任贵州省委常委、省政法委党组书记、副省长的吴实及贵州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田维扬说:“贵州光山多,要搞绿化。”还说,“公路太窄了,农村茅草房子太多,要改造。”

11月4日,邓小平针对当时自人民公社化之后,社员的生活出现千篇一律和单调的倾向,对遵义地委负责同志说:“将来高跟鞋、胭脂、口红也可以用,电视、运动场都要有。办食堂,现在是办啥吃啥。可不可以个人有点机动?各个人口味不同,自己搞点咸菜,腌点腊肉,自己加一个菜,不可以吗?是生活越搞越单调,还是越搞越丰富?共产主义是把大家搞成一个口味,还是允许各人有各人的口味?穿衣服也一样,发钱自己买,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穿鞋也是一样,有的愿穿皮鞋,有的愿穿布鞋,还有愿穿草鞋的。该享受的应该享受。现在穷,问题还不大,富起来了就要求多样性。生活不仅是衣食住行,还有学习和文化娱乐,这些也是生活。”

小平同志在视察过程中,发现农民生活非常困难,并提出每家喂一头猪,腌腊肉,并风趣地说:“不要把云贵川的腊肉搞失传了。”他还进一步说:“农村茅草房子多了,生产队应实行互助,用两个冬、春的时间改造茅草房。”他当即估算了一下,每户农民购玻璃及小五金只需一两元钱,就说:“可以办。”

在遵义县大风暴人民公社,小平同志对那里的负责人说:“各人有各人的喜好,要允许人们有这个自由。同样分30元,有的愿意进馆子,有的愿储蓄起来买手表,各人自由支配。这就是说,要不要点自由?毛主席向来主张个人要有点自由,大集体小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