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用心工作
3018500000022

第22章 用心工作,要有长远的眼光(4)

四是精思以知著。宋代苏洵说:“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思维可以补充眼睛观察的局限。观察和分析信息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见微知著,先见微,再析微,然后才知著,精思是善于知著的重要保证。人们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象,所接受的信息往往粗精同在,真伪并存。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有一般的规律,表象反映本质,量变必然导致质变,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领导要乐于动脑,勤于思考,凡事要问个所以然,要探个究竟,同时还要善于思考,精于思考,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和形势,对调查中听到的反应和意见,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清主次,鉴别正误,找出规律。

看问题不要事事较真

领导者要眼界宽广、眼光敏锐,但并不是说什么事都要看在眼里,什么人都要盯在眼里。因为一个人的眼力、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况且,不是盯得越紧、看得越清就越有成效。很多时候,领导者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见非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

领导者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坚持原则,凡事严谨认真.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在工作中,并非所有的事都属于大是大非的范畴,尤其在与同事及下属的交往中,如仍延续这种思维及行为惯性,不分场合,不分性质,事事较真,则可能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

(1)糊涂领导最精明

人有聪明和糊涂之分。聪观人明察秋毫,反应敏锐,把大大小小的事都记在心里,总要找到解决办法才肯罢手,往往心力交瘁,筋疲力尽;糊涂人对什么事都能看开、看淡,反应迟钝,反而话得潇洒自如,轻松自得。

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事不必看得十分真切,更不必都装在心里。难得糊涂是解脱烦恼的最好办法,这样,才可以集中精力去想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将精力耗费在如何应对别人上。有些人活得累,事业无成,就是把太多的心思用在别人身上,轮到自己做事时,反而没有精力了。

苏东坡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真正精明的领导者往往让自己表现得十分糊涂,他们深知这才是智慧人生。

糊涂领导以无招对有招,无为而治,御人顺其自然,放手让其发展。该精明时目光如电,该糊涂时不会顾及自己的面子、地位和权势。同样是治理,聪明领导事无巨细,披星戴月,事必躬亲,费力伤神;糊涂领导垂拱而治,不管不问,调动了周围人的智慧,以一己之力,发挥了众人之力。

有这样一个话题:国君愚昧无能,但充分授权,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良臣,这是好的国君吗?当然是好国君。业绩出色的如齐桓公,声色犬马。吃喝玩乐,但没误了“一匡天下,九合诸侯”,这是因为他完全信任管仲的缘故。

糊涂是领导的一种修养,了解其精髓的人深沉、老练,可以经受失败的痛苦煎熬,可以平静地享受成功的快乐,可以随时虚心学习和体会,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面临危急形势沉着冷静,泰然相对。

领导者在面对矛盾可能激化时要糊涂。一些矛盾在产生后之所以会失控,造成严重后果,多是矛盾双方不能审时度势、理性处理造成的。因此,领导者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要始终保持冷静,把握矛盾走向,审慎地走好每一步。如果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且有明显激化趋势,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就不要步步紧逼,可放一放、冷一冷,即使是原则性问题,也不可操之过急,期望一蹴而就。对一些短些时间内根本无法弄清是非曲直又无碍大局的矛盾,领导者也可以“糊涂”点,

不要急于“摆平”。在矛盾冲突中,有时自己可能会处于下风,吃点亏,但只要有助于缓和甚至化解矛盾,就不要予以计较。

当领导要讲究方法,要充分发挥副手和全体下属的积极性,如果事无大小,眉毛胡子一把抓,再大的本事、再强的精力,也会难于应付,当领导的,懂得授权,适当地放权,这样,既体现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真诚合作的态度,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也是为了腾出精力抓大事,更好地掌控组织,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

新希望集团老总刘永好的一番经验之谈,便道出了此中的玄机:

在企业管理上,作为一个集团企业,我们新希望集团的六十多家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些我去了,有些我还没有去过,我们的员工我认识一部分,大多数我不认识;我们公司每天都有好消息报上来,当然也有坏消息。有的事情明明是坏事,我本可以去制止它,但我没有,为什么?因为我认为应该如此,这叫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要留有空间,你什么事都管完了,留什么给你的下属做?你的总经理做什么?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应该考虑到的,有时候装糊涂是有好处的,能够培养一批人。当然装糊涂并不等于真糊涂,要是真的糊涂了,真的变成“二百五”,那就麻烦了。

把大权交给下属,在别人看来是糊涂,实际上正是糊涂领导的精明之处。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做,事业才能不停歇地蒸蒸日上。那些宁肯让事业一步步走向衰落,也要把权力紧紧控制在自己手里的人才是最大的糊涂虫。

(2)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分清什么是自己要管的大事,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凡是关系到事业发展的大事,一定要慎重对待,绝不可等闲视之。而大事往往不是每天都发生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让下属按照分工自己去解决,不要陷于烦琐的事务之中而不能自拔。但是,也要敏锐地观察和分析一些小事的起因和影响,不要因小失大。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必亲自去处理。

有的领导成天都很忙,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领导固然要勤政敬业,但如果天天都忙忙碌碌,未必是好事。有的领导成天忙于迎来送往,忙于开会赶场,忙于日常事务,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都要管,看上去很忙,但成效不显。之所以忙而无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抓重点。

