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足部按摩疗法
3017300000009

第9章 内科病症按摩治疗方法(1)

一、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由感受风邪而引起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及全身酸楚不适为常见症状的外感疾病,尤以冬、春两季气候骤变时为多。在不同季节,风往往随时气而侵入,如冬季多为风寒,春季多为风热,夏季多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挟湿邪。根据病情的不同,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时行感冒"。为多种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可分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胃肠型感冒三种。

中医认为:当人体疲劳过度,或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加上气候急剧变化时,人体卫外功能、生理功能不能适应,于是病邪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经症状。由于外邪有偏寒及偏热之分,因此外感风寒所致感冒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楚,鼻塞重,流清涕,喉痒,咳痰稀白,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或浮;外感风热所致感冒则见:身热重,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咳痰黄稠,咽干痛,鼻塞流黄涕,口渴欲饮,咽喉红肿,苔薄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邪犯胃肠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适度足部按摩可减轻症状,明显缩短病程。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鼻、肺及支气管、胸部淋巴腺、喉等(116)。

2、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足部肾和肾上腺反射区各2分钟,向足跟方向点按,微微酸痛为宜,每日2次。

(2)推按足部输尿管反射区1分钟,由足趾向足跟推按,用力要均匀,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力量不要太大,以自觉酸胀为佳,每日2次。

(3)由足外侧向足内侧推按肺、支气管反射区1分钟,要领同(2)。

(4)点按足部胸部淋巴腺反射区1分钟,酸胀为宜。

(5)推按足部喉反射区半分钟。由足尖向足跟方向推按,要领同(2)。

(6)重复(1)、(2),时间减半。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当气候突变,寒温失调,过度劳累或身体虚弱时,都易导致发病。因此,应注意随天气变化勤换衣服,平时不要过度劳累。

2、流行性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晒被褥,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

3、在流行季节应每日或隔日消毒1次,连续3次。可用食醋按每立方米2~10毫升的量加水10倍,置于金属锅内开盖加热熏蒸,熏蒸时要关闭门窗。

(三)辅助疗法

1、用烟灼法烟灼足窍阴、内至阴穴,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2、用拳头轻敲足底,每次5分钟,每日2次。

二、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症候之一,也是急慢性支气管炎体征之一。咳嗽应有区别,一般认为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叫嗽,有痰有声叫咳嗽。

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主要病机在肺、脾、肾。肺主皮毛,司开阖,主呼吸。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均由皮毛而侵入于肺,或自呼吸道感染而人肺,肺失其清肃、宣降之职,肺气上逆而咳嗽。

咳嗽的主要症状是口干,咽喉有燥疼感,恶心,想呕吐,常伴有咳吐白、黄色黏痰,严重时痰中带血。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甲状旁腺、喉和气管、肺及支气管、上身淋巴腺、扁桃腺、脾等反射区(117)。

2、基本按摩手法: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甲状旁腺等反射区每个区按半分钟;喉及气管、肺及支气管、上淋巴腺、扁桃体腺反射区每个区按1分钟;肺及支气管、喉及气管、上身淋巴腺反射区按1分钟以上,每日2次。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足中趾按摩时的方向,一定向足趾尖。

2、足趾和足背、喉及气管两处的皮肤较薄,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防止皮破损。

3、足部按摩l0天为1疗程。2个疗程以后,时间可以减半。

(三)辅助疗法

1、服用止咳药。

2、按涌泉可以化痰,增强抵抗力。

3、如伴有胸闷气急者,可取坐位,双手分别从剑突开始,沿肋间隙向两侧顺推,操作30次后,半握拳,轻轻叩击前胸部约半分钟。

三、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统称为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充血肿胀引起的急性炎症。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常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声嘶、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则出现咳嗽,开始为干咳,胸骨下有刺痒而闷痛的感觉,过1~2天后,有痰,初为黏液,以后为黏液脓痰,可伴有血丝。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体温38℃左右,多于3~5日内降至正常。咳嗽和咳痰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如迁延不愈,日久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严重时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甚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支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男性较女性为多。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肺及支气管、喉、上颌、下颌、甲状旁腺、肾上腺、淋巴等反射区(118)。

2、基本按摩手法:揉压足部肺和支气 管、喉、上颌、下颌反射区各5~8分钟,按压足部甲状旁腺、肾上腺、淋巴(盆腔、腹部、胸部)反射区各3分钟,每日l~2次。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2、戒烟,忌食生冷辛辣腥发之品。并增强体质,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3、足部疗法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急性支气管炎治疗要彻底,以防转为慢性支气管炎。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要坚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三)辅助疗法

