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曾庆华自身是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呢?不尽然!领导不是神仙圣人,你不去主动找他交流,他未必会主动找你,未必会全面了解你的努力和业绩。如果你为了避马屁精的嫌疑而不愿和领导亲密接触,领导反倒以为你自恃清高,不敢也不愿重用你。所以曾庆华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某些做法。
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非常重视“清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君子吟着“举世皆浊我独清”时,心头涌起的是一种悲壮和道德优越感。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乐于而且善于与人合作和沟通的实干家。不论对领导还是下属,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工作的成功开展。像曾庆华这样有能力的人,如果经常主动跟领导沟通交流,完全不需要曲意逢迎,就会让领导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人品,赏识和器重自己,并有效提高自己部门甚至全公司的业绩。因此,这样的“清誉”不过是狭隘视野中的一块鸡肋而已。
把接近领导看作拍马屁的另一种可能,就是过分强调个性。个性过强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不能容忍别人的错误,更不能容忍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哪怕这个人是领导。他会把领导看成阿斗,自己则有诸葛亮的能耐。他把接近领导等同于拍马屁,而拍马屁就是没能力。有能力的人当然也就用不着拍马屁,领导反而要“三顾茅庐”来洗耳恭听他的“隆中对”。很明显,这种人情商不高。
副职讲堂:
“只有不说的事,没有说不清的事”。副职主动与领导沟通,不仅可以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障碍,而且还能够更深切地理解领导者的意图和观念。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这句话旨在传达一种信息,沟通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副职能主动与领导的沟通同样也是必要的。其实,副职主动与领导沟通看起来非常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因为与领导的地位差异,对领导心存芥蒂,或有生疏感,甚至恐惧感。他们即使在会议上发言,也是能免则免,他们甚至不提出一些胸有成竹的建议,怕这怕那,长此以往,副职与正职的隔阂越来越深,领导在想什么?下一步的目标或发展方向是什么,他们一无所知。
我们说: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如果不能很好的沟通,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不理解对方的意图,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副职缺乏与正职的沟通,他们以为这没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足够了。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极端错误的。新一代的成功法则是:要会干,要能干,还要学会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副职只有主动跟老板切实有效的接触,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才能让领导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有更多被赏识的机会。
作为下属,在与领导进行沟通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工作上积极主动
领导给自己布置工作任务后,尚未具体实施前,作为下属应当积极主动地把领导的思路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及时、详细地向领导汇报,征求其意见。待领导同意后,抓紧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可将遇到的情况,经验和困难再及时汇报给领导,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最后,将工作完成的结果向领导全面汇报,让领导觉得你:领会领导的意图有“渗眼”,工作摆布有章法,头脑思维很敏捷,为人处事颇谦虚……很有培养前途。
2.态度上不卑不亢
下级服从上级,这是组织纪律。况且领导一般站得比较高,看得比较远,分析问题比较全面,解决问题比较有经验。所以,下属对领导要做到尊重、谦逊、有礼貌。但是,不可以“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也不要在领导面前显得“低三下四”,不仅同事们看了不舒服,而且,多数为人正直的领导,对那种从无主见,只会看领导眼色随声附和的人,是不会予以重视和重用的。要在保证独立人格的前提下,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只要从有利于工作出发,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有理、有力、有节,领导一般会予以考虑的。也许你的意见或建议,在某种程度上能拓展或启发领导的思路,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此后,领导会更加看重你。即使你的意见建议没被领导采纳,领导也能通过你的发言或书面材料,了解你的才华,从而认识你、知道你,这将为你今后的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3.习惯上顺其自然
领导也是人,也有个性。有的领导性急,工作起来风风火火,甚至说话办事也是大嗓门,性情外露喜欢张扬。跟这样的领导在一起共事,应当发扬雷厉风行的作风,工作快节奏、不能拖沓。遇到紧急任务,要勇于担重担,关键时候能做到饭不吃、觉不睡,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任务。这种“关键时候显身手”的表现,会给领导留下“素质高、能吃苦、敢顶硬”的好印象。而有的领导则性慢,凡事三思而后行,不愿出头抢先,不愿“显山露水”,甘居中游,力求上下左右的平衡。遇到这样的领导,应在工作上帮助他思前想后,在每项决策做出前,帮助领导考虑得更周到、更缜密。让领导了解你,具有驾驭全局的才能,比其他人更成熟,也更胜任领导职务。
