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不要太老实
3006800000021

第21章 说话可以说出魅力来(6)

蹶由说:“吉利。”楚王一阵冷笑,问道:“吉利?今天你要死无葬身之地了!”蹶由从容地说:“预兆预示吉利。如果你特别高兴,又友好地接待我,毫无敌意,就会滋长我们吴国的自满情绪,因而忽视了安全,我国的灭亡就没有多久了。如今你动怒了,大发雷霆,杀我祭鼓,那么我们吴国就会加强守备。吴国虽然弱小,但只要提高警惕,事先治好兵甲,就可以抵御你们的军队。这不是‘吉利’吗?况且我们吴国只占卜国家的吉凶,不是占卜我个人。假如小臣我被杀死祭鼓,因而使我们国家知道戒备,这种吉祥,还有比它大的吗?”

蹶由这一番话把残暴的楚王说得哑口无言,并最终放了蹶由。

老实人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尚书,他死后家道没落,到他孙子的时候已经很穷了,加上他的孙子十分懒惰,到最后只能乞讨为生。

有一天,尚书生前的一个门生知道了这种情况,于是让尚书的孙子到他家扛一袋米回去。尚书的孙子很高兴,扛着米就往家走。但是因为从小娇生惯养,根本扛不动。他四周看了看,发现有一个乞丐,于是让乞丐帮他扛,结果这个乞丐还不如他,扛了两步就走不动了。尚书的孙子便大骂乞丐说:“我是尚书的孙子,我扛不动情有可原,你一个乞丐怎么连这样的活儿也干不了?”

乞丐瞪了他一眼说:“尚书又怎么样,我可是宰相的孙子。”

·不要教别人如何做人

任何人都没有教别人做人的权利,但可以通过语言引导别人的行动。

古时候的圣君往往以身作则,教化百姓。

周文王姬昌。在梦中看到有人在城上对着自己大喊:“我是城东北角的那具尸骨,请你务必用帝王的规格安葬我。”姬昌一口答应下来。他醒后,就派官吏去调查,果然发现城东北有一具尸骨。姬昌马上吩咐官吏用帝王的规格来安葬,官吏提出异议:“这只是一具无名尸骨,用帝王的规格太过分了,是否改用五大夫的规格?”姬昌不同意:“我已在梦中答应他了,怎么可以食言呢?”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士民听到后,无不激动万分:“我们的大王对梦见的枯骨都如此守信,何况活着的人呢?”

周文王厚葬枯骨,正是希望从别人口里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并且以梦来附会这就更为自己增加了神秘色彩。

在判断一个人时,通过语言是一种方式,更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行动来证明,这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

鲁国大臣孟孙在狩猎时获得一头小鹿,令秦巴西先运回府邸。途中,伤心的母鹿呜咽哀鸣着跟随其子。善良的秦巴西于心不忍,于是放了小鹿使母子团圆。孟孙回,要小鹿秦巴西只好据实相告:“我见那头小鹿十分可怜,就把它还给母鹿了。”孟孙大怒,于是放逐了秦巴西。过了三个月,孟孙又召回秦巴西,让其专门守护少主人。驾御马车的人深感不解,孟孙却说出了他的看法,秦巴西性诚心善,对一头小鹿犹如此怜惜,将来也一定加倍地守护好自己的孩子。

在劝导别人的时候,要善于从自身谈起,不要直奔主题。如果直奔主题,就容易受到别人的反驳。

邹忌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足智多谋。精通音乐,曾击鼓弹琴游说齐威王,受到重用,被任为相国。他很有抱负,常常想办法让齐威王虚心纳谏。

有一天,邹忌对齐威王说;“前些日子,我在家里照镜子,发觉我身材修长,容貌俊美,衣冠楚楚,心中甚是洋洋得意。高兴之余,我问妻子:‘你看我与城北的徐公哪一个美呀?’妻子想也没有想就说:‘当然是官人比徐公美了,徐公怎么能同你相比呢?’我听了妻子的话,将信将疑,于是又去问妾,谁知妾把我说得更美,我想果真我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吗?每当客人来访的时候,我都要仔细询问,客人也说我最美。于是我有点飘飘然起来。但好景不长,一次,徐公本人来访,我从头打量到脚,连汗毛孔也看遍了。徐公走后,我照镜子,越看越觉得我比不上徐公美。明明是我不及徐公美,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说我比徐公美呢?”说到这里齐威王若有所动。邹忌继续说:“这件事叫我很长时间未能静下心来,现在我找到答案了,原来妻子说我美,那是她对我有偏爱之心。妾说我美,则纯粹是讨好我,因为她惧怕我。那些来访的客人,全是来求我帮助他们的,自然恭维我美啦。”

谈完自己的经历,邹忌开始畅谈体会。他对齐威王说:“现在齐国领土广阔,城池就有上百座,宫中美女成群,大王尽情享乐,朝中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全国没有一人能不求于大王的的。由此不难想象,大王你受的蒙蔽太深了,官吏和百姓或是怕你或是谄于你,怎么能听到真实情况呢?”