1、取坐位或仰卧位,掌心向里,整个手掌紧贴胸骨柄,上下来回擦动,约2分钟。

2、本方法需他人协助。取俯卧位,自然呼吸,放松背部肌肉。他人捏紧背部皮肤,由腰部始,一紧一松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7~8次,以所捏皮肤发红为宜。

四、哮喘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炎症,其特点是气道可逆性狭窄并导致呼吸困难,它的临床表现为气急、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肺内可听到哮鸣音,尤其是呼气时哮鸣音更加明显。哮喘有别,哮以声响而言,即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喘以气息而言,即发作时,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在临床上往往哮兼有喘,喘兼有哮,故称"哮喘"。

在中医学中,历代对哮喘病有不同的称呼,如《素问·咳论》称"喘息"。《素问·阴阳别论》称"喘鸣"。 《丹溪心法》称"哮喘"。《金匮要略》称"喉中水鸡声"。还有如"哮吼"、"喘咳"、"喘促"、"吼喘"、"呷嗽"、"气逆"等名称。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肺及支气管、喉及气管、甲状腺、甲状旁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等(119)。

2、基本按摩手法:按摩足部反射区,各按半分钟至1分钟,每日l~2次。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冬天防寒,治疗期间不注意防寒则效果差,疗程会延长。

2、对过敏引起哮喘,应防止与过敏原接触。

3、一般每天按摩1次,l 0天为1疗程。见效快者1个疗程就可基本治愈。

4、根据患者心身状态,应做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

5、不贪食生冷,戒除烟酒嗜好,少食辛辣肥甘食品,断绝痰热之源。

6、加强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三)辅助疗法

1、拇、食指两指按揉双脚大拇趾和第4趾各5~10分钟,再甩食指单勾法按压足心5~10分钟,每日2次。

2、左右脚相互对搓,每次l 5分钟,每日3~4次。

3、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用力紧按双脚第2、3趾之间处5分钟,并且按揉横膈膜反射区3~5分钟。

五、肺炎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是肺实质的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病。肺炎是肺炎球菌引起的肺泡性炎症。肺炎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精神刺激、病毒感染史,多有数日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先驱症状。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在数小时可升到39℃~40℃,伴有全身肌肉酸痛。临床上以突发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为主要症状。患者呈急性病容,面颊绯红,皮肤干燥,口角及鼻周可出现单纯性疱疹。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人,冬、春季病发率较高,一般治疗方法是选用有效抗生素抗菌治疗。如配合相应的足部按摩,对减轻患者症状,加快疾病治愈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腹腔神经丛、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肺及支气管、甲状旁腺、心脏、平衡器官、喉及气管、各淋巴腺反射区(120)。

2、基本按摩手法:按摩足部肾、膀胱、输尿管反射区各半分钟,肺及支气管、喉及气管、甲状旁腺、上身淋巴腺反射区各1分钟,特别应加强各淋巴腺的按摩。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受凉,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开始2~3天,最好每天按摩2~3次,基本退热后,每日按摩1次,l周为l疗程。

3、足部疗法对于本病的早期,症状典型者有一定的疗效,临床上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收效,若合并中毒性、休克性肺炎要及时抢救治疗。

(三)辅助疗法

1、给予抗生素。

2、板蓝根、大青叶等治疗。

3、刮痧疗法:风门、大椎、肺腧、心腧、至阳、天突、膻中、尺泽、曲池、孔最、丰隆等。

六、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通常会让人直接联想到胃肠问题,如慢性胃炎、胃迟缓、胃癌,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肝病的初期症状也会引发长期食欲不振。事实上,因肝病而引发的食欲不振通常呈极端化,严重时根本没有食欲。

食欲不振的病因可能是感冒、肠胃不适、烦恼等等。一般如上班族由于疲劳或精神紧张,当有烦恼时,可能会吃不下饭,导致暂时性食欲不振,这是属于比较轻微的现象。过食、过饮、运动量不足、慢性便秘,也都是引起食欲不振的因素,而罹患感冒、发热或肠胃方面的疾病也有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前兆。食欲不振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与平常相比,食欲大幅下降,且感到空腹感与不适,通常也有可能伴随消化不良、腹痛与倦怠等等。但要注意一些潜藏的危机,诸如无缘无故的食欲不振、连续不断的食欲不振等等。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胃、十二指肠、胰、小肠、脾、肝、甲状腺等反射区(121)。

