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3013900000014

第14章 德行(6)

隋炀帝在东宫,尝谓贺若弼曰④:“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其间优劣何如?”对曰:“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太子曰:“善。”

谢安石

注释

①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兴太守、司徒等,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等。公元383年,指挥8万士卒在淝水之战中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流传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②永固:即苻坚。字永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前期励精图治,基本统一北方,但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后国破被杀。③桓冲:字幼子,东晋将领。在保卫东晋的战争中立下来汗马功劳。④贺若弼:字辅伯,隋朝著名将领。

译文

有人问:“东晋谢安这样的丞相,可以和谁比较?”虞世南说:“昔日顾雍封侯时,他的家人都不知道,前代人称赞他性格沉稳,没有人可以能与他相比。谢安做宰相的时候,正值东晋国势日渐衰败,战争形势日益严峻的时期。前秦王苻坚作为六夷英主,亲自率领百万大军,而苻融是俊杰之才、有名的丞相,他率领部队为先锋,身先士卒,秣马厉兵,威力之势如虎狼爪牙,锐利如长蛇之锋锷,提前修筑好宾馆,等待东晋败君入住。若从强弱上来评比东晋和前秦,鸿毛泰山还不足以比喻两者的力量悬殊。而谢安,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拒绝了荆州刺史桓冲进京援助的请求,对谢玄从前线发回来的战胜喜报也不动声色,可见,两军谁胜谁败,他早已心中有数。对于谢安这个人来说,岂止是小小一个万户侯的封赏,就能扰乱他方寸的人呢?若论他的气量、心胸,自古以来,还没有见到能和他匹敌的人。”

隋炀帝当初做太子时,曾经对贺若弼说:“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个人,都以良将著称,他们之间的优劣怎么样呢?”回答说:“杨素是胆气过人的猛将,而不是能谋略的谋将;韩擒虎是拳捷矫悍的斗将,而非善于带兵打仗的领将;史万岁是善于出偏师攻克敌人的骑将,而还称不上是能笼络英雄、善于用人的大将。”太子说:“说得好。”

原文

故自六正至于问将,皆人臣得失之效也。古语曰:“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①,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擒于越②;穆公以秦显名尊号③,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以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年五十而饿死于沙丘④,任李兑也⑤。故魏有公子无忌⑥,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楚有申包胥⑦,而昭王反位;齐有田单而襄王得国。因斯而谈,夫有国者,不能陶冶世俗,甄综人物,论邪正之得失,撮霸王之余议,有能立功成名者,未之前闻。

注释

①阖庐:又作阖闾。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②夫差:春秋末年吴国末代国君。吴王阖闾之子。③穆公:即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他立志称霸,因此非常重视人才,有“九方皋换马”、“羊皮换贤”的佳话流传于世。④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战国时赵国国君,赵肃侯之子。他让位给少子何,自称主父,引起内乱,后被李兑围困在沙丘直至饿死。⑤李兑:嬴姓,李氏,名兑。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武灵王让位少子何,引起内乱。他和公子成发兵保惠文王,杀公子章,进围沙丘宫,逼死主父,从此独专国政。⑥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公子无忌礼贤下士,广结人才,致使食客三千。其威明远扬,各诸侯国十余年不敢出兵伐魏。⑦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率领吴军攻破楚国,他去秦国求援,在秦不食不饮七天七夜,日夜哭泣,终于感动了秦哀公,成功搬来秦国援军。后来他身先士卒与吴军交战,成功复兴楚国。

译文

以上所说的从六种“正臣”到“问将”都是有关臣子得失的典型例子。古语说:“大禹能称王于夏朝,夏桀能使夏朝灭亡;商汤能成为殷商的君王,商纣则使殷商最终灭亡。”阖闾使吴国兴盛、无敌于天下,而夫差的统治却导致吴国灭亡,自己成为越国的俘虏;秦穆公使秦国成为王霸之国,显明于诸侯,而秦二世胡亥却使强大的秦国灭亡,自己也在望夷宫被杀死。他们都是君王,但是最后的功绩却相差悬殊,原因在于他们所任用的大臣不同。所以周成王还在襁褓中时就被诸侯朝拜,是因为有周公这样的辅臣;赵武灵王50岁时饿死在沙丘宫,是因为错用了李兑。因此,魏国有公子无忌,使得魏国失地复得;赵国任用了蔺相如,因此秦国兵不敢来犯;楚国有申包胥,昭王才能恢复王位;齐国有田单,所以齐襄王能复国。根据这些可以说明,作为国君,要教化世俗,甄别网罗人才,深晓臣子邪正对国家的利益得失,洞察成就霸业的要领。国君无法做到这些,就能够立功成名于当世的例子,我还没有听说过。

