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3032500000039

第39章 李公朴:读书不要倾斜文学书籍

1932年12月,申报流通图书馆在上海开张了。这是史量才接办的《申报》在纪念该报创办60周年时所开办的一项“普及民众教育”的文化措施。

经陶行知推荐,李公朴出任图书馆馆长。

李公朴在图书馆工作了5年。

面向店员学徒工人

万事开头难。草创初期的流通图书馆,设在上海南京东路大陆商场的三楼,虽然是车水马龙的热闹市口,但图书馆设置很简陋。藏书仅4000册,人员加上馆长李公朴也只有4人。开办的第一天,来馆读者早晚只有20余人次,开办一个月,总共也只是400余人次,可谓门可罗雀,寥寥落落。

可是李公朴并不气馁,开始是通过向附近商店、中小企业工厂散发由他起草的“借书简章”,向那些渴求文化知识的店员、学徒、工人们“通信”,明确和认识流通图书馆的职能,“本馆以改良业余生活,灌输常识,引导失学之成人与青年,对读书发生兴趣,增进其工作之技能与服务之效率为宗旨。专为供给本市《申报》读者及各商店工厂职员、工友、练习生而设。”“通信”中还提出为了方便读者,规定了每天“送书”上门的范围和路线,并为边远地区展开“邮借”(后为“邮递”)业务。为了强化读者阅读度,图书馆坚持每两周公布一次新书,每月编制新书目录,还要求每个读者一星期能读完二三本书。经过一番努力,读者人数月月有所递增,到第二年12月阅读人数全月竟达2702人次;借书人数也由开创时第一个月的618人次增至翌年11月全月的15047人次;邮借也有500余人次。

李公朴是很注切图书的教育功能的。他说:“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意义,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大众的学校,那些无力求学的人们都要在这里求取他们所需的知识。”(《本馆的新使命》)因而他非常注意读者的阅读倾向,每月必读的报告是来自流通部的几份读者调查表,表中有每月读者人数、来馆男女、年龄比例和读者借书统计。当他在1934年春看到开馆以来全年的出借图书统计,此中小说占32.97%,文学占13.11%,而哲学占3.47%,教育占3.33%,医药、美术各占3.48%,把这种阅读倾向,视为是一种文化资源。

读书指导——“益友和导师”

1934年1月,流通图书馆举行周年纪念,李公朴主编了《一周年纪念册》,他就图书馆职能撰文,总结了很重要的三点:一是大众化;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意义;三是负起推动中国文化复兴的责任。因此他策划从新的一年始,流通图书馆的一个任务是辅导读者学习。“以前只是将图书供给读者,凭他们自己的能力自己去摄取,而现在是进一步的告诉他们要怎样读书了。”(《本馆两年来的进展过程和今后一年的计划》)为此,在他的倡议下,又开设了“读书指导”和“外埠邮借”两项工作,还制定了团体借书章程。

李公朴相当重视读书指导。早在1933年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平举行第二次年会时,就建议“图书馆应共同编制‘读书指导’以作阅览者之准绳”的提案。使图书馆负起“供给读者智识,负有改进社会的责任”。1934年,特创设了读书指导部“这个前所未有的事业”,“希望从消遣的途径上,指引研究科学的途径”。李公朴还为读书指导部规定任务,“提高图书馆对社会教育之效率,并有系统地指导读者作时代需求的各种科学的探讨”。“就是帮助读者在社会上获得有意义的生活,想把图书馆深入到民间去,使每一个人都与图书馆发生深切的关系,感觉求新智识的迫切和需要”。据我们所知,图书馆开展有读书阅读指导,而且把它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李公朴堪称是始作为俑者。

李公朴还从《申报·本埠新闻》热栏里,先后开辟了“读书问答栏”、“店员通信”、“业余周刊”等专栏,并聘请艾思奇、柳浞和夏子美(夏征农)等担任指导部指导,由他们在各栏撰稿,每日一篇,公开答复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用通俗大众语言解释当时社会上发生的种种问题,“帮助读者解决书中的疑难问题,读者可按规定手续通信质疑”(《创设读书指导缘起》),从而起到了“益友和导师”作用。

“读书指导”,开拓了图书馆业务,使读者和图书馆关系更为密切。在与读者问答中,也使社会更了解图书馆的功能,也为出版界提供了养料。后来风行全国的艾思奇《大众哲学》和柳浞《街头讲话》、夏子美《读书问答集》均分别发源于此,而后再集腋成裘诞生的。

李公朴还根据创设读书指导的旨趣,为引导读者研读社会科学和进步刊物,且编辑了业余读者各种自学入门材料。它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编辑每一学门初学时最基本的几种学科自学方法,如历史自学法、报纸的读法;第二部分编辑每一学门自学入门,如怎样自学社会科学,怎样自学文学;第三部分编辑每种自学入门,如中国哲学自学入门、经济学自学入门、英国语文学自学法,等等。这些材料,每种都约6000字,通俗易懂。

挑选图书,事必躬亲

读书指导的开展,颇受到读者欢迎。在创办的短短三个月间,就收到来自上海和各地,以至远在日本东京、朝鲜汉城等处的五百多封的咨询件。李公朴经常与那些素不相识的自学者写信,关心他们的渎书生活。有个读者在读到他的信后很是感激,有天还赶到馆长室,见到李公朴幽默地说:“李先生,你很能推销,可以去做一家商店的经理呢。”

李公朴主持的流通图书馆成绩斐然,众目共睹,获得友朋同赞。沈兹九在就纪念李公朴遭难时著文回忆:“我看到你的流通图书馆,将大批新书买进来,让那些缺乏精神粮食的上海小市民浏览借读。我看到那些新书变黄以至被撕得破烂。你将一迭迭借书卡片给我看,由二三百人增加到四千人”。①

①《忆公朴》,《风下》33期,1946年7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沈大明)

余思强化图书馆图书流通功能的措施很多,但流于形式的也不少。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简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