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中来的智慧(大全集)
3035700000029

第29章 饮食宜忌(4)

身体内管理支配内脏的神经叫植物神经,它分两类,一类叫交感神经,另一类叫副交感神经,两者的作用正好相反。人吃饭后,胃里面充满了食物,正常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增多,便于食物充分消化。这时,较多的血液集中到消化器官,大脑、肌肉等器官的血液就相对减少。

如果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就会使副交感神经受抑制,而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胃肠道的血液势必要被抽调一部分去供应肌肉活动之需要。这样一来,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量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的分泌也减少,使得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搅拌和消化,停留在胃内的时间延长,导致发酵,于是就发生消化不良,吐酸水。长期如此,就有可能得胃病。此外,饭后胃内充满了食物,剧烈的运动不仅使腹部肌肉收缩导致腹内压升高,还会使得胃肠来回蠕动,将联系胃肠的系膜拉紧,甚至扭转而发生腹痛。

因此,饭后可休息一会儿进行轻微活动如散步等,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最好在饭后1小时或1.5小时以后进行。

预防寒冷宜多吃的食物

人体对寒热温凉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异,有些年纪轻轻的,平时没有疾病,但入冬不久就双脚冰冷,畏畏缩缩的。这种特别畏寒的情况,祖国医学认为是体内阳气虚弱所致。最近有关科学家研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怕冷,其主要原因是女性月经丢失了过多铁元素,而体内缺铁的人的耐寒力就差。所以,怕冷的人在寒冷季节必须增加营养和多参加体育锻炼,要有意识多吃些具有温热御寒能力的食物,以利体内阳气运行和增强身体抗寒能力,预防感冒、气管炎、哮喘的发生。下面介绍一些温热御寒性食物,供选用。

(1) 羊肉。羊肉有暖中补虚、开胃健脾之功效。此外,羊肉含有较多的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历来被用做补阳佳品。冬季食用羊肉,还可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增强御寒能力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功能。

(2) 姜枣红糖汤。生姜有醒神、止呕、散风寒的作用。大枣能调和百药和益气补脾。冬季临睡前喝碗姜枣红糖汤,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起到暖身和增进睡眠的作用

(3) 狗肉。狗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磷、铁等营养物质,每100克狗肉可产热794万焦耳以上。寒冬吃狗肉对腰痛、脚冷,体质虚弱有良好的保暖防寒作用。同时还能增加人体消化酶,有保护胃黏膜和促使人体消化吸收的功能。一般狗肉炖食味更鲜美

(4) 富含铁质的食物。铁除构成血色素外,还是组成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最重要酶的成分。含铁丰富的食物有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动物肝脏、瘦肉、蛋黄和黄瓜等。冬天多吃这些食物,也能提高耐寒能力。

(5) 虾米。虾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A,具有补肾壮阳的功能,能治肾虚阳痿、畏寒体、倦,腰膝酸软,最适于冬季肾阳虚所致的畏寒体乏者食用。

(6) 核桃。核桃有补气益血、润肺化痰、补肾益胃之效。核桃的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并含有丰富的磷脂和维生素E。另外,核桃还富含碳水化合物,产热量高,冬季食用能增加机体热量,并提高御寒能力。

宜采用分餐制

筷子、勺是每个人夹取食物的工具,在每个人的嘴里进进出出,口腔和唾液中的细菌、病毒也随着餐具带到菜肴上,这正是传播疾病的大好机会。

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在筷子头上检验出多种细菌、病毒,特别是肠道致病菌和肝炎病毒。现在,许多的家庭,用餐时仍采用一家人围在桌边,同夹食一盘子菜;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唾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能力。聚餐时细菌、病毒会乘机而人,传染给他人,使人患病。假如亲朋好友或家人中有带病者,就更有可能造成传染。在丰盛的宴席上也是你让我一筷子菜,我让你一勺子汤,共同品尝一盘盘美味菜肴,这种传统的聚餐方式有许多弊病,不利于卫生保健,应进行改革,提倡分餐制。

现在提出用“分餐制”或“公筷公勺制”代替传统的用餐方式,是解决以上弊端的好方法。只要每个参加用餐的人每人一份食物,自取自食,或是在菜盘、汤盆中设立公筷公勺,用公用餐具夹取食物到每个人的食具中,就可避免个人餐具污染菜肴,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机会,有利卫生健康。

保健康宜吃早餐

研究结果表明,吃早饭的人比不吃早餐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要小。临床也证实,早上起床后2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比其他时间高1倍左右。这种情况可能与较长时间没有进餐有关。研究血液黏稠度及血液凝结问题也发现,不吃早餐的人血液黏稠度增加,使流向心脏的血液量不足,因而易引起心脏病发作。

