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3032500000064

第64章 陈毅:上海图书馆的题匾者

陈毅一生爱读书,他的博学多才、倚马万言,闻名中外,但陈毅和图书馆却并未有多少文字披露于世。这里所写的,只能是集缀,有见诸于本本,或来自于口碑,以窥全豹,可见一斑。

要秘书到北京图书馆查阅《晨报》发表的作品

20世纪初的读书人,通常都始于家庭藏书诵读,然后走进学校图书馆的。

1916年,陈毅考进成都甲等工业职业学校。

这时,他经常进入图书馆,如饥如渴地为认识各种新思潮,阅读各种进步报刊。他还捧着《杜诗镜铨》等书,赴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处瞻仰,此外还熟读《孙子兵法》十三篇和《六韬》。

见有陈毅和图书馆的比较准确的记录,乃是他在北京中法大学时期。北京中法大学是李石曾创办的。李石曾曾倡导勤工俭学留法。这座大学是在原先的法语预备学校扩充的,正式名字叫“中法大学西山学院”。因为校址设在西山碧云寺。学生很多是被迫回国的勤工俭学的学生。

因为主要靠自己学习,陈毅经常去的就是大学所设的图书馆。他的同学刘缉之后来回忆说,“如果星期日找不到他,准是到图书馆看书去了”。①说是大学图书馆,其实草创之时,它的规模还比不上一个省级中学的普通图书馆。寥胜于无,在那里他借阅了见藏的中国古典文学和法国文学作品。

陈毅还向同学推荐读好书。

他的同学、后来的北京大学郭麟阁曾回忆,说他原来与陈毅不相识,有次陈毅见到他在读《保罗·威尔其尼》,就对他说,“这本书没有什么意思,思想性不高。假若你有工夫,可以读读《悲惨世界》。我读第二遍了”。随着又和他从雨果谈到法国,谈到中国,谈到社会上的不平与黑暗,人民的善良和抗争。

郭麟阁教授说:他们初次相识的情景,使他终身难忘。

以书会友。图书介绍和选择阅读,也从另个侧面写了陈毅。

有一天,陈毅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法文原版莫泊桑诗集,非常高兴。他立即把其中的一首诗翻译出来,取名《吟墙》,送与北京《晨报副刊》发表;并大为莫泊桑打抱不平,说大家只知道他是小说家而不知他会作诗,真太冤枉了;于是又写了一篇《诗人莫泊桑》。

当然陈毅爱读的还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向导》和《政治生活》、《新青年》,他也曾告同乡、同学金满城多读些《新青年》。据金满城回忆说,那个时候的陈毅,“最爱的是新文化一套书籍,科玄论战的若干文章他非常感兴趣,报上一有他就收集”。

1925年4月,陈毅因对文学的爱好,和金满城、李嵩高发起、组织了学生文艺团体“西山文社”。并拟定该社奉行事业有四,其中之一就是“设立图书室”,图书室估计藏书多是文学,包括法国文学原版书;而文社另一事业,就是“出版作品。该社社员多通法文,经常翻译和介绍法国文学”。

陈毅创作了不少小说和评论,也用图书室藏书翻译了若干法国文学作品。

24年后,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在北京的陈毅要秘书沈北乐到党中央办公厅找杨尚昆主任,开一张介绍信,赴北京图书馆查阅他于1925年左右在北京《晨报副刊》用“曲秋”笔名写过的文章。当时秘书在图书馆抄下了多篇文艺作品,其中有《十年的升沉》、《西山埋葬》、《归来的儿子》、《生日》;译米塞诗《歌与愁》和《文学家你走哪一条路?》。