24.重口头轻书面
情景故事:
某公司黄总给新来的总经理助理梅小姐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她向各个部门下发一份调查表格,并要求各个部门在当天下午三点之前上交。“明白了吗,梅小姐?”交代完毕,黄总特意问了一句。“明白,黄总。我这就去办!”梅小姐回答完转身走出房间去执行。
到了下午两点,各部门的表格都交上来了,唯独研发部没有动静。“研发部怎么还没有上交”,黄总问梅小姐,“通知到他们了吗?”梅小姐说:“肯定通知到了。”黄总又问:“那为什么他们没有交上来?”梅小姐回答道:“我都通知他们了,研发部确实没交上来,我也不清楚为什么。”
黄总把梅小姐和研发部经理赵先生都召集到总经理办公室,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赵先生回答说:“我们知道要交表格,但没想到会这么急,当时也没有听到梅小姐传达关于上交时间的要求。”梅小姐说:“我传达得很准确,时间也说得很清楚,不然为什么公司十个部门就研发部一家没听清楚?”赵先生辩解道:“确实没有听到!知道这么着急,早就交上来了。”
到底是梅小姐没传达,还是研发部没听到?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没有书面东西为证,谁也说不清楚。
问题分析:
作为管理者,每天都要通过各种沟通方式来进行商务活动,书面沟通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贯穿管理者工作的始终,工作日志、商业信函、商务报告甚至合同条约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形式。良好的书面沟通能力会让你的工作更加高效。如果文中的梅小姐以书面的形式向各部门发文,还会出现研发部没听到,没接到通知的情况吗?
很多商务人士都倾向于口头沟通,而忽略书面沟通,认为前者比后者更便捷,更有效。实则不然,无论是外部沟通还是内部沟通,企业和管理者都无法离开书面沟通,对内有工作制度和各项方案,对外-有各项报告和商业信函。书面沟通是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建立感情的重要渠道。
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对书面沟通能力非常看重,善于书面沟通叫人也更容易升迁。据有关研究发现,一些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25%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而且职务越高,写得越频繁。在世界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里,80%的人每天都要写备忘录,67%的人每周都要写一次工作报告、留言或财务说明,93%的人每周至少写给客户一封信。美国通用电气的韦尔奇习惯给从兼职人员到高级管理层的各级员工写字条。有些员工甚至把这些字条装进相框,作为领导关怀的明证。
然而,我们国内很多企业的白领阶层对书面沟通比较畏惧,这可能有文化上的差异,一方面,书面沟通容易给人“白纸黑字”、留下证据的感觉;另一方面,很多人对写作颇感痛苦。其实,养成“写下来”的习惯,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企业都大有裨益。
书面沟通不可替代的原因在于:
1.信息表达更为准确
口头沟通要求及时反馈,而书面沟通的时间限制就比较小,思考的余地较大,可以通过思考把想表达的内容准确地写下来,中间还可以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所以信息能够得以有效、准确地传递。
2.书面信息易保存,不失真
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口头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信息势必会逐渐模糊,甚至遗忘。书面信息则不同,它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而且“白纸黑字”放在那里不会失真、模糊。
3.更有效力,更让人信服
和口头沟通相比,虽然书面沟通的成本大、效率低、时间长,但也具有是非分明、防止扯皮,内容清晰可查、具体明确、具有证据力等众多优势。权衡其利弊,建议所有企业管理者重视并使用书面沟通方式,并形成制度,监督执行到位,这对企业本身有巨大的好处。
4.比口头沟通更加灵活
口头沟通的即时性要求双方都有时间才能进行,在管理者工作日益繁忙的今天,这种机会越加难得。然而信件或者备忘录都可以让收件人在方便的时候阅读,而且可以有选择地阅读,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副职讲堂:
很明显,文中的梅小姐应该采取书面的形式通知各部门在指定的时间把调查表格交上来。书面形式有很多,在世纪工作中,可以采用自己惹你为比较适宜,受众都能接受的方式。在你确定书面方式是传达你所要传达信息的最佳方式之后,你还应该选择所要采取的具体方式。你是应该将该信息写成备忘录,还是给每位员工发一封信?有时候很容易就能确定应该采用的具体方式,但事情往往没那么简单。不同的沟通方式确实能给人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象,你应用的方式可能非常重要。
1.备忘录
备忘录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没有信件那么正式,因为它是在很多员工之间传阅的。备忘录给人的印象是,所涉及的事情不是特别有分量(虽然这件事可能很重要)。这就给你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既公布了一个相对而言不那么正式的布告,同时又传达了需要用书面方式沟通的信息。例如,你也许想公布即将召开的会议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日期,那么,备忘录看上去就是一种友好、非正式的方式,但是你要用印刷体把这些日期写下来。
如果你想要通过传阅备忘录的方式传达信息,那你还要记住下面这几点。
人们在读完备忘录、记住那些重要信息(例如日期)之后往往就把它们扔掉了。因此,不要用备忘录传达你希望人们保留的信息。
备忘录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公开的沟通方式(一般情况下,备忘录并不放在信封中),因此,你永远不应该用备忘录来传达机密信息。
虽然在几个人之间传阅的备忘录看上去是非正式的,但是,仅发给一个人的备忘录则会产生正式对话的效果。你是否肯定,面对面的交谈或者电子邮件不会产生比这更好的效果?
