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遇见成功的自己 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3030900000001

第1章 学会忍耐处世

我国古代有首《六忍歌》富者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妻能忍和睦。

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忍耐处世与做人的关系。人生中总会遇到种种挫折,这个时候一定要识大体、顾大局,学会忍耐处世,否则就会遭受许多不必要的打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非常善于忍耐,但他的妻子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悍妇。她冥顽不化、心胸褊狭,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大打出手。有一次,苏格拉底正与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他的妻子忽然闯进来,对着他就是一阵大骂,接着又在他头上浇了一桶冷水。他的学生们本以为苏格拉底要对她怒声斥责,不料苏格拉底只是颇为幽默地说道:我早知道打雷之后总是要下雨的。

这个故事听来很有趣,极具西式幽默。也许除了苏格拉底之外,任何人即便不会大打出手,也会大发雷霆。苏格拉底的表现却不同于常人,由此可见他超凡的智慧与精湛纯熟的人生修为。苏格拉底说精于马术的人,总是喜欢烈马的,他把自己的妻子喻作一匹烈马,选择这样的妻子,就是为了练习自己的“马术”

试想一下,如果在当时,苏格拉底对他的妻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那后果会怎样呢?不但会破坏了他与学生们探讨学术的良好氛围,弄得大家彼此尴尬,而且还会变本加厉地激怒妻子——不知道她还会干出些什么来,同时还会使一个睿智的哲学家的完美形象荡然无存。

忍耐不仅是一种修养,还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很多名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忍耐功力。

近代史上的曾国藩就是一位善于忍耐的政治家。他曾经说过: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因此,他十分推崇“坚忍卓绝之行”主张在官场上与人交往时要“一味浑厚,绝不发露”他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并以此来明志、励己、勉人。曾国藩虽然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有其必然的阶级局限性,然而,他所提倡的“坚忍”却是在任何时代都可取的。

忍他人所不能忍,才能为他人所不能为。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既不会溜须拍马,又不会投机取巧,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甚至连一天三餐中的两餐都没有着落,于是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乞讨。

有个小流氓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刀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架开,立个马步。众人一哄而上,等着看韩信的笑话。韩信认真地打量着这个小流氓,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他裆下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闻风而起,挥剑从军,并得到汉王刘邦的重用,拜封为大将军,统领全军,威名四扬。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之功,从此成为千秋佳话。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般人很难理解韩信的钻裆行为,所以,周围的人都耻笑他。但是,如果韩信当时一气之下捅死了小流氓,按律当斩,自然就无法再施展自己的抱负。韩信忍辱负重,不因与小流氓争一时之短长而毁掉自己的前程,这种忍耐精神,既不是屈服,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委曲求全,以暂时的退让集聚力量。古往今来,以忍让求大业者数不胜数,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到魏国司马懿的“装病夺权”人们在传颂这些故事的同时,也在佩服他们的忍耐精神。如果勾践和司马懿不是以暂时的忍让积聚力量,磨炼意志,而是采取公然对抗的做法,将无异于自取灭亡,何谈成就大业?

学会忍耐处世,是成就丰功伟业的需要,也是成功做人的需要,我们应当学习、提倡忍耐处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