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3007400000057

第57章 心理学帮助你清除心灵的毒素(2)

有一位年老的父亲,他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很可爱。圣诞节来临前,父亲为了考验一下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给他们完全不同的礼物,在夜里悄悄把这些礼物挂在圣诞树上。第二天早晨,哥哥和弟弟都早早起来,想看看圣诞老人给自己的是什么礼物。哥哥的圣诞树上礼物很多,有一把气枪,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还有一个足球。哥哥把自己的礼物一件一件地取下来,并不高兴,反而忧心忡忡。父亲问他:“是礼物不好吗?”哥哥拿起气枪说:“看吧,这支气枪我如果拿出去玩,没准会把邻居的窗户打碎,那样一定会招来一顿责骂。还有,这辆自行车,我骑出去倒是高兴,但说不定会撞到树干上,会把自己摔伤。而这个足球,我总是会把它踢爆的。”父亲听了没有说话。

弟弟的圣诞树上除了一个纸包外,什么也没有。他把纸包打开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在屋子里到处找。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说:“我的圣诞礼物是一包马粪,这说明肯定会有一匹小马驹就在我们家里。”最后,他果然在屋后找到了一匹小马驹。父亲也跟着他笑起来:“真是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啊!”

其实,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乐观情绪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

※生活是美好的

生活是美好的,虽然也不免有一些伤心和痛苦,但这些都是生活的本色,我们要勇敢而乐观地面对它。大作曲家贝多芬是我们所熟悉的,他既有对和平生活向往的《田园》,又有勇往直前的《英雄》,还有向生活、困难挑战的《命运》。他的作品正反映出了他的不幸和对生活的态度。面对失明、失聪,他没有退缩,没有悲观,生活的馈赠激发了他的自强意志,生活的磨难化成了他作品的源泉和灵魂,音乐塑造了一个世纪伟大、乐观、不屈的生命。

海伦·凯勒虽然又聋又瞎,但她却说:“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美好。” 身处困境的她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真谛。乐观赋予她生活的勇气,使她以不屈的意志和勃然的生机战胜了厄运。戈壁滩上的胡杨树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飞沙走石中守住了生命的鲜活,孤苦凄然中昂起了信念的不屈。正是胡杨的这种勃然生机使戈壁中的它挺拔出了撼人的大气。大气的人,顶天立地;大气的人生,会像北极星一样璀璨永恒。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我们也应以乐观的态度直视它。

有积极乐观,当然也有消极悲观,那些整天愁眉苦脸,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要寻死觅活的人就是如此。遇到一点困难,生活有挫折,就说命运对他们不公,就自毁自灭,甚至于堕落,这种例子已有不少。古时有寻世外桃源的,有隐居山林的,有“看破红尘”出家的等等。而今,已无法脱离社会的这类人,就甘愿沉沦,随遇而安,不求进取。这些人是生活的弱者,是懦夫。他们不敢吃苦,贪图安逸,总是幻想着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们也只能生活在幻想中。

尼采曾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失火时,没有怕黑的权利;战场上,只有不怕死的战士才能取得胜利;也只有受苦而不悲观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脱离困境。”

赫尔岑说:“会在快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中微笑。”因为,笑,就是春天的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人生愁恨何能免”,面对困难,我们要做到精神不倒。让前方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前程。

※消除悲观心理的方法

要摆脱种种悲观情绪,需要个人进行心理的积极调适。

1.别盯住消极面。

你可能对多少次受到别人的“抢白”和不公正的待遇记得很牢,或你总是对自己说:“我真倒霉,总被人家曲解、欺负。”那你当然没有一刻的轻松愉快。 如果你把注意力盯在与别人友善、和好的事物上,并常常告诉自己,误解、敌视毕竟是次要的,并把愉快、向上的事串连起来,由一件想到另一件,你就可以逐步排遣自怨自弃或怨天尤人的情绪。

2.不当欲望蠢人。

乐观的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对失败有点可贵的“马大哈”精神。而悲观的人经常焦虑不安,后悔本应做得更好的事未能做好,对别人获得的每一个成就、荣誉都想无条件地取得,这种人最后总是既有无穷的欲望又有无穷的懊悔。

