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3012100000033

第33章 股市是一个大赌场吗——关注金融体系与金融工具要学的经济学(2)

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早期的对冲为的是真正的保值,曾用于农产品市场和外汇市场 。当时的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空、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套期保值者一般都是实际生产者和消费者,或拥有商品将来出售者,或将来需要购进商品者,或拥有债权将来要收款者,或负人债务将来要偿还者,等等。这些人都面临着因商品价格和货币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对冲是为回避风险而做的一种金融操作,目的是把暴露的风险用期货或期权等形式回避掉(转嫁出去),从而使自己的资产组合中没有敞口风险。比如,一家法国出口商知道自己在三个月后要出口一批汽车到美国,将收到100万美元,但他不知道三个月以后美元对法郎的汇率是多少,如果美元大跌,他将蒙受损失。为避免风险,可以采取在期货市场上卖空同等数额的美元(三个月以后交款),即锁定汇率,从而避免汇率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对冲既可以卖空,又可以买空。如果你已经拥有一种资产并准备将来把它卖掉,你就可以用卖空这种资产来锁定价格。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演变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这种金融游戏的好处是它可以给基金投资者非常高的回报。原因是对冲基金可以操控比自有资本大得多的交易,因为它可以用“卖空”过程中获得的现金去“买空”。有时候对冲基金可以控制比自有资本大100倍的交易,这意味着如果它控制的资本上升1%或者它的负债下降1%,它的资本就会翻一番。

这种金融游戏的坏处在于对冲基金亏损起来也非常快。如果市场变化与对冲基金的估计相反,很容易就会耗尽对冲基金的资本或者至少可以损失到使它丧失卖空的能力,也就是说,那些借给对冲基金股票或者其他资产的债权人会要求还债。

对冲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合伙人制。基金投资者以资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活动;基金管理者以资金和技能入伙,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由于对冲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因而在美国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个合伙人的出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不同的国家,对于对冲基金的规定也有所差异,比如日本对冲基金的合伙人要求控制在50人以下)。由于对冲基金多为私募性质,从而规避了美国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

对冲基金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它们都曾创造过高达40%~50%的复合年度收益率。乔治·索罗斯,一个匈牙利难民出身的美国企业家,在1969年成立了他的量子基金。索罗斯一向擅长在经济危机中逆市赚钱,他的代表作是在1992年“黑色星期三”中,疯狂沽空英镑,击溃英伦银行,并在这一役中获利多达15亿美元。

此事源于1990年英国加入了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ERM),这是一套作为向统一欧洲货币体系过渡的固定汇率机制,然而英国不喜欢这套被迫加入的制度。虽然法律上各个国家都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向德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制度看齐。同时,以较高的汇价基础进入欧洲汇率机制的英国,处在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其政府的支持率越来越低。尽管官员们坚决否认英国会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但总是存在烦人的疑问:这些官员是否真的这么想。1992年9月,德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欧洲货币体制的不稳定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解决。索罗斯机敏地意识到英国日益高涨的泡沫经济必然令当局将英镑贬值,德国马克将不再支持英镑,于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证金方式大笔借贷英镑,购买马克。他的策略是:当英镑汇率未跌之前用英镑买马克,当英镑汇率暴跌后卖出一部分马克即可还掉当初借贷的英镑,剩下的就是净赚。在此次行动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卖空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英镑,买进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马克,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净赚15亿美元,而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共计损伤了60亿美元,此次事件以英镑在1个月内汇率下挫200名而告终。

毫无疑问,对冲基金已经蹂躏了世界市场。考虑到对冲基金这条金融大鳄的巨大危害性,在伦敦金融峰会上各国达成共同打击国际金融市场上容易兴风作浪的对冲基金以及避税天堂等投机势力的共识,将把对冲击基金纳入监管范围。看来这条金融大鳄的前景不那么乐观了。

▲虚拟经济:摸不着但看得见

★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我们称之为烧饼甲、烧饼乙。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

一个游戏开始了:甲花l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l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甲再花2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2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甲再花3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3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都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的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市场上来了一个人,说了句:“一个烧饼的成本价就是l元。”一语惊醒梦中人,人们也在突然间发现烧饼确实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于是,人们争相抛售,烧饼的价格急剧下降。

