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铸成是资深新闻记者、评论家。徐铸成从事新闻事业长达半个世纪,这是与他早年泡在图书馆博览报刊是颇有关系的。
从小先生到小读者
徐铸成的小学时代是在家乡江苏宜兴度过的。
当时,他家住在一个破落户的大院内,每逢盛暑,各家晚饭后便到院子里乘凉,一位曾当过私塾老师的堂伯乘兴来念“唱本”。如《安邦定国志》、《天雨花》、《笔生花》,有时也讲《精忠说岳传》、《三门街》、《三笑》、《九美图》、《七侠五义》等书,徐铸成耳濡目染,从此对旧小说发生兴趣。在他读三年级时,有时识字的叔伯有事不能赶来唱书,而曾祖母又急于要知道“下回分解”,就命他试试看。他居然“当仁不让”,也说得头头是道,久之竞也成为小先生了。此后为了不判提高,他常到图书馆找些旧小说阅读。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他听堂兄谈到吴佩孚在洋铁桶里放鞭炮,吓退了段祺瑞军队的事,觉得有趣。堂兄还介绍说是从报上看来的。从此徐铸成便寻找报纸看,他在育婴堂“公共阅报处”,发现了《申报》和《新闻报》等报纸。自此以后,每天放学,就溜到育婴堂去看报,由生吞活剥而逐渐理解内容。有时也对同学津津乐道地话说“见闻”。
1922年,十五岁的徐铸成考进了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有一间学生读报室,午饭后休息时间及晚上自修课的中间才开放。饭后,能看到当地的《锡报》、《新无锡报》和上海的《申报》、《新闻报》等。
当时他看报,首先是国内要闻,以后才注意国际新闻和副刊。最使他感兴趣的则是《申报》的“飘萍”通讯,《新闻报》的“一苇”(张季鸾)通讯,《时报》的“彬彬”通讯。报纸来了,他首先找这些通讯。
白天采访,晚上进图书馆自修
1926年暑假,徐铸成考进清华大学,课余仍然热衷泡在图书馆。他从图书馆里读到天津创刊的《庸报》,并从报上读到征文启事。便写了《笑的历史》一文应征,内容是以他的一个远房侄女悲惨的一生作为模型。全文只有450多字,被评定为第一名。
1927年暑假,徐铸成又借了别人的文凭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由于家庭经济情况日益艰难,促使他须找一个可以半工半读的职业。一天在图书馆阅报时,看到有上海《日日通讯》社招聘北京访员的广告,据此,他据当时北京各报连载军阀孙殿英盗掘清陵的消息,编写了一篇《孙殿英盗陵记》寄去,随后,又以别的题材写寄了两篇。几天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都刊载了《日日社》的这些“北京特约通讯”,该社的聘书也寄到了。这也鼓励他著文,于是,他泡在图书馆的时间更多了、
一天,他在图书馆渎意大利作家邓南遮的短篇小说集。当看到有篇写一个少女如何受坎坷,被迫害而死,故事相当复杂,文笔也很流畅的作品时,便借助字典,花了几个晚自修的时间译出,投寄《国闻周报》,被采用r。不久国闻通讯社聘他为实习记者,兼任天津《大公报》的采访员,从此走上了记者之路。
1932年初,徐铸成任《大公报》驻汉口特派记者。他白天采访新闻,撰写电讯,晚上跑图书馆进修。开始是细读《资治通鉴》,并精读《史记》、《汉书》等前四史及《晋书》,后来还逐篇读了王船山《读通鉴论》和《宋论》,从而理解到这些书籍是记者知人论世必备的知识,而且历史是昨天、前天的“新闻”,史论则是对昨天、前天“新闻”的评议。
“对辞海图书馆我是不请自到”
1958年,徐铸成被下放农村劳动。翌年他被安排到上海市出版局“工作”。这时他爱上两份报纸:《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前者看它连载的杂文《燕山夜话》,后者是读欧阳山长篇小说《三家巷》。
1964年,徐铸成被编制在上海出版文献编辑所,该所的业务就是搜集、整理新闻出版史料,他被分派到报刊组,整理《申报》资料。就此徐铸成又常钻进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翻阅《申报》,制作主要篇目索引,当时他还参予筹备《申报》影印工作,并设想为《申报》编分类索引。
他是多么想念这份《申报索引》啊!还经常想到,这份《申报》是珍本,必须保护好。
1974年,徐铸成离开了曾生活劳动五年的新闻出版系统五七干校,被安排在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图书馆(时称上海人民出版社辞海编辑室资料组),做剪贴工作,或制作报刊文摘卡。1975年的“评法批儒”,又奉命制作各地报纸有关评法批儒的文章检索,并将有关注释制卡供修订《辞海》参考。
当时我也在辞海图书馆工作,有次在闲谈时,他对我说:“如要我主持出版社工作,我首先要抓图书馆,将馆藏70万册死资料变为活资料。”我问:“怎样才能将死资料变为活资料呢?”他说:“要鼓励图书馆同志博览群书,或是硬性规定每人熟悉一个或若干学科,如编辑要用资料时,即使他讲不出书名,也可向他们主动提供和推荐资料。现在有的领导往往惧怕大家多读书,有的所谓内部书,竟连资料员也不让看。以至有人要借书时,只能是一问三不知。”
言为心声。这正是一位大家之说,是他在图书馆实践中的认知。
有天,徐铸成还对我说:“现在辞海编辑所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我们图书馆有那么多藏书,那么多资料,而却往往是为了一个短短的词条,也要到处求人撰写。这岂不是抱着金饭碗去讨饭吃嘛!”我问:“应怎么办呢?”他说:“可在图书馆内成立一个资料研究小组,平时可系统地检索、研究资料,如需要增补少量词条时,可由研究组同志撰写。”稍停,他又补充说:“舒新城编老《辞海》时,不也就是靠编辑组自己撰写的吗?”
1978年,徐铸成被聘为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审查部分《辞海》稿。《文汇报》为给徐铸成落实政策,将他的组织关系又转回报社。但他仍不忘辞海图书馆,并时常前来谈天说地,他说:“我在最困难的时候,是辞海图书馆收留了我,保护了我。”还说:“对辞海图书馆我是不请自到,在这里我可以上窜下跳。”
(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王震)
余思1.你是如何利用图书馆阵地读报的?
2.如何理解报刊史是运用报刊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