不吃早饭使人发胖。不吃早饭,实际上是实行了少餐制,即两餐制。因为上午饿得透,中午就吃得多,使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沉积起来。如果晚餐又很丰盛,油水较大,由于晚上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至高峰,就将多余的能量贮存起来,使人日益发胖。

研究还显示,不吃早饭的人,血中胆固醇比吃早餐的人要高33%左右。而且,胆结石的发生与不吃早餐关系密切,因为空腹过久,胆汁成分发生变化,胆酸含量减少,胆固醇相对增高,这就形成了高胆固醇胆汁。如果不进早餐,久而久之,胆汁中的胆固醇达到饱和,在胆囊里成为结晶沉积下来,就可发生胆结石。

为了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吃早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使精力旺盛、精神饱满。

晚餐忌过好过饱

俗话说,“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但是现在特别是城里的人家都喜欢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是因为,晚上家里人都下班回来,人员齐全,饭后又不去上班,有时间做饭,所以晚饭就成为丰盛的团圆饭。饭菜丰盛,于是饮食就形成高热量、高蛋白非常集中的晚餐。

其实,晚餐吃得过好、过多,人会又腻又饱。再者,吃了晚饭又没有什么活动,坐下看电视,不久就睡觉,吃的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长此下去可引发疾病,对身体不利。

首先,易患肝、胆、胰疾病。人到中年后,肝胆、胰等器官代谢功能逐年降低,晚餐过饱会加速损伤这些脏器的功能。胆囊负荷过重,会发生胆囊炎;胰脏负荷过重,会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脏分泌胰岛素不足,转化糖的能力下降,还容易患糖尿病。

其次,加速衰老。晚餐后一般活动量小,不久便睡觉,胃肠也就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晚餐量过大,吃的饭菜又过于肥腻,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胃肠道的负担必须增加,大脑也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引起大脑代谢紊乱,功能下降,继而引起脑组织萎缩,就会导致人体过早衰老。

第三,导致栓塞。如果全天的热量有70%集中在晚餐,可使血脂浓度猛然升高,脂肪除沉积在血管壁上,还可直接栓塞血管,导致心、脑、肾的脂肪栓塞症。这也是很危险的疾病。

第四,引起肥胖。人在夜晚睡眠时,体内各种脏器活动降到最低限度,各个系统处于休息状态,能量消耗减少到基础代谢的水平,消化力大为减少。如果晚餐吃得过饱,多余的营养物质消耗不了,就以脂肪的形式沉积在体内,使人体导致肥胖,损害健康。

第五,引发心脏血管疾病。晚餐过饱,又缺乏消化机会,就会使胃肠胀满,坐下看电视或躺下睡觉,常把心脏推向上方,甚至使心脏被迫转位呈横向,压迫冠状动脉,减少心脏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栓塞。这些疾病在夜间发作,危险性甚大,常因来不及抢救造成猝死。

最后还会加速动脉硬化。晚间食人过量的优质食物,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这两种脂蛋白会把过多的血清胆固醇运载到动脉壁上堆积起来,引起动脉硬化。

因此,人们在进餐上还是应该按着“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办,晚上不要吃得过于丰盛,同时,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和过晚。

饱食对健康不利

根据日本的研究指出,进食过饱后,大脑中有一种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明显增加,比进食前增加数万倍。这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侧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加,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果长期饱食,大脑内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增加,会导致脑血管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迟钝。

因此不少人认为,吃得越饱越好,实际并非如此,吃得过饱反而对健康不利。

研究人员将老年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患老年性痴呆症的人在壮年时期食欲都很旺盛,特别是晚饭常常吃得过饱,而且有嗜甜食、咸食的习惯,其中大多在50岁左右时,身体己很“发福”。人在进食时,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是先增后减,饱食时比进食前增加数万倍,进食后又逐渐减少, 4小时后基本恢复到原来水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来控制饱食时纤维芽细胞因子的增加,但通过调节饮食量,减少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脑中的分泌,来推迟脑血管硬化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而减轻和延缓大脑早衰和智力迟钝。

因此,专家们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饱食,每餐以七八分饱为佳。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因饱食而造成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增加,延迟和预防脑血管硬化及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节日忌吃喝过度

我国传统习惯,每逢过年过节,佳肴、醇酒满桌,格外丰盛。因此,有些人常因过分贪恋美酒佳肴,造成过度饮酒饱食,结果有的人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脉搏频数、血压增高、上肢麻木、上颌颤抖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美味综合症”。