小结:这节列举了臧洪、季布、公孙弘、商鞅、诸葛亮等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身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他们或忠贞或奸诈,其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得失成败。而在现代,每一名员工的举动都或多或少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作为领导者要选用正确的人才,作为员工不要忽略自己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德表第十一

作为一国之君或暴戾或仁德,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国君是国家百姓的表率。修身养德,端正自身,方能施德政于百姓,留一世英明于天下。

原文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欲之本同,而迁染之途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流宕,慎其所与,节其所偏。故《传》曰:“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人物志》曰:“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①;柔顺安恕,美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桀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强楷坚劲,用在桢干②,失在专固;论辩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洽,崇在覆裕,失在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局;休动磊砢③,业在攀跻,失在疏越;沉静机密,精在元微,失在迟懦;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此拘亢之材,非中庸之德也。”

注释

①讦(jié):揭发、攻击别人的隐私或短处。②桢干(zhēnɡàn):古时筑墙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也用来比喻骨干人员。③磊砢(luǒ):比喻人有奇特的才能。

译文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说的是人先天的本性、欲望大体相同,而后天不同环境的熏染,导致每个人的个性、气质各异。如果刻意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行为就不会过于放肆,如果被物欲牵累,就会丧失远大的志向。因此,圣人用理性引导人,削减抑制人的放纵行为,慎重对待给予他的东西,节制他的偏激嗜好。所以《左传》中说:“明析是非好恶,调节人的性情,是做君王的道理和方法。”修养性情的道理和方法是,一定要仔细分析自己存在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一般来说,聪明睿智的人,要防止思路狭窄,钻牛角尖;学识浅陋,见识不广的人,要防止墨守成规,闭目塞听;勇猛刚强的人,要防止过于暴躁;有仁爱之心,性情温和的人,要警惕优柔寡断;平静安适的人,要防止被时代淘汰;心胸宽广豁达的人,要警惕过于粗心大意。

《人物志》中说:“严厉、刚毅的人,他的长处在于矫枉过正,不足的地方在于激烈率直、不给人留情面;温顺安恕的人,他的优点在于有宽容之心,缺点在于缺少果决、优柔寡断;彪悍雄健的人,优点在于有胆量、有烈性,不足之处是很少顾及他人想法,少忌讳;精明贤良、谨小慎微的人,长于谦恭谨慎,缺点是常常多疑;刚强坚劲的人,能够成为骨干之才,其不足点在于专擅固执;善于辩论、推理分析的人,优点是善于解决疑难、化解矛盾,缺点在于可能导致诡辩、缺失根本;乐善好施、周济博爱的人,优点在于推崇造福百姓,广济天下,不足之处在于混沌一片,好坏不分;清正廉洁的人,有俭朴的气节,缺点在于固步自封,拘泥于小节;胸怀宽广,光明磊落的人,长于攀登人生高峰,不畏艰险,缺点在于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沉稳、思虑周密的人,精于细微奥妙事情,缺点在于缩手缩脚,迟疑不敢前进;淳朴坦诚的人,优点是忠诚老实,不足是缺失城府,容易泄密;智谋过人,有韬略的人,长于谋略,缺点是诡计多端,主意不定。这些讲的都是有超凡的才能,同时又有很大的缺点的偏才,不是德才兼备的全才。”

原文

文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辏①,中为之毂也②。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深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也。事少者,执约以治广,处静以待躁也。夫天道极即反,盈则损。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武力毅勇,守以畏;富贵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传》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傲礼,无骄能,无复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此九言,古人所以立身也。

注释

①辐辏(fúcòu):也作“辐凑”,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②毂(ɡǔ):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