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真希望二十几岁就明白的事
3017700000015

第15章 二十几岁,明白生命是一种责任(2)

小马驹听说出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那么快乐,只是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它让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天快黑了,父子俩只好空着肚子躺下睡觉。

第二天,它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只吃到一些长不高而且带刺的灌木丛,但它们心里已十分满意。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它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腿了。老马心想,现在给它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趁黑把儿子偷偷带回原来的草地。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去吃。

“啊!这是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小马驹高兴地跳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去找了,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小马驹这样说,而它的父亲也答应了它的请求。天亮了,小马驹突然认出了这个地方原来就是几天前它离开的那片草地,它非常羞愧。

其实说起来,幸福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改变人生,得到幸福。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具备使自己幸福的资源,像谦虚、合作精神、积极的态度,还有爱心,这些特质几乎都可以在每个人的身上找到,只是许多人没有把这些“幸福的资源”运用好而已。

我们每天遇到的事物,都包含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我们自己决定。因为所有事情和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把事情和经验转为绊脚石或者是踏脚石,由你自己决定。幸福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培养出来的。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他人所具备的条件是一样的,情绪、压力或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出来的。有“能力”给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当然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

幸福的秘密就藏在我们的心中,只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克服糟糕的情绪,就能找到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5. 懂得给予的人生才美好

富兰克林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给予。”懂得给予,人生才能美好,懂得给予,我们才能得到收获。

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一种新的玉米种子,收成很好,于是千方百计地买来一些。他的邻居听说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种子的有关情况和出售种子的地方,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种这样的种子而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个农民的玉米并没有取得丰收,跟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里去。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

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了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人劣等玉米的花粉。

农民之所以事与愿违,是因为他不明白简单的生活道理:人生要懂得给予,给予总是相互的。我们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中的,我们都需要给予和接受。给予别人,快乐自己,给予别人,提升自己,给予别人,找回自己。懂得给予,人生才能成长和精彩。

纽约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了怜悯之情,他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是他同时又觉得不妥,就返回去又从铅笔人手中取走了几根铅笔,并且抱歉地解释自己忘记带笔了,希望对方不要介意,并且说:“你跟我一样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衣着考究的推销员迎上了这位纽约的商人:您可能已经忘了我了,我也不知晓你的名字,但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你是重新给我自尊的人。以前我觉得自己像个乞丐,直到您跑去告诉我,我才明白自己也是一个商人。”纽约商人做梦也想不到,他简单的一句话就给了这个人重生的可能,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给予的仅仅只是一句话,它的能量就如此之大。

有一个犹太人在将死的时候被带去观看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他先被带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他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十分吃惊,在地狱里放着一张直径两米的圆桌,桌面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围着桌子坐了一圈人,但是,桌子旁边的那些人,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盛宴上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这些人看起来很沉闷,无精打采,而且每个人都瘦得皮包骨。犹太人发现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把两米长的叉子。按要求,这些人只能用叉子取食桌上的东西。地狱里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叉莱,但是因为叉子太长不能把菜送到嘴里,所以即使每一样食物都在他们的手边,但结果就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因此他们急得都快发疯了。

犹太人又去了天堂,天堂里的景象和地狱里一样:同样也放着一张直径两米的圆桌,桌面上也摆满了美味佳肴,同样也是两米长的叉子,然而天堂里的人都在唱歌、欢笑。这位犹太人很困惑,为什么情况完全相同,而结果却完全不同呢?后来他看明白了;地狱里的每个人都在喂自己,但两米长的叉子根本不可能让自己吃到东西;而天堂里的每个人都在用叉子叉菜喂给对面的人吃,同时自己也被对面的人所喂,因此,每一个人都吃得很开心。因为天堂里的人都明白:帮助了他人,就是帮助了自己。换一种方式善待别人,能使自己和他人都快乐。

这个故事使每一个凡人都获得一种感悟:没有人能够不需要任何帮助而获得成功。因为单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有成功的人,都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才有发展和壮大的可能。

曾有一个故事。美国的一位青年在18岁生日那天,央求富有的哥哥送他一辆漂亮的轿车作为礼物。邻居一位10岁的小男孩看后羡慕不已,在轿车旁端详。青年心想少年肯定会说“要是有人送我一辆就好了”,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少年说的是“我要是能送一辆给弟弟就好了”。青年深深地为少年的一颗真诚的心感动,就主动用车送这位少年回家。到家后,少年让青年稍等一下,并进屋用轮椅推出了弟弟——原来,弟弟的身体有残疾。此时,青年以为男孩想让他的弟弟也坐一辆新轿车,可是他又错了——男孩指着轿车对弟弟说:“看吧,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礼物,将来我也要送给你这样的礼物。”这两次误会,让青年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位少年一心只想的是给予他人,而他因给予所得到的快乐远远多于他自己从索取中得到的快乐。一颗给予的心便是一片绿洲,在滋润别人的同时,肯定能滋润自身。

有句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在现代生活里,竞争越来越激烈,你不可能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某项事业,没有人能独自成功。相反你应该利用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二十几岁的我们要懂得给予,在给予中收获快乐和喜悦。给予都是相互的,你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笑脸和尊重,而下一次别人也会同样给予你,这样的给予多么美好。

6. 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善解人意,顾名思义就是很能体谅人,很能体贴人、学会换位思考。