他特别提到,要注意寻求《红楼梦》的古本

1940年11月29日,时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的陈毅,刚随华中总指挥部从海安迁来江苏盐城一地,就前去寻访盐城东门大街的硕陶图书馆。它创办于1928年,是富商祁金镕出资一万银元创办的,原因是他儿子祁硕陶赴美留学病逝在国外,为了纪念他才取名硕陶图书馆。这个馆规模不大,建筑为两层木楼,楼上藏书约万余册,楼下是阅书室、阅报室和儿童书刊阅览室。1939年3月,国民党军从盐城撤退时遭到过破坏,随后日军占领盐城,再次受到破坏,图书损失了一部分,建筑也拆毁了部分门窗,但在当时敌后能有这样规模的图书馆,还是少有的。

陈毅在这里召开了盐城县士绅座谈会,提出了建设抗日根据地的要求,特别讲了文化教育建设,保护好像硕陶图书馆这样的文化设施。这使与会士绅很受鼓舞,认为共产党、新四军确实不同于国民党军队,重视文化、重视知识。会后,开明士绅张逸笙、蔡显庭等,主动捐赠了家中的部分藏书,以充实硕陶图书馆。

谁知隔了一个多月,日伪军于1941年1月16日,派飞机轰炸盐城,敌人是为寻找新四军和华中局领导机关而来,硕陶图书馆也遭到轰炸,主楼炸坍了一角,藏书也被毁了一部分。陈毅闻讯,立即派专人前来查看损失情况,指示修复木楼,抢救劫余的藏书。

30年代,国民党的江苏省政府设在镇江,省图书馆也设在镇江。日军占领镇江前夕,省图书馆长柳贻徵将全部藏书十余万册船装至江北,在大运河两岸同日伪军打游击作流动转移。1941年4月,苏北文化协会在盐城开首次代表会议,有代表将此等事报告陈毅,陈毅十分关切,当即发电报给苏中行署主任管文蔚,请他设法与柳贻徵联系,将这批图书运到盐城。因为当时盐城创办了抗大分校、鲁艺华中分院、华中党校等。人员、房屋俱全,缺少的便是图书。同时,他还指示阿英,立即赴兴化,把书全运,或仅将善本运来,其余就近埋伏;并为此事专与阿英晤谈,嘱阿英先起草一份电稿,由他签署,拍往兴化县政府,询明情况后再确定妥善保藏办法。正在此时,日伪军“大扫荡”开始了,这些图书只得就地埋伏,等到粉碎“大扫荡”,它几乎都损失了。陈毅知道后叹息不已。

亲自为上海图书馆选择馆址

上海解放初期,出任市长的陈毅,日理万机,也很重视图书文化事业。

据上海图书馆李芳馥馆长回忆:早在解放军行进途中,陈毅就说,“我们还要组织力量,加强对文物、图书的保护,因为上海也是书海。”

1949年8月,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成立,陈毅任命李亚农为主任,徐森玉为副主任。李亚农是文物专家,徐森玉是文物鉴定家和图书版本专家;并指定由他们筹备建立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李亚农根据陈毅指示领导筹建工作。他说,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办起一所规模宏大的新图书馆,尽快开放,让千千万万的人来看书。

旧上海的市图书馆设在闹市区福州路一幢大楼的顶层,下面是个菜市场,嘈杂的人声、车声从早到晚严重干扰了图书馆所必需具有的安静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陈毅亲自选择馆址。原先找了西区一幢大楼,最后指定市中心的原跑马厅主楼作为新的市图书馆馆址。他并为馆招题匾:“上海图书馆陈毅”。它被制作成红底金字的匾额,横挂在正门上。十年浩劫中,馆招的落款“陈毅”一度被挖去,直到70年代后期才恢复了原状。

陈毅重视文物、图书。当张元济将家藏的三份太平天国十一年(1861)颁发的“海盐县粮户易知单”田凭捐献与国家时,陈毅看了后,亲自作了题跋:“太平天国遗物现已难得,此作完整无缺,甚可贵也。陈毅仲弘。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七日。”称赞这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后代应该爱护、保藏。