齐威王听罢邹忌的话,顿时醒悟,接受了邹忌的规劝。

没几天,齐威王向全国发布命令:凡是当面揭发齐王过失的,获上等奖,凡是上书批评齐王过错的,受个中等奖;能在大庭广众之中指责国王,只要被国王听见的也给重奖。布告一经张贴.街头巷尾,活跃异常。大臣们也没有顾虑。纷纷进谏,齐威王听了以后,也知错就改。一年以后,朝野都感到无意见可说了,齐国也很快强大起来。

在做人方面,不可能形成整齐划一的标准,为此,不要用说教的方式开导别人怎么做人,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妙反击别人的话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认同别人的话。当不认同的时候就要进行反击。但是如果十分生硬地反击,说别人说得不对,难免会将谈话引到无谓的争论上去。因此通过一些手段巧妙反击显得尤其重要。

许多领袖人物都称得上是巧妙反击的大师。他们几句轻松的调侃,就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并令对手折服。

1984年里根为了竞选总统,与对手蒙代尔进行电视辩论。蒙代尔自恃年轻力壮,抓住里根年龄大的弱点不放,竭力攻击,想以此激怒里根。如果里根一时激愤,破口大骂,以牙还牙,那么他沉稳持重、老谋深算的长者形象就会彻底败坏,必将在全国观众面前颜面全无。里根不愧是久经沙场的政坛老手,面对蒙代尔的挑衅他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逆来顺受。而是以他独有的幽默语言,用不屑一顾的口气回击道:“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

正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里根将计就计,以守为攻,在不动声色之中,把自己年龄大却宽宏大度、深谋远虑的优点和对方年纪轻却浅薄而狭隘的缺点显示给观众。因势利导,巧妙地扭转了双方的局面,有力地还击了对方,又尽显自己的成熟姿态,可称得上“一箭双雕”。

针对对手提出的不便正面辩驳的问题,风趣幽默的回答往往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局面,并给对手猛力一击。

别人提出来的尖刻问题,就像直通通打过来的拳头一样,很多时候,与其直接地回击过去,不妨顺着别人的力道,往自己这边拽,等到别人的力道消尽以后,再给别人一个反击,这样效果会更好。善于说话的人,往往在轻描淡写中给别人一种威严;善于反驳的人,往往在幽默风趣中表现出自己的智慧,让对方觉得汗颜。

当遇到别人提出尖刻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赶紧辩驳,或者反唇相讥,冷嘲热讽。然而事实上,这种辩驳不但起不到任何解释的作用,反而会越描越黑。辩驳是目的,但是辩驳的手段却有多种多样,很多时候,谈话中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既不自我炫耀,也不自我吹嘘

老实人喜欢通过炫耀自己来说服别人,这是很不明智的。人不论多么有才华,运气多么好,都不应该炫耀,尤其在谈话中,当你炫耀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听众。而且很多时候会置自己于危险境地。

炫耀自己足以让人妒恨。炫耀自己的人,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自己等方面。这样做并不能获得他人的真心称道,却是自掘陷阱。《三国演义》中的才子杨修的遭遇,就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或许,我们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别人的痛处,这时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进入到内心深处对我们不满的反击!我们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

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比较谦虚。在谈话中炫耀,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浅薄。

自我炫耀是有意无意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自我吹嘘则直接往自己脸上贴金,它比自我炫耀更容易激起别人反感。

有一只麻雀很高调,它飞到一个王宫附近,始终不停下来,它要向它的朋友展示一下自己。

它的朋友问它为什么不停到王宫屋檐上休息一会,麻雀很骄傲地说:“我怕我一停在上面,这个宫殿就会塌陷下去。”

有一只老鹰听了很生气,于是飞了过来,想抓住这只爱说大话的麻雀。麻雀很惊慌,赶紧飞回自己家里。

朋友又问它为什么如此惊慌,它强作镇定地回答道:“我怕我和老鹰打起来,一下子地动山摇,你们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

它的朋友狂笑不止,谁也没有把它的话当真,只是觉得它像个小丑。

其实自我吹嘘的人,很多时候在别人心目中就是这种角色。

有一个老父亲带着儿子去打猎,一路上总是夸耀自己的箭术如何高明。

突然,天上飞来一只老鹰,儿子让父亲赶紧拉弓。父亲拉满了弓朝老鹰射过去。没有射中,老鹰飞走了。父亲很欣喜地对孩子说:“今天算是看见了奇迹,没想到一只被射中的老鹰还会飞。”

有时,人们为了赢得尊重,往往把自己摆到一个较高的位置,比如求职时,为了让对方能够重视自己,就说自己曾经在什么地方做过多大的项目,事实上,他可能只是参与或者仅仅是听说过这个项目,他在那个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甚至毫无关联。正因为他没有信心,才通过吹嘘证明自己的重要以让他人信服。

吹嘘多了就容易露馅。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千万不要通过自我吹嘘的方式获得,一定要学会谦虚,要知道真正的高人都是深藏不露的,真正的强者都是很谦虚的。

说话的大智慧:

让人口服不难,难在让人心服。记住,争论永远说服不了对方。