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千年海盗
3035400000010

第10章 马六甲海盗——“海盗集散地”已略为平静(2)

随后几天,船主与海盗持续进行对话,宗诺埃则在一旁提供建议。在船主支付了数目不明的赎金后,人质最终在泰国南部的丛林中被释放,但海盗逃走了。在媒体对这起海盗事件的报道中,没有只言片语提到宗诺埃。但他毫不介意,他不喜欢被媒体曝光,那样太危险。“这次总算没有死人,结局还不错。不过,整个过程很危险。”宗诺埃说。

1、马六甲海峡概况

马六甲海峡位置

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连接安达曼海(印度洋)和南海(太平洋)的水道。其西岸是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东岸是新加坡、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面积为65000平方公里。海峡长度为900公里,呈东南—西北走向,状似漏斗:其南口宽只有65公里,向北渐宽,到印尼的沙璜和泰国的克拉地峡之间的北口已宽达249公里。马六甲海峡因在马来亚海岸上的贸易港口——古城马六甲而得名,该城在16和17世纪时是重要的港埠。

马六甲海峡曾经长期成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由沿岸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个国家共管。1971年11月16日,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共管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的事务。

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高温多雨(暴风雨一般历时短暂),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但东南峡口有许多小岛,一些小岛边缘有岩礁和沙脊,妨碍航行,不时发生巨轮搁浅事件,载重20万吨以上油轮只得绕道印尼的龙目海峡,要多航行2000多公里。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宽度2.7~3.6公里,可通航吃水20米的巨轮。海峡西岸地势低平,多大片沼泽、泥质岛屿和红树林海滩,大船不易靠岸。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是印度和中国之间最短的海上航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是亚洲、大洋洲、非洲、欧洲4大洲之间的海上交通枢纽,直接扼住东亚国家的能源咽喉,附近又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几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等),地理位置与经济、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媲美,海运繁忙。其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吞吐量为全球第四。港内码头岸线长达三四公里,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船坞,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的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早年它曾帮助大批亚洲移民确定穿过马来群岛的方向。

600年前,明朝郑和波澜壮阔的7次下西洋(历时28年、涉及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竟有5次到达马六甲,每次即率领官兵驻扎在三宝山上。郑和船队驻扎在马六甲海域期间,没有占领马六甲一寸土地,甚至一介不取,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使者。郑和还护送马六甲苏丹祖孙三代朝贡往返,并对入侵的邻国军队进行调和,消灭了大海盗陈祖义的侵扰,还在当地建立了许多军事设施,制订了一整套警卫制度,为马六甲王朝奠定下关键性的基础。此后,马六甲臣民在百多年来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好日子,并成为当时东西贸易活动的主要商港,马六甲王朝亦很快成为东南亚经济繁荣的国家。所以,当地人民至今仍对郑和顶礼膜拜,郑和在马六甲的事迹家喻户晓。

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

近年来,过往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包括集装箱货船、油槽船、游艇等,每年达8万~10万艘(每天有200~300艘),占世界海上贸易的1/4到1/3份额(大多数为油轮,占世界近一半),与其南部的龙目海峡、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成为仅次于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的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历来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故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海上生命线”。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要更多,几乎占所有经过这里的船只的60%。而各国的海上竞争,又使得它成为“欲望之峡”。

曾经,这里是一个“和平门”。英国作家伊莎贝拉·伯德在游记里这样描绘马六甲:“在许多方面,这里有一种中古遗风。现代世界的喧嚣在这里只有最微弱的回声。”然而,如今的马六甲不再宁静。一边是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一边是海盗的肆虐和疯狂。

由于马六甲海峡是繁忙水道,且海峡有很多宽度狭小处,早在19世纪时,这里就是一个海盗猖獗的海峡,海盗经常盗劫来往的商船。21世纪海盗也并未消失,且日益猖獗。进入新千年,海盗在地中海、北欧、加勒比等地已基本绝迹,而在亚太地区却开始活跃起来。据统计,前几年全世界70%以上的劫船事件发生在亚洲公海,尤其是马六甲海峡。每天经过马六甲海峡的大量客货轮,有50%以上可能成为海盗劫掠的对象。由于海盗横行,这块黄金地段2001年的损失高达160亿美元。

这是由于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后,印尼、菲律宾乃至马来西亚等国政局动荡,经济萧条,贫困人口和失业率陡增,各国政府无暇也无力顾及海上航道的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际恐怖分子趁机在这一海域扎根,同当地的海盗以及其他各类恐怖分子勾结起来,共同作案。

