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读书万卷。他读书运用了目录学、版本学知识,致使所写的题跋犹如画龙点睛,相得益彰,更上层楼。鉴于长期对图书馆功能的认识,他提出了纪念馆内应设立图书馆的卓见。
他向图书馆建议,愿意一起参加编制馆藏分类目录
李一氓早年参加创造社,而后又投笔从戎,但他很爱读书,读书成为他一生的习惯。因为读书,爱屋及乌。他也关切图书馆的藏书、用书建设。1926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李一氓在国民革命军南昌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期间,尽管当时北伐战争戎马倥偬,仍然不忘找书读,由此引起了他对目录学的兴趣。当时,南昌有一家清光绪“百日维新”时开办的图书馆,规模很小,藏书也不多,李一氓却是这家图书馆的常客。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查找、借阅自己急需采用的书。可是这家图书馆并无按科学分类的目录,仅以一本图书进出的登记簿作为藏书目录,查找起来费时费力。于是,他向图书馆负责人建议,编制一份馆藏分类目录,他愿意参加一起编目。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大屠杀,李一氓追随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参加南昌起义,未能实现这个愿望。
1934年,在中央苏区,李一氓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时,仍十分注视发展图书馆事业。在湘赣苏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和其他代表一起提出了“各村建立阅报处”,“省、县均需开办列宁图书馆,收集与采买各种革命书籍及学校各种用具,以供群众阅览和购买”的建议,得到了大会的采纳。
李一氓在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初期,奉命来皖南云岭担任新四军司令部秘书处军法处长,他仍然十分重视发展图书馆事业。在他的促进下,新四军军部下达了命令,部队每到一地,都要注意保护历史古迹,注意收集并上缴图书。当时新四军军部有个战地服务团,新四军教育总队还有个文化队,两者有成员千余人,是专门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的。李一氓积极参加和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建立书报室,这既能为新四军文化战士提供精神食粮,使他们创作、编印出更多更好的戏剧和书刊,又能为广大干部战士提供学习园地,在战斗间隙提高政治文化素养。
收集马克思、列宁亲笔信,捐献给国家
李一氓爱收藏字画和收藏古旧版本。他一生搜集最多是词集。自1948年在大连工作时起,仅词集就搜集了2300余册,其中尤以清人专集为多,有王国维的手稿本《唐五代二十一家词》、汲古阁初印本《宋六十一家词》、明万历本《花庵词选》等22种,还有宋元明人别集,明刊本的词选、词韵、词谱、词话,康熙本的总集、选集、别集。李一氓就此亲自编了一个书目,今天,这个书目成了编《全明词》、《全清词》的工具参考书。
李一氓也很注意马列经典著作版本和手稿的收集。
1956~1957年间,他在维也纳世界和平理事会工作。维也纳是欧洲著名文化都市,尤其是旧书店栉次鳞比;书店里的旧书分门别类,买旧书很方便。他经常例假日上那儿找书,几乎跑遍了维也纳的大大小小旧书店。在那里,他竟买到了《资本论》德文版初印本第1卷、法文译本第1卷、英文译本第1卷和列宁在国外出版的俄文著作共一二十本。这期间,他又开始搜集散失在民间的马克思、列宁的手迹。在伦敦就买下了:(1)马克思英文亲笔信(1875年,3页);(2)马克思手迹,波兰问题笔记(2页);(3)马克思手迹,政治经济学笔记(2页);(4)列宁法文亲笔信(1907年致阿维纳尔)(4页);(5)列宁俄文亲笔信(时间、收信人缺)(1页)。这些手迹都不见于国外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后来,苏联马列研究院知道了,前来索取。我们不给,仅给了他们一份复印本。
一辈子爱好藏书的李一氓,晚年将藏书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古书1729种共4607册,其中中文线装书1280种共3454册连同两个大书柜一起给了北京图书馆。
以后又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很好的版本书582种共1558册。
李一氓是四川彭县人,1990年他逝世前,曾几次向四川图书馆赠书,其中极大部分的书均为与四川有关的乡土文化书籍。
非公开出版物不为图书馆收藏,它年终日久会失传的
李一氓认为图书馆的功能是可以扩散、延展的。有次他还谈了纪念馆内可设图书馆。
1985年春天,中共江苏盐城市委筹建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要我赴北京向曾任新四军秘书长的李一氓请教。
当时李一氓已逾古稀之年,可精神很好,听我汇报了筹建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的设想后,思考了一会,说:全国各地已有不少纪念馆,但建筑简陋,陈列简单,老同志去看了感兴趣,年轻人不爱看,要不是每逢纪念日、节假日,组织干部、职工、学生去看,平时就没有什么观众,这样下去,不要多久,就会被自然淘汰了。你们建这个馆。要考虑两条:一条是要能吸引各阶层的人去看,不光是老同志,尤其是少年要爱看;一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存在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建成“当今名胜,未来古迹”。
他把革命纪念馆的问题一针见血指出来了。可怎样才能做到“当今名胜,未来古迹”呢?