3.莫过于挑剔。

大凡乐观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满面的人,又总是那些不够宽容的人。他们看不惯社会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这才感到顺心。

挑剔的人常给自己戴上是非分明的桂冠,其实是在消极地干涉他人的人格。怨恨、挑剔、干涉是心理软弱、“老化”的表现。

4.学会躲避挫折。

遇到情绪扭不过来的时候,不妨暂时回避一下。打破静态体验,用动态活动转换惰性,只要一曲音乐,会将你带到梦想的世界。如果你能跟随欢乐的歌曲哼起来,手脚拍打起来,无疑,你的心灵会与音乐融化在纯净之中。同样,看场电影,散散步,和孩子玩玩都能把你带到另一个情绪世界。

5.偶尔也要屈服。

如果你出了工伤,只能依靠轮椅行动,那对你无疑是重大的打击。而残疾的身体,往往使人变得浮躁、悲观。但是,浮躁、悲观是无济于事的。你不如冷静地承认发生的一切,放弃生活中己成为你负担的东西,终止不能取得的活动希望,并重新设计新的生活。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必过分固执。

6.不要制造人际隔阂。

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者轻视、怠慢自己,想想不是滋味,于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果你又多了一个人际屏障。那当然也使你整日诚惶诚恐,不知他人在背后又要搞什么。

正确的方法是:净化自己的诚意,不回避对方,拿出豁达的气量,主动表示友好。这样做,使你找到最利于个人情绪健康的方式。

★克服恐惧心理

造成心理恐惧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 Slater等(1977)报道患者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神经症,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也有人指出:至今尚无证据表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性格特征

▲ 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

精神因素

▲ 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惧对象。

对特殊物体的恐惧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恐惧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焦虑的象征作用和取代作用的结果。条件反射和学习机理在本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轻度恐惧有益健康

正常的恐惧心理可以训练我们应对真正的威胁。这点从野生动物的例子也可看出。

马里兰州贝色斯达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员史渥米说:“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猴子看到蛇,目不转睛地跟它相互瞪眼,通常都不长命;如果母猴教得好,凡事小心谨慎的小猴子,反而不容易早死。”

哈佛大学心理系主任卡林说:“养成凡事稍微害怕的心理,有个重要的作用:教我们明白四周环境里,有些东西必须十分注意、十分小心,这本领是可以训练的。”

密西根大学的中古史专家米勒出了一本书——《神秘的勇气》,书中从历史观点阐述了畏惧心理,指出,勇气其实是害怕的幻影,只不过被荣耀化了。

米勒研究了许多英勇武士的背景,结论是:“刚猛不是正面的特性,而是负面的特性,缺乏自省能力的人才具备这种特性。”他认为,大部分人都不是刚猛之士,也就是不勇敢、心存畏惧的普通人,只愿面对少许的可怕状况,而不愿不顾一切地豁出去。

他说,面对的可怕状况不致造成生命危险的话,我们反而认为具有娱乐效果呢!大多数我们喜欢的娱乐,不就是有一点点危险吗?

※不要恐惧失败

有个人的简历是这样的:

22岁 生意失败

23岁 竞选州议员失败

24岁 生意再次失败

25岁 当选州议员

26岁 情人去世

27岁 精神崩溃

29岁 竞选州议长失败

31岁 竞选选举人团失败

34岁 竞选国会议员失败

37岁 当选国会议员

46岁 竞选参议员失败

47岁 竞选副总统失败

49岁 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51岁 当选美国总统

这个人就是阿伯拉罕·林肯。

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的确,“失败”是个消极的字眼,它的声音都是消极的。除了“死亡”之外,没有别的字眼能比它更令人听而生畏。但是不可避免,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它,那究竟应该怎样去面对它呢?告诉自己:“我要成功!我真的很不错!”然后你会发现,在以前你认为自己不行的事情,现在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成绩来。