此外,马六甲海峡货船增多,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三国海军的实力有限,马六甲海峡又是三国交界,国际间合作有些问题;还有恐怖主义的威胁、印尼造成的烟雾、水面狭小、深度渐浅等因素。在新加坡附近最狭窄处,海峡宽度仅为2公里,过往船只极易遭到袭击。一旦海盗袭击这个地方,或者海盗与海军或水警在这里爆发激战,这条联系全球物资的生命线将会中断。

前些年在马六甲海峡发生的海盗事件,从1994年的25宗增加到2000年的220宗。而在2003年则发生了150宗,占世界海盗事件的1/3。故人们称其为“海盗集散地”。

马六甲海峡的客观环境,对海盗来说就是“天堂”。在海上打拼了整整15年的中国船长秦文礼(化名)颇有感触地说:“海峡太窄,船又太多,所以大家都要按照事先规定的海道分道航行,速度也不能太快,海盗的快艇很容易就追上了。尤其是走到一些浅滩时,如果碰到海盗,连走‘Z’字形加速摆脱的空间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自己的船包围。”

在美国敦促下,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于2004年7月开始正式协调巡逻900公里的马六甲海峡。据美国声称,恐怖分子可能会与马六甲海峡的海盗建立合作,炸毁油轮或劫持油轮作为轮船炸弹。

为对抗海盗,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三国海军在2004年已经增加了马六甲海峡的巡逻次数,尽量保证全年全天候巡逻。经过不断打击,近两年马六甲水域的海盗事件已大有减少,航路顺利多了。据国际海事局说,到2007年10月,这里全年仅发生了4起海盗袭击事件,而2006年同期这个数字是8起。与尼日利亚、索马里海盗开始猖獗的状况相比,马六甲显得“相对平静”。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东进口的85%石油依靠水路运送,大多数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除台湾海峡外,马六甲海峡同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对中国来说,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一样,这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海上生命线”。专家们预测,一旦由某个大国控制了马六甲海峡,那就卡死了中国发展的脖子,也影响到祖国的统一进程。

2006年4月20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陈广才在当地《星报》中说,由于马六甲海峡频频发生的海盗活动,增加了人们对该海峡受到恐怖主义攻击危险的担忧。以抢劫过往商船“为生”的海盗们与“基地”组织、“脏弹”搅在一起,为这个著名的海峡平添了几分诡秘的色彩。此后陈广才造访北京时,马六甲海峡保安是主要谈论课题之一。

中国提出,为加强马六甲海峡的保安提供帮助。协助的形式是交换讯息,以及派送专家训练马来西亚海事人员。马来西亚政府已同意中国提议的一份两国海事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政府曾在同年4月尾派出一组专家到马来西亚,商谈备忘录细节。

由于马六甲海峡的地位重要,美国近年来一直渲染马六甲面临着严重的海盗和恐怖主义威胁,以借此介入马六甲海峡。

2005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出席第四届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就多次提及沿岸国海军力量难以应付海盗和恐怖袭击,希望美军能够进驻该地区,并称美国愿意与沿海国家组成联合巡逻队,以确保马六甲海峡安全,但是遭到马来西亚与印尼的拒绝。

有专家认为,美国介入马六甲海峡,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但美国官方表示否认。

北京大学教授张锡镇认为:东南亚国家一直极力保持该地区的战略平衡,希望与各大国保持平衡外交,避免让任何一个大国占有压倒性优势。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战略意义,东南亚国家不会不知道,让美国进来,那么必然会引起周边其他大国的紧张,该地区的战略平衡必然会被打破。他们不会这么做的。

2、马六甲海盗曾猖獗一时

在20世纪最后几年与21世纪前几年,世界最繁忙的航路马六甲海峡也成为世界最危险的水域。

从1991年到1999年,亚太地区共发生了300多起海盗攻击事件。在2000年,全球海盗事件达到历史的顶峰,为469起。2001年有所回落,2002年又继续回升。其中,东南亚每年发生的海盗攻击事件占全球海盗事件的1/3还多。

国际海事局2004年发表的报告中提到,尽管从全世界范围看,当年前9个月的海盗活动减少了1/3,但仅在马六甲就出事25次,几乎相当于该地区2003年的袭击事件总数。国际海事局说,事故发生在海峡两侧的3个国家的海域: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马六甲的海盗袭击事件,有段时间竟占到了全球总数的56%(而此前还只占大约30%)。

