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的我们,都有充实的大脑。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学习知识。现在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掌握了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我们不敢想象,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会是什么样子。高尔基说:“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1. 用知识充实我们的大脑
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自然而然地靠吃饭来解决问题。我们每天填饱自己的肚子,我们又该怎样充实我们的心灵?大部分人都是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才会充实它。我们平时常说没有时间,这是一个借口,如果我们每天有时间去填饱肚子,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花点时间去充实头脑呢?
吉格先生在纽约市卡耐基学院当讲师时,曾经遇到一位六十多岁的杰出推销员,名叫爱德。爱德做的是广告生意,年薪有七万五千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一天晚上,吉格先生下课后跟他闲聊,诚恳地问他:“为什么你要参加三位讲师合上的班级,而三位讲师的薪水加起来还没有你的多?”爱德笑着回答说:“我告诉你一个小故事。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带我到花园去了一趟。父亲可能是邻里中最好的园丁,他喜欢在花园里工作,并以此为荣。我们走了一趟以后,父亲问我学到了什么?当时我唯一见到的事情就是父亲显然在花园中做了许多工作。父亲对我说:‘孩子,我一直希望你能观察到,只要蔬菜是绿的,它们就能生长,一旦成熟,它们就开始枯萎。’”
彼得·杜拉克说得好:“知识必须经过不断地改良、挑战与增加,否则,它就会消失。”
墨西哥的市长曾要求该市的警察每个月至少阅读一书,并且说:“阅读能够使我们自我完善,更关切他人感受,更好地表达自我;而只有更好的人,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会花钱去修饰我们的外貌,但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要花同样的代价去充实我们的头脑?我们应该定期地读书学习来满足精神的饥渴,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这样我们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自幼聪颖好学,品行又好,十五岁那年被保举进太学学习。王充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有幸从师当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彪,博览群书的热望,使王充不仅阅览了太学藏书,还光顾洛阳的书店书摊。因家境贫寒,无钱购买书籍,他经常到书店站着看书,经常一站一天,废寝忘食。由于王充有惊人的记忆力,更有惊人的意志,使他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学者,被后世所记忆。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发问,为什么成功的人是积极的呢?反过来说,为什么积极的人是成功的呢?他们之所以积极,是因为他们定期以“良好、有力、积极的精神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就像食物是身体的营养一样,他们也不忘每天补充精神食粮。读书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样才能从读书学习中得到提高。
有人说:过去的时代是资本时代,由资本决定社会的发展;而现在则是知本时代,知识就是资本。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掌握知识,依靠知识,创造财富,终身学习,这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成为每个人的主要生活内容。二十几岁的我们要把学习充实自己放在第一位,因为这项工作如此伟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技与经济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素质的竞争。学不到新知识,就等于失去了社会的生存竞争力。要提高自己的生存竞争力,就不要放过对知识的学习,要知道,知识多了路好走。所以,任何人在今天都不敢说:我的知识已经够用了。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要确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决心。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走向成功。
2. 学习是最高的享受
作家梁实秋说:“最高之幸福,非快乐,非名誉,非财富,而是心灵之活动。”这种心灵的活动,这种无法言表的幸福,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在反复的思考中才能真正体会。学习是人天生的一种本事,人通过学习唤醒潜能,并在这过程中享受快乐。
很多人把学习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一提起学习就感到头痛。这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考试的压力产生的副作用。学习如果只是为了考试,那么学习还有什么意思呢?学习只能增加人的紧张、恐惧、厌烦等心理负担。
赵长天兼任《萌芽》杂志主编,这是一本面向中学生的文学刊物,平时和中学生的接触比较多,他看到太多的孩子在 “最美好的年纪痛苦地煎熬”。而且,在他看来,“儿子不是那种很适于学校学习方式的人”。
他说:“我确实看到有的孩子很适应现在的教育模式,课内成绩很好,课外天地也很丰富,这种教育制度也没有把所有人都变成傻子。如果他既是重点高中毕业,又有时间玩游戏机、看武侠书,又能考上复旦、北大,那当然好了。”
这位父亲说:“我不是舍不得孩子吃苦,如果高中三年对你个人成长很有好处,那该吃苦还得吃苦。问题是现在的三年,会让你读得又苦又傻。语文不要说,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数理化也大都是重复练习,高中的课程都是为了应付高考,而不是训练能力。这么好的三年实在不值。”
学习是为了我们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与此无关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就会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
赵长天的儿子后来又爱读书了,就是因为没有心理负担了,他不是为了考试才读书,而是为了自己的需要。
学习本来就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培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有机会学习,能够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把这种享受变成了痛苦,变成了负担。
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可能改变现状。关键是人们对待学习的观念要改变,要全方位地认识学习,不要狭隘地理解学习。
这几年,社会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推广学习方法的书,诸如《学习的革命》、《四轮学习法》等等,这些方法无疑可以使我们的学习现状得到改观,但是还必须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盲目地照搬别人的东西,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
怎样才能把学习变为一种快乐的享受呢?
