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成功的自己 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3030900000044

第44章 忌功高盖主

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与职位比你高的人交往时,千万记住不要让你的光芒抢了他们的风头。这是做人应有的城府,否则你就会因为得罪上司,堵了自己的后路。

对于许多人来说,人生的最大缺陷不在外部,而在自己。一旦做出一番事业,就难免要居功自傲,但这样做的下场往往比无所作为的人更惨。所以,一个有城府的人,应该知道居功之害。对此,古人非常注意,他们不论任何好事,都会守住自己的本分,知道退让,绝对不可以功高盖主,否则轻则招致他人怨恨,重则惹来杀身之祸。自古以来,只有那些与人分享荣誉者甚至是把荣誉让给别人的人,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同样,对那些可能玷污行为和名誉的事,不应该全部推诿给别人,主动承担一些过错,引咎自责。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完善而清高的人。

汉代晁错自认为其才智超过文帝,更是远在朝廷诸大臣之上。于是向文帝暗示自己是五伯时期的佐命大臣,想让文帝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委托给自己。这正是功高震主的表现。唐宣宗初即位,就看到功高权重的李德裕,心里忌惮,很不平衡,以至头发都被汗水浸透了,这与汉大将军霍光为汉宣帝护卫车乘,而宣帝严惮心畏,像有芒刺在背没有什么区别。功劳高了,人主震慑,这样的功臣当然会有自我矜傲的表现。

韩信可谓功高盖世,但因为其声名显赫位高震主,最终也落个可悲的下场。

秦末,韩信从项梁、项羽起义,为郎中。其献策屡不被采用,投奔刘邦,被萧何推荐为大将。楚汉战争时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兵占领关中。

后来,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间,他被委任为左丞相,领兵破魏、代,平定赵、齐,被封为齐王。后来与刘邦会于垓下,击灭项羽。汉朝建立,改封楚王。因受人诬告谋反,降为淮阴侯。陈貊叛乱时,有人涵告韩信与其同谋,欲起兵进宫长安,韩信便被吕后诱杀在未央宫。

想避免功高震主就要知进退之势,以下几条必须牢记在心:

(1)守法。从历史上看,循吏最易保全。《史记·循吏列传》中,司马迁所说的循吏,就是遵循法规,忠实执行命令,做能知时务识大体的臣子。如果以为只有慈爱仁惠、和善愉快,以仁义为准则的官吏,才称得上“循吏”那就大错特错了,遵守法令,严格地约束自己,这才是循吏的作为。

(2)不参与。即不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自己所执掌的权力中去加以实现。《论语》中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即舜和禹真是很崇高啊,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一点也不为自己。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政事之中是很不廉洁的举动,虽然似乎可得一时之利,但最终会为人们所厌恶,到那时,即便他的功劳再大,苦劳再多也终会抵消。

(3)不长久。古人曰:日慎一日,而恐其不终。身居高位时应一天比一天更谨慎,如同行走在危险的高崖之上。而且即使自己注意了,能得到善终的人也太少了。所以,位置越高,权力越大,怀疑猜忌的人越多。所以也就不可不防,不可不早做撤退的打算。

(4)不胜任。古人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即身居高位所面临的危险十分惊心动魄,就像以腐朽的缰驾驭着六匹烈马,万分危惧,所以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要时时谦让,功成身退,可得善始善终。

(5)不重兵。在古代,功高的臣子如果能够主动交出兵权,那么对君主的威胁就减少了。所以“不重兵”就是自我裁军,以求自保的意思。

(6)多请教。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你的上司,他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所以在做事之前一定要主动向你的上司请教,探听他的意见,这样在办事时就有所凭借。

这几条不仅适用于封建官场,也适用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当中,尤其是在与领导的交涉冲突中。只有懂得进退,避免功高盖主,才能求得发展,这是做人有城府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