这时,谁赚了钱?就是占有烧饼最少的人! ★

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语,最为普遍的解释,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几个白天黑夜都梦想着发财的人,使用了很多手段,比如办厂、养牛羊、挖矿山,但这些行动的最终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发财无门的他们,便想出一个妙招:

他们拿着一些写着面值一元的纸片对一群同样也渴望发财的傻瓜说,你们看,我们这里有一些神奇的纸片,它们不是货币但它们比货币还值钱。它们代表一座不断长高的金山,你们可以通过它神奇的升值来获得很多货币。你们看,现在这些纸片就已经升值了,我们可以把它们一张卖5元钱。于是傻瓜们一拥而上,抢购为先,他们花5元买一张纸片。

后来没有买到的傻瓜就以10元、20元甚至100多元的价格从前面的傻瓜手里买那些纸片,并且还给那些骗子交手续费。因为每个傻瓜从前面一个傻瓜的经历中获知这张纸片还会升值,并且有更大的傻瓜以更高的价格买下它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赚更多的钱。然而直到有一天,傻瓜们发现那些纸片其实连一元钱也不值,于是最后以最高价格买到那些纸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

赚了钱的傻瓜乐呵呵去卖另一种纸片,希望发更大的财。而那些成了最大傻瓜的人,赔了夫人又折兵,拿着那些曾经风光过的纸片哭爹喊娘无济于事后,便莫名其妙地怀疑起这怀疑起那来。★

虚拟经济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例如某甲急需购买某种货物,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额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获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

虚拟经济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1.高度流动性

实体经济活动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可完成。

2.不稳定性

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

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并不遵循一定的规律,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驭,再加上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

4.高投机性

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

▲金融泡沫: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凡是吹过肥皂泡泡的人都会被它的七彩绚烂吸引,而孩子们更是乐此不疲。不过,我们也都明白,泡泡越大越圆越光鲜,离它的破灭往往就越接近,而且,这种破灭是瞬时完成的。

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这是在金融泡沫破灭后,对投资者的形象描述。金融泡沫在膨胀的时候,我们几乎做什么都赚钱,股市一天可以有几百只股票上涨,涨停者也特别多。基金销售达到疯狂的境地,即使对基金没有概念的人也愿意去投资买上一些。退休的人纷纷拿出退休金,看到邻居买,自己也忍不住买上几只。大量的资金涌进股市,致使股市一片飘红。金属价格也不断上涨,期货随之上涨。人们纷纷囤积居奇,直到高位抛售。在价格疯狂的背后,是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脱离。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当数只股票已经连续拉上几个涨停的时候,当一一只股票的市值已经有几十倍的市盈率的时候,当可以投机的商品价格已经被投机商炒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的时候,金融泡沫破灭的危险已经悄悄降临了。

金融泡沫是指经济过热所造成的不正常膨胀,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和股票方面。两者价格往往先是反常地急剧上涨,到了最后,当其价格已经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时,必然导致价格突然暴跌,资产猛然收缩,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

说起来,金融泡沫倒还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400年前,西欧就第一次出现了“泡沫经济”,不过它的主体有些特殊,不是现在常见的房地产和股票,而是美丽的郁金香。

★当时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了西欧,善于开发的荷兰人很快就栽培出了更具观赏性的变种郁金香。物以稀为贵,这些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也随之迅速上涨。在利益的驱动下,鲜艳的花朵成了投机的对象,以至于后来许多与培植郁金香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人也参与进来,并且许多人还真的一夜暴富。长此以往,渐渐地现货交易已经难以满足需要,于是期货交易又开始产生。投资者们不分男女老少,个个满面红光、满怀期待,希望借助郁金香的华丽让自己成为百万富翁,为此,不知有多少人高息贷款,放手一搏。

然而,此时泡沫经济突然显现了它的可怕。1637年2月4日,价格已经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的郁金香一夜之间变得像魔鬼一样恐怖。这一天,希望郁金香出手而获得暴利的人们震惊地发现,郁金香的价格急剧下跌,市场几乎在转眼之间就迅速崩溃。那些欠着高额债务进行买卖的人,一下子变得一文不名,许多人自杀,社会动荡不安。事态的混乱使得荷兰整个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郁金香上演了一次著名的“泡沫事件”。 ★

“郁金香事件”之后,人类经济史上的泡沫事件便频频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个肥皂泡沫发生在日本,而这要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