第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的动力,无目的地学习,既无效率,也无快乐可言。
第二,要有计划地学习。无计划就会陷入苦海之中,有计划就会有收获的快乐。
第三,带着问题学习。有问题就会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了问题就会带来快乐,你就会享受到智慧的乐趣。
第四,在比较中学习。你可以把自己现在的学习结果与以前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你会发现自己进步了,你就会体验一种快乐。
学习要产生相应的效果,有了效果就会感到快乐,没有效果就会感到苦恼。产生效果的最好办法就是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发现学习的效果。
摆脱功利思想就会把学习的痛苦变为一种人生享受。有了功利思想,我们的学习就会有一种负担和压力,我们自然就不会是逍遥快乐地学习知识了,达不到功利的目的,我们的学习就变成了痛苦的根源。没有功利思想,我们的学习会变得轻松自在,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学习还原了其本来面目,我们就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十几岁的我们,明白学习是最高的享受,这将促使我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学习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乐趣和满足。
3. 学习,永不止息
“教育应当是终生进行的”,这一观点直到今天才被普遍接受。一个人要想在知识与能力上永远富有竞争力,要在社会变革中与时俱进,适应生存环境,取得人生成功,就要终生坚持学习。
晋平公在70岁的时候依然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太有限了。但同时他也觉得,自己都那么大岁数了,还要去学习,困难是不是太大了。后来他就去询问一位贤达的臣子。这位臣子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太阳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经走了一半,可它的力量最强大,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经迟暮了,虽然没有了阳光,但是还有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如阳光,可是只要获得烛光,虽然有限,却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很多吧。”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终于信心十足地去读书了。可见,学习是终生的,应该永不止息地去学习。
美国东部一所大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围成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学生们进入考场,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因此充满自信。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没有一个人说话。
教授手拿试卷,俯视着一张张焦急的面孔,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说:“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生活实践相联系的。”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门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增强自己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力,就要在知识与能力上永远富有竞争力,要在社会变革中,与时俱进,适应生存环境,取得人生成功,就要时刻具有终身坚持学习的信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根据时间和其他条件,可以在多长时间内自修完什么课程,听哪方面的课程辅导,每天给自己多少看书时间。要做好这些,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二十几岁的我们,一定要记得学无止境,坚持在学习的道路上走下去,那我们的收益将会无穷大。
4. 自满是学习的大敌
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一切东西都可以满足,金钱,住房,汽车,享乐……只有读书和学习不可以满足。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孜孜不倦的过程。初学之时,只得毛皮,总觉得简单易行。待更深一步,探得精髓,才知道博大精深。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学习犹如驾着一叶轻舟在知识的海洋中漂浮,你看不到停靠的边,但可以欣赏海天的一色美景。
徐特立说:“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一位禅师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装了一坛石子回来,禅师问徒弟:“装满了吗?”徒弟说:“装满了。”禅师拿些细沙顺石缝倒满后又问徒弟:“这回满了吗?”徒弟说:“这回真满了”,禅师又取些水倒进去很多,满了后问徒弟:“现在满了吗?”徒弟说:“真的满了。”禅师又将一些干土放进去,吸水后又放进好多,禅师又问:“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了。禅师又说:“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它可能在今天真的满了,可到后来几天你再来看它就会空下去很多,因此我告诉你,它永远都不会满的。”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你今天觉得很实用的学问在明天一觉醒来时可能就被淘汰,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翻新过程里,任何自满情绪都是导致失败的不良因素,必须戒除不良心态,营造永远渴求新知识的积极学习的心态,才是正确的态度。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切记不要自满,默默地埋头苦干,才能攀登高峰,一览众山小;只有不自满,才能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心境。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谦虚不自满的人才能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才能走向别人达不到的成功之路。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有人说:“我已经有了够花几辈子的钱,我干吗还要读书学习?”当然,你可以不读书了,但你今后的人生必定是庸人的人生,愚人的人生。宋人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个“贵”,是指气质的高贵,人品的高贵。你愿意当一个没有知识修养的土财主吗?
成功者和失败者在人生中最主要的差别是:成功者始终在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思考,用思考和学习的经验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并不把过去的失败作为学习的过程,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因此,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为成功者的。
有人常常抱怨,不成功都是上天不给机会,环境没给造就良好的条件。很多人在这些理由下就不再去学习,而是得过且过,在满足现状中浪费着时光。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走,自己有着决定权,如何把握,那就看我们在生活中的学习态度了。
学习机会是广泛的,要从生活中学到东西,就要具备谦虚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悟性。俗话说:“水满则溢。”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学不到的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副不可一世的傲气。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状态。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拼搏,都想站在成功的巅峰上风光一下。但很多的实例证明,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而这条路的确挤得很,如果没有以文化知识、实践知识、修养素质以及各种自我条件组合的能力和基本功的话,很容易在路窄的时候被人挤下去。在这条路上,人们都行迹匆匆,很多人就是在稍一回首品味成就的时候被别人超越的。因此,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永远存在险境;没有满足,却永远存在不足;在成功路上立足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5. 专心地学,轻松地玩
二十几岁的我们要懂得让自己集中注意地去学习,这样才能出成果,出成绩,才能体会到充实的快乐。
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章太炎,童年时便聪慧过人,爱书如痴。有一次,章太炎在庭院里津津有味地读书,不觉天色已晚,气温骤然降低。他的嫂子叫他进屋添加衣服,喊了三声他才回过神来。加过衣服之后,他又回到院子里读书,由于一门心思读书,沉湎其中,竟把嫂子的衣服穿在身上而不自知,众人见了,笑得前仰后合。没有小时候的刻苦用功,怎么会有后来声名赫赫的章太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