而2004年马六甲海盗全年为37起;如果再算上马六甲海峡西部的印尼、孟加拉海域和南中国海,这一数字达到惊人的169起(由于印尼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政府忙于镇压亚齐省的分离主义运动,以及维护众多岛屿的安全和稳定,其中93起发生在该国海域,而马来西亚只有9起、新加坡8起),占2004年全球海盗案件数的将近60%。在这些海盗事件中,总共有30名船员被杀害,另有30人则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而2005年3月份仅仅一个月,东南亚海域有报案记录的海盗事件就达28起。

特别是其中风险最高的地区又属北纬2度、东经102度,这是让所有船长和水手们心惊胆寒的数字,经过此地的商船遭到武装海盗洗劫的可能性极高。

这些还不过是已知案例。据国际海事局估计,至少有一半遇袭事件并没有报告。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东南亚海盗问题的许可博士也持类似看法。依照国际海事局数年前的统计,在过去10年间,全球范围内的海盗劫船事件以3倍速度增长,而马六甲海峡则为全球海盗事件的中心。更令人担忧的是,“9·11”事件后,马六甲海峡成了恐怖分子的诱人目标。

国际海事局研究中心负责人波滕加尔·穆昆丹说:“过去,袭击事件是孤立的,工具就是一两艘小船,而如今的袭击行动是相互协调配合的,海盗在袭击过程中动用五六条小船。此外,他们的武器装备越来越精良,有些甚至使用了火箭筒。”

马六甲海峡的海盗活动,已经造成了无数的人身伤害。国际海事局海盗活动报告中心负责人宗诺埃说:“暴力性在不断增强。”原因在于,在马六甲海峡出没的海盗,越来越多地采取绑架人质勒索赎金的做法。而且,现代海盗还懂得用验钞机检验钞票真伪。

2003年3月的“黛维·马德伦”号遇袭事件,就是发生在马六甲海峡。当天凌晨3点,他们在一片漆黑中出现了。10余名男子身穿黑衣,头戴巴拉克拉瓦盔式帽,抛出绳索,用钩子钩住“黛维·马德伦”号的甲板,沿着船侧爬了上去。他们用自动步枪砸碎驾驶室的窗户,一名男子把唯一一个值班的船员堵在角落里,用枪顶着他的脑袋。

当时在那艘油轮上担任船长的苏拉赫马特·乔哈尔后来回忆说:“他们要我说出其他船员所在的位置。我正在自己的舱里睡觉。后来,他们把所有人赶到了同一个房间。”苏拉赫马特担心他们驾驶不了这艘3900吨的大船,于是请求这伙人允许他到驾驶室里去。可他们要他闭嘴,还说:“别操心了,我们的头儿会驾驶你的船。”

苏拉赫马特说,海盗们后来把他押进了驾驶室。“我到了那儿才意识到,他们对所有设备了如指掌。我过去以为海盗只不过是一伙小毛贼。可这些海盗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他们都是专业人士。”

2003年8月9日夜,中国台湾渔船“东亿”号航行到印尼苏门答腊岛北侧海岸时,遭到海盗袭击,船长腿部中弹。“东亿”号没有迟疑,加大马力冲出包围,成功逃过了海盗的毒手。

第二天,装有1000吨燃油的“潘莱德”号在同一水域遭遇海盗。海盗拥有火箭炮和M-16、AK-47步枪,驾驶着七八艘渔船对油轮穷追猛打,最后劫持了油轮。海盗大摇大摆地驾驶着油轮来到印尼海域,洗劫了所有船员,之后劫持船长等3人,使用一艘渔船逃走。海盗开出的赎金是10万美元。

2003年10月,4名水手在一艘拖船上遭到绑架,至今仍有2人下落不明。而在2004年1月份的一起事件中,由于绑架者与船主的谈判破裂,有4名船员惨遭杀害。

2004年6月,一名30岁的马来西亚渔民郑楚舟像往常一样,在夜间来到马来西亚半岛西侧的海上捕捞鱼虾。这时,一伙手持步枪的人驾船靠近了他的小木船。“他们对天鸣枪,要我上他们的船。他们很年轻,大约25岁左右,板着脸,看起来像电影里的匪帮,其中一些人的头上缠着印花头巾,所有人都端着步枪,有几个人还扛着火箭筒。我吓傻了。他们要我哥哥把船开回去等电话。”

对郑来说,这是8天噩梦的开始。他觉得,海盗把他带到了苏门答腊岛的某个地方,然后每天晚上从一片丛林中的空地转移到另外一片丛林中的空地,白天就隐藏在神秘的树林里。一天早上,郑被捆绑着押上一条小船,在枪口下登上一艘过往渔船,返回了马来西亚(郑和他的家人坚持说他们并没有付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