2、基本按摩手法:

(1)连按胃、十二指肠、胰三个反射区,用大拇指从胃反射区推按至胰反射区,两个脚的这三个反射区每次按摩5~10分钟。

(2)小肠、脾两个反射区可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别点按,其中,小肠反射区为双脚,而脾反射区只为左脚,每脚每反射区每次点按5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睡眠要充足,而且饮食须细嚼慢咽,以帮助消化。

2、必须适度运动,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焦急不安的心情。

3、每日按摩2次,10天为1个疗程。

4、以中等力度按摩为宜。

(三)辅助疗法

1、指压足三里,力道不宜太强,应慢慢地、有耐心地进行。

2、两手的食指到小指四指并拢,两手指尖呈相合形,以指尖按腹部,且以合适的强度缓缓地压腹部。

七、消化不良

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实际是所有胃部不适的总称,系外感病邪或食物因素及饮食过度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而引起。消化不良症状说明消化过程受到了某种原因的干扰。消化不良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慢性持续的。偶然的消化不良可以由进食过饱、饮酒过量、经常服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等引起。在精神紧张时进食,或进食不习惯的饮食也可引起。

慢性持续性的消化不良可以是神经性的,即精神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消耗性疾病引起,胆囊摘除后的患者也可经常发生消化不良。不管哪种原因,都因为胃缺乏动力,不能正常进行工作,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

主要症状为食欲降低、乏力,进食后腹部饱胀,有压迫感或腹痛、腹泻,便如蛋花水样,完全不消化,混有少量粘液,肠鸣音增强等。可放射到胸部,呃气,烧心,轻度恶心、呕吐,舌苔厚腻。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胃、肠、肝、胆囊、脾、甲状腺等反射区等(122)。

2、基本按摩手法:

(1)推按胃、肠、反射区10~15分钟。

(2)推揉肝、胆囊、脾、甲状腺反射区5~l0分钟。

(3)推擦足底正中线,10~15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注意饮食,少吃或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凉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及起居要有规律。

2、适量运动,增强肠胃蠕动功能。

3、每日按摩两次,时间相对长些,7天为1个疗程。

4、按摩手法用力宜中度柔和。

八、呃逆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俗称"打嗝",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后,使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产生阵挛性的不随意挛缩运动所致。伴吸气期门突然闭锁 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 发出特异性声音,呃声频频短促,使人不能自主为典型表现。呃逆频繁或持续 小时以上 称为难治性呃逆 常提示膈肌周围有病变。

健康人可发生 过性呃逆 多与饮食有关 特别是饮食过快 过饱 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 饮酒 饮碳酸饮料等 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横膈膜、胃、颈项、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123)。

2、基本按摩手法:

(1)点按足部横膈膜、胃反射区各5分钟,然后在第一、二跖骨与第二、三跖骨足底缝隙中深推5~10分钟。

(2)患者坐在椅子上,微微抬起左脚,医者或家人用右手食指单勾法按压足横膈膜、胃、颈、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各10分钟。让患者调整呼吸,吸气时食指用力按压上述反射区,同时把腿伸直向上抬起;呼气时食指放松,腿回复原位,反复10次。右腿的做法同左腿。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通常吃辛辣的食物最容易引起打嗝。若是短暂的打嗝,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但若打嗝无法停止,变成长期的毛病,最好请教医师,因为有可能是慢性病的征兆。

2、足部疗法治疗膈肌痉挛有立竿见影之效,对某些癌症等疾病晚期出现的频繁呃逆有缓解作用。

3、每日2~3次,7天为1个疗程。

4、首次按摩,时间相对长些。

(三)辅助疗法

1、患者仰卧,全身放松,医者或家人用细小圆钝的物体(如棉签、发夹钝等)用力按压单侧涌泉穴,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按压1~2分钟即可痊愈。

2、用拇指的腹部用力揉搓手掌的中央部位(劳宫穴),给予强刺激,抑制植物神经的兴奋,也是制止打嗝儿最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之一。

3、调整呼吸,吸气时用力按压手部横膈膜、胃的反射区。

4、用手搓手背的横膈膜。

九、腹泻

腹泻又称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泻下粪便稀薄或如水样,有粘液、脓血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多因饮食不当、精神紧张、感受湿邪暑热等,或饮食所伤,或情志失调,或脾胃素弱,脾胃运化功能障碍,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腹泻。

腹泻包括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结肠炎等,系由细菌感染和胃肠功能障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