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李龟年是国家级乐师,杜甫又正巧与他在潭州(湖南长沙)相遇,有他乡遇知己之感。因而当他刚背诵完,大家立即鼓掌,气氛顿时轻松而又亲切。胡耀邦将这首《唐诗三百首》等书常见的诗恰如其分地引用,正说明他对书的熟悉,善于应用于实践。挂一见百,这种例子是很多的。
①《党史博览》2004年第3期。
②④《炎黄春秋》2004年第3期第29、31页。
③《回忆耀邦》1999年,转引《北京地方志》2002年第4期第28页。
(上海市黄浦区图书馆韩筱芳)
胡乔木:藏书十万卷,遗泽在家乡
被人们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的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长达26年。他在晚年,除主持修订出版《毛泽东选集》四卷外,还先后主持了《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件选编》、《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朱德选集》、《陈云文选》、《任弼时选集》、《张闻天文集》、《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集、《遵义会议文件选编》等一大批党史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丰富了国内外图书馆的馆藏。
学生时代即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
胡乔木是江苏盐城县鞍湖镇张本村人,1912年出生。他出生不久,父亲胡启东被推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去北京赴任。他在母亲的教导下,背诵唐诗,用毛笔写简单的字。六岁那年,父亲因拒绝段祺瑞的贿选,愤然离京南下广州,投奔孙中山,途中绕道回家探望,觉得胡乔木很聪明,便送他去设在张本村上的鞍湖小学就读。在小学读书时,胡乔木穿的是哥哥胡达新穿旧的衣服,同学中的纨绔子弟见他常穿一身黑粗布褂裤,笑他是“土包子”,他毫不介意。他读书很用功,不但在课堂上认真读老师教的书,回家把父亲的藏书找来读;还经常在晚饭后,一人坐在家神柜旁点着柜上小油灯,看书到深夜,夏天有蚊虫叮,就躲在帐子里看书。
胡乔木读了六年小学,高小毕业那年,父亲已告别官场,回家续修《盐城县志》。他送胡乔木去扬州报考省立第八中学,以良好成绩被录取,编入乙班读初中一年级,此时他只有十二岁。省立八中的图书馆有很多藏书,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在每个教室里都设有图书柜,一次放进百余本书,供学生自由取阅,过一段时间更换一次。胡乔木自告奋勇管理图书柜,及时把看过的书送还图书馆,再把更换的书取回来。他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课余时间读了很多书,如鲁迅、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的作品和外国文学译著。一次,他读了郭沫若的剧本《三个叛逆的女性》,与几个要好的同学作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胡乔木后来回忆说:扬州中学当时并没有指引我们革命的道路,也没有教导我们许多革命的道理,但是扬州中学给了我们“正直向上,乐于求知”的教育,给了我们宽松的读书环境,图书馆为我们提供大量藏书,这使我至今非常感激。
1930年夏天,胡乔木高中毕业,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物理系。当时系主任是吴有训,新生入学,吴有训总要找新生谈话。他对胡乔木说:“上物理课,要做许多实验,很费时间。”胡乔木据实回答:“希望能有时间,自己多读点书。”吴有训给他出主意,说:“文科的读书时间多,何不转到文科去?”就这样,胡乔木转到文科,本想进入国文系,可国文系新生名额已满,历史系尚余有名额,于是胡乔木进入历史系就读。从此,他一面听老师上课,一面到图书馆借阅藏书。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是翁文灏,思想还算开明,图书馆内也有介绍马列主义、宣传革命的进步书刊,胡乔木在这里读了许多书,思想进步很快,不久即由同学曾迪先(白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胡乔木入团后,团结了一批进步学生,成立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胡乔木还和同学吴组缃等一起,在清华园办起工友子弟夜校,动员清华大学的工友参加学习。1931年8月,胡乔木离开清华园,到共青团北平市委任宣传部部长,寄住在一个同乡家里,辗转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旁听老师讲课,同时钻进图书馆阅览群书。一年后,胡乔木进入浙江大学外文系就读,仍坚持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用胡乔木的话来说,他学生时代即与图书馆结下了难解之缘。
烽火征程离不开图书馆
1940年2月14日,延安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延安中山图书馆的理事会上,胡乔木被增补为理事,同时任常务理事主任,但因公务繁忙,没有到任。同年7月7日,即抗战三周年纪念日,中山图书馆正式开馆,藏书约5000册,报纸杂志100种。胡乔木是图书馆的座上客。他稍有空闲,就上那儿去借书。
1941年2月,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找胡乔木谈话,说:毛主席点的将,调他去给毛主席当秘书。他来到延安的“中南海”杨家岭,从这时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
胡乔木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才二十九岁,而毛泽东已经是四十八岁。胡乔木所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协助毛泽东选编、校勘中共六大以来的党内文献。当时延安的几家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图书,而主要乃靠中共中央秘书处资料室,资料室兼有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功能。胡乔木的夫人谷羽,是资料室的资料员。毛泽东主编的中共六大以来的文献,原是为召开中共七大准备的,后来成为整风学习文件,最初排印的只是单篇活页,胡乔木校勘得很认真,不仅改正了错别字,连原先误印的地方都校了出来,他觉得有把握的,就改正了,还有疑问的,他就批注在旁边,让毛泽东斟酌,这使毛泽东很满意。这年的八九月间,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决定,将这批单篇活页文件,汇集成册,定名为《六大以来》。