善解人意,不应仅从文字上按善于揣摩人的心意去理解。其“善解”的“善”,也不能仅作“善于”解释,它还应包含善心、善良的愿望这层意思。善解人意,首先要与人为善,善待他人,而后才能理解人、谅解人、体察人,体现你人格的魅力。

《伊索寓言》中讲到一个太阳和风的故事。一天,太阳与风正在争论谁比较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我可以比你更快地叫他脱下外套。”

说着,风便用力对着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愈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紧。

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后面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太阳于是对风说道:“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与狂暴。”

伊索教给我们许多有关人性的真理,使我们知道,温和、友善和赞赏的态度更能教人改变心意,这是咆哮和猛烈攻击所难以奏效的。

著名牧师约翰·古德诺在他的著作《如何把人变成黄金》中举过一个例子:

我常常在距家不远的公园散步、骑马,我很喜欢橡树,所以每当我看见小橡树和灌木被不小心引起的火烧死,就非常痛心,这些火大多是那些到公园里体验土著生活的游人引起,他们在树下烹饪而烧着了树。火势有时候很猛,需要消防队才能扑灭。

在公园边上有一个布告牌警告说:凡引起火灾的人会受到罚款甚至拘禁。但是这个布告牌竖在一个人们很难看到的地方,儿童更是看不到它。有一位骑马的警察负责保护公园,但他很不尽职,火仍然常常蔓延。

有一次,我跑到一个警察那里,告诉他有一处着火了,他却冷淡地回答说,那不是他的事,因为那不在他的管辖区域内。我急了,从那以后,我担任自己委任的‘单人委员会’的委员,保护公共场所。最初,我警告那些小孩子,引火可能被拘禁,我用权威的口气,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我就恫吓他们,要将他们送去警察局——我在发泄我的反感。

结果呢?儿童们当面服从了,在我消失在山后边时,他们重新点火,让火烧得更旺——希望把全部树木烧光。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我慢慢教会自己多掌握一点人际关系的知识,用一点手段,一点从对方立场看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不再下命令,我骑马到火堆前,开始这样说:

“孩子们,很高兴吧?你们在做什么晚餐?……你们知道在这个公园里,火是很危险的,我知道你们没有恶意,但别的孩子们就不同了,他们看见你们生火,他们也会生一大堆火,回家的时候也不扑灭,让火在干叶中蔓延,伤害了树木。如果我们再不小心,我们这儿就没有树了。我当然不愿意干涉你们的快乐,我喜欢看你们玩耍。请你们马上将树叶耙得离火远些,好不好?在你们离开以前,请你们小心用土将火盖起来,好不好?下次你们再玩时,请你们在那边沙堆上生火,好不好?那里不会有危险……多谢,孩子们,祝你们快乐!”

这种说法产生的效果有多大!它让儿童们乐意合作,没有怨恨,没有反感。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他们觉得好,我也觉得好。因为我考虑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要的是生火玩,而我达到了我的目的——不发生火灾,不毁坏树木。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你应该去了解他,而只有聪明、宽容、特殊的人才会这样去做。

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其中隐藏的原因,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而要找到这种钥匙,就必须诚实地将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

二十几岁的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懂得让别人接受自己,我们要用一颗善解人意的心灵去解开别人心灵的防备,感受到我们的态度,赢得别人的好感。这样的人生才会顺心惬意,才会一帆风顺。

7. 吃亏是福

你爱吃亏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的回答应该都相同,那就是“No”。人生几十年,谁不曾吃过亏,但谁都不爱吃亏。不过,糊涂学则认为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的关键在于心,在于不计较小小得失。生活中,懂得吃亏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对于生活中由于争端而吃点亏,最好的做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你能在这个时候尽量忍让,不惹事端,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多感谢他们平时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这才有助于以后的发展。

相传上古时代南方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触氏”,一个叫“蛮氏”。两国的土地极其肥沃,抓一把就可以捏出油来。按理,这两国足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建立友好邻邦,或者老死不相往来,高枕无忧,享受太平。可是“蛮氏”国的酋长老是瞅着对方的那片土地,直咽口水。既有这份霸占的心理,便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纠集了国内将士,直扑触氏。

触氏首领也是爱占便宜之辈,老是想着怎么能铁公鸡身上拔出毛,癞哈蟆身上取四两肉,免不了蠢蠢欲动,企图吞并蛮氏。这一来正好下山虎遇着上山虎。触氏首领决定乘此良机,一举占领蛮氏,当即召集好汉,群情激愤,直扑蛮氏。

朝阳初开的时刻,触蛮两国兵马在蜗牛头上的这一片开阔地上短兵相接,飞沙走石,日月无光。三天之后,触蛮两国全军覆没,蛮酋被拦腰斩成二段,触酋身首异处。

造物主似乎俯视含笑,笑这些鼠目寸光、冥顽不灵的众生,往往为了蝇头小利、蜗角之地,征战砍伐,结果呢,多半是两败俱伤,死无葬身之地!

俗话说:“吃亏人常在,财去人安乐”,是说能够吃亏、善于吃亏的人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已是千古定律了,人生命的轨迹总有可以预料之处;对于吃亏的人,冥冥之中,社会和人,总会给予相应或更多的回报。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让人背后戳脊梁骨。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贪小便宜而过早地毁了自己啊。因此,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记住“吃亏是福”这条闪耀着哲理和经验之光的格言。

吃亏是福,吃亏吃出来的是人的胸襟和气量,是人的高度和水平。不计较得失,才能有更多的得。相反,如果斤斤计较得失,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要在人生路上跌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