不要恐惧失败,问题出现时,光去叫嚷、埋怨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努力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而这个方法,最终只有一个人去完成,那就是你。因为终有一天,你要独立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征服生命中的所有恐惧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麦克·英泰尔,37岁那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他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把身上仅有的3美元捐给街角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衣服,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仁慈,横越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海岸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这只是他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决定。某个午后他忽然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的肯定。虽然他有好工作,有美丽的女友,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

他为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痛哭。一念之间,他选择了北卡罗莱纳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最后,麦克·英泰尔成为美国媒体中传颂的知名人物。

克服恐惧看起来非常困难,但改变却在一念之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恐惧和担心完全是由我们内心里想像出来的,想要驱除它必须在潜意识里彻底根除。

★克服自卑心理

下面一些想法是自卑者的典型心理:

1.消极地看待问题,凡事总往坏处想。自卑者最难忘怀的便是失望与厄运。他们整天想着消极的事情。

2.总是自怨自艾与自责。

3.意志消沉。自卑者的意志是消沉的,他们心情沉重的原因之一是“背负情感包袱”。他们像负重的牲畜一样,把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老矛盾背在身上,天天翻来覆去地念叨那些烦恼的事情。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自卑使他们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消极应付工作和学习,不思进取。因为自认是弱者,所以无意争取成功,只是被动服从并尽力逃避责任。

4.多疑,对别人和自己的信心都不足。

5.高兴不起来。如果你对于生活前景的看法是消极的,你就不可能快乐。对于情绪消极的自卑者来说,几乎根本没有过欢笑愉快的经历。他们把现实可能享受的欢乐也失去了,因为他们还在回味昨日不愉快的经历,沉溺于痛苦之中。

6.老是想着扫兴的事情,一旦看到别人热情地去做某件事,会觉得不可思议。

7.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

在现代社会变化剧烈而竞争残酷的状况下,任何人都会不断地遭到自卑感的冲击,尤其是当以往在许多方面逊于自己的人,如今却优越地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的心理会严重地失衡,那种自卑感更是难以忍受。

可是自卑并不是错。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并非什么坏的情感,或是变态的征兆。相反,它是每个人在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像孩子那样利用自卑做借口逃避现实,事事依赖他人,还是勇敢地克服和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人生?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但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选择——第一种人自惭形秽,被自卑所压倒,在消沉中委靡不振,在抑郁的情绪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形成恶性的“自卑情结”。第二种人由于刺激产生了相当强烈的反抗心理,急于改变自卑的地位,不顾他人的利益,极端的自私,形成专注于自我的狂热的“优越情结”。这是和极端的自卑者完全相反的人格类型,由于他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同时过分妨碍他人,往往也遭到失败的结局。第三种人是上述两者的中间型,他既正视自己的自卑,注重克服和超越,更清楚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既有冲突,也有合作,而自我的成功就需要在合作中达成,需要兼顾他人的利益。这是一种理性的健康的优越人格。看看当今的社会,这样的人才会如鱼得水,无往不胜。因此对于一个自卑者,如何改良他的自卑心理对于他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勇敢战胜自卑

战胜自卑,首先要承认,自卑情绪人皆有之。实质上,一个人并非在每个方面都能出类拔萃,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在某些时候的某些方面有不如意的感觉,出现自卑也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以此为耻而自暴自弃,更犯不着用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去掩饰,那只是自欺欺人。

战胜自卑就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以己之长去比别人之短,就能发掘出自信,可以在客观地认识短处和劣势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可以将自己最满意的事情、最引以为荣的优点和令人瞩目的成绩,炫耀于心中的“荣耀室”,从而反复地刺激和暗示自己“我还可以”、“我能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说:“人的所有行为、感情和举止,甚至才能,与其自我意向是一致的。”如果能将“我还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断地渗透到自己人生的各个方面,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培养出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的那份自信。

1.要正确地评价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就是不仅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别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马克思曾说过,伟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自己跪着。

2.要正确地表现自己。

心理学家建议: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能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换言之,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卑心理。

3.设法正确地补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