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3030800000045

第45章 习惯44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学校是公平的,每个同学上的课一样,做的作业一样,从老师嘴里听到的讲解也一字不差,然而在考试成绩上,却会有十分大的差别。只能说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说,在任何一个班级,排名在10名以外的学生,都是以被动学习为主,只要能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成绩都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高。

凡事预则立,学习更是这样。课前预习,不仅能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概念,更可以带着疑问和难点去听课,还能事先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在课堂上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和加强理解。

预习,就是对上新课作准备,而且是最好的和最重要的准备。

成语“笨鸟先飞”中的先,就是先学一步。对于一篇课文,在老师开讲前先预习,可以让我们学起来心中有数。因为是新课,预习时可以不求甚解,只做到知其然,同时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再求甚解,搞清预习中的难点、疑点和重点,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习新课时先有准备,心中有数,自然会减轻学习难度,学起来既轻松,也会学得更好了。对于一些重要的地方,还能记得更牢。在预习中有印象的地方,老师讲解时你会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与熟悉感,接受起来不产生记忆上的排斥,反而易于吸纳。不预习从未接触过的新课,一上课就听老师讲,就会一头雾水,感到陌生,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难度。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新课时做好接受知识的准备过程。如果没有预习,只好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也要避免预习时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不动笔。这种预习虽耗费了时间,却达不到学习的效果,等于是在浪费时间。预习得好,而且形成习惯,等于是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是能够终身受益的。

沈阳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张晓燕,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眼下,她正和学校全年级的同学们在一处幽静的小镇私立学校里进行最后3个月半封闭式高考前集中冲刺。春节期间和她谈及学习心得,张晓燕笑着说:“每个人都有与人不同的学习体会,我觉得我最突出的一个方法就是课前预习。”尤其是语文课,课前预习比其他科效果更明显。比如高二下学期学习古典文学单元时,我对《鸿门宴》的预习收获特别大。我首先从阅读提示开始通读了一遍课文,并将所有注解对照原文读完。然后再研究性地反复看阅读提示,将其分段对照课文再读。这样,我不仅初步弄懂了本文的故事发生背景,明白了鸿门宴的戏剧性即矛盾冲突,还抓住了作者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行为、情态的刻画,对于课文中一些特别精彩的语言词汇我也作了摘记,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秋毫无犯”、“劳苦而功高”等。然后,我再通读第三遍,就觉得亲切、熟悉了,并且从中受到作者对人物与故事的写作启发。但我绝不在预习中做一个字的作业,那样会因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深、不确切产生错误,一旦错的东西先入为主,今后改起来就难了。我还是按惯例作些记录,留待次日老师讲解或课堂上提出质疑。这样一来,预习就会轻松些,上新课时心中有数,学习有针对性,新课就成了我的旧课,掌握得就更牢了。

通过预习,张晓燕获得了她自己总结的两大好处:

首先,预习可以提高自己记笔记的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上新课时老师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都十分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而且有的已在预习中记过了,为45分钟的课堂节省了时间,减轻了负担。我就把重点放在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有时,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的问题,也正好是我在预习中重点记录的地方。这说明我抓的问题还是比较准,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与理解问题上。

其次,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与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提问,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上。这样就使我上新课时疑惑易解,听起课来轻松有味,思考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好。

张晓燕也强调了预习中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苛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做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任课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便消灭“拦路虎”。还有就是预习一定要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时间少,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当天的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如此会打乱正常的学习秩序。她说她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

应该说,正确的预习是每个同学都需要的,但方法和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得当。否则,本末倒置,其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对于学习差的同学,总认为自己忙不过来,挤不出时间去预习,因为上新课时听不懂,课后需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其实,他们学习差的原因可能就在没有预习上。学习本身是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4个环节组成的。预习是头一个环节,缺了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几个环节的正常连接,难以运转了。假如以前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现在就改变它,坚决做到先预习后上课,但也不要一下子铺得太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先从重点搞起,按时间多少安排。这样既不太紧张,又从容不迫,还可找准切入点,带动并推及到其他功课,达到预习的好效果,并由此养成预习及自学的好习惯。

记住,学习的关键在自觉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己自觉学习的好方法。

他们是这样看预习的:

2002年高考河北省理科第一名许磊说:“预习就是适度超前,这是我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大部分优生都如此。”

2002年高考浙江省理科第一名孙思思说:“我从来都是每门课必预习的,但绝对是在完成了当天的作业以后。预习了,上课时就能跟着老师讲的思路走,否则会一片茫然。预习了就会心中有数,有利于加强理解与消化。”

2002年高考天津市理科第一名张继涛说:“预习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新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障碍。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002年高考四川省理科第一名谢茜说:“我的预习更广,就拿语文来说,除了课文之外,我还扩散到对相关名著的阅读上。例如学习小说单元和散文单元,我就提前把相关的原著找来看。我在中学时就看完了《三国演义》《水浒》等,余秋雨的散文我也喜欢读。这样对我理解课文上的作品、作者、背景大有帮助。”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让孩子尽量能自己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有的家长,生怕学习上的疑难难住了孩子,只要孩子一提出,而自己又能帮忙的话,马上就会为其代劳。这样一来,孩子原本经过思考、费点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依靠家长解决了,久而久之,形成依赖习惯,学习上就难以养成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解决疑难的习惯了。这对孩子的预习和自学是非常不利的。父母们应当鼓励孩子尽量靠自己努力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2.坚持对孩子的预习作定时检查

最好是每天或每次孩子完成作业后,提醒孩子作新课预习。并且,对孩子预习的结果进行检查。这就要求家长自己首先得付出一点时间,真正了解孩子的课程,知道他们现在该做什么,明天该学什么,让督促和检查能有的放矢,这也是对孩子学习的一种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