不应该用备忘录来发布坏消息。首先,信件或电子邮件更保密。其次,由于备忘录很不正式,因此会令人不愉快。如果要传达的是坏消息,那么你至少应该写封信,当然,通常应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传达坏消息。即使要发布的消息仅有少许令人失望,备忘录这一方式仍然会给人留下轻率、无礼的印象。
2.布告栏
在应用公司布告栏时,你要非常小心。适合在公司布告栏发布的信息少之又少。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会、或者很少去注意这些信息,以至于他们完全忽视了某些信息。这就意味着你用布告栏发布的信息可能永远都不会为人所注意。没有多少信息适合用这类方式发布。
布告栏最好交给员工自己来管理,由某位细心的员工负责,保证不会出现任何不合适的信息。布告栏上可以公布公司足球队的成员名单和比赛日期,有人赞助的自行车比赛的消息,以及人力资源主管刚刚出生的婴儿的照片。如果你希望雇员有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的感觉,尤其是在这个“大家庭”内,部门之间根本不存在或只存在少量竞争,那么,布告栏就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管理人员如果想向同事或下属传达工作方面的指令,这种方式则不适合。
3.给员工写信
信件是一种在两个人之间沟通信息的私人方式,这也正是信件的作用所在。的确没有任何必要在几个人之间传阅同一封信。如果信息非常重要,那么你根本不应该用书面方式传达该信息。如果不是私人信息,那么你最好散发备忘录。唯一例外的情况是,虽然总体信息是公开的,但细节却是不公开的,例如,公司给每个配备公车的人发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新车的情况,因为分配给每个人的车是不一样的,因此,这条信息应该保密。
如果你只是与一名员工进行沟通,那么信件是最合适的方式了。如果你要说的事情需要保密,那么信件比备忘录更正式,也更具私密性,而且还表明你对该事件已经经过了认真的考虑。你也许正在对增加预算的请求做出答复,或者是对某人对公司的投诉进行回复,或许是将对员工的评估表发送给员工。你也许是在给予某位员工书面纪律警告。
有时候,有些信息需要通过口头传达,但是需要用信件加以确认。如果你拒绝了增加人手或增加预算的申请,那么你最好亲口解释这件事。但是,事后要给相关人员发一封信来确认这项决定,可以表明,你已经认真考虑过他们的请求,而且他们可以将这封信作为记录保存起来。
4.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与信件很相似,因为它们都是一种私人的、两个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但是,它们之间有如下一些非常重要的差别。人们往往认为电子邮件不如信件正式。电子邮件被打印出来、并永久保存的可能性更小。
因为电子邮件极具私人性,你可以通过有效地利用这种方式,使公开的沟通看上去具有私人性质。例如,有些企业的领导常常给所有员工发送电子邮件,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只有在电子邮件的内容具有私人性质——至少对发送者而言是如此——此时,这种方法才会奏效。如果你通过电子邮件向每个人通报诸如业务进展情况等重要消息,那么这种方法就不太有效。但是,如果企业领导通过电子邮件把他们最近商业考察的情况通报给每个人,告诉他们亲眼看到日本人处理商业事务是多么吸引人的一件事,并且欢迎所有人通过电子邮件对此发表评论,那么这种方式就会使员工更容易接受。
5.传真
在某种程度上,传真也具有私人性质,而且具有电子邮件的非正式性。传真与电子邮件的区别在于:传真不具有保密性。
传真可以作为永久记录,不像电子邮件,虽然电子邮件也可以打印出来,但人们通常并不这样做。如果你希望将事务性信息写成文本,希望确认或澄清某些事实或安排,或者想要散发新闻剪报,那么传真就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传真不适用于发布人们闻所未闻的信息,或者发布令人失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