1951年,张元济送给陈毅一册《涵芬楼烬余书录》。20年前,即1932年“一·二八”,张元济手创的东方图书馆及涵芬楼为日本侵略军焚毁,所藏图书全毁。唯存在银行保险库的涵芬楼500部精品得以幸免。此“书录”就是对此劫余的500部书来龙去脉,作一概述。

陈毅接到“书录”,不禁感慨系之。

他回信给张元济说:“惠书及《烬余录》收阅,甚佩长者保存古籍之美意。今者人民政府明令收集古代文物,设部专司其事。先生之志,继起恢宏,诚可庆也。弟窃谓东方图书馆之损失,蒋党之罪与日寇相等,或见过之,开门揖盗,盗寇大至。”

对于张元济等创办的合众图书馆,陈毅也很关切。当他接到张元济信告合众图书馆现状事,就转告市教育局派人进一步了解图书馆情况,询问图书馆有何困难和要求。

上海近现代为文化集萃之地。1950年5月,金山藏书家姚石子家属将其“复庐”所藏图书4万8千册(内含抄校本300册)全部捐献给国家,其中有罕有的明崇祯版《松江府志》、张啸山日记、顾覆光手稿、田篑山批校《五代史记》、李白华《恬致堂集》和各家批校《汉书》、《后汉书》等。陈毅浏览后,称赞了他们的爱国行为,并特为姚氏家族亲笔书写《金山姚石子先生周年甲遐庆致语》。

此文手迹刊见于当时出版的上海《大报》。

建国后陈毅工作是非常繁忙的,但读书也是很抓紧的。他提倡多读书。有次在送三野娃娃剧团到京剧实验学校深造,就要他们要多读点唐诗,读李白、杜甫的诗,读元杂剧。1951年春天,陈毅在住医院治疗期间,以在几十年革命斗争中,戎马倥偬,得此小休,竟读了中国旧小说笔记和莫里哀戏剧、屠格涅夫小说。当时,上海文管会李亚农还替他借来宋、元、清名人书画数十件。得读人间稀世书,真是欣慰莫似。他写信与张茜说,读了后,“眼界更阔了,吾国艺文之富诚足自豪并加热爱”。

1952年,陈毅在杭州休养。休养期间,他在西湖博物馆观赏了“明、清人学画,问有佳者,以黄道周字为压卷,另看太平天国文告数种,亦足资研究”;后又在附近孤山的浙江省图书馆看文澜阁《四库全书》和所藏的几册《永乐大典》。他说,“以大典制作最精,其古色古香令人悦目,不必言其内容矣”。②

有次在北京图书馆,陈毅见到南宋末年宰相贾似道主持刻的书卷,陈毅知道“是无价之宝”。后来,即。1961年3月,他在北京召开的戏曲编导工作座谈会上,由明传奇《红梅阁》李慧娘谈到贾似道,就借题发挥,谈论宋人刻本。由此又谈了对收购古书、保护文化遗产的看法。他说:“我很赞成收购古书,哪怕是反动的书籍也把它收起来,备而不同,不要把它拿去烧掉。把它烧掉就可惜了。第一,是将现有的加以保存、收藏;第二,是发掘;第三,是要加以整理。整理就要有所去取了,要去取糟粕,取其精华。整理改编要保持原有的架子和格调,还要有点发展,变为新的产品,这是一个改组,也是一个革命。”

这也堪称是行家之谈了,没有多年的图书馆知识,是说不出这番话的。

①《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

②蒋洪斌:《陈毅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54—655页。

(上海市徐汇区政协盛仰文江苏省盐城市文联曹晋杰)

链接陈毅推颂马公愚字,请他题匾“上海市人民政府”。

余思1.陈毅素有“儒将”的美誉,本文所述,可见一癍。你还知道他有哪些热心文化的往事吗?试举一例。

2.陈毅喜读唐诗,且多引用于诗文间,试法出其中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