《六大以来》发下去,大家通过学习,分清了党内两条路线,许多同志又要求将中共六大以前的党内文献也能编印出来,以进一步弄清党的历史。1942年3月,毛泽东又主持选编《六大以前》。为了纪念广大党员同干部的整风学习,毛泽东于1943年7月,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书和1941年12月以后的党内文件,选出131篇,以《两条路线》为书名,分上、下两册,印2000套,分发范围更广。胡乔木协助毛泽东选编《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在这段时间,胡乔木几乎是在资料室度过的,资料室收藏的党内文件和图书报刊,为他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1941年9月26日,毛泽东组织在延安的中央委员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中共20年历史,胡乔木协助毛泽东摘编《马恩列斯论思想方法》,当时的延安,图书很缺乏,胡乔木虽已担任了成立未久的中共中央图书馆主任,但仍难以满足,他跑遍了中央党校、抗大、鲁艺、陕北公学等学校图书室,才顺利地完成了摘编任务。
此后,胡乔木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起草党内文件、领导人讲话和为《解放日报》写言论,有时需要引用前人的话和典故,同样离不开去资料室(图书室)借书翻书。1947年3月18日,胡宗南的先头部队逼近延安,毛泽东电召在陇东搞土改的胡乔木回来,跟着转战陕北,这时,中共中央图书馆的藏书,用肩挑、马驮,将先期转移。胡乔木从中借得必备藏书随身携带。在途中经常翻阅。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安排胡乔木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政务院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翻译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他仍担任毛泽东政治秘书。
整个50年代,胡乔木除了完成毛泽东交给的,诸如参加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高饶反党联盟报告、批判赫鲁晓夫的文章等许多重要文文稿外,耗去他很大精力的仍是参加整理出版《毛泽东选集》。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主任是刘少奇,陈伯达负责选稿,胡乔木负责语法修辞方面的修改和标点符号的校正,田家英负责注释。胡乔木晚年,除了继续为党中央起草,如《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稿,主要精力仍放在整理出版中共党史文献上,一大批党史文献都是在胡乔木主持下出版的。胡乔木还倡导和主持出版了一大批重要图书,主文有:
胡乔木根据姜椿芳的建议,亲自出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主任,这是一部代表国家水平的工具书。
胡乔木倡议编辑出版一套《当代中国》丛书,如实地向全世界介绍新中国各方面的成就。
胡乔木指示中国青年出版社组织全国有出版社协作,编辑出版一套《祖国丛书》,现已出版了100多种。胡乔木还支持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我的中国心》丛书,为丛书写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序言。
胡乔木支持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编译出版许多国内外有影响的社科、文艺著作。不少知名作家的著作,如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吴寿彭翻译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周作人三种未出版的译书(日本《浮世理发馆》、《枕之草纸》和希腊《卢奇奴对话集》)等等,都是在胡乔木的关心和支持下,才得以问世的。大量高质量图书的出版问世,丰富了图书馆的库藏。
盐城“胡乔木藏书室”
胡乔木一生爱读书,积聚藏书多达十几万册。为了使藏书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80年代末,胡乔木主动捐献出张本村故居独门独院三间瓦房,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万余册藏书,委托盐城驻京办事处送去,办了一个“六一图书馆”,并亲笔题写馆名,赠给他的学校张本小学(原名鞍湖小学)。
胡乔木病逝后,夫人谷羽遵照他的遗嘱,将家藏的极大部分藏书,除了其中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部分,上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以外,其余的十几万册图书,全部捐赠给了盐城市图书馆。1997年,盐城市图书馆开设有由胡绳题匾的“胡乔木藏书室”,向公众开放,每年都有一万余人前来借阅。
胡乔木藏书纪念室内的藏书,大体是属于三个时期的:
一是胡乔木学生时代读过的书。这些书有自购的,有同学赠予的,有赠送者签名或盖章,也有是向同学借阅后因故未能归还的。这部分书籍数量不多,如1922年共学社出版的罗素丛书之一:《德国社会民主党》,陈与漪译。
二是胡乔木在战争年代看过的书。有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解放区以及国统区、沦陷区出版的,也有外国出版的。这部分也不多。有一本“苏联外国文出版局印行”,“1948年·莫斯科”出版的《斯大林传略》,胡乔木用钢笔在上面写了多处眉批,一些重要句子还划横线。这书乃是友人从国外带给他的。
三是建国后胡乔木收藏的书刊。这部分最多,其中:有全国各地出版社赠送胡乔木的书,部分书上还盖有该出版社赠阅章;有胡乔木自己购买的;还有解放前出版的书刊,解放后影印的。
在胡乔木全部藏书中,有关党史文献书稿均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当代中国研究所收藏,胡乔木阅后批注过的书,大部分都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因为“胡乔木传记”写作组就设在当代中国研究所。
胡乔木藏书上都钤有图章,大部分是胡乔木身边工作人员收到书后,加盖一个菱形的“胡乔木藏书”章,用号码机编上号码即存档;一部分是胡乔木收藏的,盖有两种图章,有的盖胡乔木署名章,有的盖“乔木藏书”章。
(江苏省盐城市文联曹晋杰)
链接胡乔木休息的一大方式是同时交叉地看五六本内容完全不同的书。
余思1.胡乔木有哪些主要著作?
2.《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是怎样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