领导要做最重要的事、最紧要的事,而不是一天到晚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小事糊涂,大事清楚”,即对原则性问题要清楚,处理要有准则,而对生活中无原则性的小事,不必认真计较。人的一生精力有限,若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那就太累了,不如“抓大放小”。小事糊涂而大事精明,既显得宽容大度、潇洒从容,也能活得自在坦然。

吕端,北宋初期幽州人。他幼时聪明好学,成年后风度翩翩,对于家庭琐碎小事毫不在意,心胸豁达.乐善好施。一次,吕端奉太祖赵匡胤之命,乘船出使高丽。突然海上狂风大起,巨浪滔天,飓风吹断了船上的桅杆,船上其他人十分害怕,吕端却毫无反应.仍然十分平静地在那里看书。

宋太宗赵光义时代,吕端被任命为协助丞相管理朝政的参知政事。当时老臣赵普推荐吕端时,曾对宋太宗说:“吕端不管得到奖赏还是受到挫折,都能够十分冷静地处理政务,是辅佐朝廷难得的人才。”

宋太宗听后,使有意提拔吕端做丞相。有的大臣认为吕端“平时没有什么机敏之处”。太宗却认为:“吕端大事不糊涂!”

终于,吕端成为宋太宗的宰相。在处理军国大事时,吕端充分体现出机敏、果敢的才能。每当朝廷大臣遇事难以决策时,吕端常常能较圆满地解决问题。

998年.太宗驾崩,李皇后与内侍王继恩等密谋废太子,“端知有变”,立即将王继恩拘禁起来,辅佐宋真宗即位,挫败李皇后等人的阴谋。

由此可见,吕端的确“大事不糊涂”。后来,“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成了典故,“小事糊涂,大事精明”,也成了人们处世的一种智慧。

其实“大事清楚”者怎么可能“小事糊涂”呢?须知大事就是小事积聚起来的。所谓小事糊涂,只是装糊涂而已,因为真正的智者不屑于在小事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事必躬亲会活得很累。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但是他治理蜀国事必躬亲,最后活活累死了。而他死后不久,“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三国中最先灭亡。

在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上,有人提出了一种论点: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好;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糟。在古罗马律法中就有“行政长官不宜过问细节”一条。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领导者,普通人也时时面对自己的大事和小事,也就没有必要老是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耗费精力了。

何为大事?影响全局的事为大事,决定整体的事为大事,范围内的工作之重为大事,也就是说,以结果来评价事之大小,而不是以事之大小决定。对一个领导者来说,不管其工作性质如何,内容多寡,其工作程序和本质是不变的。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行为应视为大,在这些问题上,思路必须清楚,不能糊涂。

如果一个领导一天到晚只知道抓小事,那么,他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大事。也没有部下为他卖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因此,糊涂的领导并不糊涂,聪明的领导并不聪明.好领导一定要学会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3)对部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的两眼不能老是睁得大大的。比如说,射击瞄准吧,两只眼都睁着不如闭上一只眼。有时为了达到关键的目标,采取这样的方法更有效。

人的眼睛也总不能连着好几天都不合眼,有时需要闭目养神,需要睡觉。睡觉时,双目也是闭着的。

许多领导,总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睁着眼睛管事情,总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事实往往是这样的:越是水平一般、效能低下的领导,越是爱管事,多管了许多小一定要去管的事,多操心了许多不一定由他操心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能力要用到管人、管事上,忘了人的能力是要用到:与周围的人、事物、大自然好好地相处,应该用来滋养生命。

其实,如果有些领导对事务和下属管得少了,甚至有时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闭目养神,视而不见,他的单位可能会做得更好。

成功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发掘下属的潜力。增强下属的自信心,激活其潜力,使其充分展示才华,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可经常给下属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告诉他,这是困扰自己较长时间且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请他帮助想办法、如主意,寻找破解难题的钥匙。当下属提出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建议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褒奖,赞扬下属比自己考虑得更完善和全面,以增强下属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即便发现下属的建议和方案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也不能横加指责,而是要设法启发其进一步思考,自行解决问题。

当下属陷于尴尬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有时难免会犯错。如果某下属一贯对自身要求严格,只是偶尔犯了非原则性的小错误,领导则不必过分在意,稍加点拨即可,甚至可以忽略不问:如果犯错者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颇深,且已经陷人了自责和痛苦之中,领导就不能在雪上加霜地给予批评,必要时还要给予适当的疏导和抚慰;对下属某些无妨大雅的不良习惯,领导更要给予宽容。在下属处于窘境时,领导稍加“糊涂”,不仅能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其精神负担,维护其自尊,还可以使下属感到温暖,有效地激发其奋进之心,会对组织更忠诚。好领导都会给下属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聪明的领导.对下属要睁一只腿,闭一只眼,睁眼重视他的长处,闭眼忽略他的短处。管理之本在于用人。用人的策略,不在于如何减少别人的短处,而是如何发挥别人的长处。

想要找“各方面都好”的人,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结果只能找到平庸的人。强人总有较大的缺点,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能在十项全能中都强,与人类现有的博大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相比,即便是最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其实世界上上本没有“完人”这个概念,困为人只能在某一领域内达到卓越,最多也只能在几个领域内达到卓越。

领导者应充分相信下属,从繁忙的事务圈子中超脱出采,集中精力管大事。

领导者授权给下属,就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处理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他们的工作除了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以外,不越俎代庖,不随意干涉。因为信任人,尊重人,可以激发下属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从而产生一种向心力,和谐一致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