李一氓笑了笑说:具体设想倒没有。不过,我可以说点看法。比如,如今的革命纪念馆,普遍没有设图书资料馆,它的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自然要打折扣。如果有了图书资料馆,人们不但来参观,还可以借阅图书,连专家学者也可来查阅史料,这不就能吸引更多的人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价值岂不越来越大?
接着,李一氓介绍了他40年代担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期间,筹建新华图书馆的往事。他说:那时毛主席从重庆谈判回来不久,为了把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块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在苏北清江市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我当主席,还有刘瑞龙、季方、韦悫、方毅四位副主席,为了建设边区,我们办学校,办报刊,可缺少的是图书馆,老师、学生没处借书,编辑记者没处查找资料。我决定成立新华图书馆,找了阿英他们几个人帮助筹建,在清江城内找了幢空闲房做馆址,没有图书大家捐献,我把战争年代出版的近千册藏书全捐了,韦悫老先生也捐了,他当过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藏书很多,捐的也多,阿英还特地把寄存在上海等地的藏书派人运到清江,捐给了新华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一开张,立刻门庭若市。只可惜,这个图书馆只存在了10个月,蒋介石大举进攻解放区时,边区政府北撤山东,我专门派人将图书馆藏书装上船一起转移,不知什么原因,运书的船中途同我们失去联系,军情紧急,我也没法找,后来我才听说,运书船误入蒋军包围圈,只得就地打埋伏,书全部损失了,这是一个难以弥补的惨重损失啊!
谈起图书馆,李一氓可算是情有独钟,滔滔不绝。他说: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的摇篮。图书馆收藏的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它又是开发后人智力的宝藏。接着,他又谈到:如今的图书馆,有个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它只注重收藏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图书报刊,而对那些非正式出版的、内部印行的图书报刊很少或根本不收藏。他说:这是一种片面性。其实内部印行的图书报刊,有的价值很高,比如县和县以上政协文史部门、党史部门、地方志部门,都内部印行了很多史料,图书馆不收藏,年深日久会失传的。革命纪念馆的图书资料馆应该不受是否正式出版物的限制,内部发行的也收,这对存史、资政、育人会发挥更好更大作用。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还可以考虑搞个音像馆,把有关新四军的电影片、电视片收藏起来,随时随地为观众放映。还可以搞个书画馆,把当代知名书画家的墨宝收藏起来,书法可以刻碑林,书画都可以展出。这些都是能吸引观众的,而且时间越久价值越大。遵照他的话。1987年春,江苏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专设了新四军历史资料馆,即图书馆,以征集收藏全国各地党史、文史和新四军研究会内部印行的新四军史料,同时收集有关的新闻影片、故事片、电视片和历史图片。该馆现已有图书两万册,历史图片800多张,供海内外读者查阅。
(江苏省盐城市文联曹晋杰)
余思1.请举出李一氓十种藏书章钤印。
2.你所知道还有哪几家纪念馆(博物馆)也设有图书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