“美味综合症”是过量食用美味佳肴引起的。据报道,人过多地摄取鸡、鸭、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毒、有害的物质,随血液流到大脑,可干扰大脑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使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从而产生一系统中毒症状。即便不发生“美味综合症”,由于过节吃得佳肴过多,也会发生“晚餐吃得过好过饱”一样的危害。

因此,为了人体的健康,在过节时的饭莱制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吃得过多过饱。鸡、鸭、鱼、肉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一次吃得过多过饱,使蛋白质分解产物通过血脑屏障在脑中大量堆积,影响大脑的生理活动。

(2) 不要过多饮酒。节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举杯同乐是应该的,但要适可而止,喝酒要量力而饮,不可酗酒和过多喝酒。

(3) 烹调不要过分油腻。用油适量,对于耗油多的烹调,如炸、煎、熘用油要适量。多采用一些省油的烹调方法,如蒸、焖、氽、卤等。不要荤太多素太少。

(4) 制订菜谱应循荤中有素,素中有荤,荤素搭配的方法,切忌整桌全鸡全鸭大鱼大肉。应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有害有毒物质的排出。

饭后保健宜注意

平时人们在吃什么上养生保健方面注意较多,而对饭后保健应注意哪些问题常被忽视。饭后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饭后不宜“百步走”。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实不然。人饱餐后,为了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腹部血管扩张充血。“百步走”会因运动量增加,从而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 饭后不宜立刻睡觉。如果饭后立即睡觉,刚食进的饭莱就会滞留在肠胃中,不能很好地消化,久而久之就会诱发胃病、肠炎等,而且会使人更发胖。入睡后,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降低,使热量变成脂肪,发胖难免。

(3)饭后不宜立即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这种物质进入胃肠道后,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

(4) 饭后不能马上吃水果。饭后马上吃水果,很容易形成胀气。因为水果中含有不少单糖类物质,极易被小肠吸收,若被堵塞在胃中,就会形成胀气,以致发生便秘。所以吃水果最好在饭后2~3小时,或在饭前1小时。

(5) 饭后不宜急于吸烟。有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其实,饭后吸支烟,祸害大无边。据专家考证,饭后吸一支烟,中毒量大于平素吸10支烟的总和。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人体吸收烟雾的能力进入“最佳状态”,香烟中的有毒物质比平素更容易进入人体,加重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

(6) 饭后不宜马上洗澡。饭后洗澡,四肢、体表的血流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最近又有研究指出,饭后立刻洗澡,会使腰围增粗,小腹也会日渐突出,对减肥的人,尤其不利。

(7) 饭后不宜放松裤带。饭后将裤带放松,会使餐后的腹腔内压下降,消化器官的活动度和韧带的负荷量就要增加,从而容易引起胃下垂,此时容易发生肠扭转,引起肠梗阻,还促使肠子蠕动增加,出现上腹胀、腹痛、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

忌吃过硬的食物

有些人喜欢吃热烫的食物,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应该克服。喜欢吃热烫食物的人患食管癌的机会就多。调查表明,我国华北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70%~ 90%的患者喜欢吃70~88℃的烫食。

动物试验已证实,对小白鼠用75~80℃的热水连续灌注25天后,其食管粘膜上皮增生、坏死,尔后发生明显的癌前期病变。

有些地区的人,由于吃的食物过于粗糙,在通过食管时经常刺激或划破食管上皮黏膜,多次的反复损伤和修复,可形成瘢痕,久而久之,在瘢痕的基础上可发生恶性变。调查统计表明,食管癌的患者中有半数进食过快,有80%~ 90%的患者经常吃干硬的粗糙食物,他们没有细嚼慢咽的习惯。

因此,不要养成吃太烫太硬食物的习惯。凡习惯于吃烫、硬食物的人,如近期内有吃食物哽噎感和滞留感或胸骨后、上腹部疼痛者,应去医院进行检查。

保持健康忌偏食

人的生理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无论哪一种饭菜都不会全部包括,而必须从多种食物中获得。有些人在日常饮食中有偏食的习惯。有的人吃菜时挑挑拣拣,有的人只吃素菜不吃荤菜;也有的人只愿吃肉,不愿吃青菜……结果因摄入营养成分不全面,而造成营养失调,抵抗力降低,极容易受到感染,增加了发生疾病的机会。

青少年偏食,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会使体质虚弱,多易发病。老年人由于务器官机能已衰退,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很难补偿,使身体衰老得更快,易患病,有病后难以尽快治愈。

动物脂肪对人体可以提供所需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以及脂肪酸等。这些物质对人的视力、皮肤、骨骼的生长影响较大。脂肪是人体热能的来源之一。人体所必需的优质蛋白,也是要靠动物食品供给。常吃素食的人,由于缺乏必需的动物营养成分,也会造成营养失调,不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