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3032500000048

第48章 陈垣:自目录学寻史源,从校勘学找史实

陈垣教授,著作等身,是为国际史学界誉称的史学大家。他在中国历史文献学领域的研究也同样令同行人瞩目。

治学之路,始于《书目答问》

陈垣少年治学并未得到什么大师指引,五岁时,被送到学馆读书。虽苦读“四书”、“五经”,也从不求理解,只不过死记硬背而已。他开始自觉地发奋读书,还是偶然发现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后,这本书列举很多书名,还注解着每本书的作者,以及刻本介绍。从这本目录书里,除去经书以外,还能看到了史、子、集各部书籍情况。后来,他与大学毕业生谈读书经验时说,“书中列举很多书名,下面注着这书有多少卷,是谁所作,什么刻本好。我一看,觉得这是个门路,就渐渐学会按着目录买自己需要的书看”。这书使他大开了眼界,初步了解了中国古籍文献的概况,丰富了目录学知识。从此,他就按照《书目答问》的指引,借书、访书、买书、读书。他从《书目答问》人手,进而研究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后的几年,又把它读了多遍。他开始对史学有了兴趣,盼望有朝一日能读到《四库全书》这部大丛书。

对《四库全书》的精心研究

陈垣定居北京以后,向往读《四库全书》,但此时正值民国初期,溥仪尚留住在宫中,一般人是不能进文渊阁看书的。后来他在听说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四库全书》运到了北京,放在国子监前街方家胡同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就不管严寒酷暑,每天自所住的城西南角象坊桥,到城东北角方家胡同去阅读《四库全书》。当时紫禁城前后的东西街道还是宫廷禁地,没有直通道路,必须绕道而行,来回路程需要三个多小时,逢阴雨风雪,甚至要四个多小时。他每天清早带着一盒午饭,图书馆刚开馆就赶到,午间喝点水,吃点冷饭,又继续看,不到关门时间,决不离去。就这样,在图书馆面壁了十年。

《四库全书》包括470多种著作,共计36300多册,他都仔细进行了分析、研究,尤其注意钻研了其中的史部。他在读《四库全书》前,自先就对这部丛书著录的书名和撰者作了索引,编写了《四库书名录》、《四库撰人录》。他对《四库全书》作了全面研究,当时流行的有一种赵怀玉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四库全书》尚未完成时印行的,后来因文字狱的株连和其他缘故,有些著作被撤换,陈垣用这本目录与实际存书相校对,了解到这部目录和《四库全书》不完全符合的实际情况,校出有书无目、有目无书、书名不符、卷数不对等情况,了解了《四库全书》搜集、编纂、禁毁、抽换的变化过程,写成了《四库全书书名考异》五卷。当时京师图书馆接受这部书后,未及自行编目,就是使用这部目录的通行本借书取书。管理人员还不知道这部目录和原书有不合处呢,他们对陈垣所要借的书,常常弄不清书的有无。但陈垣却心中有数,知道哪些是有目无书,哪些是有书无目。不仅如此,他还知道某一种书放在某一书架的某一层上。有一次,他写了一张有书无目的借书条交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找了一阵没找到,陈垣说:“你到馆内某某方向,第某某排,第某某架去找,一定有。”管理人员按照他说的去找,果然找到了。原来陈垣在摸清了全书的排架情况后,摹制了一份“四库全书排架平面图”,图上精细地画出了书架的位置和次第,写明每一层书架上图书的书名,按图索骥,当然就比管理员更清楚书所在的位置。

为了掌握中国历史文献的概况,陈垣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了详细的研究,他带领几个中学生查对了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两个人一组负责对每部书逐页检点,发现错误,就在目录上圈出。由此,他编写了《文津阁四库全书册数页数表》。解放后,有人写文章,提起《四库全书》中哪本书数量最多,一般人总以为是《册府元龟》,陈垣予以纠正:第一部是《佩文韵府》,第二部是《册府元龟》,第三部是医书《普济方》。

他把自己书斋取名为“励耘书屋”

陈垣治史,也必然涉及目录学、年代学、史讳学、校勘学。

目录学是陈垣从小就下苦功的一门学问。传统的目录学着重于书本的版本、源流等方面,而他则进一步探讨书本的内容及史料价值,还自己编制了许多重要书籍的篇名索引和专题索引,在一些前人文章中极难找到出处的人名和事实,他也能利用丰富的目录学知识,寻找它们的史源。

为了研究元史,陈垣编写了《元朝六十家文集目录》。陈垣编写的目录除了前已提到的《四库书名录》、《四库撰人录》、《文津阁四库全书册数页数表》,他所著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论述了有关佛教的重要史籍,也论述了这些史籍对一般历史研究的史料价值。这是在目录学方面有创造性的一部著作。

年代学研究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基本课题,因为关于时间、年代的记载,是历史记载必要的构成部分。但由于中、西纪元之差异,一年往往可以相差十几天到五十几天,而近代学者往往以中历的某比值当西历的某年。如果不进行细致的计算,则在年尾、年前的史事纪年有时会相差一年之多。有如秦及汉初的纪年,都是以十月为岁首,这同西历纪年的距离就更拉大了。阿拉伯史书所用赫吉拉历是太阳历,即所谓回历,与中国旧历换算,每经三十年积差一年,一千年要相差三十多年。如不了解这三种历法的差异,则在历史记载的运用上,必然会出现很多可以避免的常识性误区。陈垣所著《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为这三种历法的纪年提供了确实可靠的换算工具,为中外史料在纪年方面的运用开辟了方便的途径。陈垣的年代学研究充实了工具书内容。在中国佛教的研究上,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如《书内学院新校慈恩传后》、《大唐西域记撰人辩机》等,都以善于利用年代学的方法,排除多年陈结,获得新解。

校勘学是史学考证之入门。陈垣认为:“校勘为读史先务,日读误书而不知,未为善学也。”清代乾嘉学者对于古籍的校勘,作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他们只作了具体的校勘工作,而没有形成为一门学科。陈垣以《元典章》校勘为范例,用五种本子同沈家本刻本《元典章》对校,发现沈刻本讹误、衍脱、颠倒、妄改的地方达一万二千余条,他据以写成校补札记六卷,补缺文三卷,改作表格一卷;又在12003多条中选出十分之一,加以分类和说明,成《元典章校补释例》六卷,共50例。

陈垣要求自己做学问要像耕田锄草一样,业精于勤,深耕细作。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励耘书屋”。而“励耘”不也是这位学者一生勤奋治学的真实写照吗?他为中国历史文献学所作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图书馆学。

1971年6月陈垣在北京病逝,遵照他的遗愿,家属将他珍藏的四万余册图书全部捐献国家,现保存在国家图书馆。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朱正娴)

链接陈垣习惯散步,每日早晚各1000步,以诵《千字文》为难,散步时即默诵幼时所读的《千字文》以记步数。因用数字记步不易准确。《千字文》诵毕,1000步亦皆走完。

余思治学爱书者几乎都要为自己住处或书斋取名,请列举当代5位学人的书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